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腰间盘突出按摩手法:泰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6:45:11

泰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http://china.toocle.com 2010年10月08日09:52 生意社
生意社10月08日讯  

  一、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了天然的“药库”,是山东省中药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矿物类资源一千多种,全国四百种重点药材,泰安出产30%以上,有十几种属于“道地药材”或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名药材,如泰山灵芝、泰山何首乌、泰山参、泰山黄精、泰山紫草、汶香附、肥城栝楼、穿山龙、白花丹参等;有几十种属于常用的“通产药材”,如丹参、黄芩、板兰根、地黄、徐长卿、元胡、柴胡、连翘、紫菀、玄参、金银花、桔梗等。其中,肥城栝楼和泰山赤灵芝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白花丹参被列为国家重点品种。这种优势在全国并不多见。此外,我市可种植中药材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旱地、山坡地、林地、园地等能够适应种植多种中药材。

  我市各县市区都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近两年发展较快,出现了不少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研发、推广、营销企业,品种、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种植面积约5万亩,品种50多个(不含野生),年产值1亿多元。以下为各县市区情况:

  新泰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多亩,分布在多个乡镇,其中汶南镇种植面积较大,在4000~5000亩间,分布在西官庄、李家楼等20多个村。主要品种为徐长卿、黄芩、黄芪、丹参、桔梗、板兰根等。

  宁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多亩,主要品种有丹参、黄芪、黄芩、桔梗、红花、何首乌等。主要产地有宁阳镇、葛石镇、东庄乡凤仙山区等。

  东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多亩,主要品种有黄芩、丹参、玫瑰、菊花、灵芝、地黄等。主要分布在接山、老湖、梯门、新湖等乡镇。

  肥城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多亩,主要品种有白术、白芍、栝楼、葛等。主要生产基地有安站、安庄、老城、王瓜店等乡镇。

  泰山区:中药材种植面积2千多亩,以公司基地为主,分布在大津口、徐家楼等乡镇。品种主要有灵芝、穿山龙、黄芩、丹参等。

  岱岳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近万亩,主要产地在角峪、徂徕、下港、夏张等,种植品种三十多个,主要有泰山“四大名药”、黄芩、黄芪、丹参、桔梗、灵芝、穿山龙等品种。

  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近两年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区

  我市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和基础,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具有传统种植的乡镇,这些地方中药材生产自然条件优越,有一定的种植经验。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市场需求加快,近两年新增面积2万多亩,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地。

  (2)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乡镇或基地

  我市产区较多,相对分散,但随着中医药市场的拉动,逐步形成了汶南、东庄、接山、安站、老城、角峪、徂徕、下港、夏张等在千亩以上的乡镇,个别达五千多亩,具有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农民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3)立足当地实际,形成了多种生产运营模式

  我市中药材生产传统上主要以农民个体生产为主,随着较多公司或单位的参与,各地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形成了“基地建设,定单生产”、“公司+农户”、“院校+公司+农户”等多种生产运营模式。如肥城安站与安徽亳州药材公司合作建设了3000多亩的种植基地;我市卫生系统成立了“泰山中草药业有限公司”,在夏张、下港等地建有基地2000多亩;山东中圣药业也建设了穿山龙、大青叶基地;角峪镇与泰山医学院合作成立了岱岳天然药物研究所,种植和带动发展1000多亩。

  (4)品种多样,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品种

  我市中药材自然资源丰富,适应种植品种较多,主要种植品种有50种以上,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品种。如汶南的徐长卿有1000多亩,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徐长卿传统主产区;其他如桔梗、丹参、黄芩、黄芪、白术、灵芝、玫瑰也具有了一定规模,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影响。

  (5)中药材种植效益高,发展势头良好

  中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亩年产值在2000-4000元之间,个别效益在万元以上。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公司或经营单位也积极参与。一些乡镇政府因势利导,制定激励政策,加快发展,如:制定奖励政策、引进公司共同建设种植和加工基地、聘请专家技术指导等。一些乡镇和公司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目标,据此预计我市近5年内将新增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总规模达到10万亩。

  (6)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市中药材生产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化水平不高,而从技术、认识、效益、政策、规模等方面和趋势来看,正处于一个规模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中药材发展存在问题及分析

  (3)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

  虽然我市中药材发展趋势良好,但是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如品种资源潜力、地理交通环境潜力、科技教育潜力、城市经济基础潜力等,如何把这些潜力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是重要问题。

  品种资源潜力方面,虽然有徐长卿等药材产区优势,但我市更多更好的品种潜力没有发挥,如灵芝的国内外市场以泰山赤灵芝最受欢迎,但是灵芝的主产地并不在我市;如泰山“四大名药”中的四种药材:“白首乌”以我们的泰山何首乌为正品、最为有名和价值最高,但是种植面积不足百亩,而在江苏一种非正品的白首乌品种种植15000多亩,全国2万多亩,现实是最好的理由,江苏等省和一些学者,正准备把“非”立“正”,江苏省科技厅连续两年重点立项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医学科学院等研究机构长期研究,获得了较好成果;“黄精”、“紫草”都属于大宗药材,黄精种植面积全国有十万亩以上,而我市两种药材面积不足50亩;“泰山参”为药食两用品种,韩国大量进口,但是我市种植面积不足20亩。如栝楼为大宗药材,肥城栝楼为栝楼的道地产区,在国内享有最高声誉,但也图有虚名,因为在肥城栝楼种植面积不大,而且零星种植。其他药材如香附、穿山龙、连翘、柴胡等没有种植或面积不大。

  其他方面的潜力优势也几乎没有发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2)技术水平不高,规范化生产严重不足

  虽然种植基地农民有一定种植经验,但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盲目施用农药、化肥问题严重。在一些新种植区,生产管理和技术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市有两个品种(灵芝、栝楼)被科技部列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研究基地,但是包括这两个品种在内的中药材还没有一项申请规范化生产认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是国家对中药材生产制定的法规性文件,目前,我市只有中圣、中草等公司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与否将影响一个地区药材的声誉形象、市场地位、生产发展等,将来也会影响市场准入。

  (1)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政府部门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未能发挥出较强的的引导作用,在生产指导、技术服务、行业监管等方面力度不够,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从而造成了农民生产上的盲目性以及销售上的无序性。同时相关企业品种收购、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严格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指导、产中监督、规范收购等机制,而且生产加工能力滞后,科研开发能力有限,龙头企业带动力差,因此造成了农民信息不灵,种植品种不对路,种植技术差,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得不到有效保障,种植规模小、品种少、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三、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明确中药材生产在我市的地位和意义

  随着国际化发展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从国际国内市场及国家的配套政策来看,中药产业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作为源头的中药材生产也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中药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现代的社会资源优势,中药发展理应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提高农民收入、为生态市建设做出贡献。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市中药材生产确实为农民增收、地方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民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市中药产业完全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逐步成为我市的重要产业。

  2、加强领导,积极营造中药材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根据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家中药发展目标,国家、省、市相继制定了有关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为中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具体中药材生产中,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在制定政策、提供支持、提供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高度,把中药材生产开发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协调管理,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努力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通过促进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一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促进和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中医药企业具备资本、人才、技术、加工、市场等多种优势,同时具有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大的中药材市场则对中药材种植能够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市场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探索和发展多种符合市场要求的经济合作形式,能够快速的提升我市中医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加快中医药产业的形成。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组织科研院校、公司、基地和农户,加强中药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把市场前景好的我市道地药材或通产药材列入重点研究计划,研究制定"泰山"道地药材种植规范,争取列入国家或山东省研究计划,力争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为我市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多管齐下,多方筹措资金,为生产开发中药材提供充足的财力保证

  我市中药材生产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也正处于向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注入。

  政府在财政支出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是迫切必要的,政府资金重点投入三个方面:一是扶持示范乡镇搞好中药材生产开发,带动全市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二是支持科技,为研究泰山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资金,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三是公共利益投入,如原产地保护、“正品”的保护等。

  除此之外,解决中药材生产开发资金紧缺还需要多管齐下,多方筹措资金。一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国家经贸委每年都安排一块资金用于扶持中药产业的发展,扶贫方面、农业开发项目、科技项目等都有资金投入,要尽快组织力量,通过定项目、建基地、上规模,努力争取上级的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努力争取金融贷款,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对农业生产扶持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外宣传,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吸引外来资金注入,加快产业发展,因为,中药材生产讲究道地和环境,所以随着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外国或外地企业需要稳定可靠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如上海市鼓励中药企业,走出上海,到中药产地建立符合GAP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科学规范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天津的企业在陕西建立的基地,广州的企业在安徽建立的基地等。我市中药材产业在吸引资金方面具有优势。

  5、努力发展道地药材,打造优势药材品种

  我市中药资源丰富,应选准市场前景好的道地药材,重点研究和开发,发展规模形成产量优势,提高水平形成品质优势,加强宣传形成品牌优势。

  如何使肥城栝楼、泰山何首乌等地产药材的优势转化成成市场优势,当地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出台政策和办法。

  目前,我市地产药材也面临着严峻问题,如白首乌的正宗地位问题。由于泰山何首乌在生产和研究方面落后于其他白首乌,其地位正受到动摇,在新的《药典》上可能有所变化。因此,政府和科技界应重视这个问题,研究政策和对策。在原产地保护、药典等方面加强研究与行动。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既要发现我市中药产业的优势和成绩,也要看到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我市中药产业正处在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期,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来推动。相信,中药产业必将为我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