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鼻龟和关刀混养:第二十五本书:《人与永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7:09

第二十五本书:《人与永恒》

  有这样一位智者,他不寄希望于概念的积木,也不寄希望建造体系的巍峨宫殿,而是将人生问题上的一切真知灼见直接发自内心,又诉诸读者的真情实感,其文字的魅力能让读过的人沉迷不已,继而引发深深的思考。他的名字叫周国平,他的每一部著作都能在学术之外形成极大的反响。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平的随感少却了浓重的雕琢气,少却了老于世故的圆滑,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作者把自己十年来写的一些生活随笔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文章关于爱情、生活、孤独、诗、生死等人生常遇到的问题,虽然作者是一位哲学博人,但是书中并没有艰深的哲学术语,相反都是浅白的词语,用生花之笔精雕细刻地写下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困惑,也许其中就有你所想的!

    《人与永恒》在1987年出版以后,一印再印,后来又出了第二版,仍然长销不衰,在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较为持久和深入的影响。这本书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而更有价值的是其中向人们宣讲着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真谛。传说一些大学的校园中有这样的说法:男生争读王小波,女生爱读周国平。其实,周国平的书并不是专写给女性看的,而是写给那些热爱生活、寻求人生真谛、向往精神境界的读者看的。读周国平,像读中国古代哲人的书一样,让人沉静,让人出世。

    

    

    

    人生在世的方式有千百种,而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说到底谁的生活都是狭窄的。一个人何必文垂千秋,才盖天下,但若能品千秋之文,善解盖世之才,也就算不负此生了。

    ——周国平

  灵魂的低吟浅唱

    一本书被读者置于床头,这书一定关涉着他的灵魂。我的床头便放着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与几本我喜欢的经典放在一起,以备随时阅读。

    这是一部随想录,所论大多有关人生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之类。其开篇为《人》,末篇为《时间与永恒》,故引以为书名。作者出版过多部著作,但我以为这部随想录最具生命力。至于周国平先生本人,对此书似也有偏爱。他在一版《序》中说:“有两样东西我写时是绝对没有考虑发表的,即使永无发表的可能也是一定要写的,这就是诗和随感。前者是我的思想日记,后者是我的感情日记。如果要我去流浪,只许带走最少的东西,我就带这两样。”

    周先生如此钟爱随感文字也确使许多读者产生灵魂的共鸣。凡能使人产生共鸣的作品,必出自作者心灵的真实。矫饰的思想是骗人的,但它逃不掉读者的眼睛。

    一本好书是那种可以读许多遍的书。《人与永恒》便是这样的好书。读《人与永恒》才知周国平先生是位诗人兼哲学家,并非他自己硬要充当这个角色,而是天性使然。他喜欢沉思,喜欢在孤独中静处,撷取灵魂里涌起的层层涟漪。

    灵魂是什么呢?我无力为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我似乎能够把握灵魂的律动。灵魂还真的有一种萦绕于心的旋律,一种自足而乐的浅唱低吟。可以说,一切文化的精神的创造都是为着表达灵魂的。文学是灵魂的吟唱,哲学是灵魂的自白。读读周国平,大家便能体味出来了。

    仰望星空,俯视人寰,我们的灵魂仿佛在这虚实的宇内周游。如此,可知人过着三重生活:物质生活、感情生活和灵魂生活。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能过这三重生活。实际情形是,过于注重实利的人仅仅过着世俗的物质生活,他连感情生活也舍弃了,何谈灵魂?灵魂生活是一种内在的高贵的生活,周国平先生过的即是这种生活。不过,时代的进步使得他不必像当年的弘一法师那样为求灵魂的生活而舍弃尘俗,三重生活在他那里结合得很好。这样,我们才幸运地读到如此优美的一部随想录。(福 子)

    

    

    无论是形式还是体验。周国平都将推心置腹地与你讲述一点什么,然后让你自觉地提升一点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去倾听一位智慧者的心灵之声?

    我们为什么不在独处的时候拥有一位最真诚的朋友?我们为什么不在为人处世方面请一位智者常伴左右呢?

  读《人与永恒》

    与众多同时代的哲人不同,周国平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为一体,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虽然质朴无奇,却异常地贴心、动人。他常常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生活最核心的领域,而在精神生活最深处,原本就无所谓哲学与文学之分。在《人与永恒》中,周国平用别致的文学方式谈哲学,他的表达的感悟仍是围绕着古老的哲学问题,例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爱与孤独等等。也许也算是老调新弹,但正是这些问题由于被现代商业化社会的遗忘而变得日益尖锐,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普遍困惑。“老调”一经周国平“重弹”,这些问题便迅速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共鸣,现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同时还生活在历史与宇宙之中,生活在自己惟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只用交换价值来衡量,而应有更开阔、久远的参照系。在投入社会潮流同时,我们要有所坚守,坚守那些永恒的人生价值。但是人生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周国平写道:“有人说人生到处是陷阱,从一个陷阱跳出来,又掉入另一个陷阱里。可是,尽管如此,你还是想跳,哪怕明知道另一个更深的陷阱在等着你。最不能忍受的是呆在同一个陷阱里,也许,自由就寓于跳的过程中。”

    处于人生的矛盾之中,你又应该如何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呢?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所以意义本身并不重要,正如西西弗斯的神话,把巨石推上山顶的终极目标并不重要,所贵者在寻求的过程之中,过程比结果更美丽。

    “我们读英雄探宝的故事,吸引我们的并不是最后找到的宝物,而是探宝途中惊心动魄的历险情境。寻求意义就是一次精神探宝。”

    不过每个人都渴望结果,渴望完美,但又终不可得,这种痛苦又如何解除呢?周国平答到:“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人生的机智被周国平往往就是这样的脱口而出,使我们若有所思,思有所得。这种人生的机智给读者思想以新的启发。周国平认为新思想无非是看事物的一个新角度,仅仅是一个角度,“有时思想孕育于沉默,而靠淡泊催产。有时思想孕育于淡泊,而靠沉默催产”。当然必须警惕的是:“谎言重复十遍就成了真理,真理重复十遍就成了谎言。”

    新思想在淡泊与沉默思考中产生,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思想。

    关于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问题,周国平以他的角度一语道破天机:

    “两性之间,只隔着一张纸。这张纸是透明的,在纸的两边,彼此高深莫测。但是,这张纸又是一捅就破,一旦捅破,彼此之间就再也没有秘密了。”

    “你占有一个女人的肉体乃是一种无礼,以后你不再去占有却是更可怕的无礼。前者只侵犯了她的羞耻心,后者却侵犯了她的自尊心。”

    痛快的剖白揭示着两极之间的秘密,而实际上关于男人与女人最恰切的论述却是这么一句名言:“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男人与女人的纠缠归根结底是征服的问题。

    另外,“死”作为哲学主题,与“生”相对应,生与死的意味无穷无尽,“死”这个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在周国平眼中:

    “人人都知道死是必然的,它是一个我们一出生就通报要来访的客人,现正日夜兼程,一步步靠近我们。可是,当它敲响我们的门时,我们却感到突然,怪它是最唐突的不速之客。”

    “我们拥有的惟一时间是现在。拥有了现在,我们也就拥有了过去和未来。”

    周国平还做了大胆的设想:如果让每个人都死一次,也许人人会变得像个哲学家。在《人与永恒》中,无论生和死、时间与永恒、幸福与痛苦,还是幽默、信仰、艺术,诸如此类的“大问题”,一经周国平的“感悟”,马上变成一串串鲜活的思想火花,就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空间。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