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恒企会计培训:儒家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借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02:55

儒家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借鉴

  [收藏] 2011-08-22 07:02标签:儒家  传统德育方法  现代借鉴  分类:家庭教育

儒家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借鉴

文彦南1 刘辉2

(1 长沙金水心理咨询中心 湖南长沙410205 2宁乡县黄材镇中心小学,长沙宁乡410627)

内容摘要:本文界定了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分析了导而弗牵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择善而从、动心忍性、克己忠恕力行等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在现代的借鉴方式如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提出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在现代借鉴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儒家传统德育方法 现代借鉴 举隅 问题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 Moral Education Method of the Confucianists   in Modern Times

Wen Yannan 1 Liu Hui 2

 (1 Hunan Software Va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Hunan,410111;2 Huangcai Centre Primary  School ,County Ningxiang,Changsha,410627)

Abstract:This thesis defines tradition moral education method of the Confucianists,analyses teaching with skill and patience,being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learning from model,practicing,educating oneself etc.,points out problems of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 moral education method in modern times.

Key Word: Tradition Moral Education Method  of the Confucianists;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for Example; Problem

 

一、儒家传统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就是指师生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所采用的方法的总称。它是人们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在教育者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受教育者习得、养成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从本质上讲,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德育修养的统一。

德育方法种类繁多,层次多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从存在形态上讲,德育方法有物质的,也精神的;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种来看,德育方法又包括德育的认识方法和德育的工作方法;从德育对象的层次来看,德育育方法又可分为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等。一般情况下,我们按照德育过程主体的不同情况而将德育方法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因为,德育活动过程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不是一种简单的主客体的关系。在教的一面,教育者占主导地位,在学的一面,受教育者则具有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德育方法范围广泛。本文所称的传统德育方法专指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儒家传统德育方法是我国德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方法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它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每个人。

二、儒家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借鉴举隅

1、说理教育法

荀子曰:“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学生只有弄清了道理,才会产生相应的行动,这就说明向学生讲道理在德育中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在现实的德育实践中,学生可能对教师的正面宣讲产生逆反心理,不予理睬,对合理要求不执行,对有意义的活动无动于衷,对教师的教导或不乐意接受或不能真正理解。由此可见,没还需要对说理教育法展开深入研究,深刻领会其操作的要求和掌握灵活多样的形式,才能给学生讲清道理,使德育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觉内在的需求。

《学记》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语出《论语.子罕》)什么是“循循善诱”呢?
      据朱熹解“循循,有次序貌”。我们认为“循循”中的第一个“循”是动词,作遵守、依照解。第二个“循”是名词,作顺序解,其中含有规则、规律的意思。“循循”就是教育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循循”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就是《学记》里所说的“学不踖等”。“循循”就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地进行教育教学。总之,“循循”就是为学生更高的学习与发展铺好路。“循循”就是一步步的铺垫。教育是铺垫的艺术。
      “循循”的步骤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需要教师在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教育设计能力。“循循”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耐心、良好的态度。循循是教师良好素养、良好师德的体现。
      “善”就是善于,就是熟练,就是精通。“善”绝不是一知半解的、半生不熟的进行教学,绝不是一般水平的教学。“善”代表的是富有高超技巧的高水平教学。
      “善”的条件是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拥有非常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不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技巧,“善”更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善”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分享教师的知慧。教育是师生智慧的共享。
      据朱熹解“诱,引进也”。“诱”就是诱导,就是要调起学生胃口,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求知欲望。“诱”就是不断激励。教育是激励的艺术。
      教育教学伊始,教师要先“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只是在教学伊始诱发学生还不够。教师还要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诱导激励学生。教学伊始的“诱”是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看到学习成功的彼岸的景象,激励向着成功而不懈努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诱”是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达到“欲罢不能”的状态。“循循善诱”要善始善终,直至帮助学生达到学习成功的彼岸。
      教育是铺垫的艺术,铺垫在于“循循”;教育是激励的艺术,激励在于“诱”;教育是教师水平的展现,教师的智慧体现在他的“善”诱过程之中。“循循善诱”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从品德修养到专业技能得以完整体现的过程。循循善诱就是教育教学的浓缩。一个能够“循循善诱”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好教师,一定是一个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娴熟教学能力,还有“诲人为倦”等良好品德的教师。

2、情感陶冶法

孔门弟子亲眼目睹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并为其所吸引。《论语·述而》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这是对孔子人格的一种轮廓式的描述。颜渊对孔子更是赞佩不已:“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即使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孔子在很多地方同样让人赞赏——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知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知命的通者。这种教育者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和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殷切期望去触动、感化学生,使学生积极进取,转变思想,反省自己的方法就是人格感化。

颜之推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学生生活的环境对其思想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此之谓环境陶冶。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对这一事件,《史记·孔子世家》所记略有不同:“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太史公多了“学之”两字。综合这两段记述可以看出,孔子在齐国与太师讨论音乐,欣赏了《韶》音之后被其所吸引,然后孜孜不倦的学习,以致“三月不知肉味”,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这正符合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的精神。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召人的力量。这叫艺术陶冶。

3、榜样示范法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榜样以其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4、实际锻炼法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语出《孟子·告子下》)这种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实际锻炼法。我们导之以行必须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既懂道理,又能见之行动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5、自我教育法

再看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它包含六个环节:自省、克己、慎独、忠恕、中庸和力行。事实上,自省的目的是为了克己(通过自我反省,发现不适当的意识、情绪然后加以克制);慎独是要求在个人独处,即无外人看见的情况下也能克制、管理自己的意识与情绪。所以自省、克己和慎独这三种修养的要求就可以用“克己”两个字来概括。忠恕是要求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即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中庸则是要恰当掌握事物的分寸,注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不会过分紧张。可见,忠恕和中庸从道德修养角度看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若有中庸思想与忠恕之心配合,其效果将会更佳)。为了简单明了,这二者也可只用“忠恕”之心表示。而力行则是要求不论是克己(对自身)还是忠恕(对他人)都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所以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这样,孔子的道德修养方法为了突出本质特征也可只用六个字、三个概念来概括:克己、忠恕、力行。不难看出,“克己”和“自律”是一个意思,“忠恕之心”和“同理心”完全是一回事,而增加的“力行”又是道德修养所不可或缺的环节。

    现代常见的自我教育方式有座右铭、立志、自省、慎独等。这种学生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也称自我修养法

三、儒家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借鉴中的问题

儒家传统德育方法,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儒家传统德育方法,是人类德育方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与各民族的优秀德育方法相互交融,造就了全人类的文明,在世界德育方法的宝库中,儒家传统德育方法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不朽的生命力。它是开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德育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
    儒家传统德育方法是历史的产物,也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传统有其凝滞性,但传统不等于保守;儒家传统德育方法,主要是形成于封建社会,但儒家传统德育方法不等于封建。
    儒家传统德育方法,既有空间的局限性,又有超时空的无限性。它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在不断向现实靠拢、并不断为现实服务的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批判与继承,是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形式。
    对待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笼统地、盲目地反对一切儒家传统德育方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它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
    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希望的民族。

我们在选择和借鉴儒家传统的德育方法时要依据社会要求和教育目的、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依据德育内容、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依据活动条件。

我们在运用传统德育方法与现代德育工作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力求教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重视品德践行,使说理教育与品德践行相结合、重视品德能力的培养、重视暗示教育的方法、克服形式主义,讲求德育实效。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学勇.试论心理教育与学校传统德育的关系.湖南教育学院学报〔J〕,1999,(S2)
[2] 刁立文.试论学校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1999,(4)
[3] 王永亮.整全人生的关怀——中国传统德育智慧的理解与启示.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1999,(4)
[4] 程敬宝.论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变.江汉论坛〔J〕,1999,(2)
[5] 颜湘茹.传统德育内容对我国德育的一点启示.中山大学学报论丛〔J〕,1999,(6)

[6] 郭娅玲 涂光辉.小学德育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7]黄可波.论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意义.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2,(2)

[8]岳龙.论传统德育的现代化.上海教育科研〔J〕,1999,(3)

 

作者简介:

文彦南(1966-)男,汉族,湖南宁乡人,心理学硕士,副教授,长沙金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治疗。联系方法:E-mail:wenyannan111@163.com。手机:015802531658。QQ:676392687。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华兰路129号。

 

刘辉(1967-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德育。联系方式:0731-88276168。单位地址:湖南宁乡县黄材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