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 国服 匹配地区:[转载]触摸经典?借石攻玉:“美文读—赏—仿—评”读写模式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0:02

触摸经典 借石攻玉:“美文读—赏—仿—评”读写模式3

                          组稿/赵克明



【读】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离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车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2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瞪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深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阻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我问怎么走那么远。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是孬种。”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

他坚决不收,说:“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我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你被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赏】

  1.以“我”陪衬,欲扬先抑。

    作者从草根一族中选取一位普通的残疾人力车夫作为写作对象,除了直接正面来刻画他的形象之外,还特意用“我”来作陪衬,并运用“抑扬法”来调动写作材料。先写与车夫讨价还价,“我”以为车夫敲诈;再写发现车夫独腿蹬车、艰难地上坡,“我”同情车夫的命运;又写听了车夫讲述一件往事,“我”敬重车夫的品质;最后写被车夫精神感染,“我”要以车夫为人生榜样。这样巧妙的构思与安排,把并不十分丰赡的写作材料运用得恰到好处,产生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2.细节描摹,凸现人物。

    文章有“我”的心理描写,也有车夫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对一些感人细节的描摹。例如,“我”感觉车子微微颠簸,“车轮不是滑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突然发现蹬车人只有一条腿,那条断腿只有“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黄黄的裤管”。再如,写上坡的时候,他制止“我”下车,“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与车子后退的力量抗争,他“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又如,他讲述拉韩国游客一口气蹬八十里成都二环路的情景,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是孬种。”类似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写作材料的感人因素,而且凸现了人物形象,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仿】

在 路 上

张牧人

在我走过那个路口的时候,他喊住了我:“小姑娘,要不要坐车?”

我转过身去,是一个三轮车夫,深色破旧的外套,被黑夜掩住大半的脸,却仍可以看出那种常年吹晒得都快起油的黑。

我有些厌恶地摇了摇头,准备打车回去。

深秋的夜晚很是清冷,走出老师家门,我便只能蜷着身子向前走,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路上的出租车竟出奇地少,我有些无奈地缩在寒风中等待。

“小姑娘,”又是那个三轮车夫的声音,“这儿路很偏,很难打到车的,就坐三轮车吧,还能便宜几块钱呢。”

我没有理他,又固执地等了几分钟,结果却只有失望。我只好同意上车。

他很灵敏地从车上跳下,大概是坐久了,打了个趔趄。我皱了皱眉。他伸出衣袖,很小心地掸了掸坐垫。我又皱了皱眉,这些三轮车夫总是很邋遢的样子,让我很不舒服。应该是太黑了,他没有看出我的不满,反而笑了起来。才这么几块钱的生意就开心成这样,真可怜。

我一上车,他便开始唠叨个不停。

“小姑娘,这么晚,是在老师家补课的吧?”

“嗯。”我随口应了声。

“现在的小孩子真苦,我儿子才上6年级,作业就多得要命,每天回来都要写到很晚……”

后面的话我懒得去听,我想你儿子的事跟我无关的,你跟我一个陌生人乱扯一气,不无聊吗?

我有些不耐烦地“哼”了声,他却还是自顾自地说个不停。

好不容易唠叨完他儿子,他又开始问:

“小姑娘,你上高中了吧?”

依然只是一个“嗯”字。

“那上高几了啊?”

“三。”还是只有一个字,这样的寒风中,似乎多一个字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那小姑娘你学的是文科还是理科?”

我懒得再回答,我想你一个骑三轮车的问那么多干嘛,你懂文科理科到底是什么吗?只知道听别人说,便挪过来装懂,真可怜。跟你扯再多也只是白搭。他似乎终于也嗅出了空气中不满和厌恶的气息,并没有再问,只是肩耸得更紧,腰弯得更厉害了。

终于耳根清净,我长长吁了一口气,很晚了,即使很冷,我还是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

车子终于慢了下来,应该是在上坡,回家的路上是有一个很陡的坡,很难上去。他应该会让我下来走一段。虽然闭着眼,但我在等。

可是没有,车速却越来越慢,我有些烦,骑不动就说一声,你逞什么强!

其先是很小,逐渐变大,我忽然听到一阵破空而来的歌声。幻觉,这一定是幻觉。我一个激灵,睁大了眼睛。

没有人,路上没有其他人,只有我和他。

可是不可能,这不可能,他一个骑三轮车的,最多会唱那些老掉牙的情歌,可是你听,这是什么!

“我知道 / 我的未来不是梦 / 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 我的未来不是梦 /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我惊呆了!可是我不相信,很轻地喊了声:“张雨生!”他转过头,很灿烂的笑了,我这才看到他的牙齿在黑暗中,是那样的醒目而又美丽的白。

我想说点什么,打破这沉默,可是我窘迫得说不出一个字。他仍然在唱: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 默默流泪认真辛苦地工作 /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落 /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五音不全,记错词,甚至跑调,可是我有什么理由来嘲笑他的歌唱?

他停了下来,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开始说:“这首歌还是我上学时最喜欢的歌,那个时候张雨生还是我的偶像呢!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没消息了,我也好长时间没听他唱歌了。”

这一次,他没有等我的回答,只是叹了口气。

我想告诉他,那个让他崇拜至今的歌手早已离开了人世,那个曾给过他很多梦,让他歌唱到现在的偶像早在几年前的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可是我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一个字。

到家门口了,我下车,掏出钱给他,他连忙除了那副脏兮兮的手套,接过去,又是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一阵冷风,这次轮到我打了个趔趄,我紧了紧衣服,心中却是吹彻千万个冷秋的寒风。

“我知道 / 我的未来不是梦……”

 

【评】

这篇习作同样选取人力三轮车夫的材料,也同样运用了以“我”作陪衬、欲扬先抑的技法。“我”看到车夫“破旧的外套”、“油黑的脸”和用衣袖掸坐垫的动作,本能的“皱眉”,有些厌恶;“我”听到车夫不知趣的东拉西扯的询问,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我”看到车夫在上坡时蹬车很吃力,因同情而气恼他不叫“我”下来而减轻负担;“我”听到车夫唱出的乐观向上的歌声,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心灵受到了震撼。这篇习作又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摹凸现人物的技法,例如车夫用衣袖掸坐垫的灰尘,车夫“很灿烂”的笑“牙齿在黑暗中,是那样醒目而又美丽的白”,车夫“连忙除了那副脏兮兮的手套”接“我”递给的钱,等等,都把车夫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

                     (已刊载于北京《中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