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师收入:大陆海军航母研制启幕(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2:30

谁来建中国航母

中国航母研制一旦经官方点题后,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由谁来建中国的首艘航母。

“对中国的首艘航母订单,国内的大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已经展开激烈竞争。”中国造船行业有人士向本刊透露,这两家造船企业各有特色,但都具备建造中国航母的实力。

大连造船厂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大型船厂,在70年代初,生产出中国第一代驱逐舰。而江南造船厂则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骨干造船企业,主要产品就包括中国海军的列装的主要水面舰艇武备系列。

在大陆目前11大军工集团序列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是船舶制造的两大有实力的对手。目前中国军工船舶业务基本由这两大国有企业和旗下众多的“7”字头命名的设计研究机构二分天下。

1963年船舶工业从第三机械工业部中分出来,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但是中国国防工业计划体制的弊端仍是很明显。邓小平1978年在听取七机部汇报时指出:“我们搬的苏联制度,是浪费,是束缚技术发展的制度。要从照搬的苏联制度解放出来。”19825月,六机部改组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行业成为第一个被“踢下海”的军工行业。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随后又分化为中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因地理位置不同,俗称“南船”、“北船”。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两大军工集团对军队使用部门提出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实施总负责制,财务关系在国家财政中单列。除了完成中国军方指定的军品订单外,两家企业也开始参与国际船舶市场竞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去年中国已经达到世界造船行业排行第二,手持订单全球第一。

在“南船”、“北船”之外,中国民营造船企业作为第三股势力雄起,地方民企造船逐渐与前述两家公司达到势力均衡。“以后的船舶市场,重工和中船很难再做老大。去年英国公布世界船厂十强排名榜,重工下面的大连船厂和中船的外高桥船厂名列其中。”中船重工704所高工宋新新分析说,“世界造船排名若扩大到30名以内,那么会有很多中国的民营船厂也在其列。”

除了豪华油轮,国际民船三大主力船型——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都能在中国内地沿海的船厂生产制造。上海外高桥船厂的6400箱集装箱船和178千吨散装船已成为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船型。

在中国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下,船舶行业却逆势上扬。今年1-3月份,中国的船舶出口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在大连和上海船厂的船台上,等待建造的船舶订单还要排队到2012年左右。”宋新新说。

不过尽管船舶出口订单任务繁重,中国航母研发建造的订单为两家企业看好。曾参与航母预研的有关人士透露,中国特色的军民结合国防工业体制,能使中船旗下的几大造船基地生产线迅速转换成军品生产能力,“建造一艘中等规模的航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军品生产的政治意义

相对民品制造,军品的生产更具计划色彩。其价格完全依据固定的军品定价体系来划定,价格制定之后,原则上每隔三年进行一次调整。

“军方把价格压的很低,根本赚不了几个钱。”浙江知名民企浪莎袜业今年进入军品招投标体系,拿到总后某型军袜和内衣订单业务。“一款圆领的军用短袖,对方只给出30多块的订货价。”在浪莎袜业副董事长翁荣弟看来称,虽然军品生产不及利润丰厚的出口业务,但民企能生产军品,仍很具政治意义。

这样的民族情绪在大陆的军工企业有着先天的基础。在420日江南造船厂总经理南大庆接受上海东方卫视采访时表示,“江南造船厂为承建航空母舰已经做好了准备,它已经具备了能力,我们希望承建第一艘我们自己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母舰。”

江南造船厂是中船旗下的全资企业,前身是清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有百年以上的造船历史。18656月,李鸿章以六万两白银买下了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所有机器设备、原料和工具,并将工厂重新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是清洋务派20年间所建的20个近代军工厂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

后由于美国不允许在虹口租界生产军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79月在濒临黄浦江的高昌庙征地70亩建设新厂房。自此,生产军火与造船开始并重。江南造船博物馆中至今还存有李鸿章的奏折,泛黄纸面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一战期间,江南造船厂为美国建造过4艘万吨级运输舰。侵华日军一度将其改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妄图在上海建其海军舰艇修建基地。1949年以后,即使遭到国军的轰炸,江南造船厂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基地。海军创建者张爱萍也来到江南造船厂,与工人们一起从废墟中寻找残存的工具和零部件。

1950年秋,海军司令部向江南造船厂下达了建造小型炮艇的任务。到1954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新一代炮艇“53甲”开始服役,它们参加了从解放崇明到一江山岛的一系列战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每个新进江南厂的青工都被要求学习这段历史。”王存琳成为江南造船厂党委书记以后,很自然地也成为新员工们的一个必修课。

王存琳当年去前苏联学习船舶技术那段时期,中国海军决定减少购买成品军舰,自行仿制。随后江南造船厂陆续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和中国第一艘护卫舰。

1996年,江南造船厂改制成立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订单源源不断,然而由于黄浦江吃水比较浅等地理位置原因,限制了江南造船厂的造船能力。20056月,国内最大、造船能力450万吨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正式开工。

中船长兴造船基地有着超大型吨位的船坞和吊装设备,境外情报机构采用各种方式窥探和窃取长兴岛新址的资料及附图,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将在这里建造国产航母。

 

技术层面不成问题(关键配套全球采购)

从国外的航母建造史来看,其建设周期漫长,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且投资强度大。据《舰船知识》网络主编宋晓军的估算,中国如果建造一型中等排水量的航母,至少得花费20亿美元左右,而航母建成后每年的后勤保障、舰船养护、更新武器电子设备等费用也数目惊人。

在航母建设过程中,因为管理经验疏忽或统筹安排预估出错等原因,也会造成巨额军费损失。王存琳当年考察过的黑海造船厂就出现过这样的失误。

前苏联“库兹涅佐夫”号1985124日下水后,按照黑海厂的总装能力,确保1989年底交船不成问题。海军却在1984年底提出,要将舰上的无线电对抗系统“坎塔塔一M”换成“星座一B P”,而此时“星座”系统的设计尚没有完成,原先的电缆安装则已经提交。最后,由于12个系统订货脱期及方案修改,使得2100多台套、110车皮的电子设备不能及时到厂,修改报废电缆400千米,新增电缆1200千米,至少延误工期一年半。

苏联人后来解到,美国航母使用的比较重要的电子配套系统,在一般动力系统建造前的78年便已开始拨款研制和生产,从而避免在总装时舰等设备的局面。

苏联的经验表明,舰体建造不是主要问题,而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系统的研制脱期和不能及时供货,往往是造成工程拖延的主要原因。

航母的建造还涉及到冶金、造船、航空、电子、化工、原子能等许多工业部门,涉及到几十个设计所、上千家企业单位,也涉及到极为复杂的进度统筹安排。比如舰载机的研制,它的起飞和降落方式。又如电子武备的研制决定着航母的战术技术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航母的研制进度。

即使是航母甲板这样的关键配套,中国军工也尚未实现材料本土化的突破。中船重工708所的总工富贵根早有呼吁,“从长远看,中国必须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产品。”他建议,业内可以把目前的本土化甲板机械产品“排个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甲板机械的国产化。

“从技术层面上说,中国的船厂已经完全具备建造航母的船体的实力。至于关键的配套设备,中国可以自主研发。”中国造船学会军船委员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易宏称,建造航母要有战略眼光,部分航母的配套可实施全世界采购来获取。

但有消息说,处于世界造船行业领先地位的日本和韩国最近开始严密封锁有关船舶建造的关键技术。如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设计技术,LNG船气舱技术,3000吨以上分段搭载技术;陆地造船技术,500马力以上柴油机、曲轴和直径5米以上螺旋桨制造技术等,都被禁止向中国输入。

 

未来崭新的考验

中船重工的大连造船厂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为伊朗石油公司建造多艘15吨以上的油轮,上海江南造船厂长兴基地拥有起重能力高达600吨以上的起吊设备,和符合航空母舰吃水深度要求的舾装码头、先进的焊接技术和设备。但航母一旦正式开建,对它们来说,都或许面临许多崭新的考验。

“航母想要能开出去,必须要有大型船舶必须的大马力高性能曲轴等关键设备。”宋新新举例说,航母的螺旋桨推进轴和曲轴规格和强度比一般舰船都要大。因为整体强度要求增强后,船厂的锻压设备就要跟上。而在锻造的过程中,金属表面处理的车磨机床也需要相应规格的机器来匹配,这给船舶的材料到加工都带来质量控制风险。

而军品舰船的配套又有着特殊要求,如看似普通的密封圈,需要经历冷热性能下的磨损、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寿命等多个试验。航母甲板需用大厚度特种钢材,其焊接技术和可靠性方面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获得航母订单的船舶制造商基本上不占有所有的工厂和或工场。大的船厂只负责核心部件的研发攻关,其余大量的配套零部件交由若干个独立的制造商,制造商再依次把订单分发给更小的设备制造商。

“每个制造商会从事一项船体设备零部件的装配,有负责舰上雷达、指挥仪等情报系统开发的,有负责舰船模块建造、薄板焊接等多项造船工艺研究的,有的或者只负责生产一种啤酒盖大小的插头,在现代化航母上这样的插头数以万计,每一个插头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触针。”

中船708所是中国军工船舶行业规模最大的总体设计论证研究机构,中国出兵索马里护航编队中的海军的“169”武汉号和“171”海口号驱逐舰都由其设计。说起中国航母建设,一位高工形象地称,每一个船舶设备制造商都是航母浩大生产线上一颗螺丝钉,而每一颗“螺丝钉”的背后,更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坚固工、抛光工、钻孔工、雕版工、油漆工等工人的辛劳身影。

“螺丝钉们”一般不会知道生产的部件会放在航母哪个地方,“或许连下达任务的人都无法接触到他所能透露的军工秘密层面,做的工人更不会知道。”

所有航母武器装备、重大配套和零部件生产过程完成后,交由大型船厂总成安装。船舶大配套的生产过程由中国军方派出军事代表实施全程监控,以确保军事机密和产品质量。小部件的生产商事先需经过军方的认证资格,才能予以授权生产。

 

中国最大的武器采办

中国航母一旦建成交付,可以说是中国建军史上最大的一宗武器装备采购,对中国国防采办制度影响深远,也可全面检验和完善中国的国防军品采办体系。

中国对国防费实行严格的财政拨款制度。军方根据国家确立的国防发展战略、军队建设目标和年度军事任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各军区、军兵种逐级上报年度预算到总后,总后会同各总部对预算进行分析测算和研究论证,汇总编制国防费预算,经中央军委审查批准后,提交国家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后,报全国人大预算委和财经委审查,最后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19973月,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国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军品供需部门之间的订货关系。之后的一年,中国军方成立了全军武器管理机构总装备部,主管武器装备采办工作,受中央军委领导。

现行的军事装备采办机制,结束了长达48年的国家统管军品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实现了装备采办向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的装备采办转化。中国军队诸兵种各自建有较为完备的采办组织机构,计划的制订及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都由自己负责。

200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实行军事订货制度。”军事订货制度中,中国军方作为买主,企业作为供给方。随后又引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等国防采购办法,鼓励民企参与装备采购竞争。

即使在类似“南船”、“北船”这样大型的军工实体,以及在每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下属许多企业实体之间,已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它们为获得国内和国际客户竞争,为获得国内和国际的资本竞争。“目的是使国防工业形成竞争,提升效率。”

“但是在分配军用舰船等大型合同的问题上,政府会进行更高程度的‘军方干预’”。前述国防大学军事装备专家称,在大陆国防竞争领域,免除竞争的条件还可以包括出于国家安全或公众利益的考虑这条,包括政府部门认为公布需求或进行公开竞争可能有损国家或公众利益的保密或敏感项目。“航母应属于保密或敏感项目。”

上海造船学会去年曾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陪同美国一个船级社考察团参观江南造船厂,但事先经严密审查的外方人员中却混入一不明人士。国安官员很快发现,其拍摄了大量的工厂生产照片。此事最后以免去有关官员职务作一了结。

“核心军品的生产必须严守军工机密,之后才是成本效益。”军事专家表示,目前的大陆的一些大型国防军工企业有的仍沿袭军民分线的做法,军品在专门的军用线上生产,这样能保证国防军工机密不被泄露。

未来中国航母出自谁手,谜底还没有摊牌,答案已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