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多长时间理发:中国十大峡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2:43
    中国十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即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西藏的有关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的动植物保护、地质地貌保护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划分了各个保护区域和保护物种,制定了完美的保护措施,拟议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使全球热带气候北移了六五百千米,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大的降水区,是全球抬升最快的地区。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太鲁阁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天山库车大峡谷。   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百年、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百周年之际,共同发起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评选活动。其中就包括1994年雅鲁藏布大峡谷论证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           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80米,长40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199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峡谷的科学正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罗马字母拼为Yarlung Zangbo Daxiagu。          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因此,大峡谷地区的地质调查是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是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主力军之一。1999年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西藏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和青藏高原空白区地质填图、青藏铁路沿线资源矿产基地调查评价、西南三江有色金属基地调查评价项目中的部分子项目。其中在大峡谷地区开展的1:20万波密幅、墨脱幅区域地球化学测量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作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努力后蓦然发现的。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间,众多学科的中国科学家曾先后8次进入该地区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1998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由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登山队员组成的科学探险考察队,历时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悬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开展了异常艰辛的科学探险考察活动,获取了大量科学资料,领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奇观,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壮举。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关专家在大峡谷地区精确测绘了大峡谷的深度和谷底宽度,掌握了极为重要的实测数据。地质水文、植物、昆虫、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和数千种标本样品,为大峡谷的资源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此次考察中不仅确认了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存在的瀑布群及其数量和位置,而且发现了大面积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昆虫家族中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虫。    科学考察证实,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是“植物类型天然博物馆”、“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同时,大峡谷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世人有着神奇的魅力,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祖国的珍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自然遗产。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大峡谷地区的科学考察、资源勘测工作正式列入议事日程。1999年中国地调局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拉开了该地区大规模、深层次、全方位的资源大调查序幕。河南省地调院以其在西藏十余年奋战的良好信誉和高原工作经验及雄厚的技术人才优势,在众多竞标者中一举夺魁,承担了国家地质工作重大专项——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部位《1:20万波密幅、墨脱县幅区域地球化学测量》。    河南地调院38名地质工作者组成的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队自2000年3月20日出征后,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大峡谷全区进行了网格式全面考察。他们行程26000余公里,完成测量面积7938平方公里,系统采集各类地球化学样品2102件,测试分析化学元素达42种之多,获得基本数据63252个,首次获得了程度最高的地质资料。这是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大峡谷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网格式、系统性地质大调查的国家级科学考察。    通过考察,新发现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因。并初步查明了大峡谷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背景,为防治地方病,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制定大峡谷护开发规划提供了依据。   河南地质健儿在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同时,还拍下了4000余张大峡谷风景照片、工作照片和数十盘珍贵录像资料,并从中筛选出精华部分,编辑出版了《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精美画册。画册真实记录了地质科考队员在大峡谷的生活、工作情景和大峡谷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景观,以地质队员特有的眼光从艺术角度对大峡谷地区的科考报告作了重要补充。                    金沙江虎跳峡       虎跳峡,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龙蟠乡东北。峡谷长16公里,南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北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间江流宽仅30∼60公尺。虎跳峡的上峡口海拔1,800公尺,下峡口海拔1,630公尺,两岸山岭和江面相差2,500∼3,000公尺,谷坡陡峭,蔚为壮观。江流在峡内连续下跌7个陡坎,落差170公尺,水势汹涌,声闻数里,为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旧时曾因山崩截断江流,至今尚有崩积物遗留。       虎跳峡位于中甸东南部,距中甸县城105公里,距长江第一湾35公里,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3段,共18处险滩。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江水被玉龙、哈巴两大雪山所挟峙,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虎跳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以奇险雄壮著称于世。从虎跳峡镇过冲江河洞哈巴雪山山麓顺江而下,即可进入峡谷。上虎跳距虎跳峡镇9公里,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叨余米,江心右一个13米高的大石—一虎跳石,巨石犹如孤峰突起,屹然独尊,江流与巨石相互搏击,山轰谷鸣,气势非凡。   虎跳峡距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60公里,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6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峡内礁石林立,有险滩21处,高达10来米的跌坎7处,瀑布10条。   虎跳峡峡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临峡一侧山体陡峭,几乎是绝壁,无路可寻;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临峡一侧山坡稍缓,这一侧有一条简易的碎石公路,贯通全峡,公路上方还有一条步行小路。   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离公路边的虎跳峡镇9公里,其江心雄踞一块巨石,横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为二,惊涛震天。传说曾有一猛虎借江心这块巨石,从玉龙雪山一侧,一跃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中虎跳离上虎跳5公里,江面落差甚大 ,“满天星”礁石区是这里最险的地方。百米峡谷中,礁石林立,水流湍急,惊涛拍岸。       从中虎跳过险境“滑石板”,即到下虎跳。下虎跳有纵深1公里的巨大深壑,这里接近虎跳峡的出口处,是欣赏虎跳峡最好的地方。














                      长江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三峡的山水也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峡全长193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夔门(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但又是最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论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莲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西陵峡在湖北秭归、宜昌两县境内,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兵书宝剑峡在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得名。传说是诸葛亮存放兵书和宝剑的地方。   崆岭峡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滩中礁石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涨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弯曲狭窄,船只要稍微不小心即会触礁沉没,加之有民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河谷狭窄,岸壁陡峭,峰顶奇石腾空,岩间瀑布飞泉。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岩石屹立,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巫峡在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长江三峡不仅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更多图片详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02/16/2556131_137455363.shtml       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内,是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继续向东南,在云南境内又是一处地理奇观之所在。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440公里。怒江大峡谷单云南段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丙中洛乡起到龙陵县的老卡,足足600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1000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还多。怒江大峡谷深度也远盛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1830米,而怒江大峡谷深度都在2000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3000米。        怒江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双纳瓦底至大兴地之间,有一段傈僳语称为“腊玛登培”,意思是“老虎跳”。峡谷更窄,陡峭石壁高1500米,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江边怪石嶙峋,有一块黑色巨石稳立江心,虽常受激流冲撞,却傲然不动。在丙中洛以南4公里处,有气势磅礴的“怒江第一湾”。江湾台地上有层层农田、房舍和桃树林,恍如世外桃源。为观奇景,我们在江湾边危险的悬崖上流连多时,大自然的奇特之处,简直是妙不可言。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上下航行更不成。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现在已经很少。多年来,政府在怒江上先后建造70多座各类桥。尚存的几条溜索,已全部改为钢丝溜索,保障各族居民过江的安全。“溜索”已渐渐变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外来旅游者猎奇的目标。    高山、深谷、飞瀑、大江,养育和锤炼了怒江大峡谷的各民族儿女。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他们勤劳勇敢、粗犷豪放,创造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他们的服饰、歌舞、年节活动、婚姻形式、生活习俗、宗教活动等独特的魅力,构成一幅和谐的峡谷风情画。峡谷各族同胞纯朴真诚,热情好客。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同胞对来客更是诚挚热情。在傈僳族、怒族村寨里,如果有远方客人到来,不论是哪里人,都要热情留宿,拿出美酒美食款待。从而印证着多姿多彩的怒江大峡谷已掀开神秘的面纱,正吸引着旅游、科学考察的人们,前去分享怒江大峡谷的种种美妙。                澜沧江梅里大峡谷       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经青、藏、滇进入缅甸的澜沧汇,在迪庆德钦县境内流程150km,不仅以谷深及长闻名,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称。
       澜沧江大峡谷位于云南 德钦县境内,北起佛山乡,南至燕门乡,长150公里,这里是云南省高差最大的地方。峡谷江面海拔2006米,左岸的梅里雪山 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右岸的白马雪山 扎拉雀尼峰也高达5460米,峡谷的最大高差达4734米,从江面到顶峰的坡面距离为14公里。每kM平均上升337米,峡谷有一个近于垂直的坡面。
  澜沧江由西藏入梅里峡谷后,江面束窄,水流湍急,无以为渡,历史上全靠竹篾溜索过江,因此江边有村庄得名“溜筒江”。虽如此险危之处,历史上人马财物坠江损失不计其数,但实为滇藏交通之咽喉,竟有“溜筒锁钥”之称。    澜沧江大峡谷不仅以谷深及长闻名,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称。冬日清澈而流急,夏季混浊而澎湃,该江年径流量8.38亿立方米。在l50km的流长里落差为504米,比降3.4%。狭窄江面狂涛击岸,水声如雷,十分壮观。如此陡峭的高山纵谷地形,如此奇异绝妙的地理构造,实为举世罕见。         面对这滔滔的洪流,千百年来人类设法在这段江上开辟舟楫之便,人们跨越这条汹涌深邃的大江靠的是篾索桥,新中国成立后,在该段江面架设了“红星桥”和“向阳桥”。    梅里大峡谷区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以保护滇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以及横断山典型山地森林垂直带自然景观为主。   今天,滇藏公路已穿越梅里大峡谷,当你站在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垭口,俯视雄险如削的深峡幽谷,眺望晶莹峻峭的梅里雪山群峰,才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种亲历亲见的巨大震撼!         古道的风险在许多人心里成了生计的一大难题。这种状况也在迫使人们想方设法去改变。1946年,做滇藏印度生意的丽江籍商人赖耀彩出资建起一座铁索桥,命名为普桥。从此,人马可顺利渡桥。澜沧江上游的阴风口岩墙也是澜沧江一个撼人心魄的景观。澜沧江流经洛马河入江口,遇到山岩阻拦,江面陡然变窄。不知经历了多少世纪,江水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把山岩劈成两半,奔流而下。江两岸的岩石平直如墙,长约100米。从水面垂直而上,高200余米。江面宽不到50米,可谓“抬头一线天”,这一线天里还不时有苍鹰飞来,盘旋于岩壁之间。这里的江水如万马奔腾,掀起徘排巨浪。浪卷起风,风推着浪,猛力向岩墙撞击,发出巨大的轰鸣。过去,人们在东岩的岩墙上凿石穿木,修成栈道,北通西藏及印度。不知有多少的马队和商人滚岩落江,葬身鱼腹。               太鲁阁大峡谷           太鲁阁国家公园,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第4座“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岛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另外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孓遗生物,如山椒鱼等。太鲁阁亦成为台铁之列车名。       太鲁阁国家公园(Taroko National Park),是中国台湾地区的著名“国家公园”之一,位于台湾岛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

  太鲁阁国家公园前身为日本侵略时期成立之所谓“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另外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孓遗生物,如山椒鱼等。

      全区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并且涵盖南湖中央尖连峰、奇莱连峰、合欢山群、太鲁阁大山、清水断崖、三栈溪流域。范围东起清水,西迄合欢西峰,南及奇莱山主峰,北至 南湖大山,总面积达九万二千公项。

  太鲁阁国家公园以高山和峡谷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横公路太鲁阁到天祥的立雾溪河谷,两岸皆由大理石岩层构成,所以有大理石峡谷的称谓。国家公园内的游憩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中横公路东段沿线,如长春祠、太鲁阁峡谷、九曲洞、天祥,另外还有鬼斧神工的苏花公路清水断崖、景色清新的娃娃谷,都是著名风景据点。       恒古千年万载,水石互相纠缠。水作刀,切出了险峻雄伟;石为料,呈现着深邃壮丽。太鲁阁TAROKO,取自台湾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伟大的山脉”,伟大的山脉中居住着太鲁阁人信奉的彩虹神灵。20公里长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理石峡谷,能目睹此景的人是幸运的。青蛙石的中层为白色大理石岩,上下层则为深绿色的青色片岩。一座独立巨石屹立于立 溪旁,宛如伏在溪中的大青蛙。而石上的兰亭,恰似青蛙王子头顶的皇冠,在远山的碧绿、近水的蔚蓝、石头的粉白中,平添着一抹橙红。传说中,慈母桥上,一位慈祥的山地母亲曾久久地站立凝望。她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在洪水中死去,只要她活着,她就要把他盼望回家。太鲁阁族的发祥地,是台湾中央山脉白石山腰的一棵大石柱。大约在300多年前,他们翻山越岭来到了立溪旁,是相中了这里的耕地猎区。太鲁阁人以父系社会生活,小家庭为结构,男耕女织,推选最聪明正直的男人为部落首领。他们信仰泛灵,相信子孙如果遵从祖先的规范和教训,即会得到祖灵的庇护。              黄河晋陕大峡谷       黄河源至内蒙古 托克托县河口镇的上游河段,以及中游下端的河津禹门口桃花峪,虽也有诸如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红山峡、青铜峡三门峡等等著名峡谷,但它们都被一系列宽谷盆地分隔。唯有内蒙河口镇至山西禹门口,才构成了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晋陕大峡谷,它长达725公里,沿线共有27个县市,面积达11.16万平方公里。在河套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黄河,此段急转为南北走向,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南下,左带吕梁,右襟陕北,深切于黄土高原之中,谷深皆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渐降至400以下,河床最窄处如壶口者,仅30至50米。        由于 黄土丘壑泥沙俱下,晋陕大峡谷河段的来砂量竟占全黄河的56%,尽管它的流域面积仅及黄河的15%。可以说真正的“黄”河是在这里成就的,深涧腾蛟,浊浪排空,黄河峡谷的典型风貌尽集于此,其中又以禹门口以上的龙门峡最为壮观。李白谓之“黄河西来决来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恰好点出晋陕大峡谷在此达于最后的高潮。   黄河晋蒙大峡谷,西依辽阔雄浑的鄂尔多斯高原,东邻边疆起伏的晋北山区,北邻阴山山脉,南接晋陕峡谷。沿黄河大峡谷两岸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自然,人文景观皆美,历史文化底蕴??岸悬崖峭壁,峰耸秀,烟迷玉黛,如诗如画,风光独特,甚为壮观。被誉为北国的"小三峡"。大峡谷地处中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夏季气候温和凉爽,环境宜人。    河南县宁木特乡的黄河大峡谷全长30公里,两岸高山耸立,在陡峭的石壁上有许多天然岩洞,对这些岩洞人们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如本教的藏经地,此事已证实;古董存放处,有恐龙化石等,另外,曲曲折折的黄河大峡谷水流湍急,气势磅礴,观之心旷神怡,豪气顿生。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全长约26公里,整个峡谷地跨四川省雅安市 汉源县、凉山州 甘洛县、乐山市 金口河区。无论从峡谷上端还是下端进入,虽然两岸本已是山峦起伏,但逼近峡口时,却明显有一种异样的气势。在峡谷上口左岸,有一个突出的崖台—苏古坪,在峡口形成一个天然的石门,使峡谷至此骤然收窄,远望峡口内的云雾与峭壁,更显得深邃莫测;在峡谷下口的大沙坝附近,正当大渡河的陡然转弯处,眺望峡口,高差达一千多米的悬崖与尖峭的山峰迎面耸立,似乎河谷中断、江流无路,令人森然。

      金口大峡谷的河谷海拔约600米左右,峡谷两岸山脊的平均高度约2600米,最高点是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的大瓦山,峡谷的平均谷深约2000米,最大谷深约2600米。由于谷底宽度仅70~200米,局部小于50米,因此人行峡中,极感幽深雄奇。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是四川境内最长、最险、最窄、最深、最雄、最齐、最幽的大峡谷,比世界著名以2133米的美国 科罗拉大峡谷深542米,最窄处两岸仅为10米,比原来公布的世界最窄的大峡谷——虎跳峡窄20米,是不可多得的探险,旅游胜地。       金口大峡谷是以嶂谷为主要特征 的大峡谷,两岸的崖坡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如劈如削。嶂谷在我国的大型峡谷中并不少见,例如太行山大峡谷即属典型的嶂谷,但大渡河水量浩大,年径流量约480亿方,而黄河的年径流量也不过300多亿方,在这样的大型河流上发育如此壮观的嶂谷式峡谷则相当罕见。而更令人称奇的是,金口大峡谷两岸的支沟,无一例外的都是呈绝壁深涧一线天的隘谷,其谷底宽度常常不足20米,而两岸崖坡高数百米至千米。例如大渡河左岸的深溪沟、老昌沟、白熊沟、丁木沟、顺水河,右岸的毛不耳沟、宝水溪等,这些景色极为绮丽的支沟隘谷,是徒步穿越、溯溪或降溪探险的绝佳胜地。        沿着大渡河畔西行,只见两岸的崖壁越靠越近,景色也越来越清幽,不觉已置身于峡谷中乐山市与雅安市分界处的白熊沟。白熊沟谷深2000余米,长4000余十,以“一线天”景观最为著名:谷中两山之间仅隔20余十向上望去,天空似乎变成了一片小小的竹叶。
  在大峡谷的北岸,矗立着海拔3236十的大瓦山。这是一座M叠纪玄武岩构成的平顶山,地质结构与峨眉山、瓦屋山相同,但与二者截然下同的是,大瓦山为四面均是绝壁的孤山,高差可达800十~1000十。山顶平台面积约1石平方公里、古木参天,雄浑开阔,远望如突兀的空巾楼台,其景象之壮观,尤胜峨眉山、瓦屋山一筹。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 ( 国家森林公园 ) ,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的林州境内,南太行的东麓。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独特的地形、地貌,珍稀动植物资源造就了太行山大峡谷最为奇异的自然风光。太行山大峡谷是国家 4A级旅游景区。       太行山大峡谷距山西省太原市250 公里,距山西省长治市40公里(位于河南林州境内)距河南省郑州市 230 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 50 公里,距河北省石家庄市300 公里,旅游区占地面积93 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74.9%。景区内有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                   太行山大峡谷是峰的"海洋",是石的国度,是洞的世界,是水的宝庄,是植物生长的园地,是动物生栖的天堂。风景区风光旖旎,景色奇异,汇集太行风采于奇峰涧壑之中,林海悬崖、山石、清泉、瀑布、溶洞、庙宇、传说,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共有景观400 余处,景点44 个。
   太行山大峡谷不仅自然风光令人陶醉,人文景观也光彩照人。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孔子回车、二仙真人的故事源远流长,曹操北上太行留下的千古悲吟《苦寒行》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流芳百世,史迹犹存,特别是坐落在紫团山西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真泽宫,是保存完好的典型道教建筑,始建于唐代,占地6900 平方米,有牌坊戏楼、三进院大殿、梳妆楼、钟鼓楼、插花楼、望河楼等,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美,殿内壁画、彩绘内容翔实,故事性强,雕石画坊精美典雅?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艺术欣赏价值。是接受古建筑风格和艺术教育的理想之地。    太行大峡谷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紫团山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紫团山距山西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山区万峰突兀,方圆百里。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四组戏剧砖雕而著称。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

      真泽宫景区以真泽宫为中心,位在紫团山区树掌镇神郊村。宫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又称“二仙奶奶庙”、“二圣庙”。宫外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内部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有香道、牌坊、山门、当央殿、万寿亭、钟鼓楼、寝宫、圣公母大殿及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有阳宫、阴宫、婴儿宫、奶水宫、梳妆楼等,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

  五指峰是五指峡的入口,形状好像是伸出的五指。五指峡就是因为这座山峰而得名。五指峰集雄、奇、险、幽、美于一体,不仅有刀削斧劈的悬崖,又有千奇百态的山石。古人曾如此描写五指峰:“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    太行山大峡谷的山势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悠闲品茗,切磋棋艺的仙人对弈;有镇守着自己领地的凛凛雄狮,有“超然云雾中,不与群山伍”的照壁峰,有沐浴朝阳的金鸡报晓,各个超然出众。有两座造型奇特的山被当地人称做纸(指)山,后面稍远的好像一张薄薄的纸,前面的又象一根手指头,所以都被叫做纸(指)山,但却代表着不同的造型。

  五指峡中的黑龙潭水非常清澈,终年流淌不息,在这个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据说每到大旱的时刻人们就到这几来求雨,但是求雨的人一定要是属龙和蛇的,因为守护着黑龙潭的是一条黑龙。清澈的山涧为来到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快乐。游人可以泛舟水上,进行皮筏漂流。在陡峭绝壁上开凿的古栈道旁,有一座被称为仙人桥的石筑桥梁,它曾为沟通晋豫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仙人桥建于明朝,长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结构严谨,坚固朴实。相传当时曾有晋、冀、鲁、豫、秦五省十八府、九十六县的民众参与修建。离仙人桥不远处,连接着一座坚实的桥梁,跨过这座桥和相连的山洞,就进入了龙泉峡。

      龙泉峡和五指峡是两个不同的气候带。良好的气候条件使龙泉峡水丰草美,物产丰富。龙泉峡瀑布以它震耳的轰鸣声中,飞溅的瀑布,给人以强烈的冲击。龙泉峡有一个从河南进入山西的古关口,叫大河关。虽然它在文革时候遭到了破坏,但“大河关”三个字的轮廓却还能看得出来,也能看得出古关、古桥和古栈道的痕迹。史记三国时期曹操追杀高干就是从这里破关进入太行山攻占了壶关。

  龙泉峡和五指峡是两个不同的气候带。良好的气候条件使龙泉峡水丰草美,物产丰富。龙泉峡瀑布以它震耳的轰鸣声,飞溅的瀑布,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羊肠坂羊肠坂也曾是古代中原与上党太行交往的一条必经的险道,它因道路狭窄,盘垣似羊肠而得名。三国时曹操率兵攻打盘踞于上党壶关的高干时,途径此地,曾赋诗《苦寒行》,感叹此行的艰难:“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山顶上的曹公垒就是当年曹操两进上党时攻下的最后一座堡垒的遗迹。

      女妖洞女妖洞风景区东邻河南林州市30公里,西距壶关县城40公里,为太行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区之一。女妖洞,因相传此洞曾是一女妖栖身而得名。更因宋朝杨六郎大战女妖的民间传说而名杨于世。宋成平年间淅河两岸百姓深受女妖之害,杨六郎率军途经此处,水月观音托梦给他:“为国尽忠,为民除害、元帅本色也。”翌日,杨六郎率兵大战女妖,媲美将女妖降伏,从此百姓介安宁。传说固然美丽,但怎能胜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女妖洞实为一悬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深无底,号称天下“第一无底洞”。洞内钟乳石壁立,怪石千姿百态。有金瓜吊灯,鱼跃深潭,水怪出洞,小妖吃奶,群妖坐殿,金瓶溢酒等上百个景观,全是千万年来自然形城,无一点人工雕凿之痕迹。

  女妖洞外,风光元限。垂帘洞瀑,青潭碧波,尤至夏季洞水如柱,喷涌而出,顺山势自上而下,形成上、中、下三又叠潭布,抛银散玉,奔涌东去。水增添了山的灵气,山造就了水的隽永。景区内的观音洞,柿树湾、果树坪、香椿林、枣树坡、太行人家小院及周围的天柱峰、抱娘峰、杨景寨、鳄鱼沟等景观定会使您流连忘返。      王莽峡走出龙泉峡,第三个峡谷是王莽峡。游王莽峡,不能不到十八盘。十八盘是唐朝时人们为了沟通上党和中原地区的文化商业交流而在悬崖峭壁上人工开凿的。清代它被洪水冲跨,康熙年间人们捐资重新修建了古栈道,共砌了一千三百个台阶,如今已被荫林公路所取代,它现在只是十八盘一个重要的风景旅游点。在王莽峡深处有一个洞穴,传说是王莽追杀刘秀,刘秀藏身的地方。在王莽峡中还有很多关于王莽、刘秀的故事。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夺权,他追杀后主刘秀,一直从河南追到了这里,刘秀来到了悬崖隐身为一块石头,而王莽并没有发现,他一路追杀到这里,一不留神就坠下了万丈深渊,它的心肝就挂在了悬崖峭壁上,日后就形成了心肝石。

      王相岩“太行之魂”王相岩,东临溪水,西依悬崖,左右两侧峭壁环绕,形成了一个闭合性极强的围谷,与岩崭屏开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国古代风水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历代名人雅土来此修身隐居。


  商代国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此居住生活;东汉名士夏馥因"党锢之祸",曾在这里隐居避难;明代河北道人赵得秀曾在这里修身养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曾在这里修筑别墅安度晚年。因此,王相岩也多次更名。上古称“宝泉岩",殷商称“王相岩”,东汉称“隐居岩’,明代称"老道岩”,清代称"避暑岩”。    王相岩,幽谷深险,山势陡峻,藏秀于雄,蕴巧于朴,气势恢弘。刀削斧劈般的绝壁地质层理明显,人行谷底,雄岩壁立,险不可攀,而峰回转折处,绿色灌木丛中,险径忽现。登山途中,奇峰异突,瀑布轰鸣,森林遮天蔽日。白云深处,忽然出现的古朴农家,给人恍若隔世之感。王相岩植被繁茂,奇珍满山,蛾耳栎、辽东栎、麻栎、黄花木遍布沟谷,无边无际的丛林中生长着连翘、何首乌、元胡、柴胡、灵芝等各种中草药。生长在峡谷悬崖峭壁的何首乌,每年长玉米粒那么大,拳头大的一块要长二百多年,生长在王相岩潮湿山地枯树根上的灵芝,有的生长了千余年。繁茂的植被为王相岩增添了异彩:春天,山花烂漫,播香散芳;夏日,丛林流绿,宛如海洋波涛;秋来红叶满山,瓜果飘香;冬至瀑布成冰,林海雪原。    历代文人墨客多与嵩山少室,东海蓬莱,四川峨嵋,三峡诸峰媲美,有"妍秀如峨眉,雄伟胜岱宗’、“蓬壶阆苑之境”、“峨眉三峡之胜”的美誉,现代旅游专家学者以王相岩之雄,王相九峰之秀,登山道路之险,山间景观之奇,称之为“太行之魂”。

      桃花谷桃花谷是一条谷中之谷,东西长4km,南北宽3.5km,游览面14km2,海拔800--1736m,高差近1千米。

  谷内奇峰突兀、峭拨雄壮,一条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贯穿峡谷。溪水两岸草草藤垂挂,杂木丛林莽莽无际,随山风涌动的绿潮似海水漫卷。沿谷流下的溪水跌落成瀑,瀑落成潭,潭瀑相连,更兼峡谷山峰,山泉出露,崖崖飞瀑,纵横山沟,沟沟见泉,构成了桃花谷山灵水秀的峡谷水韵。   桃花谷景观奇特,雾散云山变,花开鸟飞鸣,高山悬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镜,石山石林千姿百态,林木茂盛青翠葱郁,溶洞幽暗犹如迷宫,登山石径错纵交织,三九桃花开雪里,盛夏冰窟透寒风。黄龙潭、飞龙峡瀑布、飞龙峡栈道、九连瀑、桃花洞、仙女泉、桃花泉、福龟探水泉、冰窟泉、水断泉、太白峰、油萎峰、五指峰、马鞍峰、王帽峰、天柱峰、文塔峰、天狗吞日、卧牛望月、骆驼望日、太极山冰窟群、白桦林、虬藤区等主要景点珠联壁合,显示出深峡藏秀的悠远意景。

      太行平湖太行平湖即南谷洞水库。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北部,是太行大峡谷河流“露水河”的拦河蓄水工程,是红旗渠补源工程。

  太行平湖四周青山叠翠,一望无垠的水面波光粼粼,如镶嵌在深山中的一面巨大宝镜。有仙丹洞、水上乐园、钓鱼湾、水下龙宫、情人洞、天坛峰等景点,游客不但能在这里餐饮、歌舞、垂钓,还可乘湖中的汽艇,到库中戏水,饱览高峡平湖的山光水色。太行平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许多电影制片厂来此借景拍片,是全国有名的电影、电视制片外景地。

         太极冰山冬夏倒置的太极冰山,是夏季游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千百万年前的板块运动,造成了这里的地质奇观:冬日里暖意融融,夏日里却凉风阵阵,寒气逼人,人们可以感到凉飕飕的冷风从地缝中钻出,沁人肌骨,仿佛进入了天然的空调房。有车的朋友,可以开车走100多公里长的环山观光线。沿山路盘旋而上,沿途一路观赏雄伟壮阔的太行风光,还随时可以停车驻足,拍照摄影,感受山风拂面,从上而下,俯瞰峡谷,风景尤佳。

             天山库车大峡谷            库车大峡谷又称克孜利亚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古称龟兹)以北64公里处,北纬42°8′,东经83°5′,呈东向西纵深长约5.5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峰2048米。峡谷南北走向,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       库车大峡谷为一维吾尔族的年轻牧羊人在1999年盛夏放牧时发现的,于2002年元月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于2003年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大峡谷现已定名的景点达42处,距谷口1.4公里处,高约35米的崖壁上有一处唐代石窟,窟内南、北、西壁上有残存壁画和汉文字。距峡谷700米处另有一峡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两次对大峡谷进行考察。             库车大峡谷是中国罕见的旱地自然名胜风景区。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维吾尔语称“克孜利亚”(红色的山崖),实为亿万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大峡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开口处稍弯向东南,末端微向东北弯曲,由主谷和七条支谷组成,全长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处自然落差200米以上,峡谷深一般150米到200米,谷底最宽53米,最窄处0.4米,呈典型的地缝式隘谷,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
  大峡谷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后经天山山脉断裂和地壳运动作用,岩层发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在峡谷侧壁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褶曲和断裂线。从大峡谷的褶皱特征来看,大峡谷的褶皱都有两个以上的褶曲组台,褶皱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褶曲形成的力学背景和构造条件。根据大峡谷中的地貌形态,岩层可以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等,其中以倾斜褶曲最多见。       
      大峡谷的形成大约发生在距今两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该地区的地壳反复上升或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沉积旋回和岩相变化。大峡谷内的岩相变化中,有些岩层厚实,有些岩层较薄,平面解理比较明显,这也充分反映了岩石形成过程中外界环境(主要是外力作用)对岩层形成的作用和表现。
        据资料分析,大峡谷内沉积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引起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过程对地表岩石的作用。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是搬运作用在沉积过程中一层一层沉积下来的,先沉积的物质在下面,后沉积的物质在上面。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等性质不同。大峡谷的沉积岩层中的组成物质主要有石英、白云母、黏土岩、砂石等。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和混入杂质的颜色。大峡谷中岩石的颜色为褐红色,主要原因是这种岩石含有较多的铁矿质。              通天洞嵌于百米悬崖之上,相传唐朝时有12名中原汉僧到西域传经,一路翻山越岭、穿越大漠。历经艰辛来到龟兹,在寻找佛缘圣山时进入大峡谷,进入通天洞。从此,化羽成仙升入天界。

      藏宝洞传说成吉思汗挥师西域时,古龟兹王携带财宝而逃,王氏贵族藏进大峪,并将财宝藏于此洞,且封闭洞口,免遭元兵搜捕。20世纪60年代曾有弟兄二人进谷寻宝,发现了藏宝洞,取走财宝远走他乡,仅留下至今朽在洞口下方一段木质软梯的遗迹。后来,不断有人进谷寻宝,可再也没有找到第二个藏宝洞。只是意外地在谷口两侧半山坡上发现了汉代冶铁、炼铜遗址。

       玉女泉位于峡谷深处紧靠峰基,在一高约8米,宽4米山洞的圆形顶壁上,终年有泉水滴落。由于冬季滴水成冰,凝成一个上窄下宽、重约千斤、晶莹剔透的巨大冰柱,每年三四月间冰体渐溶,故取名玉女泉。

      阿艾石窟该石窟始建于公元8世纪距今1300多年前的盛唐中期,坐北朝南,窟门偏东37°。南北长4.6米,宽3.5米,面积为16平方米。石窟内除正壁中堂式壁画泥土点滴残缺外,左右侧佛像壁画面“十六观”均保存完好。在整个壁画条幅中,共有汉文墨书榜题及龟兹文题记23处,详细书写着某佛供养人的姓名,如申令光、李光晖、寇俊男、寇庭俊及彭、梁、赵等中原汉人姓氏。充分体现了汉文化与龟兹文化的早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