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飞治好了我的腰椎: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32:00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红细胞、血红蛋白是看有无贫血,MCV,MCH看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白细胞看有没有感染,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一定程度反映凝血功能,中性粒细胞一般看感染,主要是细菌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反映过敏性疾病,淋巴细胞一般看病毒感染。当然这些指的都是非血液病,血液病本身对血常规影响很大,所以还是要综合考虑的。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μL,女性为350500/μL,新生儿为600700/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各年龄段宝宝血液细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1 27 2 3个月 6个月 12 45 
红细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红蛋白测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细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细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细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 :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2.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3.血小板计数(PLT)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血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

2009-06-24

[要点]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很多人问血常规检验报告怎么看?

血常规检查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和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1.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2.红细胞(RBC)计数:

正常男性为400万~550万/μL,女性为350万~500万/μL,新生儿为600万~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计数:

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增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排除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a.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b.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c.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d.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e.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5.血小板(PLT):正常情况为100%~300%

增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6.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7.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为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总之,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血常规检查须知事项

2009-06-29

[要点]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许多全身性疾病可以从血常规检查中发现早期迹象: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权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血常规检查须知事项:

首先,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早餐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到抽血时,就不能保证空腹。体检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如果想要使检查结果更理想,最好从检查前三天开始就基本吃素。

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这些部位通常包括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在冬季比较寒冷的日子里,可将局部搓热后再采血。

在采血完毕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总之,在血常规检查中我们应尽可能得注意到这些方面,以便更准确有效得获得诊断结果。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RBC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有以下几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此外,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化验单上左侧打*好的都属于不正常的项目,需要加以分析,血常规化验中的指标是正常人每升血液中所含血细胞的数量,各个指标的正常值在男女之间,各个年龄段之间都是有差别,这里我们以正常成年人为例来分析其中的几个重要指标。

1、白细胞数(WBC)正常值是5.0×10^9~10.0×10^9个,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如果白细胞偏高说明感染了炎症,如果白细胞偏低可能是白细胞减少症,一般也不需要治疗。因为临床上主要根据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来判断感染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果淋巴细胞多则是病毒引起的感染。

2、红细胞数(RBC)正常值是3.5×10^12~5.5×10^12个,如果红细胞偏高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病、高原症、腹泻、血液浓缩、各种恶性肿瘤等,如果红细胞偏低可能是贫血、血液稀释了等。红细胞主要是在血红蛋白的帮助下给全身各个器官输送氧气,然后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除体外。

3、血红蛋白(HB)正常值是110~160g/L ,因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辅助红细胞输送氧气,所以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一般是一致的,引起偏高和偏低的原因大体相同,但是如果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是不一致的。

4、血小板数(PLT)正常值是1.5×10^11~3.5×10^11个,血小板主要反映人的凝血功能,血小板数偏高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急性化脓感染等,血小板偏低见于急性白血病、难治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