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哈雷王子:浅谈新疆资源开发中的人才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9:05
浅谈新疆资源开发中的人才战略

一、新疆目前情况及人才现状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在全国大
局中,新疆具有特殊性。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
国家最多的省区。新疆又是一个有着47 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
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对新疆的发展高度重视,把新疆的开
放发展建设、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到了更高的战略高
度,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新阶
段,同时则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和更艰巨的挑战。
新疆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 人才总量不足; 人才开
发水平和能力低下;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人才
结构不合理。
新疆每万人中人才数量不到380 人,远远低于全国526 人的平均数
据,据统计,2010 年新疆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分别占各类人
才总数的0. 43%、16. 31%和37. 95%,远远低于发达省区。据统计资料
表明,新疆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在3. 2 万人左右,其中直接从事科
学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8700 人左右,占社会劳动力总数仅0. 26% 左
右,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12。新疆人才结构不合理新疆高层次管
理人才,高职称学历人才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高校、事业单位。而这
些人才又主要集中在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而相
对偏远的地区如阿勒泰、伊犁、塔城、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
等地区的人才则较匮乏; 新疆人才地域分布不合理,乌鲁木齐市人口只
有全疆人口的2. 8%,而人才却占新疆人才总量的12. 07%,。乌鲁木
齐、昌吉州、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 三市一州拥有新疆35% 的专业技
术人才,其中高级人才比重更高。而拥有新疆54% 人口的南疆地区,,
人才却只有新疆人才总量的38%,一些偏远地区的人才比重更低。
二、国内外人才管理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来,日本文部科学省汇总的未来人才培养意见,将
高等教育任务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具有高级专门知识和技能的
高层次职业人才; 培养富有创造性、具备优秀研究和开发能力的研究人
员; 培养具备突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 培养能够在各个领域支
撑知识社会、具备高级知识素养的人才。为此,文部科学省每年通过提
供经费资助国内大学建设世界顶尖水平的教育研究基地,培养年轻学
者和未来学术界领军人物。同时,日本政府和各大学还通过提供奖学
金或科研津贴等经济救助方式,帮助学生和年轻学者在相对稳定的环
境中完成学业和研究。
我们再来看看德国,德国是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
其产品在世界上久负盛名。这不仅因为德国人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
度,更重要的是德国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
献。
关于人才培养: ( 1) 突出职业教育。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体系.
即在行业协会等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高等职业教
育,“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既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
培养,又注重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 三是课程设置讲求实用性、灵活性; 四是经
费来源多渠道. 即职业院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州政府、企业和社会捐
助。( 2) 注重继续教育。德国把继续教育列为与学前基础教育、中等教
育、高等教育并列的国家四大教育体系之一。德国的继续教育十分注
重实用性,是全民参加的教育。( 3) 强调在职培训。德国政府和企业采
取不同方法多形式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一是在重视对员工培训的基础
上加大资金投入; 二是培训内容根据对象水平和不同职能的岗位分工
进行层次培训,具体包括适应性培训、职务晋升培训、专业人员培训和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培训等。( 4) 竭力打造政策环境。近年来德国政府
实施了“主动创新”战略,与经济界、科学界展开横向联合. 重点资助一
流大学和主要科研机构. 着力培育青年科学家。2005 年6 月,德国联邦
和各州还正式批准了“顶尖科研资助项目”以及《研究和创新协定》,为
今后10 年德国的科学和研究创造条件。
关于人才吸引: ( 1) 政策吸引。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及其领导的政府
承诺,支持德国从欧洲以外的国家吸引三万名外籍高科技人才,以满足
国内信息和通信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 2) 重金吸引科技高端人才。
德国设置了沃尔夫冈. 保罗奖。联邦教研部为该奖提供了5000 万马克
的奖金,个人奖金高达450 万马克. 超过诺贝尔奖一倍多,为德国研究
领域奖金之最。该奖面向的对象是所有科学家和大学生。
关于人才使用: ( 1) 政策扶持。校企间的人才流动是德国人才使
用的最大亮点。近年来,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制定了有关政策,对
企业界与科研单位间的科技人员的交往提供必要的资助。( 2) 企业与
研究机构的业务、人员往来交流密切。德国许多大型企业往往在高等
院校开办科研机构,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为之提供服务. 同时教师和科
研人员又要面向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3) 信息情报网络发达。为
保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成功的运用到企业中,德国建立了发
达的信息情报网络系统,包括科技成果库、人才数据库、专题科研课题
库等。
三、资源开发与人才战略辩证关系
如果说资源开发时一个国家或区域地区经济建设的一个举措,那
么人才战略就是为保障和提高这一举措水平和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者
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 资源开发时有一种需要消耗大量资金的,具有明显高额回报的
相对短期的投资行为; 人才战略也是需要耗费国家大量资金,却不具有
明显高额回报的相对长期的投资行为;
2. 资源开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GDP;
人才战略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力技术水平
和环境保护水平。
3. 资源开发水平和能力与人才战略的投入在前期成正比; 而在后
期却成反比; 资源的开发范围,储量,总是有限的; 重视人才就等于重视
科技。如果在后期不注重替代性资源的研究,开发成本势必大幅提高,
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走下坡路。
美国西部与新疆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对本国的重要
性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中国大力开发西部的今天,借鉴美国
西部开发的成功经验,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对西部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于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南
北战争时期,完成于20 世纪中叶,前后经历了100 多年时间。美国西
部的开发,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基础上,充分利
88
实证分析

用资本主义工业化所提供的先进物质技术手段,开发各种自然资源,促
进美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种带有典型意
义的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美国西部开发基本上实现了美国政府的战略
目标,即完成东西部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对美国国民经济的起飞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既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又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
用。在美国西部开发史上,政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鼓励移民和人才的流动。在美国西部开发史上,移民起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和淘金热的兴起,吸引了欧洲大
量移民,仅1848 - 1860 年的十余年中,这里就从一个西部小镇发展成为
拥有38 万人口的著名城市———旧金山。如果说淘金热兴起时的移民
是靠利润的诱惑和市场的自发作用吸引的话,那么到后来,政府的引导
对西部地区的移民起了重要作用。土地的廉价出售和低价租赁吸引了
大量移民去西部定居。移民队伍中不仅有普通的劳动者,而且有掌握
各种技艺高素质的人才,有商人、资本家和各种手工业者。他们富有开
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3.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基础
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1
9 世纪末基本形成全国铁路
运输网,对西部开发和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重视科技的推动作用。在美国西部的开发中,科学技术起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西部地区土地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劳
动力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二战以后,西部和
南部抓住美国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的契机,迅速发展了宇航、原子
能、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美国几个最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科研生产基
地,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区”、亚特兰
大的计算机工业区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
5. 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所谓增长中心是指能促进相应区域
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增长的经济中心地区,在美国长达100 多年的西部
开发过程中,兴起了一大批层次不同的增长中心。
在新疆,可以形成以沿天山北麓一代打造经济中心地区,由规模不
同的大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不应该仅仅是目前的商品交易中心等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自乌鲁木齐以西300 公里的范围内,可以形成一
个全新的新技术概念下的高新技术,生态农业,牧业,旅游,有机果蔬基
地。利用新疆的独特气候,地理优势,培养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供应内地
和周边国家。同时,以土地优势吸引投资商进行城市基本建设,交通设
施,房地产投资,各级地方政府要推出不同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和各
类人才。对于投资者和知识分子,各级政府要把他们看成是孪生兄弟;
而不能只认钱,将人才拒之门外,类似的经济增长中心,可以在全疆范
围内不同级别的城镇里实行,这将对新疆开发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通过
商品流、移民流、文化流、信息流的扩散对经济施加影响的扩散效应上,
也表现在通过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联系使经济活动趋向增长中心的聚
集效应上。
四、建议和希望
在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中,有哪些问题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呢?
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注重代内和代际
发展权利和机会上的平等,不能有损人利己的行为,不能将一个区域的
发展建立在损害其他区域利益的基础上,也不能“吃祖宗饭,断后人
粮”。
第二,要改变人与自然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强调二者是和
谐共存关关系。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
础。随着人类日益作用于自然和自然对等地日益反作用于人类,人类
的生活质量高低和幸福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自然环境的
好坏。这一点上,我们国内若干城市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西部省
份。
第三,要始终建设和保护好生态自然环境,不能以牺牲它们为代
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满足人类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对已经破坏的生态及时“亡羊补牢”,使之达到良好的状态,对脆弱的
生态区域还要有前瞻性地预防建设。
第四,要防治环境污染,抛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生
产方式和“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代之以清洁生产、循
环生产的生产方式和科技型、劳动者素质型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模式。
第五,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和协调,
不可偏废,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
要重视人全面素质的提高,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社会保
障等社会事业。
第六,西部大开发不只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如果仅仅这样来理
解西部大开发的话,那么西部地区就很难致富,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了。实际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将越来越取决于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状况,人力资本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能够迅速恢复和腾飞,不是因为日本有丰富的物
质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是因为有宝贵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因为重视教育、
科技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增量。美国能够在20 世纪90 年代创造新经济
的辉煌,以及比尔·盖茨的巨大成功,都说明了开发人力资源,增加人
力资本,依靠知识创新和积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五、结语
新疆大开发的工程中,要大力发展科研院所,培养各类人才,并提
供可和东部媲美的薪金机制,比如企业不能的负担部分,可以有政府相
关职能部分负担,前苏联在开发西伯利亚的过程中,于1957 年组建了
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而后取得了科技开发的重大成功。借鉴这一
经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从长计议,要通过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区
域科教政策、人才等政策措施,改变对各区域教育经费投入严重失衡的
状况。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走民主道路,反对“GDP 崇拜”和“纯粹经济主义”。
西部地区要摆脱贫苦,发展经济是必要的。但是发展经济并不意
味着就只是GDP 增长。靠牺牲社会利益实现的GDP 增长根本就不能
叫做经济发展。在国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下,由于水泥、钢材、煤炭
等原材料的生产和开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承
载容量已经十分有限。再加上脆弱的生态基础,如果在西部大开发中
片面追求GDP 增长,造成的结果必将是,社会效益的损失加上生态破坏
的损失远远大于增加的GDP。
在开发西伯利亚之初,为了留住人才而不断提高待遇,该地区人才
的工资为其他地区的140%,提高了2. 2 倍,从而使环境较恶劣的西伯
利亚留住了更多的人才,为其成功开发提供了人才保证; 而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人才,极为优厚的经济待遇也是最重要的
原因之一。因此,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立西部人才专
用资金,对到西部工作的人才给予较高的财政补贴,使其年收入多于或
至少不少于东部同类同档次人才的经济收入。另外,中、西部各省也可
结合本地实际,在人才的住房、工资、医疗、社会保险、子女入托上学、家
属随迁、商务出国、公务员招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人才向
西流动解决后顾之忧。例如,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安排定期出国考
察、培训,每年安排高规格的体检、疗养或休假、享受特约医疗服务等。

原创 原发表于  经营管理者 2011年第5期
作者 海归博士 教授。现在乌鲁木齐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