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种类价格图片大全:《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52:04
《西方哲学史》(上、下卷)作者:[英]罗素 著 何兆武 李约瑟 马元德 译
       1872年,罗素出生在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一个贵族世家。幼年时父母双亡,是祖母将他抚育成人。1890年他考人剑桥大学攻读数学,三年后转攻哲学。1908年成为剑桥大学讲师(后任研究员),这一年,他与人合作开始写作著名的《数学原理》,三年后,《数学原理》发表。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此哀。罗素作为他生活的时代的思想界的泰斗,一直是当时全世界注意与争论的中心人物,研究。著述并应付多种挑战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责任。在人类知识和数理逻辑这两个领域,他的创获也是空前的。

      在研究的同时,他写下了众多著作,几乎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哲学问题》(1912)、《社会重建原理》(1916)、《神秘主义与逻辑》(1918)、《心的分析》(1921)、《婚姻与道德》(1929)、《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权力论》(1938)等。

      1946年,74岁的罗素发表了著名的巨著《西方哲学史》,他深厚的功庇与敏捷的思维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罗素在书中提出研究哲学应当采用客观的态度,不论研究对象是谁,研究者应当先设身处地地站在研究者的立场,完全彻底地体悟其思想底蕴及全貌,方可做到公正地评判。此外,罗素还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学会坚持提问的权利,但特别注意在怀疑的同时不要丧失思想的敏锐。”

      罗素一生的追求可说是力图作为大众良知最热烈的发言人,其著作总是能够出色地把艰深的学术思想深入浅出地普及于大众,这些著作即使是从纯文学的角度看,也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西方哲学史》。《人类知识的范围与界限》(1948)。《怀疑论》(1948),《权威与个人》(1949)以及《我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均无例外。1950年由于他“多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并以此成为人道主义与自由思想的代言人”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1959年,罗素发表了《西方智慧》后,开始了《罗素自传》的创作,并在1967年95岁高龄之际完成了自传的写作。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与评论家伯兰特·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的一部哲学名著,出版于1945年,全面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宗教之间的东西,基于对哲学的这种理解,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与哲学交互作用的。在世界哲学理论宝库中,由名家撰写的《西方哲学史》不止一部,而罗素的这部著作却颇具特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所论述的主题:哲学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的独立的思考,而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作者把哲学家既看作果,也视为因,认为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正因如此,全书在讨论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时,往往并不看其学术地位,而是按照其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来决定详略取舍。另外,罗素主张在哲学史中要插入一些纯粹社会史性质的篇章,不这样做就很难理解某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因而书中对一般历史的叙述也比同类著作做得要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书上、下两卷约80万字,但作者学识渊博,又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书中文字优美流畅,注释旁征博引,读起来并无枯燥晦涩之感。

        作者1950年以《哲学 数学 文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哲学史》是他的获奖代表作。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与评论家伯兰特·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的一部哲学名著,出版于1945年,全面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基于对哲学的这种理解,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与哲学交互作用的。在世界哲学理论宝库中,由名家撰写的《西方哲学史》不止一部,而罗素的这部著作却颇具特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所论述的主题:哲学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的独立的思考,而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作者把哲学家既看作果,也视为因,认为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正因如此,全书在讨论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时,往往并不看其学术地位,而是按照其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来决定详略取舍。另外,罗素主张在哲学史中要插入一些纯粹社会史性质的篇章,不这样做就很难理解某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因而书中对一般历史的叙述也比同类著作做得要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书上、下两卷约80万字,但作者学识渊博,又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书中文字优美流畅,注释旁征博引,读起来并无枯燥晦涩之感。   《数学原理》
        英国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著作。B. A. W.罗素与A. N.怀特海合著。书名采用拉丁文,以便与罗素的另一本著作《数学原则》相区别。全书共三卷,先后于1910、1912和1913年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自G. W.莱布尼茨以来在逻辑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起到现代逻辑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作用。书中的数学问题大部分为怀特海所写,而哲学内容、数学一部分问题则是罗素写的。罗素指出写作该书的目的为:①表明全部的数学都是从逻辑中推导出来的;②探索符号逻辑本身的原则。该书第一卷包括导论及第一和第二部分。导论概述了逻辑主义思想,分析了数学与逻辑的关系。还提出完整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的公理系统,并且给出解决逻辑悖论的方案——逻辑类型论。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演绎理论、摹状词理论、关系逻辑与类逻辑。第二部分探讨了基数和序数的算术理论。第二卷包括第三和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前三节。第三部分先论述了基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最大基数悖论的解决,然后介绍了加法、乘法和乘方的运算,最后讨论了有穷与无穷的理论。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一般算术的性质和序数算术。第三卷包括第五部分后三节与第六部分。第五部分主要研究了序列关系的问题。第六部分讨论数的各种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