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生态龟缸:一副价值一万元的天价剪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9:11
  

  文渊二阁文渊二阁欢迎您的光临 

 

民间艺人傀儡戏演一年

才挣500 一幅剪纸能要一万

http://money.msn.com.cn 2012-02-05 08:14:0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点击看下一页


莱芜木偶戏的表演者正在打扮木偶。记者 陆金星 摄


高密剪纸作品。记者 王滨 摄

  2月5日,2012崂山非遗节就将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遗精品将在崂山区世纪广场“打擂”,一展身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光鲜外表的背后 ,各项非遗精品的生存状况差异悬殊:有的非遗演出团队仅靠一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硬撑 ,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有的则渡过生存难关,走向市场捞金取银;有的则蓄势待发,前景广阔。记者选取了其中一批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剖析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应对之策,希望能给那些热爱传统艺术、继续坚守非遗的人们一些有关“非遗生存法则”的启示。

  贾家洼村在莱芜市羊里镇,直到2006年,很多莱芜人才知道,这个小村庄并不普通,这里有一项传承了300多年的傀儡戏被收录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而直到2011年,在莱芜当地媒体和企业的帮助下 ,该戏曲才进入莱芜市区公演,被更多的莱芜人所了解。眼下 ,贾家洼村能演傀儡戏的不超过20人,全是60岁以上的老汉。为了传承这项艺术,村民李长坤动员自己年过40岁的儿子和侄子学习傀儡戏,可对这两个“年轻人”来说,演傀儡戏更多的是照顾长辈的心情,帮人办“白事”时吹吹唢呐才是自己家的生活来源。

  傀儡戏曾轰动了大明湖

  4日下午,在崂山区世纪广场的西南角,一帮老年人正在搭着高达3米的舞台架子 ,与周围很多专业剧团的演员相比,这群老年人显得土了不少,在他们自己看来,更恰当的身份是种地的老农民,演员只是兼职。可他们擅长的表演项目可不简单,莱芜傀儡戏——一项2006年就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品。

  74岁的王传典说,莱芜傀儡戏发源于羊里镇贾家洼村,已经传了300多年。一块幕布围住四周,几个木偶从舞台下钻了出来。随着莱芜梆子的唱腔,木偶们在舞台上蹦蹦跳跳,头部、眼珠、双手都能自由活动,活像一个个真人。

  在贾家洼村人的心目中,傀儡戏比什么电影大片都好看 ,逢年过节、企业庆典,没有傀儡戏助兴,大家就觉得索然无味。到底有多好看?几位老人们想了想,蹦出这么一句话:“上世纪50年代,莱芜傀儡戏到大明湖畔演出过,那会儿济南的老艺术很多,莱芜傀儡戏一点也不逊色,硬是轰动了大明湖。”

  可在老人们的记忆中,自从那次轰动大明湖之后,莱芜傀儡戏就一直没再闹出什么更大的动静。2011年11月份,在莱芜当地媒体和企业的帮助下,贾家洼村的十几位老年人在莱城区进行了一次公演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王传典说,老人们在高兴之余,又感到了惋惜,“人手不足啊。”

来青岛就是为东山再起

  2011年是莱芜傀儡戏商演最多的一年,老人们算了算,大家一共演了12场,挣了8000元,平均到每个人不到500元。

  2009年,老人们终于找到了两个传人,李长坤的儿子李国业和侄子李昌业,两个人均是40岁出头,目前一个负责电子琴,一个负责笙。“儿媳妇和侄媳妇一开始都不同意,这都是我动员了好几次才动员来的。为了让他们来学,我们和他们还有协议。”李长坤说,所谓的协议,就是不能耽误两人“年轻人”的正常工作,他们只能在业余时间搞这个。而这两个人的正常工作是帮人在办“白事”时吹唢呐——单靠这个,一个人一个月就能有将近3000元的收入。

  老人们说,戏团现在有40多个木偶,2011年,他们为这些木偶到周村新买了一些衣服,已经花去了4000多元,要是为木偶换头大约得花4万元,这笔钱谁来出,他们不知道。

  贾家洼村的老艺人们把这次到青岛参加非遗节,视为和当年到大明湖畔演出一样重视 。“我们想借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莱芜傀儡戏。”老人们说。

  拉线狮子也有失传之忧

  去年的非遗节上,来自日照的69岁老人杨淑学表演的拉线狮子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老人今年又来参加非遗节。

  1942年,一个游方郎中来到日照高兴镇开了个药铺,郎中平时就喜欢玩拉线狮子,杨淑学的父亲跟着郎中学到了这门艺术,随后传到了杨淑学手中。眼下,拉线狮子已经是日照市级非遗项目,2011年申报了省级非遗。

  杨淑学眼下最大的担忧就是后继无人。“去年是参加商演最多的一年,我们6个人演了十几场,乐手们一场能挣几百元,我一年下来算算挣了5000多元吧。”对于一个老人来说,5000多元尚能接受,可要是培养一个年轻人学拉线狮子 ,年收入5000元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我有两个儿子,现在动员了一个跟我学,他现在水平比我差得太多,关键是他不上心,更多的是为了陪陪我而已。”

  杨淑学去年在日照参加了一个企业的庆典,与黎明、冯巩、宋祖英这些大腕同台演出。这场演出之后,杨淑学看到了机会,“就得力争多露脸,多参加大型演出。露脸机会多了,人们才会注意到拉线狮子 ,也有发扬这项艺术的机会。”

  本版文/记者 李兵(署名除外)

  崂山非遗节邀您赏民俗

  观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逛王哥庄文化大院,尝绝味美食小吃,戴龙年龙帽,赏崂山民俗风情。2012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为岛城市民奉上精彩绝伦的新春文化盛宴。

  随着筹备工作接近尾声,2012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定于2月5日上午9时30分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崂山区世纪广场已装扮一新。长24米、宽16米的主舞台已搭建完毕。舞美设计突出龙年元素,运用青铜器中的龙纹铭饰、各种书法字体的“龍”字,突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文化。扇面、屏风、镂空装饰等有机组合,整体呈现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背景板镶嵌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标志,彰显着节会的品牌特色。传统工艺品展销摊位首次改为室内,吸引国内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销活动,设置民俗展示区、民俗小吃区、书画金石区,包括烙画、剪纸、泥塑、面人 、布艺等民间传统手工品的制作,让观众亲身感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整个节会现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据统计,参加活动的群众文化队伍总数达到150余支,专题展销摊位达到200余个。五天七大类30项文化活动,2012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邀您共赏崂山民俗风情画卷。

  “非遗”成萝卜会新热点

  一幅高密剪纸报价一万元

  文化街古玩城四楼,一幅嵌着8名老寿星的“寿”字剪纸,报出的价格是1万元,高密剪纸艺人的身边,围着不少想拜师学艺的青岛市民;一天两场的即墨柳腔表演,吸引了老人,也吸引了孩子 ;孙膑拳和浮山高跷的表演,则给萝卜会的东西两个分会场带来人气……2012年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进行了5天,除了热闹的小吃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以及表演,成为会场最大的热点。

  老戏迷占座听柳腔

  2012年的萝卜会,因为美食区和商贸区搬到了沾化路和滨县路上,宽敞的昌乐路文化街一度很冷清,不过,2月2日、3日,文化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的原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柳腔开唱了,并且,即墨柳腔的“粉丝”中,不仅有老人,还有不少中年人和孩子。

  3日上午8时30分,离柳腔《借亲》开演还有一个半小时,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舞台,已经有几位老人早早地拿着马扎在台下占座了。演出开始后,前来看戏的人更多了,有老年人,中年人,还有孩子 。坐在最前排的邵老先生已经73岁高龄,他特别喜欢看戏,尤其是柳腔,唱戏时用的是方言,听起来特别亲切。

  一幅剪纸报价一万

  此次萝卜会,市北区从高密请来了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展览,一个是剪纸,一个是泥塑,两大展览都在古玩城四楼,也吸引了不少岛城市民。

  百寿图、百福图、昭君出塞……在高密剪纸展区,一幅幅装裱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得参观者啧啧称赞,这些剪纸作品的价格也不菲。一幅“寿”字剪纸,中间嵌着8位姿态各异、又都栩栩如生的老寿星,这幅剪纸作品的报价是1万元,这幅作品的名字叫《八仙庆寿》,曾获第八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剪纸艺术类铜奖。

  带来这些高密剪纸作品的是剪纸艺术家李金波,他从小学起就喜欢剪纸,姥姥手把手教他,可惜,姥姥去世得早,刚刚学有所成的李金波只能靠自己摸索着去进行剪纸工作。

  展会成“非遗”推广平台

  作为孙膑拳的掌门人,每天上午8时,77岁的孟宪堂都会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榉林山公园旁边的一个小山坡上,指导弟子们练拳。2日、3日两天,他们刚刚在萝卜会上进行了表演 ,也引起了很多人叫好。记者采访获悉,借助节会推广“非遗”项目,已成众多“非遗”项目发扬者的共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文渊二阁祝你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