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哥直播间: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四十七--将相和(西安事变系列之十一) - 涅瓦河边 - 萨沙 - 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02:25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936年4月底,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陕西十七路军领袖杨虎城先后跟红军达成了互不进攻的协议,三虎相残的现状终于可以停止了。

蒋介石的军师杨永泰给蒋的计策是三虎争食,也就是把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放在陕西狭小的区域,然后逼迫引诱他们三者自相残杀。无论谁胜谁败,三方的实力都必然遭到极大的损失。而中央军螳螂在后,等到三者消耗差不多的时候,调主力数十万大军进入陕西和甘肃,彻底消灭红军,肢解分裂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从而一举消灭当时中国三大军阀割据力量。其中红军目前在陕北还有大约3万多兵力,是蒋介石的眼中钉,一定要将其消灭。东北军数量有二十多万,装备精良,为全国第二大军阀力量,蒋介石自然也不允许其长期存在,威胁中央政权。至于杨虎城则通过十七路军控制陕西大部,而陕西是西北几省的核心省份,在抗战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蒋介石志在必得的。所以,蒋介石对陕西的军事行动步步紧逼,也让杨虎城,张学良如履薄冰。

 

形势逼人

在4月底5月初,虽然张杨两人分别和红军达成协议,互不进攻,但形势在他们眼中并没有好转,甚至还在极具恶化。

陕北红军主力为了奋力求生,在2月全线渡过黄河,进攻山西省。

初期非常顺利,3月大败阎锡山的晋军主力,击溃晋军15个团的反攻,占领了山西数个县的地盘,红军各部四处穿插进攻,把晋西北的晋军打的七零八落,通过打土豪筹集军费40万银元,征集新兵7000多人。

其中,红十五军团主力一部骑兵部队,打到离省府太远仅有25公里的晋祠,大大震动了山西王阎锡山。阎看到红军势头凶猛,自己无力招架,被迫向蒋介石求援。山西自民国建国初期的1911年就为阎锡山的地盘,二十五年来铁板一块,从无其他势力能够挤进。阎锡山是中原大战的主导者,也是蒋介石最顽固的敌人,曾经多次联合全国各派势力反蒋。蒋介石对阎锡山非常痛恨,但阎经营山西二十五年,一切都自成体系,包括自己的兵工厂,晋绥军也有超过10万之众,中央军始终没有能力和借口进入山西。此时阎锡山居然主要邀请中央军入境,蒋介石大喜过望,随即调集中央军在中原地区的七个主力师,分三路入晋。

4月,中央军主力进入山西,蒋介石命令心腹大将陈诚坐镇太原同阎锡山一起围剿红军。阎锡山随即调动晋军主力部队全面反击,同时调动洛阳,潼关一带的中央军部队向红军后方黄河渡口进军,试图将红军后路切断,包围在山西境内消灭。

此时情况对红军极为不利,山西境内红军不过2万之众且装备低劣,粮饷不足,而晋军和中央军总数高达十几万人,虽然晋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央军装备精良,战斗力顽强,红军自知实力不及,开始向后方撤退。

4月中旬,红军在晋军和中央军压迫下,已经撤退到黄河一线的狭小区域,处境艰难,如果再不撤退回陕西,很可能全军覆没。

此时红28军军长,大名鼎鼎的陕北苏区的创始人刘志丹将军在掩护主力撤退时候,不幸中弹身亡,红军痛失一名悍将,真是雪上加霜。

到了4月底,晋军和中央军已经将黄河东边的红军团团包围,红军迫于现状,下令主力撤退回陕西。到了5月初,红军各部渡过黄河,撤退回陕北苏区,由此红军东征全面失败。

除了红军军事上的失败以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蒋介石的中央军。通过红军东征,蒋介石得以将十万中央军开赴山西省,从而大大改变了西北的局势。在这之前,西北仅有胡宗南的约三万部队驻扎在汉中甘肃一线,兵力仅为东北军的七分之一,也不如杨虎城的五万部队,尚不足在军事上占到绝对优势。此时中央军在西北的总兵力已经有十多万人,加上战斗力的差距,已经远远超过张学良杨虎城两军实力的总和。同时当时西北各省中,军事和经济综合力量最强的就是山西省,政治经验和手段最为老道的也就是阎锡山。当时的阎锡山除有山西绥远两省地盘以外,还有十多万晋绥军武装力量,更有一个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现在中央军进入山西,实力最强阎锡山顿感自身难保,其他军阀就更别说了。

 

中央军进入山西虽然没有和红军作战,但对于张学良,杨虎城,阎锡山,马步芳马鸿逵,盛世才等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事,也是最为恐怖的事情。

 

中央军开入山西,预示着蒋介石开始着手解决西北问题,准备对西北各军阀动手了。

 

杨虎城的大将孙蔚如愤愤的跟杨说:红军简直就是帮助蒋介石来对付我们的,现在中央军十几万大军逼在我们眼皮底下,随时可能动手,我们情况非常危急。

 

杨虎城自然也明白现状的可怕。

 

再者,红军一方面和四方面军在1935年大草地的包座发生分裂,红四方面军近十万主力在张国焘的率领下南下四川作战。

 

结果在二十多万川军和中央军薛岳十万大军的围堵下全线失败,红军从1935年9月奋战到1936年2月初,在四川西部和北部先后损失了4万多人,余下4万多人经受了一个藏区可怕的寒冬,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普遍失去战斗力,被迫在3月份开始准备从川北穿越大草地北上,到陕北和中央红军会合。

 

此时,薛岳十万中央军也跟随红四方面军北上,按照这个速度,恐怕在1936年下旬就会到达陕北。如果真是这样,在陕西甘肃一带的中央军就达到二十多万人,而且全部为精锐部队,不管对付谁都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到时候,蒋介石肯定会图穷匕见,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消灭掉。

 

时不我待,时间是最宝贵的。



------------中央军开入阎锡山的“钢铁三晋”,西北局势大变。当时除了新疆军阀盛世才靠出卖主权或者苏联支持,还能够和中央对抗以外,其他西北各军阀势力从实力来说,都远不是中央军的对手。

 

合作才能生存

 

目前无论是张学良还是杨虎城,脑子里面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其实当时任何一个处在他们位置上的军阀都会这么想。

第一步,必须实现和红军的停火,这是最迫切的,再也不能损失自己的实力。

第二步,就是必须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实现团结,首先稳住陕西的局面,两军抱成团,力量就不止增加了一倍,而是数倍。只要实现这一步,最低程度就大大增加了更中央讨价还价的筹码,将来不至于太惨。

第三步,是和红军达成协议,实现三军的合作,这样整个陕西和甘肃大部就在三军的控制下。这步就比较危险,一旦和红军走同路,就是通共,就是反叛中央,足够掉脑袋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这样走。但如果逼迫到悬崖边上,也就只能这样。

第四步,通过红军得到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这样依靠三军的兵力和大量外国军援,就可以和中央长期对抗,不至于一下就垮了。

第五步,一旦西北的形势能够稳住,能够跟中央长期对峙,那么联络西北诸如山西绥远的阎锡山,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新疆盛世才,四川刘湘,西康刘文辉,这类陕西附近的实力派就很有可能加入西北对抗中央的队伍,实现西北的自立。

第六步,联络全国其他实力派,诸如河北察哈尔的宋哲元,山东韩复榘,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云南龙云就也会对他们给与支持,彻底形成大好的局面,中央是无力摆平这么复杂的局面。

 

但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联合。

 

这点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心知肚明。

 

中国俗语叫做: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男女互追隔层纸。

现在的情况,就是隔层纸。

张学良的东北军虽然有二十多万大军,但没有任何可靠的地盘。二十万大军每月军费高达30多万银元,一年再怎么省至少也要200多万银元。这些费用和大量军火物资,全部靠中央提供。一旦中央不提供这些东西,东北军估计支持二三个月就饿跨了,不用中央出兵去打。但张学良毕竟有二十多万大军,装备精良,就步兵武器甚至比中央军还要好,是一股很强的军事力量。但没有地盘,就等于是一枚一次性的火箭。虽然开始可能飞的很快很猛,一旦燃料用尽,瞬间就会摔落下来碎了。换句话说,张学良空有军事力量但没有地盘,根本没法跟中央对抗。

 

杨虎城这边则正好相反,陕南一带全部是杨虎城地盘,各县县长如党伯弧之流全部是杨虎城亲信,各省也有大量民团部队,全部听命于杨虎城。杨虎城在西安和各县有大量的税收,现有各存款也有200多万银元。光靠这些现款养活东北军和陕军半年一年不成问题。

但杨虎城军队仅有5万人,其中真正可靠的仅有孙蔚如2万人的一个师,其他不是战斗力低下,就是不可靠。光靠2万人这个师,估计连汉中的胡宗南中央军第一师都打不过,何谈和中央六十多万大军作战。杨虎城空有地盘,没有军事力量,也根本没法跟中央对抗。

 

但如果张杨能够联合起来,不但有接近三十万的大军,还有陕西和甘肃两省大部分地盘,势力就绝对不可以小视。

 

但是合作谈何容易!张杨在1936年中旬,仍然互相怀疑,互相忌惮。

 

1935年底东北军入陕,张学良受封为西北剿共副总司令,也就是说他实际是西北军事最高领袖,杨虎城是他的部下。

张学良初入陕西甘肃的时候,自认为是猛龙过江,根本没把杨虎城放在眼里。

当时蒋介石曾经暗示张学良,杨虎城素对中央有二心,早就想把他换掉,只要东北军在陕北打几个胜仗,中央就会任命张学良部下某个军长为陕西省主席(当时张学良部下于学忠军长被任命为甘肃省主席),将杨虎城挤走。这样张学良就是陕甘总督,一样恢复当年东北王的势头。

张学良自然非常乐意,所以他开始是把杨虎城当做对手。

他曾经跟部下心腹黎天才说:杨虎城就是一个土匪出身的老粗,手下三四万部队的武器都是些破烂土造家伙,比我们东北当时的民团也差了不少,哪能跟我们东北军正规军相比。

 



------------------张学良和蒋介石的私交很好,用张学良话来说,就是异性兄弟。但私人感情和政治毕竟不是一回事。

 

最初双方合作有很多矛盾,最初张学良来西安赴任的时候,杨虎城和陕西省主席邵力子亲自去飞机场迎接。杨虎城对张学良非常客气,甚至对张学良手下军官也非常客气。杨虎城每天早上都去找张学良,向其汇报陕西的情况,同时也聊聊家常。

但张学良对杨虎城并没有好感,对杨虎城基本是一种蔑视的态度。照常理来说,东北军作为客军到杨虎城地盘,多少应该顾虑杨的态度。但张学良根本不管这套,今天对杨虎城下个手令,明天派个副官通知杨虎城尽快办某件事,简直就像对自己一个师长一样。

在初期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根本没考虑杨虎城是地头蛇,也丝毫没跟杨虎城商量,就随意调动杨虎城部队,占据大量杨虎城原有的地盘。

杨虎城和其部下两个军长对此非常愤怒,认为张学良傲慢自大,咄咄逼人,心怀叵测,不是朋友。

杨虎城部下冯钦哉甚至在军事部署的大会上跟张学良的心腹刘多荃大吵了一架,两人差点动起手来。

 

同时,东北军大举开入陕西,随军家属也跟着来,随即有喧宾夺主的势头。大量东北军军官和士兵抢占大量民房甚至军营自用,一遇陕西的军民阻拦就大打出手,甚至动了枪,搞得十七路军上下怨声载道,陕西的老百姓也普通对东北军不满。

当时东北军普遍瞧不起十七路军,他们军官大多是东北陆军讲武堂出身,受过正规军校教育,士兵也受过现代化训练。而西北军军官大部分是土匪或者民团出身,士兵也差不多,没受过什么军事训练,军纪也很差(作战时候还有一些抢劫,盗窃情况)。东北军认为十七路军是土匪武装,不是正规军,所以对其非常蔑视。而十七路军则认为东北军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从东北一枪不发被日本人赶出来,还有脸在陕西他们地盘耍狠,真是极为不要脸。

双方整天在西安大街上发生冲突,看戏抢位子,吃饭抢凳子,甚至两军行军走到一条街上,都互不让路,轻的双方破口大骂,重的群殴开枪。

这些情况报告张杨那里,双方自然都非常不高兴,认为都是对方高层指示的。

后来由于双方闹得太过分,张学良也感到不能这样干,需要向杨虎城示好。

他考虑再三,派出担任东北军高级幕僚的杨毓珣去向杨虎城解释。杨毓珣身份非常特殊,他是袁世凯的女婿,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参谋总长,后被蒋介石授予中将军衔,是个资深的政治家。同时杨毓珣和杨虎城有旧交,由于都姓杨,双方还连过宗,算是同宗的兄弟,关系非常密切。

杨毓珣传张学良的话,说是东北军只是暂居陕西剿共,一旦剿共完毕就北上抗日,无占据陕西的意图。

张学良本是好意,但杨虎城却不这么想。

以杨虎城的政治经验来说,他根本不会听信这种所谓真情告白,反而深深戒备,觉得张学良是此地无银。杨想,你张学良既然没有这个意图,还特地找人说什么?双方矛盾反而越来越深。

 

张学良除了看不起杨虎城以外,在军事上也不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当回事。他初期围剿红军的部署,根本没有杨虎城部队的份,试图自己独揽大功。

而杨虎城本人和张学良不同,他老辣沉稳,政治智慧高得多。

初期蒋介石也曾经派出一些人暗示张学良来陕西是夺十七路军的地盘,杨虎城虽然深深忌惮,但并没有全信。

在张学良在陕西剿共第一次军事部署的时候,杨虎城看到张学良犯了轻敌冒进的大忌,他深感唇亡齿寒,曾经告诫张学良不能这样用兵,红军不好对付。

但张学良根本不听,杨虎城只能对秘书王菊人叹道:张学良太年轻气盛了,不碰钉子不回头。

结果东北军果然在崂山,榆林桥,直罗镇连续三次大败,损失了近两万人,阵亡了两个师长,7个团长或死或被俘。

这时候张学良才知道杨虎城不简单,对部下说:我以前看错了,杨虎城可真不是个老粗,这个人不简单。

于此同时,蒋介石下令将东北军被歼灭的109和110师的番号取消,不允许重建,也就等于东北军少了两个师的兵力。张学良听到这个命令以后非常愤怒,知道中央是想借机吃掉他的部队。

与此同时,杨虎城感觉张学良也陷入蒋介石的计策,很快会自身难保,是患难兄弟,开始考虑和张学良的合作。

张学良在三次大败之前都曾经在杨虎城面前大大吹牛,现在败得如此之惨,当然非常惭愧。杨虎城是一个政治家,自然不会在这些方面占点口头小便宜,幸灾乐祸,反而亲自去劝慰张学良。

张性格倒是很率直,由此对杨虎城的态度大大改变。

到了直罗镇大败以后,张学良开始考虑转变政策,同时也感到需要跟杨虎城改善关系。

他作为东北军领袖,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便于随便行动,他曾经让秘书张潜华和心腹黎天才去跟杨虎城解释,东北军绝对没有占领陕西的野心。

这次杨虎城虽然也没有信,但理解了张学良试图交好的意图。

双方随即开始互相紧密的联络。



-----------------杨虎城经过20多年的残酷斗争,有着异常丰富的政治经验。他做事沉稳老练,是个有手段的老政治家。

 

齐头并进

杨虎城还是主动开始和东北军的接触,他早在1936年2月成立了一个十七路军交际处,委派中共地下党员申伯纯为处长,就是负责和东北军上层的联络工作,实际负责和东北军高级军官搞好关系。

同时,杨虎城还通过一些小手段向张学良示好。东北军的军费由中央提供,由于中央财政困难,经费经常无法按时送到。

一次杨虎城在东北军军长王以哲处做客,此时王以哲因为军费迟迟不到,东北军军饷发不下来,士兵吃不上饭而烦恼不已。

杨虎城沉思了一下,命令军师杜斌丞先把十七路军一部分军费发给王以哲救急。王以哲拿到了这笔钱以后,非常感激,张学良知道也觉得杨虎城很够朋友,他对王以哲:杨虎城部队3万人就拿我们1万人的军费,我亲眼看见他的士兵三四年没有换一套新衣服,自己也穷得很,居然能给我们解围,很不错!

 

之后,杨虎城多次跟王以哲见面,主要是因为王以哲是张学良最器重的军长,是东北军中除了于学忠最重要的将领,他的六十七军军又在最接近陕北苏区的第一线。

一次在和王以哲的聊天中,王以哲说到自己所部从东北撤出以后,大部分部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禁痛哭流涕。杨虎城也愤然的说:不只是你们东北军,将来我们十七路军还不是跟你们一样。王以哲由此认为杨虎城知道自己跟东北军同命相连,立即向张学良报告,张学良听到也很高兴。

张学良在直罗镇大败以后,深感再拼下去一定完蛋,立即开始试图和共产党联络,同时也开始和杨虎城接近。

此时杨虎城更在生活上关心张学良,他让媳妇谢葆真经常给赵一荻送去一些陕西的特产美食和舶来的洋货。

后来杨虎城有一次听谢葆真说:赵一荻说张学良最爱打网球,但整个西安居然没有一片网球场,所以也有半年多没打了。

杨虎城立即命令部下将西安一处废弃的网球场修好,同时派出几个擅长打网球的副官陪张学良打球,张学良非常高兴。

由于双方关系改善,双方的家属也很快走到了一起。谢葆真和赵一荻经常来往,两家的孩子也经常一起玩,关系越来越密切。

 

此时,又发生一些其他的事情。中统和军统在西安有很多特务和宪兵驻扎。一次特务拦截了一辆标有十七路军字样的卡车,查获了整整一车的鸦片。民国的法律对贩毒处理相当严重,主犯一般都要枪决。

特务立即将这件事情报告给张学良的参谋长,实则为蒋介石的钦差大臣晏道刚。晏道刚不敢擅自做主,找到张学良商量怎么处理。按照民国当时法律,十七路军中有人贩毒,完全可以追究杨虎城的责任,是他治军不严。晏道刚找张学良商量,也有给张学良一些情报,借刀杀人的意思。哪知道张学良听晏道刚说完以后,立即表示十七路军不可能有人贩毒,一定是奸商打着十七路军的旗号。他下令将贩毒的奸商立即枪毙,人一死就死无对证。晏道刚看到张学良这样处理,也不好说什么,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杨虎城知道以后非常高兴,觉得张学良够朋友。

 

但真正促使两人合作的,其实还是他们自己。

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都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做高崇民。

我之前介绍过高崇民,他的资历很深,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都很有影响。

高崇民本人是辽宁开原人,曾经留学日本东京,是个很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是老同盟会会员,也是国民党员。高崇民在东北一向很激进,年轻时代他加入同盟会反清,后在学生时期在日本从事反袁世凯的学生运动,后回到东北经商在1923 年因为反日,被日本驱逐出大连(当时大连为日本人控制)。

1927年因为从事民间宣传新三民主义运动,被指责为中共党员,被哈尔滨政府拘捕。此时高崇民名声开始响亮,其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甚至被东北王张学良所听说。1929年,高受邀开始担任张学良的秘书,在东北军上层活动,也是张学良的心腹。就在那个时候,他和同是秘书的杜重远成为好朋友。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高崇民不满张学良不抵抗的政策,曾经当面指责张学良不战而逃是犯罪行为,同时请辞秘书一职。张虽然感觉高为人坦率,但终究非常不悦,没有再留用高崇民。高随即开始和老朋友杜重远等人自己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自己任常务委员兼总务部副部长,为东北义勇军捐款援助。

高在1935年开始逐渐向共产党靠拢,他曾经在国民党大会上公开抨击中国政府抗敌不力,要求反蒋抗日,被军统特务秘密通缉,被迫逃往上海租界。此时杜重远也在上海,高崇民通过杜重远认识了一些共产党员,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共在上海的代表孙达生,高将孙达生视为忘年交,开始接受共产党的理论,并且撕毁了国民党党证,愿意为共产党工作。

1935年11月,高崇民受杜重远和中共党员上海代表孙达生,北平负责人王梓木的要求,亲自赶赴西安试图面见杨虎城和张学良。

但很不巧,由于国民党五全大会的关系,杨虎城张学良都在南京。

高崇民于是拜见了杨虎城的军师杜斌丞和张学良的心腹军长王以哲。



-------------------如果说杜重远是张学良思想的启蒙者,高崇民就是张杨关系的解冻人。

 

高崇民向两人说明了蒋介石借刀杀人的计策,并且提出中共希望和两军合作抗日的主张。杜斌丞表示可以转告杨虎城,王以哲则表示高说的有道理,但现在和红军激战,谈和平不现实。高崇民随即表示,东北军如果拼光了,还靠什么来收复东北,没有东北地盘还称什么东北军。这点王以哲也表示认可!

后张学良杨虎城在11月底先后回到西安,都跟高崇民见面。张杨此时也有联共的意图,对高崇民的观点很认可。

但是目前时机不对,他们将高崇民留在西安,高就在东北军和西北军内部搞一些宣传活动。

此时高崇民的好朋友,共产党员孙达生也受命到了西安。孙达生则跟杨虎城的好朋友共产党员南汉宸是老战友,他此行主要就是为了联络张杨两人的关系。

孙达生找到高崇民,让高负责协调张杨的关系。

高随即再次找到张学良,告知他的意图,张学良正愁找不到和杨虎城沟通的中间人。高崇民在东北和西北名气很大,在两军都很有威望,是个最好的人选。

张学良对高崇民说:别的你不要多说,只说一点,我张学良再不肖,也不会丢了自己的地盘,来抢别人的地盘。

高崇民奉张学良的命令,去杨虎城处说明张学良的意图,说明张学良想和十七路军合作,杨虎城听到非常高兴,让高崇民转告张学良:他愿意和张学良合作,由张学良领导去抗日。

高崇民回来以后告诉张学良谈话的内容,张学良非常高兴,同赵一荻一起请高吃饭。

双军关系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4月,杨虎城和张学良已经通过各自的关系和共产党达成互不进攻的协议,也就是实现了双方计划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必须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立即合作。

虽然和共产党都达成了协议,但他们都是和中共单线联络,双方虽然都有些耳闻对方的举动,尚没有敢于肯定。

早在东北军和红军合作的初期,前线的冯钦哉就向杨虎城汇报。东北军和红军打假仗,双方朝天开枪,掩人耳目。红军还允许东北军辎重部队向甘泉和延安输送粮食和军火,肯定是有勾结。杨虎城听了以后,让冯钦哉不要向别人乱说。

这边,张学良的特工投资黎天才报告,杨虎城部长期按兵不动,红军和杨部近在咫尺却不进攻,肯定有内幕。同时黎天才认为杨虎城部下有很多共产党员,也有共产党活动,应该跟共产党早有联系。张学良听到以后说:谁不想自保?我们不是也这样做。

 

 

从1936年初开始,杨虎城和张学良几乎每天都在一起讨论抗日问题,实际都是在探听对方的意图。

这个说剿共真是他妈的无期徒刑,那个说怕是共还没剿完,中国都亡国了。但双方说到共产党的时候,都留有几分余地,从不说破。

如杨虎城说共产党要求北上抗日,停止内战,去打日本人。张学良听到就说打内战自己消耗光了,靠什么去抗日。话语间明显有赞同共产党的意思!

如张学良说共产党说蒋介石政府腐败,不能抗日,不得民心。杨虎城就说国民党内部腐败根深蒂固,军队也一样腐败,这么多年看的实在太多了,实在是病入膏肓了,确实没法抗日,还是共产党得民心。言语间,对共产党也是褒义。

张学良也很有感触,还跟杨虎城说起自己架飞机飞往洛川路上的所见所闻,说架飞机看到一群穿着破烂,像叫花子的人。张学良奇怪怎么前线还有难民,于是飞底了去仔细看看。结果飞机刚飞抵,立即就挨了几枪,张学良赶忙和外籍飞行员把飞机拉起来。外籍飞行员说这是红军,像我们开枪呢,差点打中驾驶舱。张学良说,红军装备差成这样,枪打的还这么准,还能消灭我三个师,可见人家得民心,有斗志。

杨虎城表示赞同!

 

这样谈多了,双方都听出对方明显对共产党的主张赞同,心中都有了数。

转机发生在之后!

4月中旬北的榆林王井岳秀在和红军交战中,意外的被自己手枪走火打死,杨虎城赶往榆林吊丧。张学良派高乘坐自己专机接送杨虎城去榆林,同时自己也赶往榆林和杨虎城亲自面谈。

面谈时候,张学良干脆挑明说:我又跟委员长谈了抗日问题,委员长说先剿匪后抗日是不可变的,如果想变,除非等他死了,虎城兄,你看要怎么办?

杨虎城说:我是你的下属自然听你的。

张学良笑道:虎城兄,真有你的。

杨虎城没有笑,严肃的说:汉卿啊,你要是真把我当兄弟,你就告诉我真话,你到你有没有跟北边的联系过(中共)?

张学良沉思一下说:说实话把,我不但联络过了,还见了周恩来。

这下让杨虎城大吃一惊了:谁?周恩来?

张学良说:对,就是周恩来,我们在延安面谈的,中共的主张我都了解了,双方达成互不进攻的协定。虎城兄,北边的人也找过你了吧。

杨虎城犹豫了一下:对,毛泽东派人也跟我面谈过,要求明打暗停!

张学良说:这个我大概知道了。关键是下一步怎么办?

杨虎城沉吟了一下:我根蒋介石打了十年教导,对他还是了解的。他的态度是不会变的,我看软的不行干脆硬干。

张学良吃了一惊,但他自然明白硬干的意思,随即说:这个办法好,刚柔并济,软硬兼施。

稍后张学良又问:眼前我们跟共产党怎么办?

杨虎城顿了一下说:联共抗日,共产党也愿意跟我们合作。

张学良大喜,但说:我怕我们愿意,我们的部下不愿意。你也知道,你我部下成分复杂,肯定有人会有其他的意见。

杨虎城说: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东西,拿冯钦哉来说吧,他现在对我阳奉阴违,警备师的几个旅也不可靠。

张学良说:我部下也差不多,他们年纪不大,居然都跟我父亲部下那些老官僚差不多了。会谈的时候,周恩来跟我建议,让我们按照红军大学模式,开办军事训练团,训练一些跟我们思想一致,听我们话的军官出来。

杨虎城:这个建议最好,时间紧急,我看尽快去做。

张学良说:除了训练团,我们还要对普通士兵也宣传宣传。

杨虎城:这个好办,我们两人部下很多文人,让他们去做就是了,不过要小心中央在西安的特务。

通过榆林此次谈话,两人彻底冰释前嫌,开始两军的合作。

东北军十七路军由此联合起来,直到西安事变结束。

虽然将相和了,但张杨面临的形势确有极具恶化了。

6月,南方广西广东的军阀白崇禧,陈济棠出动30万大军进攻中央军,同时要求张学良杨虎城和他们合作,南北夹击中央,一时间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