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青蛙趴的正确步骤:太极拳,步步都是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13:29
太极拳,步步都是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448    更新时间:2010-8-12

   从前学习犹龙太极的时候,陈老师说过,太极步步都是桩。当然,这话不意味着有何秘传性。但是有些东西本身说破了是一层纸,不说破就是一重山!即使你聪明赛过颜回,也要自己去辛苦的揣摩,运气好了,机遇有了你才能感受到别人的一句话的言简意赅,而自己揣摩有的时候可能是对了,但是就犹如走路一样,没人指点,你走对一步却并不能肯定是不是对,下一步你就有可能走错了!因此,传统文化很注重师承,这是一个人想要研究,体会你要学习的那门技术,文化不可逾越的程序!

桩分静桩和动桩。

静桩简单的理解就是站在那不动;如三体式,混元桩,狮形桩等等;动桩简单的理解就是形体在动,这包括就多了,太极拳的每个式子都是动桩。

由上,我们会觉得这么简单而已呀!其实,大道至简,简单里却藏着不简单。君不闻,大道无形,孕育万有吗?!

静桩不是独独的一个静止。而是在静止的状态下,用意调整好一身上下四面八方的身架结构,调整好了,自然会相应的出来东西。此时用意虚虚的抓住这个出来的东西,练这个灵机。另外,外看似静,实际内里不静。内里怎么不静呢?内里的意随时都在照顾周身上下,时不时的要用意调动某处关节,某块肌肉。此全是意,用力则错!而君若真用力了怎么办?我看前辈们的妙语有云:惟手一着力,随即松开(武氏)。借此引申,哪出惟一着力,随即用意松开用力之处,就可不错下去。

孙氏太极拳的三体式练法是这样的:“三体式”之练法: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之谓六合也。虽云六合,实则内外相合。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这里说的是技术要领,外三合说的比谱上的口诀更为详细具体,那就是,在一身周整,没有抽扯之形的前提下,两手如何,则两足就如何;两肩如何,则两胯就如何;两肘如何,则两膝就如何。而在实际运作之时的体悟,我认为尤须要记住一点更为紧要。即,这个撕棉之意说的很明白不过了,是意,而不要撕成了力。是意调动身体后,由整体出来的那个东西被意抓住利用才是练的内家,才能练出内家的功夫。

内家的功夫就是智慧的体现,以及形而上学的抽象的具体运用。要有绝对的把后天的做功习惯放弃了的大勇气,不要怕松柔不符合“松紧结合”才出功夫的教条说法。“松紧结合”固然是不错的,但是你还没有做到把后天养成的紧去掉多少,甚至去的所剩无几的地步,就去考虑紧与松的结合,我认为,你练拳的原材料就不是最好的。那么你练出来的就是你能意识到的,以及你那个意识指导下出来的东西形成的产物了。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要向大松大软去求的,松软才能出来东西,这东西是我们固有的,只是你不松软你就感受不到。这与道家的丹道修炼道理一样,即,你小定小得,大定大得。不能因为一个小定得出来的东西你就抓住不放,认为定不过就是出来的这般如此。如此,则离大定之得失之交臂矣!!!拳,道的理是相通的。

手因为不承受体重,所以是最容易松下来,以及松出感觉的。而松出感觉后,要会去用这个手的感觉调动腰胯内部的感觉才是对的。我认为,松是为了出感觉,而手是最容易出感觉的,而手出感觉的下一个任务就是用意虚虚的调动这个感觉,只要身法八要做的好,一身顺遂,无极桩的时候,手在意的领带之下,腰腹胯或者周身会相应的出感觉的。当是无为而无不为!而手的动,如果不去结合身的动和脚步的动,则练的偏矣!

说到这里我再说说动桩。

动桩是形体的动,是打某一个,两个式子。我不赞成打太多的式子,尤其是初学者。这里有很大的弊端,以后再说。形体的动是动桩。那么这个动桩有什么玄妙吗?有!

我之前不是曾经说过,呼吸要与拳式结合起来才会有效果吗?而做到,以及做出效果来却很难。最起码从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从我以前学过的功法和见闻而言,我认为这个呼吸并不那么简单。而今天早上我终于弄出点思路来了,我想这个思路是对的。下面我就说一下。

单操的时候,你是怎么练的?就是脚步一动,身体跟进,落脚成形,出手成式吗?很肤浅!这么练就别浪费时间了,最起码,从研究内家功夫内涵的角度和养生,技击的角度而言是不用练了。因为,这仅仅算是划道的范畴。划道谁不会啊!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天天划的道比你多的多了,结果呢?!

非是我大言不惭,我认为我练的还是对的,是向出功夫练的。我怎么通过单操练动桩呢?

我是在一个式子当中从开始到结束,保持好大形的前提下,处处留心住丹田这个大空间的松静,即,你上步,后脚跟进提脚的时候,身形要稳,不能用拙劲,不能孥气,不能腆胸提腹。如此,你会很清晰的感受到你这一动你的周身是暖暖热热的,你的丹田腹部也不像平日里好似跟你没有关系一般的没有感觉呢!然后你这个提出去的腿出去后成虚步,前手后手就要按照上面三体式的要求去做,此还不是终极,此时你实腿的后胯要有向后翻的转动,前胯要有向前略顶的意思。这一下你的丹田还会有个虚实转化的自然感受,很有意思。对了,还有头要那么微微一扭,以及眼神的照顾。这是犹龙太极拳的东西,好的很!然后未完,你不是还要走另一面吗?你这大形在手的配合下还要有承前启后的动作,这个动作没法形容。总的来说是个左右上下的划圈,很微小的轨迹,还是那个意思,而不是特意的,明显的左右,上下!同时,要懂得一摇三晃的玄妙(是我对李派太极一步三摇这个说法理解后的说法)。会了这个,你的动桩就又多出一些东西来了。而且,在这个单操的始终过程当中,由于松沉和缓慢,一个单操的式子你的呼吸就会有若干个来回。而只要身体不是忸怩的,不是僵硬的用力,松沉周整的很,那么你的呼吸就会是绵长厚重的。此为不调之调。如此之下,呼吸反过来又会多式子富裕他的功能作用。此为无为之妙!

以上所说都不出意的主宰。用力皆错,错则立刻用意替换改之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