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训下午几点:什麼是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7:13
1.什麼是幸福

很幸福的人,他一定是常常聽到好話,如果運氣不好的人,就會常常聽到壞話、不好的話。

人世間,遊戲人間,人間遊戲!有的人扮演的是反派角色,就是要讓你苦、要讓你煩惱、要讓你生氣……不過,凡夫就是,你要我苦,我就苦給你看;你要我生氣,我就生氣給你看,這就是被人拖著團團轉。

人生為什麼要這麼可憐呢?為什麼自己不用智慧來分別呢?

在生活中,要懂得用智慧來選擇。能聽好話、做好事,這是我們人生的福;假如運氣不好,聽到壞話,就跟著別人聞聲起舞的話,那就造口業了。

人生要選擇一個你相信的事情,去做,永不後悔;若還沒有取得信心以前,就不要做。可是一旦確認是對的,你也有信心,這分信心就不要再被動搖。

很多事情,只要用快樂、歡喜心去付出,就沒有辛苦,只有幸福。而最幸福的人就是以身體力行「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善念不間斷,日日行好事,時時用妙法」的人,因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慧命成長,這也是生命的價值所在。   2.用心於現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調心」,對什麼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看,要能善解、包容。

我常說:「杯子不要看缺角,要看圓的部分。」但是曾有慈青問:「我把杯子打破了,怎麼辦啊?」還是可以善解的。打破了,就空了、沒了,我們可以從頭再開始;不要因為杯子碎了,讓心靈也碎了,因為物質是有「成住壞空」的。

每件東西都有「成」的時候,還有讓我們使用時「住」的形象;但是,物質的東西總是會「壞」,壞了就會「空」。所以有東西的時候,要用愛心去疼愛它;有了毛病,要用善解的心去包容它;萬一破掉了,要心懷感恩,感恩它曾經讓我們使用,這樣就好。

不要在事情無法挽回時,只會說後悔,不要常有這種過了之後的煩惱。

有些人很愛鑽牛角尖,有的一直在想過去的事,心裡無法放下;有的卻一直追求未來,這樣都會損失現在啊!什麼事情都要好好的把握住現在,不要讓它出錯。

比如講話時,萬一講錯了,就要趕快說「對不起」,然後就讓它過去;如果一直放在心裡不能消化,這樣就不對。事情還未到時,也不要妄想未來,又迷失於現在。

過去的是雜念,不要經常放在心裡;未來的是妄想,也不要想那麼多,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人在這裡,心就要在這裡。這時候說話,心要用在說話;這時候在聽話,心就得用心聽話;這時候做事,心就用在做事,這樣就不會做錯、不會說錯、也不會聽錯。人在日常生活中,總離不開說、聽、做;假如事事都用心的話,人生就不會錯。 3.運命轉命運中國人有所謂「命運」一說,但在佛教而言,則肯定「運命」之論。所說的「命運」,一般人相信有宿世以來即注定好的今生遭遇,以為自己的一生是「天生如此」並且「不能更改」,所以就對自己種種人生現象產生無可奈何的喟嘆。這種人易於被環境主宰而無自己的主見,茍且度日不肯努力,過著自怨自嘆自憐的人生,不會想要積極去轉變自己的「命」。

但在佛教的說法,人生的際遇操縱在自己的思想、觀念與作為,過去生的造作決定今生的業緣,今生面對遭遇所造作的業,又決定來生的劇本。所以,人應運用智慧來轉變自己的命運 ,此即所謂的「運命」。自己的業唯有自己能轉,倘能積極奮發、樂觀進取,勇敢堅強地面對真實的人生,就能創造美好的生活,步上康莊的大道。    4.勤耕心地植福田我们在这个社会,到底该如何选择好人?该如何了解坏人?其实,就佛教来说,众生是「善恶无记」━━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善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恶的;怎样的环境培养你,你就受到这环境影响,练就了自己的习气。慈济这个大环境,就是为了培养人性,将人们坏的习性去掉,好的习性启发出来,人与人之间互相教育。

这好比播种之前要选谷种;先将谷种泡到水里,饱满的谷子往下沉,不札实的谷子会浮上水面,把浮上来的汰掉,留下饱满的谷种发芽。发芽后的秧苗再分割、播种……,细心耕耘。

原来种田也充满了道理,农夫的智慧实在非比常人,难怪孔夫子要「问嫁于农」。我们就像农夫,不断在耕耘心田,应该要懂耕耘的道理,同时也要做自己心田的主人,成为心田的自耕农。

心田要耕得好,首先须知「节气」,亦即知因缘。我常说「把握当下,恒持刹那」,「当下」即因缘,因缘现前时若未好好把握,因缘溜走了再求也求不来;就好比播种要抢节气,否则走了节气,种子就不会发芽。

因缘把握住了,除了下种、插秧还要殷勤除草,杂草若不除,待它长成将掩敝稻种。就如我们有因缘学佛菩萨道,应该时时刻刻自我警惕,心中是否生杂念?是否保持初发心?是否「信我所做,做我所信」?   5.自种福田,自得福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去年的这个时候,师父也是在此地为你们祝福。才一转眼,现在一年又到了。时间过得这么快,人生未来的路究竟有多远? 我们不知道! 唯有更加谨慎地走下去。我们不能懈怠、不能说:「师父,我现在年纪大了,想稍微休息一下。」我告诉你们:自己的人生路,别人没办法替你走。

有一个故事:甲乙两个修行人一起去寻师访道,其中甲走到半路就喊累,不肯走了,乙就说:「不要停!你若很累,我替你背行李,我很愿意为你效劳! 只是有几项事情要麻烦你自己做,因为我实在无法代替你。」甲问说:「有什么事情你无法代替?」乙回答说:「大小便你要自己去,饭你要自己吃,衣服你要自己穿,路你要自己走;这四项我没有办法代替你。」

这些话有如当头棒喝,甲赶紧说:「对呀!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到底谁能代替谁呢? 」

所以说,人身难得今已得,能够及时行菩萨道,就应该好好发挥良能,过一个最有价值的人生。无法发挥功能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就像昨天那套玉碗,大的不能拿来洗脸;小的也没办法拿来吃饭。想想看,开采玉矿需要费多少人力、时间;而将它制造出来之后,价值又在哪里呢?

又如父母好不容易生下我们,并用心成就我们的一切:我们得了这个身躯,就这样过日子、能享受就享受吗?坐吃山空啊!享福了福,来生来世又将是什么样的人生呢?

所以我们既得人身,就要将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因为我们每天为它洗澡、为它吃饭、为它装扮、为它照顾,若不好好利用,不是太浪费资源了吗?

慈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工作要做:长长的菩萨道正等着我们向前迈进,还有很多众生等着我们去接引,所以,我们不能停啊!

佛教有句话说:「发心如初,成佛有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最初的一念心,一心一志走到底!你看厚厚的日历,撕去一张就少一张,日子一天天的消逝,「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不要苦中作乐,应该提起精神,虔诚地为人群服务;也不要「加减做」一个加、一个减,加加减减永远都没有进步。
  6.心的火车「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倘若细心思惟这句话,可知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如每个人的形态不同,要每个人的行动、生活习惯、做事方式都能一致,让人欢喜、赞叹,谈何容易?

常有客人来访时,有的以前曾经见过面,我还是会一时叫不出名字,真的觉得很尴尬。

若自我善解━━相而无相,没有人我相,也没有名相,这样行得通吗?其实,只不过是勉强说服自己不必太在意;人生想要「相而无相」并不简单,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人群中。因此,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彼此包容。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能和谐共事,需要靠彼此的感情和合,互助、互爱。何谓苦?其实,一切都是心的分别,心里老觉得苦,不知不觉就破坏了自我人生的幸福。

因此若不去除小我偏狭、自私的念头,如何培养「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这种大我精神?尽管我们都还在学习,难免还未全然扫除习气,但是若能扩大心胸,境界自然日渐开阔。

福慧智德及烦恼迷惑就像天秤━━一边轻一点,一边就会重一点;如果我们能时常自我反省,发挥良知、智慧,愚痴、迷惑就会慢慢减轻。

在佛经中有阿育王与龙王比「福德」的故事。有位大臣建议以同样重量的黄金打造两尊像,一边是以仁爱治国的阿育王,一边是福德透天的龙王。最初两尊塑像称起来都是龙王像较重。阿育王看了之后深自忏悔,发心效法龙王,更加勤政爱民、济助孤寡。经过几年后再称,变成阿育王像较重,而且龙王也心悦诚服地现身向阿育王朝拜。

所以我们应勤修福慧,让福慧并行;不要勤修的福业在一边,愚痴、迷惑在另一边,这样天平就难以平衡了。由于我们还在学习的阶段,仍需经过不断地磨练,才能消除愚痴、迷惑;所以,平日就要把要把「福慧」当成两道铁轨,让「心的火车」在铁轨上平稳行驶,这样才会安全抵达目的地。   7.钻石人生人生道上,没有一件事物比时间更重要的。人的生命在时间中流逝,人生成败也因时间而定;若能善用时间,就能成就个人、事业以及志业。

我们一定要充分地爱惜、运用时间,让分分秒秒都感觉「够用」。所谓的够用,是指使用时间后的成果:有成果,就叫做够用;用掉很多时间而没有看到成果,那就是不够用。所以,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时间。

《普贤菩萨警策文》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跟着每一天的消逝而减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过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这就好比鱼跟水,鱼靠着水生活;水消耗掉,鱼是最痛苦、挣扎的。到最后,它的生命也会随着水的消失而结束。

这段偈文,每天都跟随着我生活,给我非常大的鞭策。有一、两次,我觉得身体很疲劳、想要休息时,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不行!一个钟头过去,我的生命就会流失一个钟头;这一个钟头不能让它白过,我要让它有成果出来。」

其实,只要每次我觉得需要休息,就一定会病倒。因为在我的想法里,有病才能休息。不过,「身体健康才是福、能做事才是福!」凭着这种观念,我就不敢让时间空过。

「忙人无是非,闲人无乐趣。」空过日子,有什么快乐?所以,我总不希望空过时间;何况,我也曾说过:「智慧的人把时间当钻石,愚痴的人把时间当泥土。」所以,「做我们该做的是智慧,做不该做的是愚痴。」这就是我对时间的观念━━人生,要尽量把握时间做该做的事。
 8.用心做事,事半功倍  人若不用心,如何学有所成?开头不用心,犯了错误又不知赶紧改正,这是大家常有的毛病。在生活中若能多用心学习,工作就能进行得很顺畅、简单又俐落;如果欠缺用心,即便使尽蛮劲,也会忙得团团转,而且得不到好的效果。

有一则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久以前有位国王,他有一个勤快又老实的佣人,一天,皇宫的后花园里死了一只鹿,佣人就向国王报告。

国王想到佣人每天把花园整理得很整齐,而且工作努力、任劳任怨,就把那只死鹿送给他。佣人得到死鹿很欢喜,他想:鹿皮可以取下来制成衣服,于是赶紧找来刀子想取下鹿皮,可是刀子很钝,根本割不动。他急着到处找磨刀石,后来在楼上找到了,就在那里高兴地磨起刀来。

磨好之后,他就跑回后花园取鹿皮。但是,不多久刀又钝了,他只好又跑到楼上磨刀,磨好再到后花园去取鹿皮,就这样忙上忙下地跑来跑去,两条腿都快跑断了,只为了磨刀和取鹿皮。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一下子上楼,一下子跑到后花园?到底在忙些什么?」他说:「我去楼上磨刀,再到后花园取鹿皮!」对方又问他:「为什么要去楼上磨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楼上有一块磨刀石。」

大家就笑他:「磨刀石可以从楼上拿下来,放在死鹿旁边,你可以一边磨,一边取鹿皮,这样不是很方便吗?只是举手之劳,你就不用跑上跑下那么忙碌了!」

这个故事看似可笑,其实,我们何尝不曾为固定的思想模式所困,归根究柢真的只是「不用心」。只要用心就能生出智慧,运用巧妙的智慧来做事,当然就能事半功倍,不但节省很多脑力、人力,而且可以做好更多事情。

我们的生命时光到底有多久?有生之年中想达成诸多理想,要用有限的生命、时间,做无限的工作,「用心」的确非常重要。 9.一生受用不盡 的經驗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多了,沒有去找工作,整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
:「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是醫生,
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
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
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因為他是在自己
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
可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有一次,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說這件事影響了他一生。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
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
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
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
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 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
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
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
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
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
(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了。)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
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最重要的是,
他每天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幫助的人快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
但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點。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那段人生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
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唯有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一樣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
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
讓他自食其力,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10.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問題:與同學相處難免會有磨擦,應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上人的回答:

年紀慢慢長大,接觸的人與事便會增多。小時候在家裡有父母照顧,而後進入學校,學校畢業後則走入社會就業。假如每個人都把自己所處的環境當成一個大家庭,把接觸到的人與事都當做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本分事那樣去面對、去做,我想這樣的人生就不會有煩惱是非。

心中要常存感恩,因為在家裏有父母照顧,在學校也有許多老師的關懷,自己升格為學長、學姊後,也要懂得去疼惜學弟妹。總之,常常付出去愛人的人,就是永遠被愛的人。

靜思語說,「把是非當教育,不要把人事當是非。」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因為彼此看法不同而有衝突,我們要把「是非當教育」,不要把別人一番好意的教導,當成是非看待。生活離不開人與事,在人與事中難免有是非,因此不論遇到什麼事,需將「是非當教育」。看到好的優點要學來變成自己的,看到別人的缺點,自己要先反省本身有沒有,如果有就趕快消除,這就是將「是非當教育」。

11.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週日是母親節,子女都在這天和父母親團聚,以表心意;其實不只這一天,天天都應該是母親節、父親節。

佛經說:「父母恩重難報。」佛陀形容假使父母已年老無法行動,身為子女的即使以右肩挑起母親、左肩挑起父親,甚至到肩膀都磨破了,依然無法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父母養育子女成長、兒女奉養年邁雙親,這是最自然的循環。然而除奉養雙親之外,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如果我們傷害自己的身體、心理發生偏差,做出讓父母擔憂的事,這樣也是不孝。

我常說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身體是父母給的,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我們要懂得自愛,把身心照顧好,不要讓父母擔心,這就是報恩。用我們的身體去付出、造福眾生,回饋雙親,這就是感恩──感謝父母恩,也是感謝天地眾生恩。

如果是在外流連忘返的年輕人,請趕快回家吧!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不要讓父母心碎,這就是自愛;如果是離鄉背井的子女,也要記得向雙親說聲:「我愛您!感恩您!」   12.追求与得失之间 有一位富家小姐,据说她是名企业家之一,她对现实有很多不满与厌恶感,心中有许多烦恼。她问我:「人生的目标要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追求得到?」我说:「人,生活于世间,只要有所追求就不会心平气和。」

接着她又说:「师父!难道您不会因追求的问题而烦恼吗?」我回答说:「这种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从来不去追求任何一件事,因此,也从未有过追求的得失感。」

从谈话中,我们不难意会,富有物质的人生不见得快乐;而过平淡的生活,才不会有任何欠缺的失落感,因为我们的心境踏实,不觉得缺少什么,所以就没有追求的烦恼。许多物质富有的人们,内心永远不满足,永远觉得有欠缺,这实在是苦恼无边的人生。

另外,一位小姐问我:「成功的标准到底如何订定?」我很奇怪她的问题,成功怎会有标准呢?人心追求的目标无穷无尽,如何才算成功呢?我回答说:「当你心满意足时,你就成功了,如果不满足就没有所谓的成功,成功的意思就是满意,成功没有固定的标准,其实,快乐或烦恼,也只是一种观念、心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