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效应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54:13
中国古代文化史
第一讲: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基础知识:
1、了解诸子百家中各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及阶级立场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历史地位
阶级
儒家
孔子(鲁国)
奴隶
孟子(邹国)
地主
荀子(赵国)
地主
道家
老子(楚国)
奴隶
庄子(宋国)
\
奴隶
法家
韩非子(韩国)
地主
墨家
墨子(鲁国)
下层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了解儒学发展的史实
时间
代表人物
主张
历史地位
汉朝新儒学
董仲舒
宋明理学
朱熹、程颢、程颐
陆九渊、王守仁
明清的思想批判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3.探讨.思想变化规律
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董仲舒新儒学兴起的背景
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
陆王心学兴起的背景
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思想变化规律: ①思想本身,即旧的思想的衰落及其不适应社会,或者是新的思想的出现
②社会发展对思想的影响
3.与儒学相关的其他历史
(1)康有为“托古改制”
(2)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
(3)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
(4)康德“人非工具”
重点难点:
1.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
仁:                                                                        ;
仁政:
礼:                                                                        ;
为政以德:                                                                 ;
制天命而用之:                                                             ;
道:                                                                        ;
辨证法:                                                                    ;
齐物:                                                                      ;
逍遥:                                                                      ;
兼爱:                                                                      ;
法术势:                                                                    ;
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格物致之:                                                                  ;
发明本心:                                                                  ;
致良知:                                                                    ;
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主要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人欲主要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经世致用:                                                                  ;
工商皆本:                                                                  ;
2.分析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没有被统治者采纳?
(2)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成为正宗的原因:1.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和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对灵活性;2.儒家哲学的特征: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
(3)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有关史实分析产生的原因?今天这一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的原因?后来又不被重视的原因?
(5)韩非子的观点为什么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新儒学对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
(7)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整顿社会秩序,宣扬正统道德,巩固专制统治)
②理学家个人的推动(元朝大儒许衡)
(8)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1.儒家思想本身发展的衰落    2. 儒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和挑战。
3.“三教合一”之风兴          4.儒家学者的思考和探索
(9)明清时期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原因?
3.弄清楚各派思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主要知识点:
(1)仁和仁政的联系与区别
(2)诸子百家都强调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对立的是
(3)三种不同的天命观
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神的世界有一位统治者,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界,考察民情,并相应地对人世事物作出安排。
材料二是老子的天命。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性质是自然无为但又无所不为的。
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存在。
(4) 墨子的“仁”与孔子的“仁”有什么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
(5) 董仲舒新儒学对孔孟之道的继承与发展
(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否定物质的第一性,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7) 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与联系:两者都强调对外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研究来求 取真理。但是在对于所求得的“理” 的认知方面,两者又有区别。理学家讲求的“理”,作为万物的根源而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格物致知”要获得的是这一先验性存在并且亘古不变的“理”。而“实践出真知”要取得的是一种与实践并行并长的真理性知识,并不固定而是处于发展之中。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8)李贽等四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①              ②                    ③                   ④
(9)“亡国”与“亡天下”的差异
“亡国”,是改朝换代,是一个统治集团代替另一个统治集团;“亡天下”则是祖国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问题
(10) 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主要异同点
同:都认为人是一切价值的中心。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孔子在政治上要求实行德政,强调道德的规范和教化的作用;敬鬼神而远之,以人为本。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和知识必须以人为目的,人通过知识教育可以成为完美。
异:①孔子把伦理道德作为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规定,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只有人才有道德。苏格拉底把知识理性作为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规定,只有人才有理性。②孔子认为人只有严格遵循礼的规定,才能成为理想的人,“克己复礼”为仁;苏格拉底认为,人只有通过追求知识和真理,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11)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同:他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
不同:明清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抨击,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是前代思想家所没认识到的。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4.认识、评价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知识点:
(1)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2)法家思想哪些精粹值得我们现在借鉴?      依法治国,变法革新
(3)指出孔子“仁”的积极意义?抑制统治者的暴政,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4)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没有被采纳,但自汉武帝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你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启示:①任何一种思想要想永葆生机,必须要与时俱进;②任何一种思想要想被全社会所接受,必须要获得权力,获得国家机器的支持;③任何一种思想,必须根植于群众的实践,否则将难以生存。
(5)评价老子的“无为而治”的主张
一方面要求统治者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不要过分威逼百姓,这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的原始纯朴风气,认为统治者治理人民应该实施愚民政策,这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
(6)格物致之对你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7)评价王守仁心学积极的一面
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它的崛起,直接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8)评价宋明理学(联系第四课训练的主观题)
(9)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的认识
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10)明清时期儒学地位: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历史作用。
(12)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先天能力的差别,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吸其精华,取其糟粕
判断材料或成语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1.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2.蓬生麻中,不扶自制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5.一事不穷,则阙一事的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的道理。”
16.“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7.“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18.“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19.“百苗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0.“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21.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之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2.“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23.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2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27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28.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2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0.趋时更新;朝三暮四;舍生取义;
守株待兔;围魏救赵;醍醐灌顶;
修身养性;三纲五常;程门立雪;
当头棒喝;天花乱坠;回头是岸;一刹那;
1.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与它不断吸收各派学说分不开。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说开始于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B.西汉时期宣扬大一统
C.隋唐时期提出三教合一               D.宋元时期创立理学
2.(山东淄博市二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学游说之士,学土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
C.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               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3.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4.(07深圳二模)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人君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人君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5.(07汕头一模)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6.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东林书院对联)。对联反映了
A.明朝知识分子关心时政,倡导学以致用   B.王阳明心学倡导“以天下为家”
C.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反叛      D.统治者号召儒家知识分子关心政治
8.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