绝地求生香蕉比赛排名:纽约时报书评:《卡拉马佐夫兄弟》、《尤利西斯》、《一九八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34:56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owlfan.blogbus.com/logs/12277431.html

摘录于三联书店《20世纪的书——纽约时报书评精选》

1、涌出的洪流——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卡拉马佐夫兄弟》

The Brothers Karamazov by Fyodor Dostoyevsky   (1912年6月30日发表 作者不详)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更加证实了俄国无异于一所规模宏大的精神病院,院里的看护和病人患有相同的疾病。即使读者这样认定,他仍然无法否认书中每一个人——这840页介绍的每一名男性、女性、孩童——都是活生生的人,生动得那么令人信服,令人骇然。他们的疯狂是由于他们对每一丝情绪都有强烈的自觉——因为他们看待每一丝情绪有如整个生命一般。所以就西方人的眼光看来,俄国小说里弥漫这歇斯底里的气氛,因为西方人有着大不相同的生活逻辑——一套精密繁复的折扣、分配、妥协的逻辑。我们不都是小心翼翼地精打细算着让喜悦和哀伤的情绪收支平衡,仔细分配我们的爱,作恶前先计算清楚利弊得失,为善不求回报,因为另有所图的伪善到头来得付出更大的代价,就此养成了生意人小聪明小智慧的生活态度?甚且不容许任何人把它视为变相的生意经而加以轻蔑。

换句话说,我们为了生活得体面,禁得起神和世人的批判,拟定了一套计划,内容就是永远不承认生活中最不堪的真相,即使是自己私下也绝不承认。俄国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在谈话时吐露出灵魂深处所有的内涵——他们认真地谈话,取代了我们无意义的闲谈。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任他的俄国人在书页间倾斜他们的灵魂。每一个人物都在言谈间泄露心事。老卡拉马佐夫、他的三个儿子、一位隐者、一位修士、一名跌脚的女童、一名患有癫痫的男厨、一名高傲暴躁的年轻女子、另一名有着数个情人的女子、一名退伍的上尉、一名律师——每个人物都孜孜倾诉心里的话,让读者因听到这么多真心话,感觉不合时宜而局促不安。读者也稍稍领悟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事实——过度坚持实话实说几乎和漫天撒谎一样歪曲真相。

2、精微的疯狂——评乔伊斯著《尤利西斯》

Ulysses by James Joyce   (1922年5月28日发表 作者:Joseph Collins医生)

乔伊斯先生有话要说,这点毫无疑问。他想告诉全世界,他在40年敏锐生命中所遇见的人。他描绘他们的言行举止,分析他们的动机,阐述“世界”对他产生的影响。这个世界肮脏、动荡、混乱失序、酒精及拘泥教规充斥,陈腐恶臭冲天。而他却是个多愁善感的凯尔特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才,最主要的娱乐及最大的快乐就是自我分析。他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随身带一本记事本,记下所遭遇的事、听听到的话,精确似照相机,忠实如鲍斯威尔。而且,他还决定用新方式来传达、舍弃直接了当的叙述风格。思想、事实及事件照先后顺序整齐显列,语句、措辞及段落排列得当,让受过教育的文化人可以理解,这些他都不要。他要的是嘲讽古典散文及通俗俚语、颠覆文学的神圣、蓄意不协调却充满韵律感的散文、只有圈内人及饱学之士才知道的神秘奥妙象征。总之,他笔下的种种诡计及幻觉,只有玩弄英语文字的巧匠(甚至是魔术师)才使得出来。

乔伊斯先生的所思所感,他所遭遇的每个经验,他所碰到的每个人,甚至他所说的高尚或俚俗文学,都很可能全部呈现在《尤利西斯》的晦涩及坦率中。如果人格是一个人所有的经验、念头、情绪、禁忌、自由、后天养成及先天继承等的综合,可以说《尤利西斯》最能完美呈现人格,这是其他任何现存书籍做不到的。

乔伊斯放任文笔忠实记载散漫及有意义的念头,就笔者所知,在疯人院之外,他是唯一可以做到的人。他无意让这些念头有秩序、有顺序或是有因果关系,他的文学作品似乎支持了弗洛伊德的部分论点。大多数作家(事实上是全部)将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绪形诸纸上。乔伊斯先生将无意识心灵的产物转移到纸上,不经过意识层次的过滤。即使通过意识层次,也是为了接受其认可及鼓励,甚至赞美。

乔伊斯针对体制化的宗教、陈腐的道德、文字的风格或形式殊无敬意。他没有“服从”的概念,不向事和或人屈膝。能够第一手揭露这样的人格而不加以装点门面,不但很有趣,而且相当重要。到目前为止,了解这类人格唯一的讯息管道是来自疯人院,只有在那样的地方,才会看到像乔伊斯一样毫无保留的揭露。为避免有人曲解我的话,误以为我非难乔伊斯先生的精神状态,我必须紧接着声明,他是我们所见过头脑最清楚的天才之一。

3、新语犹新时——评奥威尔著《一九八四》

1984 by George Orwell  (1949年6月12日发表 作者:Mark Schorer)

乔伊斯透过史蒂芬.迪德拉斯之口,对于静态与动态的艺术做了明确的区隔。伟大的艺术其效果是静态的,只能命令自己。动态的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要命令他人,不是自我满足,因为需要厌恶或是欲望来发挥它的功能。

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动态小说的最佳作品,这可能意味他的伟大是即使的,只对我们有影响力,只对这一代,这一年,注定受限于时间。然而,在这个时代,或许没有其他的小说会使我们如此渴望自由、厌恶独裁。

过度的讽刺会让人稍感欣慰,毕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境有所距离,让我们继续逃循于怠情、盲目、自以为是等习惯。奥威尔早期的作品《动物农庄》就是这样的作品,书中的角色都是动物,内容颇为荒诞,但带有喜剧色彩的恐怖感保留在知性的层面,我们的感情不怕受冲击。但是《一九八四》的确是彻彻底底的恐怖作品,而这种恐怖非常迫近。

在今年及不知多少年后,《一九八四》都将是最具当代感的小说,这本书检视并戏剧化了艾克顿(Lord Acton)有名的一句格言:“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