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乌龟交流:印象苏州(一)?苏州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9:11:40

印象苏州(一) 苏州博物馆

(2010-10-31 15:10:15)转载 标签:

苏州

人间天堂

美籍华人

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

忠王府

太平天国

李秀成

分类: 胡杨印象-游记系列(原创

 

                   印象苏州(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甲天下。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 ——拙政园、留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寒山寺的钟声......

    所以朋友们一定奇怪胡杨为什么将苏州的千年遗存不写,而写苏州的第一篇博文却是定苏州博物馆。听胡杨慢慢道来......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而苏州博物馆是传承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典范之佳作。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三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贝聿铭(博文后有相关贝聿铭大师的简介)为苏博新馆建设从美国五次来到苏州,和苏州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研究方案,细节。终于成就了新一代园林风范之作。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这座投资达3.39亿元的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

    “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的藏品。因为不让闪光灯,房间光线暗,所以拍了许多片片无法看清楚,只好上传几张了事。其实苏州博物馆的藏品大都以吴越地出土的文物为主。是吴越文化的荟萃。
    新石器时期的文物。      看到馆内说明这是江南女子修眉,化妆用的器具。呵呵呵,你敢用吗?

    馆内还有不少玉器和玉石,瓷器,据文字说明有上千年历史,都是无价之宝。可惜片片照得不太好,只好上传这几张了。

     雨中的博物馆庭院。这是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让苏州博物馆的中轴线更加浓墨重彩。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真正做到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景致

    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在这样的景致中赏景听雨,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体会到了么?我深有体会超赞。

   就是从这小桥前往忠王府(右手边方向)的。因为苏州博物馆本来就占用的是忠王府的地方。

     而今依然保存完好的忠王府。看来农民起义就是好,这些物件在文化大革命中依然保留下来了,没有遭受太多的损坏和毁坏。
       王爷宝座。很简单。


    忠王李秀成的雕像。

    

 相关知识简介  贝聿铭(资料来自网络,致谢)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 民初 广东省广州市,父亲 贝祖贻 曾任 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 作品以 公共建筑、文教建筑 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1](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 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作品风格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

  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