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场淘汰制怎么计算:民风彪悍的湘西- 大树坳剿匪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7:52:35

民风彪悍的湘西 - 大树坳剿匪记 

历史不忍细看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五十多年前,中国军事作家魏巍,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编入了中国语文课本。它描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松骨岭峰战斗中,与号称世界强国的美国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作者参与打扫战场,亲眼看见志愿军战士的遗体,保持着牙咬敌人的耳朵,同归于尽的各种姿态。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献身的志愿兵战士中,有近一半以上的战士就是湘西男子,他们在一年半载前还是事实上的湘西匪患队伍中的土匪?!

    担任剿匪任务的47军赴朝作战时,还先后带走10000余名出身好,罪行轻,并有悔过表现的土匪,有的直接补入部队,有的参加担架队和运队。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大多都有很好的表现,许多人还立了战功,当了干部。

    沅陵寺溪口的土匪姜长禄,进入朝鲜后,作战勇敢无畏,屡立战功,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他的一个连坚守阵地半个月,打死敌人近2000人,姜长禄四次负伤,荣立三等功;桑植县当过土匪的张福祥,入朝作战后,表现十分突出。在老头山战斗中,坚守阵地的4个战士,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仍坚持战斗,打退敌人多次反扑,立了大功;泸溪苗族汉子符胜虎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先后立了大功一次,小功三次,并提升为志愿军连长。 十分惨烈的松骨峰战斗牺牲的烈士中,就有近一半是湘西去的“土匪” 原47军139师政委袁福生曾说过:这些湘西“土匪”特别能打仗,在部队减员较大的情况下,还专门到湘西招了一批“上过山”的“土匪”入朝补充到正规部队中去,使这些人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

      湘西山多林密,山多洞深。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土匪生存与发展的地方。湘西山不高,却多。一山连着一山。在距离你三百米,五百米之外,某一个山坡上,某一个山路转变处,有一个,手持步枪,大刀,在等着你,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你会是如何一种心理。这样的人,就是土匪。这样的土匪多了,自然就成为匪患了。
  
  中国古代的宋代开始,历代政权,对于湘西匪患,基本上是束手无策。清朝末年,土匪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显赫的职业了。民国期间,湘西土匪发展到了高峰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办法,请土匪头儿当县长有之,请土匪头儿当国民正规军的营长团长的有之。更有甚的,一个土匪头儿,当了国军正规营长几个月后,感觉没有什么好味道,就带着整个国民正规军的一个营的人与枪,仍然回到湘西老地方当土匪。在湘西,土匪代替了地方政权,他安排山民生产粮食与生产鸦片,他收取税收,他购买更多更好的军火,他控制越来越大的山区地盘。

        相当部分的土匪的个人性格,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了:他们直接伤害着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存。有一个当了国民政府古丈县县长的土匪头目张平,十八岁为匪,什么时候想抢东西时,出门想去谁家抢东西就去抢谁家的东西;什么时候想玩女人时,出门看见谁家的女人就一定去霸占谁家的女人,连自己的亲婶婶都不放过。他的同村乡亲说,这样的事做不得。他二话不说,当天晚上,带上几个人,就把这劝说的乡亲一家人杀光了。
  
  湘西人们在恐惧中生活着:“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水见张平,混浊不清;人见张平,九死一生。”这样的民谣,已足见一斑了。就这样,消灭数百年以来的湘西匪患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的身上了。就可是一支目前世界上任何人不能另眼看待的有着显赫战功的部队。

        当年,它从江西的大山中走出。当年,它也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称之为“红匪”。但是,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日战争,当它从中国东北再次走出的时候,它已经是战无不胜的第四野战军中的一支主力部队了。它参与了东北的解放战争与华北的解放战争,它攻克了山东济南,它渡过了长江,它战胜了国民党军在湖南常德的守军,它直入四川,解放了重庆,它回师湘西。现在,就是,五十年前,它要对数百年的湘西土匪开战了。

       1950年6月至9月间,当湖南军区部队集中兵力进剿湘西中心区股匪时,获得喘息时机的湘西边缘区的土匪活动猖狂,由1.8万人发展到2.3万多人,并统一整编为反共救国军,在占领区内建立了土匪政权。按照中南军区剿匪作战部署,湖南军区调集第47军(兼湘西军区)、第136师和地方武装共4万多人,在驻湖北、四川、贵州等省部队协同下,组织对湘西边缘地区土匪会剿。以湘西军区为主,组成了南、北两个进剿指挥部,分别由湘西军区司令员曹里怀、副司令员刘贤权担任指挥。会剿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

1950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为第一阶段。剿匪部队首先集中10个团的兵力,进剿湘西北部以龙山地区为主要根据地的股匪。经10多天的连续进攻、合击,将几股土匪全部击溃。随后又进行了半个月的重点搜剿,歼灭土匪4000余人。进剿湘西南部地区的部队,于10月20日攻占被土匪盘踞的绥宁、靖县两座县城,并切断其北逃之路,将6000多匪徒全部包围。经激烈战斗,到11月15日,歼匪5500多人,俘“华南反共救国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蒋燮琴。

11月中旬至12月底为第二阶段。湘西军区又集中11个团的兵力,以7个团就地铺开清剿溃散潜逃的土匪;以4个团转向九龙山、凤凰、麻阳、晃县(今新晃县)及通道等地区,在邻省部队配合下追剿残匪。到12月底,将湘西边缘地区的土匪全部肃清。此次会剿战役共歼灭土匪23000余人,解放了被土匪占据的靖县、绥县、通道三座县城及上百万人口的广大边缘地区,根除了有数百年历史的湘西匪患。

解放前湘西民风彪悍 农民当土匪才能活

凤凰卫视10月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开展于1950年前后的剿匪斗争,其范围涉及整个中国,而湘西剿匪名声最大。其中,既有湘西民风彪悍,匪性顽强的因素,也有这里民匪不分,匪情复杂的原因。很多乡民为生活和环境所迫,不得不扛起了枪。在湘西各地,也都有人因为不愿从匪而惨遭灭门之祸。为此,解放军的剿匪政策,从来都是军事和政治双攻的。

记者:那当年剿匪的时候您多大?1950年?

张行:17岁多吧,18岁左右。我在大同腊担任区长的时候,我那个房东就说,我要回湘西去了,他要找我,他说我要找我们那个小孩子区长。人家问他说你找谁,他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就叫小孩子区长。

记者:那时候您做区长啊?

张行(时任一三九师四一七团文化教员、《武陵山下》作者):1950年代理区长。当时湘西有种很普遍的说法,你当上土匪才是红人,你不当土匪是黑人。就是说你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都没有,人家要打死你,干死你,没有地方去申冤,所以说农民是为了生存,为了能活下去,不得不拿起枪来当土匪。

解说:在湘西,土匪又被叫做“抢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抢犯”几乎已经半职业化,险恶的环境迫使男子们凭借强悍的武力去求得生存。

周明阜(吉首文史学者):农村里很多人,他实际上并不是绿林中的那些好汉,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他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让土匪在抢劫的时候,就随便一吼的时候,就大家跟着去了。

向宏庆(辰溪文史学者):那个时候一到晚上,从麻阳那边过来的土匪,有的晚上扛着那个木棍,有的用那些鸟铳,还有那些长矛,他都把脸上用锅底灰涂黑,这个为什么要涂黑呢?这就是说我们辰溪跟麻阳山水相连,是吧。因为白天在一起,大家都认识,是吧。他抹黑了,人家就不认识了。

解说:村村有匪,户户有枪,在湘西,谁的枪多人多,就可以称霸一方。土生土长的村民,白天种地,晚上盗抢。拿起枪来当土匪,放下枪就是普通百姓。

李凤君(时任一四零师宣传队队员):在湖南来说,那个时候呢,土匪特别的厉害,是吧,民匪不分,是吧。你看他有的时候拿着好像一个镰刀,是上山砍柴了,实际他有的这里头也有土匪。

翟兰庭(时任一四零师四二零团侦察连指导员):这个村子你刚一走,不知哪里就打黑枪,枪就打来了,你得赶快去搜,搜都是老百姓。那个时候我们有个论调就是老百姓和土匪分不清。他把枪往里一藏,他变成老百姓了,他拿起枪来又当土匪了。那个土匪太多了,他是啥呢?有些是被逼的当土匪,这一个村子要有10多家人家,至少一半以上家里都有土匪。

张行:我记得我在大同腊,在路南的时候,我成立农会,组织农会的时候,就很发愁。当地老百姓基本上都当过土匪,选一个农会主席选不出来,农会主席当土匪出身不好啊,就是选不出来。

解说:有山就有匪,土匪多如牛毛,解放初期,湘西22县土匪多达数百股,总人数号称十万有余。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不少匪兵是被裹挟而去的普通百姓。在湘西人看来,扛枪当土匪,虽然不值得在人前炫耀,却也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有钱的人家可以花钱买人替自己扛枪,穷人们则是家家户户轮流为匪首当差。

周明阜:他就用的是转转兵,一个村的人几乎都是他的兵,为什么都是他的兵呢?你这一家人一个寨子大概有三十家人,这十家人你就跟着他一起跑,这十家人隔了几个月以后,回来以后,没事干了,这十家人又去跟着他去。所以说他的兵,可以算全民皆兵了。

郑波:土匪这个兵啊,实际上都是各家的老百姓嘛,他当时,你要说起湘西土匪,谁当过土匪,那人家说都当过,只要到了一定年龄都当过,因为你在这轮流的去转,所以叫转转兵嘛,轮流的当嘛。

解说:当年在湘西参军的青年,有不少是曾经和解放军打过仗的土匪,47军结束剿匪离开湖南时,也从芷江、沅陵等地的学习班里,带走了一批罪行轻、表现好的土匪。当时,他们被编在各师的补充团里,人数大约在1000人左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在先后入朝的几支部队里,都有一些来自湘西的土匪兵。这些特殊的战士在战场上为自己正名,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陈晓楠:上个世纪50年代,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中国广为流传。军旅作家魏巍在文章里呢,记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松骨峰战斗。在那场惨烈的搏杀当中,中国军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而在硝烟中倒下的烈士,其中有近半数是来自湘西的。他们当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当年的土匪转转兵,今天已很难考证了。

解说:抗美援朝战场上,47军的湘西兵表现得异常勇猛顽强,他们擅长山地作战,在防御战中屡立奇功。

张春芳(时任一四零师宣传队队员):那个战士啊,一定要他守一个山头,要对付敌人的一个方向,这个湘西的兵要求什么呢?只有要求三条,给我一点水,给我一点嘎嘎,那个嘎嘎就是什么呢?就是那个锅皮呀,锅皮,不是饭,给我一点就行了。完了以后呢,他自己弄的那个纸啊,就地取材,没有香烟呐,哪有香烟呐?就是用那个草啊,拧起来这么抽,够了。有点水、有点嘎嘎、有点这个够了,够了。就这么守,守了几天几夜,最后立功。

解说:陈启瑶,湘西麻阳人,原47军139师417团士兵。1951年随军参加抗美援朝,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独自一人打退美军冲锋四次,荣膺一级战斗英雄。

陈启瑶(麻阳籍解放军老兵):那打仗你要怕死就不行,怕死你还死得快一些。你畏缩不前,不行。第一要沉着,要有胆量子。那时候我们是这样的,人不放近了,不许开火。那我们的手榴弹,指导员在后边,把盖子都撬开了,专门送手榴弹,盖子都开了,只管扯线打。过去有这样一句话,贺龙是湘西的,讲湘西出英雄,四十七军流传这句话。四十七军要侦察员,要湘西兵,其他兵不要。专门指明要湘西兵,部队全喜欢湘西的兵,湘西的土匪兵打仗厉害,行。

翟兰庭:高级首长江华就说嘛,他说我看无湘不成兵,他是怎么怎么,这个湘西兵还是真能打。以后呢,守一个山包,这一个山包,假使就布置三个人,你就告他们一个人,你告诉他怎么怎么守着,他不退的,他坚决给你守。哎呀,以后就表扬啊,上边就表扬这些人呐。嗨,以后慢慢的就提干部,提啥的。有的是入朝是土匪抓来的,回国的时候就当了营级干部嘛,当营长嘛。你看,所以有的外国人评论嘛,说中国能改造人,中国的政治思想工作做的最强的。

陈晓楠:60年过去了,当年很多参加过剿匪的人,如今都已步入了耄耋之年,而那些被围剿的土匪,则更多地被岁月所掩埋。我们有幸同时寻找到了曾经的两个对手,透过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剿匪岁月下的湘西百姓生活。

解说:芷江县的大树坳乡,曾经是土匪活动最猖獗的地区,美丽而宁静的小村新庄,当年只有30几户人家。在不到100人的村民中,不少青壮男子,都曾经是扛枪的土匪。

曾庆生(芷江县大树坳乡村民):当土匪的我们这里也有一些喽,他们只有当土匪,都是逼迫出去的,有的是欠债啊,有的是土匪要找麻烦啊,这样子出去的。

记者:土匪怎么找麻烦?

曾庆生:找麻烦他要借钱啊,或者是搞他的老婆啊,没有办法。有的是要考虑当土匪去了,可能他就不找你的麻烦了,那他不如就跑出去当土匪。

胡祖江(芷江县大树坳乡村民):到现在是叫村长了,过去是叫保长。保长又把我拖起去,拖起去了,我说我和你去,我没有枪也没有刀,刀有两把啥的也可以了哦,他说你拿我的枪,他又把我拖出去了。拖出去呢,搞来搞去就和土匪在一起了,参加了土匪了,别人就不敢欺负我,别人欺负我,别人也要报复,我是他的人,他也要维护。

曾庆生:当土匪的他要是没有枪,他要老百姓买了,光是赵良成买一挺机枪,那个时候是五百担稻谷。五百担稻谷,他后来怎么拿到手呢?他就问老百姓要,给你这儿写个条子来几十担,他那一家写一个条子几十担,可是呢他就拿来买这个枪。

解说:湘西各路匪首往往在本乡对部众约法三章,明令不得杀人,不许强奸妇女,不牵百姓的耕牛,甚至贴出保境安民的布告。而后再以抽税、派捐的名义敛财,维持部队开销。凭借着人多势众,他们往往流窜到附近的乡县,把整个村庄包围起来攻打,俗称“打院子”。土匪一旦得手,便大肆抢夺财物,劫掠妇女,甚至杀人放火,烧毁房屋。

胡祖江:土匪呢横行霸道就是有点野蛮,见了老百姓打人家的鸡呀,我们这些说句实话见过多了,我也是穷人出身,我也知道这个情况,也是没有办法吧。

解说:胡祖江和解放军打仗的故事,在村里尽人皆知,然而对于他亲手杀害过部队战士的说法,这位曾经的土匪队长总是矢口否认。

胡祖江:有两个那是给解放军做工作的啊,做工作的呢,也是我们这号人,是我们这号人呢,他就随了解放军,他就回来,过来调查情况,是吧,到我们旧坡呢,就拉人家吃饭。看到我们从那远处下来,他们就开跑,开跑了,就打死了,一个是抓住的,一个是打死的,一个是轰下河里去了,打死在河里。

解说:曾庆生至今对胡祖江的从匪经历耿耿于怀,他坚持把这位同乡叫做“杀人王”。1949年初,解放军来到大树坳一带剿匪时,20岁的曾庆生成为了农会的积极分子,他清楚地记得,在高山的战斗中,胡祖江带着人杀死了三名解放军战士。

曾庆生:那个时候就是土匪造谣啊,共产党红军是共产共妻什么的啊,这些欺骗谣言啊,老百姓就没办法,没敢接近部队。就那个时候在高山那一次,就杀三个解放军,杀了三个。杀了三个都是开肠破肚,剖肚子了。

胡祖江:是你亲自打死的要负责任,要是看见参加战争打死的,不要你负责,他说。就是交代政策,我是参加打死的,好多呢看见三个,三个一个都没死。解放军在上面,有楼这么高,下面土匪在底下,手榴弹甩上去的,我看到都捆起来,鲜血淋淋的,枪吗土匪都拿去了,我就看到这种情况。我说我用步枪打死一个,他说是不是,我说是了,我就这样,我就把那个死字放在前,反正要死嘛,算了,死就死了,关键不受眼前亏,铐子铐起来要吃亏了,我看见铐进去了,都合进去了,于是想这下厉害了。后来是就解决问题,就宣判了。就说步枪打死我解放军一名,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判我五年徒刑。

解说:胡祖江五年后回到家乡才知道,乡农会曾经派曾庆生到县公安局寻找过他多次,按照当时的情况,对于他这样身背血债的土匪,农会有权对他处以极刑。而说起打仗,胡祖江承认,土匪的队伍和解放军相去甚远。

胡祖江:后来就跟解放军作战啊,打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上坪断交通线,断交通路线,解放军这么勇敢,这么厉害呢。自己还是怕死了,还是看呢家伙响了,还是怕脑袋要钻进去。

翟兰庭:那个土匪有的枪法打得蛮好的,不过那是少数人。大多数的那个土匪啊,都是被逼迫当了去的,被抓了去的。所以他那个土匪以后他就说,他的特点呢,一打仗的时候,他不往外看,他就光顾着藏自己了,他那个打仗不行的。兵败如山倒一句话,他一要败的时候,不管多少土匪,他都跑。

解说:胡祖江和各地被打散的土匪跑上了山,一场湘西剿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山地攻坚战,即将在大树坳展开。

陈晓楠:大树坳乡位于芷江西北,北临麻阳县,西边和贵州接壤,背靠海拔1000多米的米公山,山大林密,地势险要。1950年9月,中心区剿匪刚一结束,几路散匪在这一带重新聚集,以茅丛寨和麻阳坡为据点,和解放军对抗。湘西剿匪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就发生在了这里。

解说:原47军军长黎原在湘西剿匪时,担任140师参谋长,他是大树坳战斗的前敌总指挥。1950年9月,面对着据险而守的土匪,黎原做了周密的战前部署。由麻阳而来的139师417团一部,已经包围了躲藏在毛丛寨上的肖德纯匪部,芷江的140师警卫营和418团一部,负责围攻据守在麻阳坡的张嗣基和李摆子股匪,师山炮营在山下建立阵地进行火力支持。同时,在麻阳坡和茅丛寨之间的山脚下,埋伏了140师警卫营的两个排,布置了轻重机枪把守,大树坳打响了湘西剿匪最大规模的围歼战。

曾庆生:八月十五晚上,黎原将军亲自在那里,我就带他们从我们这里,这里不是有一个寨门山口,叫田大寨门,这里有路上去。当时我们从正门上去,他说不不不,那不能去。要走偏僻的地方,无人烟的地方,越险恶的地方,他的意思是那个地方的土匪就不一定会注意。结果我们就在那边非常陡峭,一条路爬上去的。

记者:这条路,解放军没有走这条路?

曾庆生:也走了。

记者:也走了这条路。

曾庆生:后面大部队都从这上面去的。

记者:炮架在哪儿了,你刚才说?

曾庆生:架在那个位置。

解说:曾庆生带领着139师417团的22个突击队员,从小路上山,隐蔽在了茅丛寨的山前。

记者:这离土匪的老巢还有多远?

曾庆生:还有十来米。

记者:十来米?

曾庆生:嗯,这个第二个关卡,进去就到了。

记者:这是第二道关卡?

曾庆生:对对对。

记者:这个都是人搭出来的吗?

曾庆生:都是人,那个土匪建造的,修的,这一边一挺重机枪。

向国双(芷江文史学者):当时的话呢,你像茅丛寨的这个所谓的山门的那个地方的话,只有一个进口进去的,它两面都修着那个工事,它那个山门全部都是大石头堆起来的,大石头堆起的话呢,他把机枪架在那里的话,一般你进不去。它的山门下面的大概有一二十米的时候,那个地方的话呢,都被土匪把那个树木给砍光了。

  

解说:60年前,土匪在茅丛寨山顶挖掘出来的环形工事,现在依稀可辨。两公里长的战壕,只留下了几个出入的缺口,土匪在那里布置了重兵把守。

曾庆生:他的战壕,那个战壕蛮宽了,他每个战壕里边搭起个棚子有人住,在外面也搭起个棚子有人住,那个战壕里面喽,离着山头只有几十米,到处都是人。

解说:茅丛寨山顶的天王庙,是匪首张嗣基、李摆子等人的老巢,数百名土匪聚集在这块山顶的洼地里。他们根本不相信解放军能够接近山门,甚至穿越战壕,这小小的天王庙是最安全的避风港。然而,解放军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在瞬间就将土匪的心理防线击溃。

向国双:一炮打到了那个天王庙那里,土匪就非常惊慌失措,因为土匪从来没见过炮火这么猛烈吧。这根本没得好像是无力抵抗。这样的话就在茅丛寨山下面的这个隐蔽的主攻部队的话呢,很快就发起冲锋,就冲破他的防线,就占领了主峰。

解说:几乎在同一时刻,140师警卫营和418团,也向据守麻阳坡的土匪发起了进攻,战斗开始一个小时后,两处阵地都被剿匪部队攻克,被击溃的多股土匪纷纷向山下逃去。如果不是当地老人的指引,我们根本就找不到当年土匪逃下山的路。这位独自住在天王庙种果树的老婆婆,执意要把我们带到茅丛寨的老虎湾去看一看,那里是土匪被最终聚歼的战场。

唐昭军(原芷江档案局局长):我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啊,就是茅丛寨的主战场的一个主要的阵地了。因为当时解放军从茅丛寨那边,正面从乡政府那边过来啊,向山上包围的时候,进攻的时候,土匪被解放军的迫击炮一炸,就炸到他的大本营了。土匪就慌了,慌了他就从那个地方往这边撤退,就从这个口子往下逃,解放军现在是往上进攻,他只能从背面走,他以为背面好走呢,走到这,从这呢,顺着一个小路往下跑,往下跑呢,下面实际上已经有解放军包围了。就这一条路往下走,解放军就往下面打,那就死伤的人就多了。

解说:两边山上的土匪都跑到了山脚下的小溪旁,他们并不知道,整整两个排的战士已经埋伏在那里很久了。

冀青山(时任一四零师警卫营一连连长):土匪都从东边的沟啊,哗,连马还有几匹马哗哗都下来了,下来之后呢,我们正好那个口子在这,它这是这样一个沟,这样上来一个沟,我们正在对着啊,打呢,打呢,基本上就打到那沟里头了。大概有几百人了,几百人打在沟里,那个李摆子,李摆子他老婆,他老婆后来就打死到那个地方,李摆子也打死到那个地方了。李摆子当时砍我们好几个人,砍我们好几个人,拿着刀,砍了我们好几个人。

解说:从9月22日合围到28日发起总攻,大树坳战斗历时7天,共击毙235名土匪,俘获169人。这是湘西剿匪一次性歼灭土匪最多的战斗,为了这场胜利,很多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陈树棠(时任一四零师宣传队队长):我入伍的引路人就是我的班长,他的名字叫郑铁军,警卫营一连三排长郑铁军。他冲击土匪的时候,带着就是突击的时候,他脖子大动脉被打坏了,流血很多,然后呢,他还是继续指挥带着部队往前冲,他等着后续部队接上来以后,才把他抬下来到包扎所,到包扎所以后呢,还送到芷江,芷江呢我还去了。我听说警卫营呢,在这个大树坳打仗,我就到那个卫生营那个地方,我就亲眼看到我这个郑铁军抬下来了,已经牺牲了。

解说:郑铁军所在的140师警卫营里,有很多人来自吉林省的榆树县。大树坳战斗结束后,这些年轻士兵的名字,被刻在了芷江剿匪烈士纪念碑上。在湘西剿匪的日子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0师,共牺牲干部战士348人。

陈晓楠:随着大股土匪活动的彻底绝迹,湘西剿匪斗争的重心转移到对核心匪首实施抓捕,每支连队都选派最优秀的战士,成立自己的“飞行抓捕小组”,他们常常远赴贵州、湖北,追踪上千公里去擒拿匪首。到了生死关头,土匪也会使出浑身解数亡命深山。最后的湘西土匪,竟然是在大山里呀,躲藏了整整十余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