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图片大全:灵璧石造假与识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8:43
    随着观赏石市场的日趋繁荣,观赏石的造假问题也日益突出,在造假的种类中,灵璧石造假手法较高,其因主要是灵璧石的市场认可度高,非法获利丰厚。这严重的损害了灵璧石的声誉,这是热爱灵璧石的人所痛心的,所不愿看到的。笔者涉足灵璧石收藏十余年,对灵璧石的各石种出产“堂口”均做过实地的考察,对各石种的天然特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数十年来也目睹了不少利欲熏心之徒,利用种种造假方法和手段坑害消费者。出于对灵璧石的热爱,现将本人了解的几种造假方法做一介绍.
    造假一:“减肥”,有的称之为“瘦身”。为了凸显“瘦”,把臃肿的部分錾去,使其达到适当的比例。这种方法比较古老,在笔者接触到的古灵璧石中也比较多,特别是庭院石,比如故宫的灵璧石都有这种现象。但识别非常简单,因灵璧石都有项背之分,项为其观赏面,在土中面向上,易受风化形成奇形怪状;背上常粘满坚硬的泥胎,泥胎的颜色与所接触的土壤颜色相同,泥胎是灵璧石长期与土壤接触,受地热、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经数万年形成的,一般不易剔除。“减肥”后的灵璧石就没有泥胎且有斧斫痕。由于这种作伪手法易于识别,现在作伪者把减肥后的“背”用黄泥伴胶水粘上,干了以后再打磨,以假乱真。这种造假主要用于“倒挂”、“过桥”、“避雨”等传统题材的清供石。
    造假二:“假借”。用太湖石、栖霞石、武陵石、英石、默石、博山纹石冒充灵璧石。这种假主要是对初入门者和一种误导,有些刚入门者由于涉足灵璧石收藏不久,缺乏实践经验,常把一些其它种类的石头当做灵璧石买入。由于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且销售时还就说是灵璧石,以误导消费者,我们姑且把这种误导也作为造假之一吧。
    造假三:“染色”。把某些成色不好的石头,为了冒充正宗的“磬石黑”不惜用鞋油拌腊涂抹,也有为了突出“彩灵璧”的红,用红鞋油涂抹。这种识别方法很简单,用手在石头上用力的摩擦几个来回看看手上是否有颜色。还有一种石质比较松软的彩石,用清漆漆,然后用火烤的,这种石的辨别是一石皮没有石纹;二石皮泛贼光。
    造假四:“做洞”。造型石、景观石等石体上的孔洞,可使石头陡生灵气,空灵剔透,玲珑可人。它的价值无形中也大的多,因而也激起了造假者对作洞的利益驱逐,特别在灵璧石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纹石带洞价格要命”据此可见一斑。造伪者的主要手法是先用电钻、电刷等做好洞后,再通过“打磨”“酸泡”方法,做出玲珑剔透的造型,然后开出天价欺骗消费者。
    造假五:“胶粘”。这种作假的起因是在灵璧石的挖掘过程中不慎将形状比较好的搞坏了,出现了破损、断裂,为了弥补这种损失就想起了高性能的胶,但无论性能多好的胶,时间久了还是要老化的,自然还是要断裂的。现在发展到不法谋利者把几块风马牛不相及的石头用这种手段拼接,在接口处用砂纸打磨以后做些纹路。
    造假六:“作纹”。也有戏称之“美容”。这里有两种概念,一是把石头做成一定形状的象形或自然景观,用电锯、电刷等工具,模仿天然的自然纹路,然后用砂纸打磨、酸泡等方法修饰。这种纹路呆板、生硬,但实践经验不丰富的话,很容易“打眼”;二是因为灵璧纹石稀缺,且市场行情好,利益驱动,有的就仿出“龟纹”、“核桃纹”、“蝴蝶纹”,但较之天然的还是生硬、呆滞。
造假七:“酸泡”。这种最早是画面石的主要做伪手段,首先勾勒出一定的画面,用腊封好,把石头在酸里浸泡,最后取出石头冲洗完毕,去掉腊,一块奇巧的“精美”图案石就诞生了。
    这仅是造假者用酸等化学方法造图案石,在灵璧石造假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电锯、电刷等物理切割后的斧斫痕,进行处理,使其圆润似自然的天然纹路,这种手段较为隐蔽,目前存世量还较大。
    造假八:“喷砂”。其实这是工业除锈中使用的物理方法,比如远洋海轮除锈,还有工业机械中对不规则物理表面无法用砂纸除锈使用的方法。喷砂的砂有的是小钢珠,这种方法现在被造假者广泛用于“和阗籽料”做皮,及观赏石物理造型作假以后的石皮处理,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识别主要是石皮的麻坑面较为均匀,石皮纹路较为单一。
    造假九:“张冠李戴”。这是利用有的大展组织不严密,获奖证书没有作品图片,销售时挂羊头卖狗肉,如某次参展A石获奖,销售时用B石配着证书卖。以牟取暴利。
    总之,利益驱使下造假者手法不断翻新,往往是几种手法同时使用,比如一块造假石先“减肥”、“凿洞”、“酸泡”、然后“做纹”再“喷砂”“上色”,一套“组合拳”同时使用,使人眼花缭乱,望而却步。但这是真正热爱灵璧石的人不愿看到的!希望更多藏石爱好者掌握更多的识假知识,正本清源,共同抵御有损于灵璧石发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