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飞车出强:张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胡锦涛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44:10

张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胡锦涛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作者:张宁  时间:2012-02-01   浏览次数:49 次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margin-top:0em;margin-bottom:2em;line-height:2;text-indent:28px;}.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em;margin-bottom:2em;line-height:2;text-indent:28px;}.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em;margin-bottom:2em;line-height:2;}.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党中央和胡锦涛不断深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宏观和战略层面作出了一系列精辟分析和重要判断。危机发生后不久,胡锦涛就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作出了“四个变与不变”的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胡锦涛敏锐地发现并准确把握了世界经济在治理机制、增长格局、发展方式方面的三大新动向,进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作出初步总结,并归纳出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四个新特点:一是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二是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三是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四是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是我国制定内外经济政策的一条重要依据和成功经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给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带来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在应对危机冲击中,党中央和胡锦涛不断深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宏观和战略层面作出了一系列精辟分析和重要判断。本文旨在对截止到2010年底的这方面认识成果进行初步梳理。

  基本判断:变与不变的统一

  不期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打乱了世界经济的原有秩序和发展态势。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世界经济治理结构、西方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广遭垢病的同时,世界经济向何处去成为全球广为关注、众说纷纭的焦点话题。对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的研判,事关应对举措、发展先机乃至国运兴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2008年12月,胡锦涛就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和中长期趋势作出了基本判断。他指出,这场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会有所变化,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政府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职责会有所强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多元化会有所推进,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会有所上升,但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参见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2月8日。) 这个基本判断包括四个命题,每个命题涉及的都是在世界经济中经常起作用的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基本性质和走势。抓住这些条件和要素,在判断极其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时才能得其要领。否则,就不足以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剧烈动荡的世界经济形势作出准确判断。

  这个基本判断,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变与不变”。其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主要消费市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的,但这种增长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条件并不相同。前者主要依赖以虚拟财富为支撑的长期负债消费,后者则是以经济信息化和市场化为基础的生产力全球配置。这场危机重挫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能力,并没有改变生产力全球配置所依据的基本条件,因此以特定增长模式为依托的前者会有所变化,而反映生产力发展内在要求的后者不会改变。其二,市场配置资源是现代经济的基本机制,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及时纠正市场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干预和监管。这场危机冲击的是自由放任和缺乏制约的市场观念及运行方式,危机中出现的大规模国家干预也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举措。危机的冲击只会推动市场观念及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由放任自流向强化监管转变,并不因此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其三,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是由美国经济金融实力决定的。这场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深层矛盾,对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地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会有所增强,但短期内不会改变美元的主导地位,也不会动摇美国的经济金融实力。其四,这场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整体力量对比此长彼消的进程,而且这一进程还会持续下去,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发达国家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这“四个变与不变”成为在纷乱局势中理出头绪的基本线索。

  上述四个方面,有所变化的部分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其变化总体上处于量变阶段,对其进一步演变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高度关注;而没有变化或没有根本改变的部分则体现着世界经济发展质的稳定性,对其中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变与不变本身是相对的,但彼此间也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敏锐把握这种变与不变的统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胡锦涛对世界经济形势作出基本判断的一个鲜明特点。

  依据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这种清醒分析,胡锦涛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逆转。”(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2月8日。)战略机遇期的形成取决于国内国际、经济政治等诸多条件,但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讲战略机遇期,很大程度上是讲这种趋势的存在和发展为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提供了坚实背景和广阔舞台。

  这个基本判断,对我国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明确思路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都是重要基础。后来,胡锦涛多次谈到这个判断:我国应对危机的思路,是根据这个判断提出的(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8页。);“实践表明,这些判断是正确的”(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15日。)。在规划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时他再次论述了战略机遇期问题,明确指出:“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我国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07页。)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显然是作出这个论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从后来的思想进程看,这个基本判断不仅本身是重要认识成果,而且还成为我们党进一步探索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新起点,使这种探索有了一个稳固基础和明确方向。  

    新动向之一: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上需要形成一套能够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共同防范和处理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治理机制。长时期以来,这种机制主要通过美国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首脑的定期会晤来实现。他们以这种会晤为平台协调立场,制定影响世界经济全局和走向的重大政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按他们的安排和规则行事。上世纪末,有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参与的20国集团虽已出现,但这种限于部长级非正式对话的机制很难在世界经济重大问题上发挥实质性作用。

  事情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开始起变化。面对世界经济的严峻局势,原有机制自顾不暇、处置乏力,20国集团被推到前台,从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峰会。这本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拉发展中大国为其分忧解难的临时举措,但危机期间频繁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开始在处理世界经济重大问题上发挥显著作用,其重要性日益显现。

  对世界经济治理秩序中出现的这种变化,胡锦涛始终保持高度关注。2009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由几个发达国家垄断的传统国际经济协调平台已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离不开发展中大国参与。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加强20国集团作用、使之成为国际社会讨论和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平台的广泛共识。20国集团成员既包括老牌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较之传统国际经济协调平台明显具有更多代表性。20国集团峰会在应对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表明,它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参见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15日。)这是一种对世界经济发展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动向。这一动向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符合我国日益拓展的发展利益,也有利于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中国是20国集团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成员。胡锦涛连续出席领导人峰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阐述了中国的政策主张,积极推动这一进程健康发展。考虑到世界上还有170多个国家不是20国集团成员,其中大多是中小发展中国家,胡锦涛从第一次峰会开始就反复呼吁,这一机制应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反映它们的利益,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它们克服困难,实现发展。20国集团峰会最初作为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急机制,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取得明显成效。在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胡锦涛又及时提出,这一机制还应在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他分析所谓“世界经济失衡”现象指出:“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才会坚实,世界经济增长才能持久。我们应该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人民日报》2009年9月26日。)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20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确立了“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框架,迈出了拓展这一机制功能的重要一步。胡锦涛指出,为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需要“推动20国集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使之“从协同刺激转向协调增长,从短期应急转向长效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谋划”。他同时提出,要“推进20国集团机制化建设”。(《人民日报》2010年6月28日。)总的要求是,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使议程设置、议事决策都能平衡反映各方意见和关切,力求做到民主协调、平等参与、互利共赢。(参见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15日。)进行机制化建设,还“要处理好20国集团机制同其他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关系,确保20国集团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人民日报》2010年6月28日。)。上述种种主张涉及到20国集团峰会机制的代表性、功能作用、机制化建设等重要问题,其中有些已付诸实施,有些则在酝酿筹划之中,但无论如何,胡锦涛的有关主张都为正在摸索中前行的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指出了方向和目标。

  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牵动重大利益格局调整。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仍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但西方大国推动这一进程的意愿有所减弱。它们不愿轻易放弃其主导作用和优势地位,只希望通过接纳发展中大国进入既定规则和框架迫其就范、制其发展。发展中大国则希望通过改革提高自身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围绕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问题,各方矛盾、分歧明显增多。这就决定了这一改革将是一个各种力量既在合作中求发展,又在竞争中谋优势的曲折过程,相关各方将以实力为基础进行长期博弈和较量。对此,胡锦涛有清醒认识。他指出,20国集团机制既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也是大国较量的新场所,要真正形成务实高效、平等协商的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见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