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党员信息:[转帖]冯唐:《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李银河倾情推荐 【文化散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9:23


●本书是冯唐应李银河之邀自选的随笔集,
●李银河说:这样美好的文字并不多见,只是在看王小波、李敖和李零的文章时有过类似的感觉。


冯唐在《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中总结王小波文字的优缺点,其中说到一条缺点就是文字寒碜。冯唐说:“文字寒碜是因为文字这件事,仿佛京戏或杂技或女性长乳房,需要幼功,少年时缺少熏陶和发展,长大再用功也没多大用。” 
李银河在序言里回应了这句话:
我并不同意他对王小波文字的评价(见本书《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一文)。王小波是练过字的(他的导师许倬云是个文字绝佳的人,他在看了王的小说后提出“还要练字”的要求,后来许对小波的文字亦相当赞许)。王小波的文字更多受到现代白话文翻译家和诗人的影响,虽然说不出好在哪里,但是不用看作者名字,只要一看文字就能知道是他写的,这不是一般的写作者能做到的。
在回应的同时,李银河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冯唐的文字如此出色是一个谜:他是怎样练就这样的文字的呢?我猜是他在古文上下过不小工夫,我不敢说他的古文功底比李零、李敖还好,但是肯定好过王小波和我。该好好学古文的年代,我们净搞革命了。

这位令李银河认为能跟王小波文字媲美的作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冯唐,1971年出生在北京。拥有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高学位: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Emory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居香港,就职于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从事旧时被称为军师、幕僚或师爷的工作。   
冯唐著有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欢喜》、《北京北京》,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等。李银河就是在看《活着活着就老了》时有受惊的感觉。认为这样美好的文字并不多见。只是在看王小波、李敖和李零的文章时有过类似的感觉的。
李银河在为主编的《知识分子文丛》约稿时,感觉冯唐跟所有其他作者都不一样,关注的问题不一样,文字也特别好。于是决定独立出版这本书《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李银河说:“冯唐跟我几乎差了一代,跟我们这代人对这个世界的关注点也不大一样。我们这代人生长于动乱年代,关注的往往是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弊病;而他们这代人生活在平淡小康的年代,注意力转向自身。这个转向并不全是坏事,它使他们的写作转向了更根本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乐趣、审美的追求。而这才是当今社会中人更感兴趣的话题。”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是冯唐应李银河之邀自选的随笔集,由冯唐重新润色并排序后编撰成集。全书分耕读、琴鹤、饮食、男女四部分,从文学谈到收藏,从酒色谈到人生,包罗万象而又细致入微,让读者充分领略冯唐眼中的尘世风景。
“世界最美的书”的设计者、南京书衣坊朱赢椿负责操刀装帧和版式设计,新颖的设计与文字珠联璧合,更添个性。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0:41:46    跟帖回复: 第 3 楼
冯唐的文字如此出色是一个谜

李银河


第一次看到冯唐的文字是他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当时有受惊的感觉。因为这样美好的文字并不多见。只是在看王小波、李敖和李零的文章时有过类似的感觉。

冯唐是一九七一年生人,跟我几乎差了一代,跟我们这代人对这个世界的关注点也不大一样。我们这代人生长于动乱年代,关注的往往是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弊病;而他们这代人生活在平淡小康的年代,注意力转向自身。这个转向并不全是坏事,它使他们的写作转向了更根本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乐趣、审美的追求。而这才是当今社会中人更感兴趣的话题。

冯唐的文字如此出色是一个谜:他是怎样练就这样的文字的呢?我猜是他在古文上下过不小工夫,我不敢说他的古文功底比李零、李敖还好,但是肯定好过王小波和我。该好好学古文的年代,我们净搞革命了。尽管如此,我并不同意他对王小波文字的评价(见本书《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一文)。王小波是练过字的(他的导师许倬云是个文字绝佳的人,他在看了王的小说后提出“还要练字”的要求,后来许对小波的文字亦相当赞许)。王小波的文字更多受到现代白话文翻译家和诗人的影响,虽然说不出好在哪里,但是不用看作者名字,只要一看文字就能知道是他写的,这不是一般的写作者能做到的。

    本来这本书是为我主编的《知识分子文丛》约的稿,可一看稿子,跟所有其他作者都不一样,主要是关注的问题不一样,说实话,文字也好出太多,于是决定独立成书出版。希望读者和我一样,共同享受阅读冯唐文字的巨大快感,共同见证中国又一位杰出写作者的诞生。

2011 年7 月10日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3:02:17    跟帖回复: 第 4 楼
见怪不怪是为怪

文:春眼秋手

最近特意找来冯唐新书《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读。因李银河对之欣赏有加,李老师甚至放下狠话:这样美好的文字并不多见,只是在看王小波、李敖和李零的文章时有过类似的感觉。

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对李零不了解,王小波和李敖是看过的,王小波的文字有趣、有荒谬的真实感。李敖的文字曾经很痛快。感觉两者并无太多相似之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人已经死了,但文字还活着;后者人还活着,文字却半死。
不知冯唐对李敖如何看,参见冯唐对王小波的评价《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一文,他认为王小波优点在有趣味、讲真话和有纯粹个人主义的边缘态度。冯唐的文字也是纯粹个人主义的,一个游走在香港、美国、中国的文艺青年精英白领不能算边缘人。冯唐的边缘态度如他所说来自:“有不少闲有一点钱可以见佛杀佛见祖灭祖独立思考自由骂街。”按这个标准,冯唐边缘了,而且跟同时代出名的女作家卫慧木子美代表的性解放写作阵营相比,他也是边缘的,虽然他也性感。
此外,冯唐确实有跟王小波类似的趣味,开时代的玩笑,开性的玩笑,但不怎么开阶级的玩笑了。至于真实,他是真实的,好在他赶上了可以真实的年代。

再看看冯唐总结王小波的缺点:文字寒碜、结构臃肿、流于趣味等。尤其文字寒碜一条,他说:“文字寒碜是因为文字这件事,仿佛京戏或杂技或女性长乳房,需要幼功,少年时缺少熏陶和发展,长大再用功也没多大用。” 
冯唐幼功应该不错!他这本书中就多处提到过,小时候不见得如民国私塾那样死背四书五经,但阅读量够大。李银河也猜测:“冯唐的文字如此出色是一个谜:他是怎样练就这样的文字的呢?我猜是他在古文上下过不小工夫,我不敢说他的古文功底比李零、李敖还好,但是肯定好过王小波和我。该好好学古文的年代,我们净搞革命了。”
尽管如此,李银河并不同意他对王小波文字的评价。她说王小波是练过字的,王小波的文字更多受到现代白话文翻译家和诗人的影响,虽然说不出好在哪里,但是不用看作者名字,只要一看文字就能知道是他写的,这不是一般的写作者能做到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个人感受是冯唐文字不错。中短文好于长篇。综上所述,与王小波比至少也不差。这当是李银河的感受了。

诱使我看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看70后写作。
我也是70后,看到60后前、80后后都有鲜明的代表人物和作品,70后却如此安静,虽然用年代划分文字很傻很天真,但还是有点不甘、有点纳闷。我们这一代怎么着了?差哪儿了?字儿写的也不错啊!怎么就出不来一个代表?!
总结无数个来回,还是觉得怪时代进步的太快。60后前苦啊,生下来就慢慢品这个苦,品的有滋有味。70后刚尝到苦甜就来了,五味稀里哗啦都跟着来了。应接不暇到还没回过神儿,还吧嗒嘴儿呢,80后后稀里哗啦也都来了。这个说甜到嗓子刺痒、那个说辣到睁不开眼、还有酸到口水直流的。抢了我们的台词儿。 
能体现出过度的似乎只有性观念的开放过程。我们赶上了捅窗户纸的那个瞬间。但是男作家写总像提倡纵欲,女作家写才能体会出人性解放,这是占了性别的便宜。所以冯唐也不用跟女作家计较。男作家里,你的性感恰到好处。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里并没有怪物,我怀疑70后里压根出不了怪物。已经没有了王小波和李敖文字里的怪时代,现在是一个见怪不怪的时代了。所以,书里只见一个幼功深厚、有感受有理解有表达有趣味有真实的70后,写没回过神儿,写吧嗒嘴儿,写被抢了台词儿,写捅窗户纸儿,写生活的乐趣、写生存的问题、写审美与追求。其实就是在写正常。除非,见怪不怪是为怪?!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3:49:29    跟帖回复: 第 5 楼
文字打败时间——我的文学观   (1115字)
纯从个人认识出发,我的人生观是我感受到、我理解、我表达。文字打败时间,这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情。不再当妇科医生之后,初恋二婚之后,就这么一点人生理想了。基于此,我的文学观有三点内容。
码字人最好的状态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或者被豢养在一个施主的房间,等着下一张稿费汇款单付拖欠了半年的水电杂费、儿女上学期的学费、父母急诊的药费,去另外一个城市或者国家,和另外一群人交谈已经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这种状态,容易肉体悲愤、仇恨社会,不容易体会无声处的惊雷,看不到心房角落里一盏鬼火忽明忽暗,没心情等待月光敲击地面、自己的灵魂像蛇听到动听的音乐、闭着眼睛檀香一样慢慢升腾出躯壳。
  第一,感受在边缘。
码字人最好的状态不是生活在风口浪尖。上万人等着你的决策,上百个人等着见你,一天十几个会要开,在厕所里左耳朵听着自己小便的声音右耳朵听着手机。日程表以五分钟一档的精密度安排,你的头像登在《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半页,你的表叔在使劲盘算如何在小学门口绑架你儿子。这种状态,不容易体会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暖心房。牛逼太大了,阳具进去空荡荡的没有任何感觉,容易看不到月亮暗面,容易忘记很多简单的事实,比如人都是要死的、眼里的草木都会腐朽、没什么人记得和孔丘同朝的第一重臣叫什么名字。
码字人最好的状态是在边缘,是卧底,是有不少闲有一点钱可以见佛杀佛见祖灭祖独立思考自由骂街,是被谪贬海南的苏轼望着一丝不挂的雌性女蛮人击水在海天一线,是被高力士陷害走出长安城门的李白脑海里总结着赵飞燕和杨玉环的五大共同特点,是被阉的司马迁暗暗下定决心没了阳具没了卵蛋也要牛逼千百年姓名永流传。
第二,理解在高处
文字里隐藏着人类最高智慧和最本质的经验。码字人可以无耻,可以浑蛋,但是不能傻逼。码字人要能够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升到空中,抚摸那条跨越千年和万里、不绝如缕的金线,总结出地面上利来利往的牛鬼蛇神看不到、想不明、说不清楚的东西。让自己的神智永远被困扰,心灵永远受煎熬。码字人,钱可以比别人少,名可以比别人小,活得可以比别人短,但是心灵必须比其他任何人更柔软流动,脑袋必须比其他任何人想得更清楚,手必须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知道如何把千百个文字码放在一起。如果你要说的东西没有脑浆浸泡、没有心血淋漓,花花世界,昼短夜长,这么多其他事情好耍,还是放下笔或者笔记本电脑,耍耍别的吧。
第三,表达在当下。
动物没有时间观念,它们只有当下感,没有记忆,不计划也不盘算将来,只领取而今现在。在表达的内容和着力点上,码字人要效法动物,从观照当下开始,收官于当下。写项羽,我或许写不过司马迁和班固,写二十一世纪的街头流氓、野鸡、民营企业家和海龟白领,未必。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4:52:46    跟帖回复: 第 6 楼
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   (2403字)
  最早读王小波,是七年前的事情了。书名《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出版,恶俗的封面,满纸屎黄。那时候的出版社编辑好像就这点想象力,书名叫《黄金时代》就得满封面鸟屎黄,书名叫《倩女幽魂》就得满封面鸡屎绿。一个叫王小波的汉子印在扉页上,就是那张日后满大街满书店都见得到的照片:太阳当头照,他站在莎士比亚故居门口,皱着眉,咧着嘴,叉着腰,穿着一件屎黄的T恤衫。简介上说这个王小波是个文坛外的文章高手,说还得了一个台湾的什么大奖。一个文学口味不俗的师姐把小说扔给我,说:“值得一看,挺逗,坏起来和你挺像。”这个师姐曾经介绍我认识了库尔特?冯尼格和菲利?普罗斯,余华刚出道的时候,就被她认定是个好小伙子。我当时正在上厕所,我大便干燥,我老妈说因为我让她难产所以老天就让我大便干燥。我就在这种不愉快的干燥中一口气读完了《黄金时代》。当时,我有发现的快乐,仿佛阿基米德在澡堂子里发现了浮力定律,我差一点提了裤子狂奔到街上。
  小波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有趣味。这一点非常基本的阅读要求,长久以来对于我们是一种奢侈。好的文字,要挑战我们的大脑,触动我们的情感,颠覆我们的道德观。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的叔叔大婶们患有永久性欣快症。他们眼里,黑夜不存在,天总是蓝蓝的,太阳公公慈祥地笑着。姑娘总是壮壮的,如果不是国民党特务的直系后代,新婚之夜一定会发现她还是黄花闺女。科普书多走《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爷爷》一路,只会告诉你圆周率小数点之后两百位是什么,不会告诉你偷看到隔壁女孩洗澡为什么会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王小波宣布,月亮也有暗面,破鞋妩媚得要命。读小波的文字,又一次证明了我的论点:女人没有鼻子也不能没有淫荡,男人没有阳具也不能没有脑子。男人的智慧一闪,仿佛钻石着光、春花带露、灿烂无比、蛊惑人心。
  第二,说真话。这一点非常基本的做人作文要求,长久以来对于我们是一种奢侈。明白事理之后,我很快就意识到,如果我们将真实的生活写出来,只能被定性为下流文字,谢天谢地我们还有手抄本、地下刊物和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形式。如果我们把真实的生活拍成电影,只能让倒霉的制片人将血本赔掉,好在我们还有电影节和世界各地的小众电影市场及艺术院线。中国前辈文章大师为子孙设计职业生涯,无一例外地强调,不要在文字上讨生涯,学些经世济民的理科学问。我言听计从,拼命抵制诱惑,不听从心灵召唤,不吃文字饭。所以才能口无遮拦,编辑要一千五百字,我淋漓而下两千字,写完扔给编辑去删节,自己提笔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小波老兄,你为什么不听呢?否则何至于英年早逝,让鼠辈们少了让他们心烦的真话听?
  第三,纯粹个人主义的边缘态度。这一点非常基本的成就文章大师的要求,长久以来已经绝少看到。文章需要寂寞,文章自古憎命达。生活在低处,生活在边缘,才能对现世若即若离、不助不忘,保持神志清醒。当宣传部长,给高力士写传,成不了文学大师。被贬边陲,给街头三陪写传,离文学大师近了一步。塞林格躲进深山,性欲难耐时才重现纽约街头,报摊买本三级杂志,给杂志封面上著名的美人打电话:“我是写《麦田守望者》的塞林格,我想要和你睡觉。”小波也算是海归派鼻祖,八十年代就回国了,他不搞互联网公司圈钱,不进外企当洋买办,他只在北京街头浑身脏兮兮地晃悠。他写得最好的一篇杂文是《我为什么写作》,在那篇文章里,他从热力学熵定律的角度,阐述了做人的道理: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今年四月十一日,是王小波逝世五年祭。小波生前寂寞潦倒,死后嘈杂热闹。这些年,这些天,报纸杂志互联网拼命吹捧,小波的照片像影视名人商贾政要似的上了《三联周刊》的封面,一帮人还成立了“王小波门下走狗联盟”。我这个本来喜欢小波的人,开始产生疑问: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5:45:44    跟帖回复: 第 7 楼
 小波的不足显而易见。
  第一,文字寒碜。即使被人打闷棍,这一点我必须指明,否则标准混淆了,后代文艺爱好者无所适从。小波的文字,读上去,往好了说,像维多利亚时期的私小说,往老实说,像小学生作文或是手抄本。文字这件事,仿佛京戏或杂技或女性长乳房,需要幼功,少年时缺少熏陶和发展,长大再用功也没多大用。那些狂夸王小波文字好的,不知是无知还是别有用心。小波是个说真话的人,我们应该说真话,比如我们可以夸《北京故事》真情泣鬼神,但是不能夸它文字好。我们伟大的汉语完全可以更质感、更丰腴、更灵动。
   第二,结构臃肿。即使是小波最好的小说《黄金时代》,结构也是异常臃肿。到了后来,无谓的重复已经显现作者精神错乱的先兆。就像小波自己说的,他早早就开始写小说,但是经常是写得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小波式的重复好像街道协管治安的大妈、酷喜议论邻居房事的大嫂,和《诗经》的比兴手法没有任何联系。要不是小波意象奇特有趣,文章又不长,实在无法竟读。几十年后,如果我拿出小波的书给我的后代看,说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杰作,我会感觉惭愧。
  第三,流于趣味。小波成于趣味,也止于趣味。他在《红拂夜奔》的前言里说:“我认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这是小波的一厢情愿。除了趣味,小波没剩太多。除了《黄金时代》和《绿毛水怪》偶尔真情流露,没有见到大师应有的悲天悯人。至于思想,小波和他崇拜的人物,罗素、福柯、卡尔维诺等等,还有水平上的差距。
  第四,缺少分量。小波只有三四本书遗世,而且多为中篇。虽然数量不等于伟大,但是数量反映力量。发现小波之后,我很快就不看了。三万字的中篇,只够搞定一个陈清扬,我还是喜欢看有七个老婆的韦小宝。
  总之,小波的出现是个奇迹,他在文学史上完全可以备一品,但是还谈不上伟大。这一点,不应该因为小波的早逝而改变。我们不能形成一种恶俗的定式,如果想要嘈杂热闹,女作家一定要靠裸露下半身,男作家一定要一死了之。我们已经红了卫慧红了九丹,我们已经死了小波死了海子,这四件事,没一件是好事。
  现代汉语文学才刚刚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小波就是这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6:02:41    跟帖回复: 第 8 楼
是意淫古人的时候了   (1823字)
读书是每个人都可以喜欢的事情。有人先入道,有人后开始读,后来人自然就有对读书理论的需求:知道前辈们如何读书,省却好些弯路。前辈们也乐得提供:“好为人师”、“含饴弄孙”和“饮食男女”一样的根植人心。但是,晚辈们要千万小心,擦亮眼睛,在笃信前辈们的结论之前,考量结论的语境和作者的心境。
五四以来,在读书理论里,最正统、最嚣张、最深入人心的就算 “不读中国古书论”了。
最正统。因为是由鲁迅首倡。一九二五年一月,《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的篇目,鲁迅因此写了一篇《青年必读书》的短文。鲁迅的答案很短:“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是有个挺长的附注,附注里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当时讲的中国书,即指中国古书,这层意思,他又在一年后的《写在〈坟〉后面》和《古书与白话》等文章里反复阐明。
最嚣张。四人帮说批孔,破四旧,亲切地直呼孔丘为孔老二,暗示孔丘是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鸡鸡。书评大家曹聚仁明确提出“爱惜精神,莫读古书”,并且写了一连串的文章:《我的读书经验》、《要通古书再等一百年》、《无经可读》、《劝世人莫读古书文》等,洋洋洒洒,够出一本专辑。
最深入人心。懒人说,路上有狮子,这么难认的文字,不读中国古书当然好了。书店里有《中国可以说不》、《WTO手册》的民族意气和全民牛逼,有金庸、古龙的拳头,有卫慧、棉棉、九丹、木子美的枕头。书店外有网吧卡拉OK,有茶楼酒吧,有发廊影院。信息时代了,事烦时窄,难做的事情,前辈大家说不做就当然不做了。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6:38:00    跟帖回复: 第 9 楼
现在看来,没有比“不读中国古书论”更荒谬的了。
鲁迅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他是鲁迅。不提他的私塾幼功,单是他自一九一二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一九三六年于上海逝世为止,数十年间,购书读书,每年日记都以一篇书账结束。从现在的人口构成看,能认全鲁迅书账上所有汉字的,百无一人,能了解一半书目内容的,千无一人,看过一半书目所涉书籍的,万无一人。简单地说,如果杜牧和柳永痛心疾首地对你说,歌寮夜总会无聊之极,小蛮腰小肥屁股无聊之极,你要打个大大的折扣。另外,鲁迅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一九二五年。那年月,中国上下,摆不稳一张书桌,“昔宋人议论未定,辽兵已渡河”,还是学些造船造炮,金融会计这类的西学,然后做起来富国强兵要紧。曹聚仁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他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曹聚仁笃信颜李学派读书论。颜元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李塨说:“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
曹聚仁的推理如下:颜李认为“开卷有害”,颜李是中国古人,颜李读的当然都是中国古书,所以颜李认为应该不读中国古书。 其实颜李只是认为“开卷过多有害”,知行应该平衡。另外,曹聚仁把读古书看得太神圣了,一定要读真经,一定要从考证甚至考古入手,一定要懂古文家今文家宋学家汉学家的异同,才能读古书。简单地说,再大的美人也要大便。《诗经》里“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和崔健的“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为后生小子,意淫古人,读断读通就好,摸着想象中的手心驰神荡就好,不必知道古人的界门纲目科属种。
无论是靠写字补贴家用的还是不靠写字补贴家用的,都是意淫古人的时候了。
不靠写字补贴家用的,必然是经世济民的好手。简单地说,去美国读两年MBA不如恶补两年明史、清史,小白菜比小甜甜布兰妮可爱,廷议比课堂案例凌厉,明史清史比美国教科书讲中国的事情更通透。
靠写字补贴家用的责无旁贷,是文字就应该是你的原材料,掌握之后煎炒烹炸,上至三代铭文,下至隔壁王寡妇叫床,不该避讳。撇开祖宗几千年积累下来,狡猾可喜的文字,是渎职,是犯罪。不要言必谈五四时期的反叛,那是中国新文字的青春期,一定要杀死父亲才能知道自己姓什么。李锐讲:“从严复、林纾的时代算起,总共才一百年多一点。但是,这一百多年是方块字的文学变化最巨大、最深刻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多年里,我们先是被别人用坚船利炮逼迫着改变自己,接着又用一场又一场的革命改变自己。这一百多年,我们几乎一直是在急于改变自己。”现在是该上上祖坟的时候了,检点一下,祖宗有什么好东西。
给不服气的人举一个例子,几十年来,有没有重新出现过类似记录人类经验的中国文字:“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李白)”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2 17:51:15    跟帖回复: 第 10 楼
小品文的四次浪漫   (1521字)
到底什么是小品文,有多种说法。这个词可能最早现于南北朝,指佛经缩写本。《世说新语》刘孝标的注释提到:“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我望文生义,用我自己的定义。小品文第一要小,篇幅小,少则一二十字,多不能过几千字。小品文第二要有品、有性有情,妙然天成,“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小品文第三要是文,不是诗不是词不是曲,不谈韵脚,没有定式,天真烂漫,无法无天。
小品文第一次烂漫是在先秦,庄周、孔丘、老聃、吕不韦、以及那些凭舌头吃饭的苏秦张仪们(他们的臭贫被详细记录在《战国策》)。这里面文采最盛的是庄周。他细致时,逻辑之缜密不让十七八世纪的那帮德国哲学家。他灵动时,鱼在瞬间变成大鸟,人在瞬间变成蝴蝶,比卡夫卡的《变形记》更牛。少年时读到“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正在困惑自己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庄周立刻成了我的青春偶像。在之后的岁月里,我知识越多越反动越来越不明白,不知道拿自己这块料该怎么办,还是庄周的小品给我提示。庄周说他得到一个硕大无比的葫芦,无可处置,最后决定把硕大无比的葫芦放到硕大无比的海里,一无是处的自己坐在里面到处漂着。
小品文第二次烂漫是在明朝,李渔、张岱、余怀、三袁、金圣叹、王季重等。这里面邪气最足的是李渔,别人因为吃喝玩乐身败名裂,李渔靠吃喝玩乐安身立命。有一阵子,我把庄周和博尔赫斯掺着看。
越看越觉得世界古怪,山非山,水非水,我问我妈:“您是我妈吗?我爸前世是外星人还是北溟的八爪鱼?”我妈当时一句话没说,骑车就去学校找我老师谈话去了。后来,我把李渔和亨利?米勒掺着看,发现生活真的像席慕容说的似的:天是这么蓝,草是这么绿,生活本来可以如此简单和美丽。亨利?米勒说:实在想不清楚就找个姑娘干。李渔在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中简洁明了,说未央生要先做成世间第一才子和娶到天下第一佳人之后才能皈依佛祖。爬到山上,跳进水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3 9:15:06    跟帖回复: 第 11 楼
小品文第三次烂漫是在民国,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梁遇春。这帮人,小时候在私塾被灌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长大被送到东洋西洋学物理数学植物人体。小时候摸过小脚,长大近距离闻过洋婆娘的香水味道。世道动荡,摆不稳一张书桌,这些人所有幼时功夫成年阅历都挥洒在小品文上,不惊天地泣鬼神也难。周作人的小品文更是臻于化境,白话文五百字,从从容容把一个大问题说得清清楚楚,不带一丝火气,难得的涩味和简单。俗话说,文人相轻,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但是记者问周树人,当今谁的小品文好,周树人还是做出如下排序: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
小品文第四次烂漫是在现在,阿城、黄集伟、李敬泽、李碧华、王小波、张弛、布丁、狗子、冯唐(排名不分先后,具体排名见二〇一一年一月一日各大报纸杂志文学副刊)。时代好呀,文人好像又可以自由思想和自由表达了。一方面,“礼崩乐坏”,旧思想旧体制在改革中被打破,没人替你想了,大家不得不自己动脑子了。另一方面,那么多的报纸杂志冒出来,有人付钱给你让你好好想想,不一样地想想。最后,现在都后现代了,人们时少事烦,没精力按过去的方式仰观天象俯思人生。再短一点,再快一点,方便面、麦当劳、流行歌曲、一夜情,小品文正好满足大家的要求,出个彩儿,晃你一下,就好了。然后你打开电脑,又该干正经工作了。
小品文从来不登堂入室。小品文不是满汉全席,不是金钟大吕,不是目不斜视的正室夫人。小品文是东直门的香辣蟹麻辣小龙虾,是《五更转》、《十八摸》,是苏小小不让摸的小手,是董小宛不让上的小床。文人们不可能靠小品文当一品大员或是进作家协会,但是他们靠小品文被后人记住。当他们的尸骨早已经成灰,他们的性情附在他们的小品文上,千古阴魂不散。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3 10:53:49    跟帖回复: 第 12 楼
 好色而淫,悱怨而伤   (1139字)
  小时候读古书,再大些读洋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从来不查字典。如果不认识的字少,看看上下文,蒙出个大概意思。如果不认识的字多,索性大段跳过,反正不是高考试题、新婚必读,也不是我家的族谱。
  《诗经》也是这样读的,连蒙带猜读《国风》,大段跳过《大雅》、《小雅》。《国风》写得真好,“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和冯梦龙编的《挂枝儿》一样好,“怎如得俺行儿里座儿里茶儿里饭儿里眠儿里梦儿里醒儿里醉儿里想得你好慌”。和中学操场边上的厕所墙壁一样好,“校花奶胀,我想帮忙”。
  之后看关于《国风》的书评,说《国风》“好色而不淫,悱怨而不伤”,心中充满疑问。如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是“好色而淫”,“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不是“悱怨而伤”,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好色而淫,悱怨而伤”了。或许书评人是白痴,不知道长期“好色而不淫”是要憋出前列腺癌的,不知道长期“悱怨而不伤”是要促成精神分裂症的。或许书评人只是心好,珍爱文字,担心被封杀,给这些鲜活的文字续上一个光明的尾巴,不至于太明目张胆。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国风》之后,这样“好色而淫,悱怨而伤”的文字在主渠道再也看不到了。《红楼梦》只是“好色”,《金瓶梅》、《肉蒲团》只是“淫”。杜牧、李商隐只是“悱怨”,屈原只是“伤”。现在的苏童、余华、贾平凹什么也不是,他们的文字扫过去,感觉好像在听高力士和杨玉环商量用什么姿势,真性情真本色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被骟掉了。曾国藩的才气精力耗在了治世,文章实在一般。但是他大山大河走过,大军大事治过,见识一流。他说文字有四象,“所谓四象者,识广即太阴之属,气势即太阳之属,情韵少阴之属,趣味少阳之属”。其实,太阳、太阴的文字是治世的文字,与传世无关,与狭义的文学无关。如果纯看传世的文字,“好色”是少阴,“淫”是少阳,“悱怨”是少阴,“伤”是少阳。趋势是,上古以来,阴气渐重,阳气渐少,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两情相悦解开裤裆的精神越来越淡了。
  《国风》之后,这样直指人心的文字继续隐忍恬退地生长在酒肆歌寮、床头巷陌、厕所墙壁、互联网络。
  日本的文字是个特例,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仿佛日本的庭院山水,相比中国本土,更好地继承了战汉盛唐的筋脉气血。喜欢川端康成的沉静、收敛、准确、简要。“好色而淫,悱怨而伤”集中体现在他的《千只鹤》。茶道大师的儿子睡了父亲临终前钟爱的女人以及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后来那个女人相思太苦,死了。那个妹妹相思太苦,走了。那个阴魂不散的志野陶茶碗,碎了。一百页出头的文章,一上午读完,天忽然阴下来,云飞雨落,文字在纸面上跳动,双手按上去,还是按不住。那句恶俗的宋词涌上心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星期天001    影响力指数:0星期天001 已收获 4366 次点击,0 个追随者')" href="http://www.360doc.com/">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1-13 12:58:19    跟帖回复: 第 13 楼
读书误我又一年   (1245字)
  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如厕吃饭,长胡子又刮脸,感觉自己原地转圈,世界无聊静止。但是一些小事物提醒你,世界其实是运动的,比如银行户头里逐渐减少的存款,比如脸皮上逐渐张大的毛孔,比如血管里逐渐下降的激素水平,比如脑海里逐渐黯淡的才气,比如心中逐渐模糊不清的一张张老情人的面孔和姓名。其实,自己是在原地下坠,世界无情运动。街头竖起了圣诞树,编辑写电子邮件说,年终了,做小结了,一样提醒我,世界其实是运动的,一转眼一年就又没了。
  二〇〇二年的读书,误我又一年。
  二〇〇二年的读书让我更加怀疑读书的意义,感觉上比写书更加荒诞。写书至少反映自恋,至少意淫,至少宣泄。读书好像听房,心理阴暗而没有新意。二〇〇二年的读书,听到的声音嘹亮而不淫荡,古怪而不灵动。
  也就是说,多数是垃圾。
  第一种,洋垃圾。《魔戒》、《哈利?波特》,从洋文翻译过来并不证明不是垃圾。就像古龙抄袭《教父》写了《流星蝴蝶剑》,我不知道《魔戒》有没有抄袭《西游记》。可是好莱坞就是霸道,就着一本没头没尾的书,拍了一处没头没尾的电影,一大群人看了之后,没头没脑地找那个不存在的头和尾巴,电影没出来,于是买书看。我问老婆有什么观感,老婆说:魔戒耶!然后和我讲解钻石的4C,然后上网货比三家,然后要我的信用卡号码,然后没两天大钻戒就戴在手上,然后说,拔不下来了,魔戒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