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的新发型游戏:王根权品评书谱第五讲:《孙君墓志铭》解读(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36:15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五讲:《孙君墓志铭》解读(二)

2011-3-2 10:42:49 来源: 中国书法品评网 跟帖0条

原文:“忠信实显,而代不能明;仁义实勤,而物莫之贵。”

解读:这一段是陈子昂在为孙过庭喊冤鸣屈。“忠信”,表面上指的是孙过庭对大唐的忠实和诚信,实际上隐含的是孙过庭两次被冤。孙过庭第一次被冤是,太宗推崇书法,推崇“二王”书法,见到孙过庭的字“书乱二王”后,对孙过庭的字非常赞赏。按说这就是孙过庭仕途上的一次最大机遇,孙过庭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一机遇被破格重用。结果是太宗过世后,因房遗爱谋反一案孙过庭受到了株连,机遇变成了灾难,孙过庭的仕途被不明不白地耽误了。孙过庭第二次被冤是,孙过庭的“率府录事”干的好好的,却因太子事件遭人诬陷,又不明不白地丢了官。“忠信实显”,孙过庭被冤的两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事实已经完全证明孙过庭是被冤枉的。“代”,朝代,指在孙过庭的有生之年,大唐传了三位皇帝,改了十二次年号。“代不能明”,指的是从孙过庭被免官到孙过庭逝世,其间他的冤案却一直未能得以平反昭雪。“仁义”,表面上指孙过庭的为人处事,实际是指孙过庭的书法艺术造诣和他的授书传艺。“物”,自己以外的人,即别人。“物莫之贵”,孙过庭不被别人所看重,他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还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译文:先生对大唐的忠实诚信已被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但当初所受的株连和诬陷却未能得以平反昭雪。先生于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以及他授书传艺广布艺德的作为,同样不被别人看重,他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还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原文:“堙厄贫病,契阔良时。”

解读:“堙”,堵塞,填塞。“厄”,灾难,困苦。“贫”,贫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孙过庭的贫困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贫困,而是相对意义上的贫困。即指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的中上等人群,主要是中上层官员相比显得贫困,而不是与社会上的中下等人群相比所显得的贫困。“契”,买卖文书。“良”,很。“阔”,宽广。

译文:先生的时运很不好,仕途的道路一次又一次被阻塞,厄运一次又一次降临。贫困和疾病也都来了,赊别人的帐,欠别人的债很多,长时间也还不了。

原文:“养心恬然,不染物累。”

解读:“养心”,修心养性。孙过庭通过什么形式修心养性的呢?结合上下文分析,孙过庭是以研究书法艺术和书法艺术理论修心养性的。“恬然”,恬静,坦然。“不染物累”,乐于清贫,不追求物质享受,不因清贫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暗示孙过庭专心研究书法艺术和书法艺术理论。

译文:然而,先生性情高雅,心境恬静,处事坦然,乐于清贫,不追求物质享受,也不因清贫而放弃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

原文:“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

解读:“独考”,就是单一或专一考察。这里的“独考”,当属对开篇“有唐之不遇人也”的解释说明。“性命”这里不是单指人的生命或动物类生命,而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性命之理”,即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天”,指的是客观世界。“人”,指的是人的主观认识。“庶几”,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天人之际”,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结合,这里指的是书写情感的产生与书写意境的形成。“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可以说就是孙过庭《书谱》一书的创作目的,围绕这一创作目的,孙过庭在其《书谱》中用了大量笔墨。如“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而波兰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旁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等。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博究始终之理”,就是陈子昂此处所说的“独考性命之理”。

译文:历史上的书法家很多,却只有先生一人将世间万物产生形成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用于书法艺术理论之中,从而感悟出了书法艺术中诸多书写元素、书写情感、书写意境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原文:“将期老有所述,死且不朽。”

解读:“将”,又,且。“期”,等待,期望、期待、期盼。“述”,论述。“所述”,指的就是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死且不朽”,人死后做为物质的东西不存在了,作为精神的东西却不会腐朽,将永远存在下去。这里所指的就是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中所阐述的书法理论思想。

译文:先生期望到他老年的时候,能有自己的书法理论建树。先生的期望实现了,不朽的传世书法理论巨著《书谱》一书写成了,先生却离开了我们。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却留下来了,先生的书法理论思想将万世流传,永远不会变朽。

原文:“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

解读:这句话是陈子昂站在孙过庭的角度去说的。“宠荣之事”,指当官受宠,光宗耀祖那些事。孙过庭与所有读书人一样,开始时的确是想走仕途的道路,结果是时运不济,孙过庭在仕途上遭受到了两次重大打击,这才使孙过庭被迫放弃了仕途,而选择了走书法艺术这条路。既然选择了书法艺术这条路,那么荣宠那样的事情就与他没有关系了。

译文:命运的安排使孙过庭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既然已经选择了走书法艺术这条路,当官受宠光宗耀祖一类的事情,那就是别人的事了,与孙过庭会有什么关系呢!

原文:“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

解读:孙过庭的什么“志”未遂?“志”,指的什么?这是解读该句的枢机,也是解读全文的锁子和钥匙。以往评孙过庭者多是在此处迷失了方向,从而使解读误入了歧途。通读《孙君墓志铭》,我们会发现,孙过庭一生中有过两个“志”, 一个“志”是一般人读书人的仕途之志,我们称其为孙过庭的前“志”。另一个“志”则是“有唐之不遇人也”的“志”,即书法之“志”,我们称其为孙过庭的后“志”。如果不分清前后这两个“志”,将两个“志”混为一谈,对《孙君墓志铭》一文必然解错解偏,对孙过庭其人也将会发生错读错解。铭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堙厄贫病,契阔良时”以前,说的是前“志”,从“养心恬然,不染物累”以后,说的则是后“志”。现在我们明白了,孙过庭免官以前有个“志”,那个“志”就是普通读书人之“志”。孙过庭免官以后,又重新立了一个“志”,这个“志”则是“有唐之不遇人也”的“志”,即书法之“志”。“遭谗慝之议”以后孙过庭的“志”变了,孙过庭的“志”变成了“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了。以后的孙过庭对经济仕途之事已没有追求了,“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当官受宠光宗耀祖与孙过庭已没有了关系。以往评孙过庭者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误以为孙过庭只有一个“志”,而且从一志而终。他们多将此处的“志竟不遂”之“志”,误读为孙过庭的前番之“志”。解读的结果,孙过庭不是“有唐之不遇人也”,而是一位落魂知识分子。搞清楚孙过庭前后两番志向后,还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孙过庭已经立志于书法艺术了,现在《书谱》一书也写成了,“将期老有所述,死且不朽。”按说孙过庭的书法之志已经实现了,孙过庭还有何“志”未遂呢?我们说,《书谱》是完成了,《书谱》完成已后还有一个推广普及发扬光大的问题,《书谱》的普及推广,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发扬光大,这就是孙过庭的“未遂”之“志”。关于这一点,我们除了能从陈子昂两篇文章中看的明白外,我们还可以从《书谱》一书中得到事实支持,《书谱》后记中说的非常明白,“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孙过庭逝世之前显然是没有见到这“一家后进”。

译文:先生希望中国的书法艺术能在自己《书谱》书法理论指引下发扬光大,“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先生的这一愿望还没有实现,竟然突然得病去了,就死在洛阳的植业里客舍。

原文:“时年若干。”

解读:按照通常墓志铭的写作要求,死者的生卒当属必写内容,但陈子昂却没有写,以“时年若干”代替,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意思,一是不知道先生的生年,单写卒年不合适。再一种可能就是,陈子昂刻意这么写,因为孙过庭是“有唐之不遇人也”,对待“不遇人”就不能用一般的常规去套用,一般人的墓志铭中生卒之年属必写内容,先生是“有唐之不遇人也”,“死且不朽”,“死且不朽”,就没有卒年,我们的先生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译文:您是伟大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您没有死,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原文:“呜呼!天道岂欺也哉!而已知卒,不与其遂,能无恸乎!”

解读:从这段话的整体意思看,“而已知卒”,说的是陈子昂是在孙过庭丧事之后才知道先生病逝的消息的。现在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推理,“不与其遂”,说的是陈子昂没有来得及参加先生的丧葬议式。“其”,指的是“而已知卒”这件事,“其遂”,就是知道先生病逝的消息后,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与其遂”,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却没有干什么,即没能参加老师的葬礼议式。没能参加老师的葬礼议式,是因为知道的太迟了,所以才“不与其遂”。 由此我们还可以推知,陈子昂很可能也不知道先生葬于何处。如此,我们就有了这样两个推理结论,这个墓志铭并非为实用而作,也没有被刻石随葬,只是应用了墓志铭的形式所写的一篇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被收录到了陈子昂的文集中。陈子昂写墓志铭不是有人请写的,而是自己偶尔得到了老师病死的消息后,有所感受,内心有话,想写、要写,一吐为快。

译文:悲伤啊!上天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安排呢?让不该走的人走了。知道老师走了,却不能为老师送葬,这怎么能不让我悲痛万分呢!

原文:“铭曰”

译文:铭文说。

原文:“嗟嗟孙生!见尔迹,不知尔灵。天竟不遂子愿兮,今用无成。呜呼苍天,吾欲诉夫幽明。”

解读:“迹”,当指孙过庭留下的书作墨迹,即《书谱》墨迹。“今用无成”,同于上句的“志竞不遂”。

译文:先生啊先生!今天我们能够看到您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的墨迹,却不知道您现在在什么地方。上天竟然不能使您实现自己的夙愿,您所寄希望的“一家后进”您还没有见到,您就提前离开了人世间。面对苍天,我悲伤啊!我要把这一些倾诉出来,以告慰先生的地下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