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商场专柜招商:标 点 符 号 的 运 用 秉烛而学者 2007年5月4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8:57

             

             标 点 符 号 的 运 用 

                     秉烛而学者  2007年5月4日 

                                          目     录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2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符号……………………………………………3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3   

(二)标点符号的书写形式……………………………………  4  

(三)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  4 

三、标点符号的用法…………………………………………………… 4

(一)  句号的用法……………………………………………   4

(二)  问号的用法 ……………………………………………  7

(三)  叹号的用法…………………………………………    10

(四)  逗号的用法………………………………………      13              

(五)  顿号的用法………………………………………………17

(六)  分号的用法………………………………………………18

(七)  冒号的用法………………………………………………23

(八)  引号的用法………………………………………………29

(九)  扩号的用法……………………………………………  35

(十)  破折号的用法…………………………………………  37

(十一)省略号的用法…………………………………………  42

(十二)书名号的用法……………………………………………48

(十三)着重号的用法……………………………………………49

(十四)间接号的用法……………………………………………49

(十五)连接号的用法……………………………………………50

    (十六)专名号的用法…………………………………………  50

四、标点符号的历史…………………………………………………   50

五、标点符号的故事趣谈……………………………………………   54

六、修改误用标点符号的句子(百题练习)………………………   69

七、断句加标点练习十题……………………………………………… 78

八、关于文言文的断句标点…………………………………………   81

九、文言文断句标点练习十题………………………………………… 88

    十、后记………………………………………………………………   95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可以表示语句的声音停顿和语气,显示句子的结构层次,标示某些词语的性质和特殊作用,还可以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它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人们说话时总要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还需要有各种不同的语调。这种停顿和语调,在书面语言里就是用标点符号来表示的。例如下面一段话,如果不加上标点符号,虽然也能断开句子,用声音念出来时,也会有或长或短的停顿,也会根据语意用不同的语调读出相应的语气,但读起来是很费时费力的。如果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那么,情况就大不同了:不仅读起来很容易断开句子,而且也很容易分清句子的结构,辨明句子的语气。试作比较。

例(1) 啊你怎么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地说    

例(2)“ 啊,你怎么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迅哥儿。””母亲高兴地说。母亲高兴地说。

例(1)未断句加标点,语段的结构和语气都是模糊不清的,阅读起来很费解。例(2)加了标点,语段的结构层次和语气停顿就清晰明白了,解读就容易的多了。又如“老师来了”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  

例                            (鲁迅《故乡》)

(3)老师来了。 |   老师来了?  |    老师来了!

这样就清楚地表示了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这样就清楚地表示了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

例(4)《祝福》中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时,多次向人们谈阿毛的故事,有两处标点符号迥然不同。第一处“我叫阿毛,没有应。”这是祥林嫂再次丧子亡夫后,来到鲁家,希望鲁家给予同情,仍然收她帮佣,只得强忍悲恸。标点反映出的是语调轻缓,语气平直。而第二处“我叫,‘阿毛!’没有应。”这是祥林嫂受到鲁家新的精神打击后感到人情冷漠,更加深了对阿毛的追思之情。一声“阿毛!”撕心裂肺,仿佛将读者带到出事的现场,一个表示“完结”的句号“。”表明祥林嫂唯一“希望”也已落空,从而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可见标点符号不仅可以表示句子的语气停顿、结构层次,还可以帮助句子增强语意表达效果。

再举个例子,请看下面一句话,试断句标点。

例(5)“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初看,容易这样断句: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但仔细再看,还可以这样断句标点: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两种不同的断句方法,所表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这说明标点符号不是可以随便乱点的,点错了位置,就容易产生歧义,但是如果少用或者不用标点符号也是不行的,前面已举例子说明过了,现在再举个古文的例子来说说。

例(6)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这是《韩非子·说林上》中的一个故事。大意是齐桓公战胜孤竹国,凯旋归途中,迷失道路又遇缺水。是智臣管仲和隰朋利用“老马识途”和“蚁居阴阳”的经验,找到了归路和水源,解决了行军遇到的难题。故事虽然浅显易懂,但如果不加标点符号就很难分辨它的句子结构层次和语气停顿,加上标点符号就大不一样了。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可见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文言文更不能缺少标点符号。

上面的例子说明:标点符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辅助句子分清结构层次,标明语气停顿,还可以辅助句子和词语表示一些特殊的意义,起到一些特定的作用,从而帮助作者正确表情达意,帮助读者准确了解文意。凡是读书的人,总要写文章;凡是写文章,总要使用标点符号:因此,必须学会使用标点符号,特别是中学生,更要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或者从事什么科学研究,都要写文章,都要用到标点符号。

二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符号 

(一)  标点符号的种类

据1995年12月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和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同时显示句子的结构层次。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冒号、分号、逗号、顿号四种,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和层次。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词语和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专名号。

(二) 标点符号的书写形式

 1、句号:【。】   2、感叹号:【!】  3、问号:【?】  4、冒号:【:】  5、分号:【;】    6、逗号:【,】   7、顿号:【、】

     8、引号:【“”、‘’】   9、括号:【()、〔〕、[]、〈〉、〖〗、【】「」、『』】   10、破折号:【——】     11、省略号:【……】  12、书名号:【《》〈〉】 13、连接号:【— ~】14、着重号:【.】  15、间隔号:【·】   16、专名号:【—、|】

(三)  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

①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分号、逗号和顿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

②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于一行之首。                                  

③破折号、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使用。

④括号有好几种,常用的有圆括号“()”和六角括号“〔〕”。“「」『』”只在竖写时才用到。

三 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 句号的用法

             1、表示陈述句末尾的语气停顿(包括单句和复句)。如:

(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追究问题罢了。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如:

(3)同学们把课文再读一遍。

3、表示陈述语气的独词句、无主句有时也用句号。如:

(4)江南的农村。夜晚。

(常见于剧本中说明事情发生的场所、时间)

(5)刮风了。|  上课了。 |   散会了。

(6)昨天,又来了五个同学。  [2007年8月28日审阅]

句号是运用频率最大的点号。写文章时,不论是叙述事情,还是说明事物,论述事理或者描写景物,只要能表达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结构也完整,那么不管句子长短,都应该用上句号。例如:

(7)(五一放假,你去不去旅游?)去。

(8)下雨了。

(9)修这条铁路(乌吉中铁路)旨在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亚洲大陆同富裕的西欧联系起来。

(10)参与本书编纂的都是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最清楚学生们缺少的是什么,需要似的是什么;他们一心想把宝贵的时光留给学生,于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积累材料,编成了这本书。

例(7)只用一个字“去”回答了对方的问题,意思是“五一放假,我去旅游”,已经表达了一个完整明白的意思,所以应该用上句号。例(8)是个无主句,也只有三个字,在特定的语境中,他也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用了句号。例(9)是一个长单句,它是一个结构和意思都完整的语言单位,中间无需停顿,所以只在句末用句号。例(10)是一个较长的复句。如果把它拆分开来,从结构或表意来看,每个分句都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小句子,用上句号,但是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这七个分句的整体性。因为这七个句子是从各个侧面来说明老师们编辑这本书的良苦用心和辛勤劳动的,它们组成一个复句更具有表现力,所以只能在末尾用一个句号。从上面的例句分析可以说明,句号的使用主要是依据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确定的,不管字数的多与少。 

使用句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① 不该用而多用了句号

有些句子虽然各自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算是一个句子了,可以用句号,但是它们组合成一个复句更具有表现力,这就只能在末尾用一个句号。如:

(11)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情都很难顺心。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例句中,“孤单”和“很难顺心”都是描述“没有朋友”的感觉,“爬山没有劲……都缺乏滋味”其中三个小句子又是描述“很难顺心”的,所以这六个句子联系紧密,语意连贯,构成一个复句更显得紧凑有表现力。中间的两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② 该用而少用了句号

有些句子已经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虽然同相邻的句子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更具独立性,应该用句号。如果一路逗号,不及时断句,文章的结构层次反而显得模糊不清,意思也不会清晰。如:

(12)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虐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这段文字中的各个句子,表意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记叙的是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不同人物所做的不同事情。语意表达有四个层次:一是老头子回家,二是写景,三是老头子带回两个孩子,四是交代孩子们的情况。所以这段文字应该由四句话组成一个语段。把“……地方回来”、“……天上”、“……孩子回来”后的三个逗号改为句号。

③ 区分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场                     

从定义上看,句号和逗号并不难区分: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可是实际应用起来并不象定义的那么简单。有三种情形应该注意:一是一句话可以说说完了,也可以说没有说完,究竟该用句号还是该用逗号就成问题;二是在意义上相关联的句群中,一句话是以单句的身份出现好呢,还是以分句的身份出现好,一时难于确定而用错了句逗号;三是不愿意仔细思考便随随便便点下去,结果出了差错。所以应该注意区分该用句号,还是逗号。

[1]避免句号用得太少,逗号用得太多。

许多地方应该或可以断句,用上句号,而作者只用逗号隔开,结果出现了一逗到底的现象。如:

(13)受伤的时候,真不想活了,我寻思只有一条腿,要饭吃也赶不上大门,谁知国家对我们这样好,到什么时候吃什么饭,到什么季节穿什么衣,真是比家还强。

(14) 目前华北在恢复和发展经济过程中,贸易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中心环节,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把农民为数很大的粮食、棉花、花生、植物油和农业副产品如皮毛、猪鬃、鸡蛋、猪肉、肠衣、草帽辫、竹器、铁器、陶瓷器等大批山货推销出去,并给农民换回他们所需要的日用必需品如煤油、布匹、水车、农具、化学肥料及其它生活用具,如果这一点办不到,农村生产就会阻滞,农民购买力就会大大降低,因而城市工商业也就会消沉迟滞起来。

(15)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大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都明白了,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例(13)应该把第2个和第4个逗号改为句号,“寻思”后却少加了一个逗号。例(14)应该把第2个和第5个逗号改为句号。例(15)应该把第1、6、10、12、15的逗号改为句号。上面的三个例子都犯了一样的毛病。话总是一句一句地说,不能一逗到底,把许多个层次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表示出来,就犯了一逗到底的毛病。例如(15)记叙的是六件事情:①大家来到河边,②装大象刻道道,③装石头船渐渐下沉,④停止装石头,⑤大臣们恍然大悟,⑥点明称象的办法。所以这个语段应该分成六句话,只用一句话就显得结构层次不明,大停顿和小停顿也分不清。

[2]避免句号和逗号互相错用

有时候该用句号却用了逗号或者该用逗号又用了句号,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如:

(16)我们并不否认由于中国产业发展的落后,某些国货在质量上不及外货优良,这是事实。但这正是帝国主义长期经济侵略的结果。

(17)这部影片所以能够完成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职员全心全意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过的新经验。

例(16)断句不当。“这是事实”放在上一句,在结构和意思上都是赘余;放在下一句就好得多,先肯定前面的现象是事实,然后一转折,指明其原因。应该把“优良”后的逗号改为句号,“事实”后的句号改为逗号。例(17)“集体的力量”后面用了逗号,那么底下的“领导”、“协助”、“投入工作”就和“集体的力量”的地位平等了,都做了“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是把后者用做“都是”的主语的。这样的断句不但改变了原句的结构,而且也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应把“力量”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总之,使用句号如果能从结构和意义两方面去考虑,一般是不会出现差错的。2007年8月28日4时32分16秒

(二)  问号的用法

问号用在疑问句之后,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同时表示疑问语气。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

(1)你去过西藏吗?      (是非问)

(2)今天是几号?        (特指问)

(3)这件事你知道不知道?(选择问)

2、反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

(4)事情就出在你们村里,你会不知道吗?

3、设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如:

(5)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4、选择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几项中,只在最后一项用一个问号。如:

(6)咱们是坐火车去北京呢,还是坐飞机去北京?

5、倒装问句末尾用问号。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

(7)怎么啦,你?

(8)你说的是谁啊,小福子?

6、问号加上括号放在某一词语的后面,表示对它有疑问。(这种用法只见于引文。)如:

(9)“惟有台城,挂残阳水远(绕?)山围。”

(10)“疏林暮鸦,聚看(?)远浦,落雁寒沙。”

7、人物的生卒年代不详或无记载时可用个问号如:

(11)韦应物  (七三六—七九O ?)

(12)罗业  (八二五—— ?)

8、表示疑问的独词句后面也用问号。如:

(13)我 ?不可能吧。

使用问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㈠  用不用问号

问号的主要用处是表示一句话是问话。凡是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的“话”都应该用上问号。问句大致有三种类型。 

① 问句用疑问语气词或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如:

(14)你去过北京吗? 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这两个句子用疑问语气词“吗”和疑问代词“什么”表示疑问语气。

②用词语正反重迭的形式表示疑问。如:

(15) 你去没去过北京?

这个句子使用了“肯定否定”的问句格式,表示疑问语气。这种格式经常用“是不是”“有没有”“去不去”“好不好”“甜不甜”等表示。

③既不用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也不用“疑问格式”,只用问号表示疑问,如:

(16)他去过北京?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用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或用疑问格式表示疑问语气的问句,要用问号;什么也不用却表示疑问语气的问句,也必须用问号。即:凡是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的句子,不论有没有疑问词,也不论用没用疑问格式都是问句,都应该用问号。应该指出,反问句虽然不要求回答,但是它的答案就在句中,是用了疑问句的形式,所以必须用问号。

㈡  该不该用问号

有些句子的形式类似上面的三种形式,句中也用了疑问词或者疑问格式,但它们不是问句,只是“有疑无问”,所以不用问号而用句号。如:

(17)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

(18)不知道怎样才能跟他们取得联系呢。

(19)我去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到齐了。

(20)这是不是真理,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例(17)(18)(19)三个句子中各含有一个问句,但这三个问句是动词“知道”和“看看”的宾语,所以句子中虽然含有疑问代词“什么”“怎样”和疑问语气“呢”,也有疑问格式,整个句子并不是问句,不要求回答,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例(20)的开头部分也是一个问句,可是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就全句来看,仍是一个陈述句,用句号不用问号。

句子该不该用问号,并不是看句中有没有疑问词或者用没用疑问格式,而是要看句子提出的问题,要求不要求回答,凡是要求回答的句子,不论用没用疑问词或疑问格式,都要用问号;虽然含有疑问语气但并不要求回答,仍是陈述语气,用句号不用问号。

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三种类型的问句,则主要看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例如“他去过北京”,如果只是陈述这件事情,末尾加句号;如果怀疑这件事情,则加问号;如果对这件事情感到惊呀,则加叹号。下面再举两个例子比较一下。

(21)这本书我可没看过,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22)这本书我没看过,也不知道他看过没有看过。

例(21)后一个分句,是问句,意思是“你看过吗?”要求回答的,所以末尾要加问号。例(22)后半句虽然有疑问格式,但只是猜度语气,并不要求回答,不是问句,不需要用问号,加句号即可。

㈢  注意区分选择问句和连续问句中问号的不同用法。

选择问句不管有几项,只在最后一项用一次问号,因为前几项只有和最后一项结合起来才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前几后面只用逗号,最后一项才用问号。如:

(23)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24)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来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呢?                  (《祝福》)

连续问句的情形就不同,它的每一项都是独立成句的,所以每个问句都要用上问号。如:

(25)今天去呢?明天去呢?我还没有那好主意。

(26)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把铜元是什么意思呢?奖她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下面的两个句子就是混淆了选择问句和连续问句中的问号用法。

(27)“不要灰心吗,”张老师安慰他,“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谁没有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不都挺过来了吗?

(28)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导,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例(27)是个连续问句,“挫折“后面应把逗号改为问号。例(28)的后两句是“是……还是……”的选择问句,应把“销路”后的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句子是“有疑无问”,问句是“不知道”的宾语,应把问号改为句号。

(三)  叹号的用法

叹号用在带有强烈感情的句子后面,也用在不成句但带有强烈感情的词语后面。

1、感叹句的末尾用叹号。如:

(1)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感情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如:

(2)战士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叹号。如:

(3)我那里比得上她呀!

4、叹词在独立成句或做句子独立成分时常用叹号。如:

(4)“咄,咄,咄,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巴尔扎克《守财奴》)

(5)(辛亥革命)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唉!现在我只能维持,忏悔!                    (老舍《茶馆》)

5、呼语后面有时可以加叹号,表示尊重、提醒、命令等语气。如:

(6)二位!有什么消息没有?       (老舍《茶馆》)

(7)同学们!这次春游爬山一定要注意安全!

(8)三排长!拂晓前必须赶到五号高地!

6、有的词语(独词句)后面,如果需要也可以用叹号。

(9)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10)好!好!咱们永远在一块儿。我去挣钱,你去读书!      (老舍《茶馆》)

叹号还有几种不常见的特殊用法:

7、叹号和问号连用。如:

(11)风雪里峻岭上狼窝虎窝我敢闯,为什么偏要留我守村庄!? 

这种用法表明作者既想表示感叹又想表示疑问。这样一来,所有用做感叹句的问句都可以加上两个符号,事实上许多问句常常含有感叹语气(特别是反问句是这样),如果都这样用两个符号,那就太滥了。还是应该在这两种符号里选一种。

8、连用两个或三个叹号。如:

(12)“好 !!!”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来。   (鲁迅《阿Q正传》)

(13)“道翁 !!!”四铭愤愤的叫。道统给这一喝,不笑了。    (鲁迅)

这种用法是为了表示感情的特别强烈。其实特别强烈的感情可以从语境或词句的选用上来表现,这种用法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9、用在句子中间某一词语的后面,表示对这一词语的特别强调,这时叹号要加上括号。有时候在引用别人的话中间,插进一个带括号的叹号,表示不同意或不满。这跟用带括号的问号相似。例如:

(14)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的可怕的横暴者。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15)公报说,参加商谈者都同意:“顺利地保卫印度支那,对于整个东南亚的防御(!)是极其重要的。

使用叹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  注意区分叹号和句号、问号的不同用法。

叹号、句号、问号都是句末点号,一般情况下,哪种语气的句子用哪种句末点号并不难抉择。但是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所表现出的语气有时并不那么单一,常常是各种语气互相交叉或兼容的,这时,就要看哪种语气是基本语气,而且要看作者要表达什么语气,或者这个句子在具体语境中应该是什么语气。然后决定使用哪种点号。如:

(16)“这个人怎么买人家的东西竟然不给钱!”老板娘闷闷不乐地问道。      

  这句话既有疑惑不解的语气,又有厌恶斥责的的感情,但是基本语气还是提问,要求别人回答“为什么”的,另外句中指明是“问道”,应该用问号,不能用叹号。

(17)11月27日夜间,前旗一中的三名高中女学生意外地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失去年轻的生命,家长、同学、老师和社会上的人们没有一个不为她们过早离去感到惋惜的!

这个句子是流露出较重的惋惜之情的,但句子是记叙事件的发生及人们的惋惜之情的,所以全句的基本语气还是陈述语气,末尾应该加句号,不能加叹号。如果话是这样写的:

(18)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上的人们为三个花季少年因一氧化碳中毒不幸身亡,感到无比痛惜!

那么,句子就成了一个抒发痛惜感情的感叹句了,应加叹号

(19)“噢,阿Q,你回来了!”

“回来了。”

“发财发财,你——在……”

“上城去了!”              (鲁迅《阿Q正传》)

例(19)有三个句子可以说明如何根据语境或人物说话的语气来选用叹号、句号和问号。①“你回来了”末尾用上句号,则表示酒店掌柜客气地向阿Q打个招呼,是陈述句;用上问号,则表示酒店掌柜询问阿Q从城里回来了,是疑问句;用上叹号,则表示酒店掌柜警叹阿Q竟然能从省城又回来了,表示轻蔑和奚落,其中也含有询问的语气。酒店掌柜的语气,显然是第三种,鲁迅用了叹号是很有表现力的。②“回来了”只是阿Q平和地回答掌柜的话,所以用了句号。③“上城去了”是阿Q得意洋洋的回答酒店掌柜的话,鲁迅用了叹号,深刻地表现了阿Q“精神胜利”的“品格”。“上省城去了”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在阿Q看来却是件长脸面的“超人举动”,故当别人问起“你到哪里发财”时,阿Q得意洋洋地回答道:“上城去了!”

2、  叹号不用在句子中间,只用在句子末尾。有时在感叹句的句首或句子中间出现一些叹词,如果缺乏独立性,一般不要加叹号,要把叹号放在句尾。如:

(20)伟大祖国的山河啊,二十年来变得更加壮丽了!

(21)阿,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鲁迅)

(22)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上面三个例句,一句话里只用一个叹号,都用在句尾。这是常见的用法。但是也有两处都用或者不成句的词语后面也加上叹号的,如:

(23)啊,尊严的法官!好一位优秀的青年!

(沙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24)“阿Q,你这浑小子!……”

(25)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      (老舍《茶馆》)

3、叹号在三个句末点号中,与句号和问号不同,用与不用,多用少用,有伸缩性。例如(23),句中用两个叹号,其实在“啊”后也可以再用上一个叹号或者取掉“法官”后的叹号。又如下面两句话:

(26)大伯!我们甚么时候回来?                 (鲁迅)

(27)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鲁迅《祝福》)

开头都是呼语,一个用了叹号,一个没有用。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叹号的使用有一定的伸缩性,就一般情况而言,以少用为宜,用滥了反而没有作用。当然该用时还是必须用。另外,用与不用如果有差别时,一定要仔细斟酌。

(四)  逗号的用法

逗号表示一句话(单句或复句)中间的停顿,同时也起划分句子内部结构层次的作用。 

1、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加逗号。这有三种情形:

①主语很长,为了标明语气停顿和更好地分清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在较长的主语后面一般要加上逗号。如:

例(1)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院院士邓稼先先生,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此国家授予他“‘两弹’元勋”的光荣称号。              (杨振宁《邓稼先》)

② 即使主语很短,为了突出或强调主语,在它的后面也可以加上逗号。如:

例(2)他,是我们班里的计算机“小专家”。

例(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③ 谓语在主语之前,为了突出或强调谓语,谓语后面的逗号便非用不可。如:

例(4)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例(5)站起来,你!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或者说是一个相当长的句子形式甚至是一个复句时,在宾语之前要加逗号。如果宾语是个短语,尽管相当长,在动词和宾语之间也不必使用逗号。如:

例(6)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每年都是以10%的速度在增长。

例(7) 他惊奇地发现,随着一封封信的往来,他和老人的心在一天天靠近……

例(8) 我们已经知道,美国为称霸世界长期实行的备战经济政策使国内失业率不断增加、消费品的的价格不断上涨,而在同时,美国军火商的利润却在增加着。

例(9) 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不好的趋势和现象,而且必须马上想法子加以纠正。

例(6)(7)  动词“看到”“发现”后面的宾语是一个很长的句子(主谓词组),例(8) 动词“知道”后面宾语是一个很长的复句,这种情形,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加上一个逗号,既有了必要的语气停顿,又使得句子的结构层次更清晰。例(9)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动词“承认”的宾语只是“趋势和现象”,并不包括“而且”后面的分句,“承认”之后不应加逗号,如果加上逗号,就很容易使读者误以为它后面的部分都是宾语,这就使得句子的结构关系变得不清楚,妨害了句意的表达。所以动词的宾语是短语时,动词和宾语之间不应该加逗号。

3、意义上的宾语前置在动词的前面时,宾语后面要加上逗号。如:

例(10)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得是精神食粮;……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例(11)看书,是他最大的爱好;计算机,他也喜欢玩。

这类句式是为了突出宾语,所以在它的后面加一个逗号更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4、   句首或者句子中间的状语(表示时间、处所、工具、方式、程度、情态等等的修饰语)后面可以加上逗号。如:

例(12))夏天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看云识天气)

例(13)在李公朴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例(14)对于这一类型的试题,同学们并不陌生。

例(15)忽然,人们发出了一阵笑声。

例(16)三天之后,风力会加强,气温会下降。

例(17)学生们都跑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

例(例(1718)他站起来了,)他站起来了,漫漫地,颤颤抖抖地漫漫地,颤颤抖抖地。。

状语的后面加上一个逗号,可以使这个修饰语状语的后面加上一个逗号,可以使这个修饰语醒目突出,但并不是所有的状语都要加逗号,这要根据句子的醒目突出,但并不是所有的状语都要加逗号,这要根据句子的结构结构、意义、意义和语气停顿和语气停顿来来确定。确定。像“现在”“最近”“今天”“这里”等等,不一定要加上逗号。像“现在”“最近”“今天”“这里”等等,不一定要加上逗号。如:如:

例(例(1819))现在去北京还可以买到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现在去北京还可以买到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

例(例(1920)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例(2021)今天老师们都去教育局开会了。)今天老师们都去教育局开会了。

例(例(2122)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例(例(1819)()(2021)中的“现在”和“今天”只是一般的时间概念,所以没有加逗号;)中的“现在”和“今天”只是一般的时间概念,所以没有加逗号;而例(而例(1920)()(2122)中的“现在”和“今天”)中的“现在”和“今天”却是需要突出强调的时间概念,所以加上了逗号。却是需要突出强调的时间概念,所以加上了逗号。

55、句首或句子中间的插语(独立成分),跟相邻的其它成分之间,有的、 句首或句子中间的插语(独立成分),跟相邻的其它成分之间有的要要加上逗号。加上逗号。如:如:

例(例(2223)好,就这样决定了。)好,就这样决定了。

例(例(2324)这个道理,不瞒你说,我一时还弄不清楚。)这个道理,不瞒你说,我一时还弄不清楚。

例(例(2425)说实在的,这些成绩都是)说实在的,这些成绩都是大家帮我取得的。大家帮我取得的。

例(例(2526))可以说,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空前的和革命性的。可以说,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空前的和革命性的

上面的“好”“不瞒你说”“说实在的”上面的“好”“不瞒你说”“说实在的”“可以说”“可以说”都是独立成分,在它们的都是独立成分,在它们的后面或前面就必须加上逗号。后面或前面就必须加上逗号。但是有些插语就不用加逗号。但是有些插语就不用加逗号。如:如:

例(例(2627))看样子电话已经修通了。看样子电话已经修通了。

例(例(2728))  就按这样的速度做下去,充其量也只能提前半个月完成任务,可是河水封冻只剩就按这样的速度做下去,充其量也只能提前半个月完成任务,可是河水封冻只剩6060天了,天了,必须另想办法,赶在封河之前做好三个桥墩。必须另想办法, 赶在封河之前做好三个桥墩。

这两句中,插语“看样子”和“充其量”这两句中,插语“看样子”和“充其量”的后面就没有加逗号。的后面就没有加逗号。插语在表意上很重要,需要突出时,就应该加上逗号,一般的插语可以不加逗号。插语在表意上很重要,需要突出时,就应该加上逗号,一般的插语可以不加逗号。

66、、复指成分之后,要复指成分之后,要加上逗号。加上逗号。如:如:

例(例(2829))大家轮流讲故事大家轮流讲故事,,这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

例(例(2930))敬爱的敬爱的妈妈妈妈,我常常想念,我常常想念你你。。

例(例(3031))班里的同学班里的同学,,有的有的在大篮球在打篮球,,有的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补习功课。在唱歌,有的在看书。

例(例(3132))赵志宇和李奕轩赵志宇和李奕轩,,一个一个是孙儿,是孙儿,一个一个是外甥女。是外甥女。

例(例(2829)()(2930)是称代式复)是称代式复说说,(,(3031)()(3132)是总分式复)是总分式复说说。。这种复这种复说说,前一部分的后面应有语音停顿,要加逗号。,前一部分的后面应有语音停顿,要加逗号。不过总分式复不过总分式复说说的前一部分后面有的要加冒号,如:的前一部分后面有的要加冒号,如:

例(例(3233))紫禁城有四座城门: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午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77、、句子或句子或后后分句头上的关联词语,分句头上的关联词语,有的可以加上逗号。有的可以加上逗号。如:如:

例(例(2834))   毫无疑问,毫无疑问,6500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于巨大撞击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于巨大撞击引起的。引起的。…………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为此,科学家们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着两种理论。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着两种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被压扁的沙子》)

例(例(2935))      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英石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英石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被压扁的沙子》)(《被压扁的沙子》)

上面句首的关联词语“因此”“为此”“那么”和分句头上的“然而”后面都用了逗号,一是语气有了停顿,二上面句首的关联词语“因此”“为此”“那么”和分句头上的“然而”后面都用了逗号,一是语气有了停顿,二是起到了突出强调是起到了突出强调它后面句子的它后面句子的作用。作用。有时候,关联词语连用如“但是如果”有时候,关联词语连用如“但是如果”“所以即使”等,它们之间就“所以即使”等,它们之间就一定要用上逗号。一定要用上逗号。除了上面两种情形,关联词语后面除了上面两种情形,关联词语后面一般一般是不用加逗号的是不用加逗号的,,如:如:

例(例(3036)虽然知道说了也没用,可是他还忍不住要说。)虽然知道说了也没用,可是他还忍不住要说。

例(例(3137))工作条件虽然很好,可是困难也不少,如果我们对困难没有足够的估计,就会给工作带来工作条件虽然很好,可是困难也不少,如果我们对困难没有足够的估计,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损失。

这两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后面如果加上逗号就是多余的。这两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后面如果加上逗号就是多余的。

88、分句与分句之间,如果不到需要用分号或冒号的程度,一般都要加上逗号。、分句与分句之间,如果不到需要用分号或冒号的程度,一般都要加上逗号。如:如:

例(例(3238)刮了一夜的北风,竟然下起雪来了。)刮了一夜的北风,竟然下起雪来了。

例(例(3339))如果我们要使祖国如果我们要使祖国的新文化体系,成为有体有魄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自己千万代祖宗创的新文化体系,成为有体有魄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自己千万代祖宗创造和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造和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例(例(3440)或者你去,或者他去,或者)或者你去,或者他去,或者你们一块儿去,都行。你们一块儿去,都行。

例(例(3541)成绩能够鼓励人,同时也会使人骄傲;)成绩能够鼓励人,同时也会使人骄傲;错误使人倒霉,使人着急,是个敌人,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错误使人倒霉,使人着急,是个敌人,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

复句不管有多少个分句,除了少数地方用分号和冒号外,几乎都是用得逗号。复句不管有多少个分句,除了少数地方用分号和冒号外,几乎都是用得逗号。如(如(3541)是一个多层关系的复句,第一层并列关系用了分号,其它地方都用了逗号。)是一个多层关系的复句,第一层并列关系用了分号,其它地方都用了逗号。

99、逗号还可以用来分隔多位数,每三个数为一个单位。、逗号还可以用来分隔多位数,每三个数为一个单位。

例如:例如:(四亿捌四亿捌千千捌捌百九十捌万五二百捌十六写作:百九十捌万五千二百捌十六写作:

““488488,,985985,,286286””

应用逗应用逗号号时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①①仔细区分逗号和句号仔细区分逗号和句号的不同用场。的不同用场。

够一句话了用句号,不够一句话则用逗号,这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如何判断够不够一句话够一句话了,用句号,不够一句话,则用逗号,这是容易区分的。但是如何判断够不够一句话却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复句中的分句,是分句呢,还是一个独立的单句呢?却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复句中的分句,是分句呢,还是一个独立的单句呢?有时就不易辨别。有时就不易辨别。所以写文章时要仔细区分逗号和句号的不同用场。所以写文章时要仔细区分逗号和句号的不同用场。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叙。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叙。

②②该不该用逗号。该不该用逗号。

逗号可以帮助划分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反映必要的语气停顿,还可以逗号可以帮助划分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反映必要的语气停顿,还可以突出或者强调句子的某一个成分。突出或者强调句子的某一个成分。有时候,有一个逗号或没有一个逗号,会使一句话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有时候,有一个逗号或没有一个逗号,会使一句话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该用逗号的时候,一定要用上;因此,该用逗号的时候,一定要用上;不该用的时候一定不用;不该用的时候一定不用;可用可不用地方,还是少用或不用。可用可不用地方,还是少用或不用。如:如:

例(例(3642))目前,目前,①①我们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我们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②已经大大好转,③②已经大大好转,③但是,但是,④④各种困难和挑战仍然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仍然存在,⑤⑤各种风险随时都会发生,各种风险随时都会发生,⑥⑥而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而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⑦⑦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未极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未极大提高,⑧⑧在这种情形下,在这种情形下,⑨就在全国普遍推行了社会劳动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⑩这就证明只⑨就在全国普遍推行了社会劳动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⑩这就证明只有社会主义的国家,有社会主义的国家,⑾才能这样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民。才能这样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民。

这句话一共用了这句话一共用了1111个逗号。个逗号。依据结构、语气和表义来看,有几处可以不用,依据结构、语气和表义来看,有几处可以不用,还有一处还应该加上。有一处漏用。①处可不用,“目前”这个时间状语在句中并不需要特别强调。①处可不用,“目前”这个时间状语在句中并不需要特别强调。②④②④⑾处的逗号处的逗号省去不影响句子的结构关系和语气停顿。省去不影响句子的结构关系和语气停顿。而在“这就证明”后加上一个逗号可以起到突出强调后面全句的结论。而在“这就证明”后加上一个逗号,可以起到强调后面“结论”的作用。

例(例(3743))①那些同学们连我都看不起。①  那些同学连我都看不起。

                ②②  那些同学们,连我都看不起。那些同学,连我都看不起。

例(例(3744)①的意思是“同学们看不起我”,而②中间用了一个逗号,意思就变成“我看不起同学们”了)①的意思是“同学们看不起我”,而②中间用了一个逗号,意思就变成“我看不起同学们”了。。一个逗号可以使一个句子表现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可见逗号也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一个逗号可以使一个句子表现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可见逗号也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

(五) 顿号的用法

五、 顿号的用法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是比逗号小的停顿。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是比逗号小的停顿。

11、用在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在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如:如:

例(例(11)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既)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既深入到言、意、象、境和风格的范畴,有旁涉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领域,在广阔文化背景上遂能充分展示深入到言、意、象、境和风格的范畴,又旁涉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领域,在广阔文化背景上遂能充分展示中国诗歌艺术的完美与晶莹。中国诗歌艺术的完美与晶莹。

22、有时也用在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有时也用在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如:如:

例(例(22)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音方面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音方面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表现为:在用词造句方面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袁行霈(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自序》)〉自序》)

33、、表示顺序的数词之后表示顺序的数词之后多数用顿号,也有用逗号的,多数用顿号,也有用逗号的,

例如“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第一、第二、第三、”等。例如“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第一、第二、第三、”等。

44、顿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和”“、顿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和”“及”“跟”之类的连词及”“跟”之类的连词。。一般地说,并列成分只有两项时,以用“和”等连词为宜,如果不止两项,一般地说,并列成分只有两项时,以用“和”等连词为宜,如果不止两项,或是都用顿号,或是在或是都用顿号,或是在前几项用顿号,最后两项之间用“和”“及”一类连词。前几项用顿号,最后两项之间用“和”“及”一类连词。如:如:

例(例(33)万里长城、大运河和都江堰是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万里长城、大运河和都江堰是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例(例(44)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一遍地读下去。

55、、一系列并列的成分如果有大类和小类的区别,那么大类和大类之间用逗号,小类和小类之间用顿号,这样分别运用顿号和逗号,关系便不会混淆。一系列并列的成分如果有大类和小类的区别,那么大类和大类之间用逗号,小类和小类之间用顿号,这样分别运用顿号和逗号,关系便不会混淆。如:如:

例(例(55)) 小麦、水稻、棉花,石油、煤炭、铁矿石以及建材、钢铁、食品小麦、水稻、棉花,石油、煤炭、铁矿石以及建材、钢铁食品等等,都是必须加紧生产的。等等,都是必须加紧生产的。

例(例(66)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  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  只了解革命的秘密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  方,如此等等。方,如此等等。

使用顿号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矛盾论)

使用顿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1、不是所有的并列成分之间都必须用顿号隔开,有停顿才用顿号,、不是所有的并列成分之间都必须用顿号隔开,有停顿才用顿号,没有停顿就无需用顿号。没有停顿就无需用顿号。

例如:例如:“工农业”不用写成“工、农业”,“十三四岁的孩子”不用写成“十、三四岁的孩子”,“中小学生”不用写成“中、小学生”,“青红皂白”也不写成“青、红、皂、白”等。“工农业”不用写成“工、农业”,“十三四岁的孩子”不用写成“十、三四岁的孩子”,“中小学生”不用写成“中、小学生”,“青红皂白”也不写成“青、红、皂、白”等。

22、、注意分辨用逗号还是用顿号注意分辨用逗号还是用顿号,有三种情形应该注意:,有三种情形应该注意:

①①   用逗号还是用顿号,主要依据并列各项的长短和停顿的大小来决定。用逗号还是用顿号,主要依据并列各项的长短和停顿的大小来决定。如:如:

例(例(77)常回家看看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常回家看看妈妈、爸爸、爷爷、奶奶。

例(例(88)刀子,叉子,玻璃酒杯,五颜六色的刀子,叉子,玻璃酒杯,五颜六色的花瓷瓶子都放出耀眼的光。花瓷瓶子都放出耀眼的光

例(例(99)水果摊上有橘子、苹)水果摊上有橘子、苹果、香蕉。果、香蕉。

例(例(1010)水果摊上有橘子啦,苹果啦,香蕉啦。)水果摊上有橘子啦,苹果啦,香蕉啦。

例(例(77)()(99)) 的并列各项都简单,所以用了顿号。的并列各项都简单,所以用了顿号。    例(例(88)的并列各项有长有短,例()的并列各项有长有短,所以用了逗号。例(1010)虽然各项较短,)虽然各项较短,但后面用了语气词“啦”,所以用了逗号。但后面用了语气词“啦”,所以用了逗号。

   ②句中的并列短语② 句中的并列短语之间之间有的用顿号,有的用逗号。有的用顿号,有的用逗号。一般是做谓语、宾语一般是做谓语、宾语、补语、补语时用逗号,做修饰语(定语、状语)时用顿号。时用逗号,做修饰语(定语、状语)时用顿号。一般是主谓式短语用逗号,偏正式短语、动宾式短语、联合式短语用顿号。一般是主谓式短语用逗号,偏正式短语、动宾式短语、联合式短语用顿号。(?(?))

例(例(1111))今年全国的水利建设,今年全国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例(例(1212)因为我闭上眼睛想起的北京,是要比睁着眼睛看见的地方)因为我闭上眼睛想起的北京,是要比睁着眼睛看见的地方更亲切,更真实,更有感情的更亲切,更真实,更有感情的。。                          (老舍(老舍))

例(例(1313)在我们国家里,很多复员军人在农村里成为)在我们国家里,很多复员军人在农村里成为农业技术员,农村企业家,乡镇干部农业技术员,农村企业家,乡镇干部。。

例(例(1414)这个故事讲得)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真实,动人。。

例(例(1515)学校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学校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四有”新人。

例(例(1616)老师)老师从头到尾、详详细细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又地又把这篇古文把这篇古文讲解了一遍。讲解了一遍。                                                                                                                                                                                                                                                                                                                                                                                                                                                                                                                                                                                                                                                                                                                                                                                                                                                                                                                                                                                                                                                                                                                                                                                                                                                                                                                                                                                                                                                                                                                                                  

例(例(1111)()(1212)()(1313))))1414)中的并列短语分别做了句子的谓语、)中的并列短语分别做了句子的谓语、合成谓语、宾语和补语,用了逗号。合成谓语、宾语和补语,用了逗号。在例(在例(1515)()(1616)中的并列短语分别作了句子的定语和补语,用了顿号。)中的并列短语分别作了句子的定语和补语,用了顿号。顿号的这种用法,目前意见还不统一。顿号的这种用法,目前看法还不统一。

例(例(1717))读,指的是:读,指的是:朗读,精读、熟读、多读;朗读,精读,熟读,多读;既指学生自己读,也涉及教师怎样讲,怎样指导学生读。既指学生自己读,也涉及教师怎样讲,怎样指导学生读。    (张志公(张志公  《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

例(例(1818)提高语言能力必须以)提高语言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熟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朗读、精读、熟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         (张志公(张志公  《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

上面两个例子中,并列词语“朗读,精读、熟读、多读”,上面两个例子中,并列词语“朗读、精读、熟读、多读”,在例(在例(1717)中是以并列分句出现的,所以它们之间用了逗号,在例()中是以并列分句出现的,所以它们之间用了逗号,在例(1818)中是以介词结构“以……为……”里的成分出现的,所以用了顿号。)中是以介词结构“以……为……”里的成分出现的,所以用了顿号。            

③③  顿号是从逗号分出来的。顿号是从逗号分出来的。顿号的应用范围逐渐顿号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扩大,由原来用在并列名词之间扩展到非名词之间,短语之间,句子形式之间,由原来用在并列名词之间扩展到非名词之间,短语之间,句子形式之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作品,顿号就用得很少,不少该用顿号的地方都用了逗号,下面举几个例子供参考。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作品,顿号就用得很少,不少该用顿号的地方都用了逗号,下面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例(例(1717))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又足以招来蝴蝶呀!,是多么省钱省事而又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等等,大多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沙果,海棠,北山的,北山的黑枣,柿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花,菜,水果,着就使人更,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接近了自然。         (老舍《想北平》原载(老舍《想北平》原载19261926年年66月月1616日《宇宙风)日《宇宙风》》)

例(例(1818))而院子里的树木如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了人家极普通的栽植物也都成了人家极普通的栽植物。。                    (张恨水〈五月的北平〉)(张恨水《五月的北平》)

例(例(1919))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的一段时间哩,又是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相合的中间风味,如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的一段时间哩,又是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相合的中间风味,如雍和宫的打鬼雍和宫的打鬼,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郁达夫《北平的四季》19361936年年55月月2727日)日)

这几个例子中加横线的并列词语和并列短语,在现在看来应该用顿号,可是这些作家们都用了逗号。这几个例子中加横线的并列词语和并列短语,在现在看来应该用顿号,可是这些作家们都用了逗号。根据国家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的标准要求,象这样的情形就应该用顿号,不能用逗号了。根据国家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的标准要求,象这样的情形就应该用顿号,不能用逗号了。

(六) 分号的用法

     六  分号的用法分号也是句内点号,用在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表示比逗号大,比句号小的语气停顿,同时起划分句子结构层次的作用。分号也是句内点号,用在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表示比逗号大,比句号小的语气停顿,同时起划分句子结构层次的作用。

11、、多多重复句,第一层是并列关系,而且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必须用分号。重复句中,第一层是并列关系,而且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必须用分号。如“如:

例(例(11)掌柜是一副)掌柜是一副凶脸孔,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鲁迅《孔乙己》)

例(例(22)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他们需要市场,他们也赞成“耕者有其田”;)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他们需要市场, 他们也赞成“耕者有其田”;他们又多半和土地他们又多半和土地联系着,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又惧怕“耕者有其田”。联系着,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又惧怕“耕者有其田”。                            (毛泽东)                      

例(例(11)()(22)的第一层都是一反一正的两个并列分句,他们之间用了分)的第一层都是一反一正的两个并列分句,他们之间用了分号,使句子有了比逗号更大的停顿,而且使句子的层次更清楚了。号,使句子有了比逗号更大的停顿,而且使句子的层次更清楚了。

22、只有一个层次的并列复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就要用分号。、只有一个层次的并列复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要用分号。如:如:

例(例(33)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

例(例(44)(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功用说。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3、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 用分号,这使句子的逻辑层次更分明。用分号,这使句子的逻辑层次更分明。如:如:

例(例(55)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早被人们厌弃了的,)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早被人们厌弃了的;但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发生了新兴趣,又来逗她说话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发生了新兴趣,又来逗她说话了。

例(例(66)因为语言文字问题不同于其他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我国的文化教育还不普及,社会语文水平有待提高,)因为语言文字问题不同于其它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我国的文化教育还不普及,社会语文水平有待提高,而且还有近一亿文盲;而且还有近一亿文盲;所以对语言文字使用不合规范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违法而给予处罚,那样不会有好效果。所以对语言文字使用不合规范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违法而给予处罚,那样不会有好效果。                         

例(例(55)的第一层是转折关系,例()的第一层是转折关系,例(66)的第一层是因果关系,都用了分号,避免了“一逗到底”,有了较大的停顿,而且组织层次也更清析了。)的第一层是因果关系,都用了分号,避免了“一逗到底”,有了较大的停顿,而且层次也更清析了。

44、行文时,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行文时,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如:如:

例(例(77)技术咨询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技术咨询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

①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② 咨咨询的内容、形式和要求;询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③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④ 委托方的协作事项;委托方的协作事项;

⑤技术情报和 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资料的保密;

⑥ 验收、评价方法;验收、评价方法;

⑦ 报酬及其支付方式;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⑧ 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⑨ 争议的解决办法。争议的解决办法。

应用分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应用分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1、注意分辨该用分号还是该用句号。、注意分辨该用分号还是该用句号。

有些并列的句子,意思密切关联,应该用分号连接,不应该用句号拆开有些并列的句子,意思关联密切,应该用分号连接,不应该用句号拆开。。例如:例如:

例(例(88))早晨,打打太极拳,做做健身操,坚持一个小时的活动;早晨,打打太极拳,做做健身操,坚持一个小时的活动;上午,看看报纸,打打电脑,浏览上午,看看报纸,打打电脑,浏览一些一些新闻新闻报道报道;;下午,去老年活动中心跳跳舞,玩一会儿麻将:下午,去老年活动中心跳跳舞,玩一会儿麻将:这就是一个退休老人这就是一个退休老人紧凑、充实、快乐的一天。紧凑、充实、快乐的一天。

例例((99))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

例(例(88)是分总式复句。)是分总式复句。前面是并列的三个句子,叙说三段不同时间老人的生活内前面是并列的三个句子,叙说三段不同时间老人的生活内容,后一句是总括,四个句子的内容联系紧密,组成一个复句,表达一个中心。容,后一句是总括,四个句子的内容联系紧密,组成一个复句,表达一个中心。如果把分号和冒号改用句号,就显得语意表达零碎而不集中如果把分号和冒号改用句号,就显得语意表达零碎而不集中  。。例(例(99))冒号后面的部分冒号后面的部分“是不是工具”和“一个要求‘逼真’,“是不是工具”和“一个要求‘逼真’,一个要求‘明确’”都是解释“区别“的,如果把分号改为句号,冒号就只能管到”“不是”处,这样标点符号就都错了。一个要求‘明确’”都是解释“区别“的,如果把分号改为句号,冒号就只能管到”“不是”处,这样标点符号就都错了。所以“不是”后只能用所以“不是”后只能用分号,而不能用句号。分号,而不能用句号。

相反有些情形,应该用句号而用了分号。相反有些情形,应该用句号而用了分号。如:如:

例(例(1010)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冯友兰《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这里用三个分号隔开的四个分句,前三句是从三个方面说明中国哲学所注重的内容的,它们之间用分号是合适的这里用三个分号隔开的四个分句,前三句是从三个方面说明中国哲学所注重的内容的,它们之间用分号是合适的;;最后一句是点明中国哲学的作用和对它的评价,跟上面三句并不并列,第三个分号应改为句号。最后一句是点明中国哲学的作用和对它的评价,跟上面三句并不并列,第三个分号应改为句号。

22、注意区别分号和逗号的、注意区别分号和逗号的不同用场不同用场。。

分号主要是隔开并列的分句或者较长的短语,但并不是分号主要是隔开并列的分句或者较长的短语,但并不是所有的这种情形都必须用分号的。所有的这种情形都必须用分号。大并列中有小并列,并列的大并列中有小并列,并列的分句都不很长或者还没有用过逗号时,就可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分句都不很长或者还没有用过逗号时,就可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如:如:

例(例(1111))他(庄子)他的表情太丰富了,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他(庄子)的表情太丰富了,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一会儿又是沉湎往事的诗人;又是沉湎往事的诗人;一会儿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闲钓者;一会儿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闲钓者;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无聊的穷汉;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无聊的穷汉;有时他去远游,有时他又安坐家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的思想——我们确实无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有时他去远游,有时他又安坐家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的思想——我们确实无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

(鲍鹏山《永恒的乡愁》)

例(例(1212)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例(例(13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一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例(例(1111)是大并列中有小并列,小并列中还有小并列,在两次小并列中就不能再用分号而用逗号了。)是大并列中有小并列,小并列中还有小并列,在两次小并列中就不能再用分号而用逗号了。如果凡是并列的语言单位都用分号,那么全句的结构层次就混乱不清。如果凡是并列的语言单位都用分号,那么全句的结构层次就混乱不清。例(例(1212)三个并列分句很短,所以只用逗号就可以了。)三个并列分句很短,所以只用逗号就可以了。例(例(1313))虽然是一个并列复句,两个分句也很长,但分句中并没有用过逗号,所以只用逗号而无需用分号。虽然是一个并列复句,两个分句也很长,但分句中并没有用过逗号,所以只用逗号而无需用分号。下面的两句话可以说明有些并列的下面的两句话可以说明有些并列的成分就用逗号,有些并列的成分就需要用分号。成分就用逗号,有些并列的成分就需要用分号。

例(例(1414))杂文,正如它的形式多样一样,语言也因作者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谈论的问题不同,写作的杂文,正如它的形式多样一样,语言也因作者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谈论的问题不同,写作的社会背景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社会背景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意远;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意远;有的明白有的明白晓畅,酣畅淋漓;晓畅,酣畅淋漓;有的亦庄亦谐,尖锐泼辣;有的亦庄亦谐,尖锐泼辣;有的感情奔放,笔姿纵横;有的感情奔放,笔姿纵横;有的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有的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有的恬淡明丽,清新隽永;有的恬淡明丽,清新隽永;有的娓娓而谈,亲切有的娓娓而谈,亲切动听。动听。…………

 这一段文字有两句话,前一句有四个并列的小句子都做了全句的一个修饰语,所以它们之间用逗号即可这一段文字有两句话,前一句有四个并列的小句子做了大句子的一个修饰语,所以它们之间用逗号即可  。。后一句有七个并列的分句,后一句有七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已经用了逗号,所以必须使用分号。每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所以必须使用分号。  

相反,也有该用分号而不相反,也有该用分号而不能用逗号的情形。用逗号的情形。如:如:

例例((1415))公共食堂宽大清洁,碗筷都是固定的一份,用过后都装入特制的小箱,一日三餐,每周吃一两次公共食堂宽大清洁,碗筷都是固定的一份,用过后都装入特制的小箱,一日三餐,每周吃一两次大米和肉,每人每月只缴十四五元的饭费。大米和肉,每人每月只缴十四五元的饭费。

例(例(1516))庆祝祖国诞生的狂欢,直到第二日晚,犹未稍减,各个广场、公园、俱乐部都挤满了狂欢的人群,仅劳动公园一处同时在那里游玩的即达五六万人,五彩的焰火在夜空飞舞,照耀着欢腾的人群,许多人在看戏,许多人在唱歌,有更多的人庆祝祖国诞生的狂欢,直到第二日晚,犹未稍减 ,各个广场、公园、俱乐部都挤满了狂欢的人群,仅劳动公园一处同时在那里游玩的即达五六万人 ,五彩的焰火在夜空飞舞,照耀着欢腾的人群,许多人在看戏,许多人在唱歌,有更多的人包围着一蔟蔟的秧歌队。包围着一蔟蔟的秧歌队。

例(例(1415)很显然分两部分说事,前一部分说食堂清洁有秩序,后一部分说物美价廉。)很显然分两部分说事,前一部分说食堂清洁有秩序,后一部分说物美价廉。应该把“小箱”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应该把“小箱”后的逗号改为分号。例(例(1516)叙述了三层意思:)叙述了三层意思:第一部分写狂欢的时间长,第二部分写游人之多,第三部分写狂欢的具体活动内容。第一部分写狂欢的时间长,第二部分写游人之多,第三部分写狂欢的具体活动内容。应该把“稍减”和“五六应该把“稍减”和“五六万人”后的逗号改为分号,或者改为句号,也可以。万人”后的逗号改为分号,或者改为句号,也可以。

33、、注意注意分号和逗号、句号分号同逗号、句号的选择使用。的选择使用。

这三种符号都表示语气停顿,句号停顿长,分号次之,逗号短,这比较容易掌握。这三种符号都表示语气停顿,句号停顿长,分号次之,逗号短,这比较容易掌握。但在实际运用时,却不那么简单,但在实际运用时,却不那么简单,某一处应该用哪一个符号,要从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两方面同时考虑,切不可随意使用。某一处应该用哪一个符号,要从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两方面同时考虑,切不可随意使用。如:如:

例(例(1617))但是有钱的人并不和奶牛一样,越向他多挤,就越难挤出。但是有钱的人并不和奶牛一样,越向他多挤,就越难挤出。

这个句子有三个分句,分两层这个句子有三个分句,分两层,一层是打比方,一层说有钱人不出“血”,好象中间用个逗号就够了。,一层是打比方,一层说有钱人不出“血”,好象中间用个逗号就够了。可是这句话有歧义,“越向他多挤,就越难挤出”,是指奶牛呢,还是指有钱人呢?可是这句话有歧义,“越向他多挤,就越难挤出”,是指奶牛呢,还是指有钱人呢?如果第一个如果第一个逗号逗号改为分号,就不会有误解了。改为分号,就不会有误解了。

例(例(1718)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话没有说好。)要有意思才有话说 ,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 ,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 ,那都是话没有说好。

这个例子中的分句虽然比较短,但全句是有层次的,一连用了五个逗号就表示不出来。这个例子中的分句虽然比较短,但全句是有层次的,一连用了五个逗号就表示不出来。作者一句可以考虑把第一个逗号改为句号,第三个改为分号,这样层次就清楚了。这一句可以考虑把第一个逗号和第五个逗号改为句号,第三个改为分号,这样层次就清楚了。

例(19)每一个存在物—一只苍蝇 ,一块石头 ,一粒沙子……都是神圣的 ,都值得我们敬畏 ,因为,每一个存在物都是大自然的作品,都是大自然智慧的结晶 ,都包藏着宇宙的全部秘密 ;它们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意义是我们无法知道的 ,在它们身上总有无数我们未知的性质存在着 ,也就是说 ,它们对于我们的知来说 ,总是神秘的 。

这个多重复句是大并列复句中又有小并列复句,作者正确地选用了分号和逗号,第一层用了分号,其它都用了逗号。这个句子有几处似乎可以用句号,如“敬畏”后和“秘密”后,但是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论述的整体性。

(七七)  冒号的用法冒号的用法

冒号也是表示句子内部比较大的停顿,主要是用来冒号的主要作用是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也表示句子内部比较大的停顿。它的用法有:

1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如:如:

例(例(11)女士们、先生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现在开会了……上午好,现在开会了……

例(例(22)爸爸、妈妈:)爸爸、妈妈:

多日不见,很想念你们……多日不见,很想念你们……

例(例(33)主席先生、各位先生:)主席先生、各位先生:

          “为婴儿祝酒!“为婴儿祝酒!”真是妙不可言。”真是妙不可言。

           【马克·吐温《婴儿》(演讲稿)】(马克·吐温《婴儿》(演讲稿))

这种呼语多在书这种呼语多在书信、会议、演讲、报告中使用。信、会议、演讲、报告中使用。冒号后面文字要冒号后面文字要另起一行。另起一行。

22、用在总说语后面、用在总说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表示提起下文。(总提分说)(总提分说)如:如:

例(例(44)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二、词汇与文学;二、词汇与文学;三、语音与文学;三、语音与文学;四、四、语法与文学。语法与文学。                                              (王力《语言与文学》)(王力《语言与文学》)  

例(例(55)考落水原因,大概有三种:)考落水原因,大概有三种:((11)狗自己失足落水者,()狗自己失足落水者,(22)别人打落者,()别人打落者,(33)亲自打落者。)亲自打落者。

例(例(66))     探索散文主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探索散文主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第一, 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第二, 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

第三, 从作品的重点段落探索主题。从作品的重点段落探索主题。…………

第四, 从作品的内部联系探索主题。从作品的内部联系探索主题。…………

第五, 从作品的总体倾向探索主题。从作品的总体倾向探索主题。…………

(魏饴《散文鉴赏方法谈》)(魏饴《散文鉴赏方法谈》)

33、用在、用在需要解释或说明的话要解释或说明的话语后面,语后面,提起下文,提起下文,引出引出更深一层更深一层、更具体的、更具体的解释或说明。解释或说明。如:如:

例(例(77)我们的同志必须懂得一条真理:)   我们的同志必须懂得一条真理:共产党员和党外人员相比较,无论何时都是占少数。共产党员和党外人员相比较,无论何时都是占少数。

例(例(88)所以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 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流易斯·托马斯《作为生物的社会》)

例(例(99)梭罗的一个句子重现脑中:) 梭罗的一个句子重现脑中:“我们不能长期与一个罪恶的制度合作。“我们不能长期与一个罪恶的制度合作。””

例(例(1010))但是还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按:但是还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按:指黑人运动),也没有人宣布这一运动的行动纲领:指黑人运动),也没有人宣布这一运动的行动纲领:“勿以暴力对抗暴力。“勿以暴力对抗暴力。”(贡纳·贾恩《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

(贡纳·贾恩《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19641964年年1212月月1010日)日)

例(例(1111))“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格言,可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格言,可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世界是按照自相似或全息的原理构成的。世界是按照自相似或全息的原理构成的。

  (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语文读本》第二册)(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语文读本》第二册)

例(例(1212))读,指的是:读,指的是:朗读,精读、熟读、多读;朗读、精读、熟读、多读;既指学生自己读,也涉及教师怎样讲,怎样指导学既指学生自己读,也涉及教师怎样讲,怎样指导学生读。生读。    (张志公(张志公  《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             

44、用在人物说话或者引用语的发出者“某某说”之、用在说话“人”或者引用语的“作者”“某某说”之类的类的后后面面,,提示要说的话。提示要说的话。如:如:

例(例(1313)忽然那边田里)忽然那边田里跳耀着来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远远地就喊道:跳耀着来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远远地就喊道:“阿爹!“阿爹!妈等你吃中饭呢!妈等你吃中饭呢!””                             (矛盾《春蚕》)(矛盾《春蚕》)

例(例(1414))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拦的理想。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

例(例(1515)可见勇敢是非常可贵的、重要的品质,正如歌德所说:)可见勇敢是非常可贵的、重要的品质,正如歌德所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就失去了很多;你若失去勇敢,你边失去了一切。你若失去勇敢,你便失去了一切。””

55、用在“说、想、是、证明、指出、宣布、透露、提出、、用在“想、是、证明、指出、宣布、透露、提出、即、告诉、告诉、承认……”……”一类词语的后面,提起下文,含有提醒读者注意和强调一类词语的后面,提起下文,含有提醒读者注意和强调下后文的意思。文的意思。如:如:

例(例(1616)我们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

例(例(1717))上面的事实告诉我们:上面的事实告诉我们: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叶蜚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叶蜚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例(例(1818)) 一些国家宣布:公民没有权利离开他偶然出生的国家。…

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让你的人民愿意留在国内,外国人愿意来你们的国家。         (伏尔泰[法国]《论平等》)

例(19) 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即:我们所认识的只是我们现有的器官所能够认识的,如果换一套别的器官或者在别的生物眼中,这个世界就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

这类词语都是及物动词,它们所带的宾语如果只是词或短语时,其间无须停顿,不用冒号也不用逗号。它们所带的宾语是一个较长的短语或者是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语段时,如果需要提醒读者注意或突出强调下文,则用冒号,如果没有必要特别提示或强调则只用逗号或者连逗号也不用。如:   ***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18:17:25****

例(例(1920))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例(例(2021))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邓拓《不求甚解》)

例(22)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李华是个女孩子。

例(23)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这四个例句中,“告诉我们”“承认”“想到”“以为”后边就没有用冒号而用了逗号。有时候连逗号也不用。如:

例(24)这又一次证明美日对恢复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毫无诚意。

例(25)他问我知道不知道,我说不知道。

66、总括性的话语前边,可以用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概括总结(与“总提分说”、总括性的话语前边,可以用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概括总结(与“总提分说”相相反,是“分提总说”)。反,是“分提总说”)。如:如:

例(例(2261)做,要靠想来指导;)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例(例(2272))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者必居其一。二者必居其一。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例(例(2283)从飞机里投掷甲虫,从卡车里抛出密谲,在记者招待会上不从正面而只是歪曲地提问题:)从飞机里投掷甲虫,从卡车里抛出蜜谲,在记者招待会上不从正面而只是歪曲地提问题:着代表着帝国主义现阶段上一贯的作风。这代表着帝国主义现阶段上一贯的作风。

例(29)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甜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例(30)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得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毛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77、、用冒号用冒号表示列举事例表示列举事例,以印证,以印证其看法观点。其看法观点。如:如:

例(例(2314))  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这里这里再举几个人体方面的例子:再举几个人体方面的例子:“耳”成了“耳朵”,“眉”成了“眉毛”,“鼻”成了“鼻子”,“发”成了“头发”。“耳”成了“耳朵”,“眉”成了“眉毛”,“鼻”成了“鼻子”,“发”成了“头发”。

(吕叔湘《语言的演变》)(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例(例(2325)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它的交际工具:文字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

(叶蜚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叶蜚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例(例(2336)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1898年为例:年为例:

德国德国  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99年。年。

俄国俄国强占辽东旅顺大连,“租借”强占辽东旅顺大连,“租借”2525年。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99年。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 借”2525年。年。后者“租借”后者“租借”9999年。年。                            (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宁《邓稼先》) 

应该指出,不是所有举例都要用到冒号,如果只举出一件事例来论证观点时,在“例如”一类的词语后面可以用逗号或者逗号也不用。如:

例(34)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一种奇妙的结构:宇宙的每一层次都和另一层次相似。例如,海马的眼睛是由二十九条旋臂构成的,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每条旋臂是由一个小海马组成的,而这小海马又由更小的海马构成。                       (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

例(35)还有一类讲道理,不是从具体事例到大道理,而是直接从道理到道理。例如从甲在乙左推出乙在甲右,例如一个人说如果A所以B,今非B所以非A,另一个人可以说他推论错误,这些都是在纯道理层面上讲道理。                          (陈嘉映《哲学是什么》)

8、用来隔开时间表上的时和分。如,

例(36)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1日—10月15日

(每天上午8:30——下午4:30)

9、同位语之间有时也用冒号,以突出强调后位语。如,

例(37)对这一转变(按:指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例(38)所以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

(39)狄汐先生有一会严厉地瞪着壁炉台上边,盯着墙上那个穿苏格兰花格短裙的身材魁伟、气宇轩昂的男人:威尔士亲王阿尔勃特·爱德华。                               (乔伊斯《尤利西斯》)

应用冒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句中的插入语(独立成分),有的好象可以用冒号,其实只能用逗号。如:       

例(40)据说:这是几十年前,冰河流动,在岩石上檫过的痕迹。

例(41)报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568人,历史系已达982人,哲学系已达1560人,经济系已达898人。

例(42)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例(43)赶十一岁,他给白城子一家老张家放猪:十三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上面例句中的“据说”“据不完全统计”“往少里说”“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都是插入语,跟句中的其它成分不发生结构上的关系,虽然有一个“说”字也无须用冒号,应改为逗号。

2、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层冒号。如:

例(44)我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例(45)宇宙学上有一个“人择原理”,这样来解释人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规律,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图景,是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有人来研究宇宙,就是说:宇宙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要演化出人类,宇宙是为了人类才这样存在的。 (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          

冒号要管到句尾,一句话用了两层冒号,就搞乱了这句话的结构层次。应该把“我认为”和“就是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3、 冒号要管到句子终了。如果只能管提示内容的一部分,不能用冒号,或者后面的内容很长,用了冒号后下面的内容不好断句标点,也不能用冒号。:如

例(46)我们班里的三位优秀同学:李华、张杰和安丽经常帮助后进同学补习功课。

例(47)  在陕、甘、宁、青、新五省中访问的地点:计有长安、皋兰、酒泉、哈密等三十余处,行程约三万余里。

例(48)联络员本身也尽可能地对光荣的军烈属进行帮助,例如:陪他们去看电影呀,游公园呀,谈天呀,尽量的做到能解除她们精神上的寂寞。

例(46)   的冒号只能管三个“同学”,“ 经常帮助后进同学补习功课”并不是冒号提示的内容,所以句中用冒号不妥,应改为破折号。  例(47)冒号和“计有”重复,而且管不了“行程约三万余里”,应去掉冒号或改为逗号。例(48)冒号表示的举例,只是“看电影呀,游公园呀,谈天呀”,末尾部分并非举例,他管不了,应删去冒号。

4、 人物的语言和引语中的“某某说”,放在“话”的前面用冒号,插在“话”的中间用逗号,放在“话”的后面用句号。如:

例(49)

 ① 教练说:“你去试一试嘛,这又不是丢人的事。”

②“你去试一试嘛,”教练说,“这又不是丢人的事。”

 ③“你去试一试嘛,这又不是丢人的事。”教练说。

例(50)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造反了!造反了!”   (鲁迅《阿Q正传》)

例(51)“革命也好吧,”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例(52)“革命了……你知道?……”阿Q说得很含糊。

5、不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某某说”一类的词语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如:

例(53)《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例(54) 椐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邓拓《不求甚解》) 

这两个例句中的引语是转述,不是直接引用,所以不用冒号,而用了逗号。

6、注意分辨该不该用冒号,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上,不该用的时候则不用或改用逗号。如:

例(55) 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身体状况 ,经常出现阵发性潮红,一阵阵发热,出汗 ;常感头疼目眩,心悸恶心 ;四肢麻木无力,腰酸背痛 ;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

这是一个总分式多重复句,在总提和分说之间应该用冒号表示提起下文,所以应把“状况”后边的逗号改为冒号。因为冒号才能领起下面带分号的四个并列分句,逗号表示的停顿比分号还小,不能担起这个任务。又如:

例(56)目前伊拉克局势仍动荡不安,且有日益恶化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当年美国政府抛开联合国决议不顾阿拉伯各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强烈的反对而无端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已经宣告失败。

这句话应该在“意味着”后边加个冒号。否则读者第一遍读下去,会以为“意味着”的宾语就是“……的战争”。其实,“……的战争已经宣告失败”才是“意味着”的宾语。假使不加这个冒号,“战争”后的逗号就非去掉不可。

例(57) 老王来不及给他解释,只说了声 :“你看着办吧!”就拔腿走了。

这是一个陈述句,句中的“就”和前边的“只”是呼应的,中间不需要语气停顿,所以应去掉冒号,也不用逗号。

(八)  引号的用法

引号表示文章中的引用部分,表示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也表示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等。

1、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这“话”要用引号。如:

例(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例(2) 杜甫《秋兴》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就是以丛菊和孤舟两个景物寄托他的思乡之情 (王力《语言与文学》)

例(3)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                                   (王力《语言与文学》)

2、文学作品里,人物的语言要用引号。如:

例(4)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5)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都德《最后一课》)

例(6)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动。”         (朱自清《背影》)

3、着重论述或者有意强调的对象(词语),可以加引号。如:

例(7)  众所周知,“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国家,尊重自己的民族。然而“尊重”是要建立在“自爱”“正义”的基础上的。

例(8)“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例(9)“爱”和“被爱”,“关怀”和“被关怀”,如同太阳和月亮,交相辉映,而又相依相存,妄想不付出便收获真爱,只能是南柯一梦。

例(10)  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4、 表示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以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在句中出现,这时要加上引号。如:

例(11)事物总是辨证的 ,光能和热能可以相互转化:热,会发光;光,也能发热。若我们的生命之“热”为“四化”而发光,那么,这“光”也能转化为生命永不枯竭的“热源”,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具有永恒的价值

例(12)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例(13)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主义。

例(14)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能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金开诚《国学要对现实有用》)

5、 对某些词语——这些词语是作者刻意选用的——加上引号,表示怀疑、不承认或讽刺,使语言表达更形象尖刻,产生很好的讽喻效果。如

例(15)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                          (《别了,司徒雷登》)

例(16)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好。

例(17)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伟大人物”或“英雄”。

6、 文章中引用一些现成的语句,如成语、文言词句、流行语句、熟语、方言、外来语、专门语等,有时可以用引号标明,表示不是杜撰的,是有出处的(出处一般不说明)。以增强语言的文采和说服力。如:

例(18)中国古代就有“锥刺骨”“头悬梁”的故事,这是说学习过程的艰辛,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意志力的一种体现。

例(19)一定要得到“不幸而吾言中”,这才大家默默无言,然而为时已晚,是彼此都大可悲伤的。                    (鲁迅)

例(20)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例(21)周师傅嘴里说着话,手里还是不闲着,眼睛盯着“摇把”。

例(22)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李森祥《台阶》)

例(23)象形……就是画一只眼睛是“目”,画一个圆圈,放几条毫光是“日”。                               (鲁迅)

引号的这种用法并不是必然的,有许多时候,引用成语、熟语、方言等现成语句时,不加或不需要加引号,加上反而是多余的。如:

例(24)他看上去很“朴实”,然而并不“幼稚”,给人以一种“严肃”的感觉。

例(25)无庸赘述,恒心是可贵的,如果我们办事情“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是不会成功的。

这两句中加引号的词语和成语,无须突出强调,加上引号反而觉得故意做作,实在是多余的,应去掉。

7、引号还可以表示特定称谓,如有些简称、缩写的词语要加引号。

“四化”(指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

“四人帮”(即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反革命集团)

“六一”儿童节(指六月一日儿童节)

“文革”(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

应用引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引号里面又需用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应避免在单引号里面再用引号。)如:

例(26)“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27)他站起来问;“老师,‘无庸赘述’的‘庸’怎么解释?”

例(28)沈博士讲道:“有个中国记者曾问我,‘你老实说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在哪儿?中国到底落后多少?’我当时开玩笑说,‘其实中国的高技术与美国的高技术只相差三个月—假如不考虑创造力的话。’20年前我在中国上学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美国在发生些什么。”

(《参考消息》2005.11.6.)

2、关于“直引、转引、局部引”及其引号的使用。

写文章引用别人的话有三种方式:直接引用,间接引用,部分引用。

⑴  把别人的话照原样引用,称为“直接引用”也叫“直引”。凡直引的“话”,一般都要加上引号的,加上引号表示“确系‘原话’,有据可查”。例如:

例(29)关于爱国主义,现代的人可以用许多豪言壮语来表达豪情壮志。尽管如此,当我们看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时,仍然感到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 

(金开诚〈国学要对现实有用〉)

例(30)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直引”也有不加引号的。如果不加引号,前面最好用冒号,不要用逗号,免得误会是“转引”。如:

例(31)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例(32)也许 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  

⑵  转引。引用别人的话,意思是人家的,字句是作者的,叫做“间接引用”,又叫“转引”或“转述”。这样引用的“话”不能加引号。如:

例(33)陈教练说:“这个小冠军是我培养出来的。”

例(34)陈教练说,这个小冠军是他培养出来的。

例(33)是直引,用了引号和冒号。例(34)是转引,不用引号也不用冒号。

⑶  局部引。有时候,引用别人的话,一部分是直引,一部分是转引,这可以称为“局部引用”,也叫“局部引”。局部引用的引号只能加在直接引用的那一部分,不能把转引的部分也放进去。如:

例(35)这种情况使合众社记者也只有叹息:对于欧洲的严重经济情况,“美国政府拿不出什么现成的万灵药”。

例(36)巴格达的一个钱庄老板说,联合国1441号决议的通过使伊拉克避免了战争,“因为伊拉克政府肯定会接受这个决议,没有了战争,第拉尔(货币)当然就值钱了”。

这两个句子,前一部分是转述(间接引语),不用引号,后一部分是直接引语,所以用了引号。直接引语是句子的一部分,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作为全句的点号。

3、关于后引号和句逗号的位置先后。

引号分前后两部分。用“后引号”的地方,往往也是该用点号的地方,那么点号该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呢?一般地说,凡是完整地引用他人的话,末了的符号放在引号内。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部分,末了的符号放在引号之外。下面分几种情况说说。

⑴  完整地引用别人话,原话的标点不变,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后引号外边不再用点号。

例(37)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例(38)领队表示;“我们就是要老虎不出洞,这几天训练就是针对周日比赛的需要。”

例(39)甚至讲哲理的诗也离不开形象思维。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有池塘,有镜子(鉴),有天光,有云影,有源头活水,而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看书都领会到许多新的道理,好象有源头活水的清池,照得心理亮堂。            (王力《语言与文学》)

⑵  把“引语”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原来是不是一个句子,都失去了独立性,疑问句和感叹句例外),“引语“末尾原来的点号(问号和叹号除外)应省去不用。引号外面用什么点号,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来确定。如:

例(40)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又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例(41)因此,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齐民友《数学与文化》)

例(42)老舍先生曾称赞《燕山夜话》中的杂文“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足见它在当时的独创性。

例(43)在语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别(按:指古今说话)。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                     (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例(43)中所引用的两句话都是疑问句,虽然作了句子的一个成分,但都保留了问号。如果删去问号就搞不清原句的语气了,叹号亦然。

⑶  不是完整地引用别人的话,只引用了一部分,即原文在引文末了没有断句,同时也不作句子的一个成分,这种情形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如:

例(44)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

这句话的引文原句是:“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里只引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原文在“光明”处并没有断句,引过来时“光明”后的逗号省去了,但也不能用句号,引号外应该用句号,作为全句的点号。又如前面的例(37)也是这种情形。

⑷  并列的引号之间,有的用顿号,有的不用符号。如:

例(45)由此可以推知,与乐观正好相反的悲观,就是一种“无情观”“不仁观”,以别于同情观、仁爱观;悲观是一种“冷眼观”“怀疑观”“绝望观”,以别于乐观之为信心观、希望观。

(贺麟《乐观与悲观》)

例(46)我们平常说的“察言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

(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例(47)  例如词汇,必须接受语法的支配。从词典中挑出这样一些词:“真理”、“社会”、“实践”、“标准”、“是”、“能”等,它们并没有表示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只不过列举了一些事物和行为的概念,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一文中,这些词成为这样一个句子:“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就给我们一个明确完整的意思了。

例(48)  这里所说的“表达”,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文基本表达方式。  (韩少华《“散”与“不散”》)

(九)  括号的用法

括号主要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也表示插叙、补充说明或订正的部分。

最常用的是园括号“()”,还有方括号“[]”、尖括“〈〉”、六角括号“〔〕”、方头括号“【】”、空心方头括号“〖〗”等。

表示注释部分的括号,由于它注释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            ******二〇〇七年八月三十日星期四

1、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括号,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应该紧贴在被注释部分的后面,倘若正文在这里该用点号,点号要放在括号之后。句内括号的内部可以有各种符号,但末尾不能有点号。

例(1) 非洲(阿非利加州的简称)位于东半球西南部,赤道横贯中央。

例(2) 遇到这样的情形(这种情形是常常遇到的),就觉得无从下笔。

例(3) 字眼的变换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者因为恐惧、厌恶,或者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后者的例子如“大便”“小便”“解手”“出恭”(明朝考场里防止考生随便进出,凡是上厕所的都要领块小牌子,牌子上写着“出恭入敬”)。

(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2、 注释全句的括号,称为“句外括号”。句外括号放在句号之后,括号内部的符号不变,如果不成句子,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例如:

例(4)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

例(5) 对于它终于怀了恶感,我看也正是人情之常,不必指为拿了什么地方的东西,迷了什么斯基的理论的(奉官谕改为“不足怪的“。)                                         

(鲁迅)

3、 表示句中插叙的部分。可以用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它不是从意义方面注释词句,而是交代一些背景、场景等情况,或者说明行为、心理活动等(后者多用在剧本中)。如:

例(6) 就举俄罗斯童话里的狼与小红帽的故事吧。(笑声)狼想吃掉小红帽……

例(7)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鼓掌,转为欢呼。)

例(8) 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枣放入匾子里。)

4、表示对句中某些词语的补充说明部分,它不是在意义方面加以注释,也不是“插叙”,而是对上面的词语从另外的角度作一些补充说明。如:

例(9)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或者再加上“之一”二字更好一些)。          (齐民友《数学与文化》)

例(10) 在现代的文章里,“在……(之)下”用得非常广泛。

例(11)省民政厅于六月中旬曾召开各专署(市)民政科(局)长会议,专门讨论优抚工作。

例(12)[一连二排]经过一夜十二个钟头的跑步前进,终于在二十八日早晨八时到达军隅里以南三十华里的三所里和龙源里。

例(13)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

(1987年10月19日)法(经)发(1987)27号

例(9)一句,作者是从一个角度讲的,“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加上括号的补充说明是作者又从全视角讲的,使句意的表达周全严密。例(10)说明这个介词结构里“之”有时候用,有时候可以不用。例(11)的括号等于“或”“及”。例(12)的括号表示原文没有这四个字,但单引这一句又有不明白之处,补上这四个字,就明白了。例(13)的前后两个括号是补说时间的,“(经)”是补说文件是关于“经济方面”的。单位发文件时,为了简明,常常使用这种用法。

5、表示对句中的某些词语订正的部分。这种用法只在引用别人的的文字时才使用。如:

例(14)“实心儿待,休佐(做)谎话儿猜。”

例(15)“旧曲听来犹(空)有恨,故园归去已(却)无家。”       (鲁迅)

6 注明文章的“出处”“作者”,人物的“生卒年代”等,如:

例(14)《黎明的通知》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艾青(1910——1996)

例(15)【美国《纽约时报》(2005)11月4日文章】题:从火药到下一次“大爆炸”                    (记者  托马斯·弗里德曼)

7、表示条目次序。括号加在数目字“一、二、三”“1、2、3”及“甲乙丙”等外面,表示条目次序,章则条例或举例时常用。另外,脱离正文的“附注”对应数字也是用括号表示的。这里不再举例。

 (十)  破折号的用法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也表示说话中断,话题转换,声音延长或事项列举分承等。

1、 表示破折号后面是注释说明的部分,注释说明的部分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例(1)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寞。                     (老舍《想北平》)

例(2) 在万千的辞字之中他要去寻求那一个——只有那一个——合适的字,绝无一字的敷衍将就。            (梁实秋《论散文》)

例(3)     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扑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例(4)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应该注意:注释部分处在句子中间,要用一对破折号跟正文分开,如例(1)和例(2);注释部分已在句子末尾了,前面只用一个破折号,如例(3)和例(4)。

2、 表示补充说明。可以补充说明一句话中的某一个意思,也可以补充说明几句话的意思。这种“补充说明”不是从正面直接去说明,而是可以离开主旨,从某一个侧面作更深刻的、更有意义的或是风趣的说明,有突出强调的意思,可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

例(5) 然而无论怎样的糊涂文作者,听他讲话,却大抵清楚,不至于令人听不懂的——除了故意大显本领的演讲之外。     (鲁迅)

 例(6)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都德《最后一课》)

例(7)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例(8)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孙犁《荷花淀》)

例(9)“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3、表示句中的插说部分。这种“插说”类似句中的独立成分(插入语),虽然对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并非必不可少,但有了它,句意的表达更周全,所以用破折号而不用括号。如:

例(10)我其实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               (鲁迅)

例(11) 当一个坏的记者写文章的时候——我说的是坏的记者——他是不是看到他所要感动的读者如在面前呢?

例(12)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例(13)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鲁迅《故乡》)

 破折号的这种用法,相似于括号表示的“插叙”,但也有不同:破折号表示的“插说部分”是句子的组成部分,而括号表示的“插叙”只是“题外话”。这种“用法”更接近于句子中某些插入语(独立成分),所以一对破折号可以改用两个逗号。如:

例(14)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例(15)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4、表示总结上文,这种用法跟冒号的用法相似。破折号除起总结的作用外,还表示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停顿。这后一个作用,冒号是没有的。如:

例(16)什么头痛啦,什么有习题要做啦,什么跟人有约会啦——总之,他的不到会是有理由的。

例(17)    如果在被人猜忌怀疑之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如果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而在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如果看到自己的追求破灭为一摊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依旧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献媚之颜;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回答时——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我的儿子!

             ——[美]约瑟夫·拉迪亚德·吉卜林

(摘自《特别关注》第29页)

例(18)  而且在首都的堂堂执政府之前,光天化日之下,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这种种兽行,段祺瑞等固可行之而不恤,但我们国民有些无脸的政府,又何以自容于世界!——这正是世界的耻辱呀!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例(19)……在我上面的不知是谁?我因为不能动转,不能看见他;而且也想不到看他——我真是个自私的人!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例(20)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5、表示提示下文,这种用法与冒号相同。如:

例(21) 他(柔石)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

      “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诸望勿念。祝好!

赵少雄一月二十四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例(22)当时的情状,《金史·王若虚传》这样说——“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                               (鲁迅)

 破折号的这种用法,现在似乎被冒号代替了。

6、表示说话中断。有两种情形:一是故意不说下去了,一是被别人把话打断了。这是破折号的特有用法,如果改用其它符号,就有“说半句话”的“嫌疑”。如:

例(23)我,李石清,一个男子汉,我——(低头不语)(曹禺)

例(24)(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伺萍)“哦。”                       (曹禺《雷雨》)

例(25) (李太太)你又把你的大衣当——(李)你不要这么大声嚷嚷!                                         (曹禺)

7 表示说话语气停顿,起动挫取势的作用。这里的停顿比逗号要长,又跟句号的性质不同,没有隔断的作用。这种停顿又与“中断”不一样,“中断”是说半句话再不说了,而这只是停顿一下还要把话说完。如:

例(26)另一个时期呢,——可以。可是目前——不能。(矛盾)

例(27)这都可以算是真实话。然而——也不尽然。    (鲁迅)

例(28)(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曹禺《雷雨》) 

例(29)  我有时候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么?——不至于此吧?……”

例(30)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海燕》)

例(31)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

8、   表示突然转换话题,类似口语里的“说东道西”——一句话说完了,忽然想起来又说另一句,中间用上破折号表示这种转换语气,就不觉得是“东拉西扯”了。如:

例(3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例(33)“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9、 表示声音的延长。口语里经常有拉长声音说话,在书面语言里,就是用破折号表示的。如:

例(34)“完——全——对——一点——也——不错;凭着你平时的敏锐,你一下子就猜中了。”                        (《简爱》)

例(35)火车的汽笛“呜——呜——”地响着。

例(36)    ……人们都会摇头晃脑地哼唧:“祖宗有灵啊——”这个“啊”字必须拖得很长,带有无尽的韵味,类似俄国人的“乌拉”。

(张贤亮《绿化树》)

10、 表示语意或语气的连贯递进。如:

例(37)在1942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

例(38)朋友,我有时候很能够——并且很喜欢微笑;我又赞美人家的适逢其会的微笑。

例(39)  散文作家依靠语句的错综和声音的高下的奇妙调节,就能使人读起来觉得具有了声感变化,同时还会感到有一种生气灌注。生气不可能凭空存在,语言的声音节奏正是文气存在的形迹。

作者因情而发辞,辞生则声音与文气也随之产生了。好比平常人们讲话,有了意思才讲,要讲就必须借助语言(辞),而运用语言的时候又少不了抑扬顿挫、轻重急徐的语气。语气在文章里便是文气。这个过程即是:

情——辞——气——声

刘熙载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文概)这表明读者鉴赏作品恰好要和作者走一个迎头路,那么鉴赏散文的过程 便是:

声——气——辞——情

这也就是说,散文奖赏要特别注意抓住声感的突破口。从声感出发,因声求气,循声得情(魏饴《散文奖赏方法谈》)

11、  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事项列举分承时,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例(40)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41)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摘自杨振宁〈邓稼先〉一文)

12、 用在副标题的前后,或只用在前面。如:

例(42)     从火药到下一次“大爆炸”

——美报说中国当前最需要培养创新能力

(摘自〈参考消息〉8板2005年11月6日)

例(43)    一幅恬淡明丽的春之图

——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 作者:吴炫)

例(44)      论人民民主专政

——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     (毛泽东)

13、用在引文后面标明作者或出处。这种用法跟括号相同。如:

例(4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例(46)  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胡锦涛

例(47)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曹刿论战》

例(48)当谨守者有五:一须勤读敬师;二须孝顺奉母;三须友于爱弟;四须和睦亲戚;五须爱惜光阴。   ——林则徐〈训次儿聪彝〉

14、用在两个数目字中间,相当于“到”字。如:

例(49)前有冯道(公元八八二年——九五四年)之雕刻九经木版,后有毕升在一0四一——一0八二年间之发明活板。

15、表示转折语气,同时也表示停顿。如:

例(50)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就好了。

例(51)这大约已是五代表被拒以后了;我们因走进晚,故未知前事——但在这时以前,群众的嚷声是绝没有的。                                                  

(朱自请《执政府大屠杀记》)

使用破折号应注意下面几点:

1、 破折号应占两个字的位置。

2、 破折号和括号在注释部分和补充说明部分虽然有相同之处,但破折号所表示的注释部分和补充说明部分是句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朗读时需要读出来;而括号所表示的注释部分和补充说明部分是附加的,在结构上与句子没有关系,朗读时也不需要读出来。

3、破折号之前,原来该有的句逗号,有时可以省去,有的不能省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 要谨慎使用破折号。

破折号的用法有些跟括号、冒号相同,要注意区分使用。破折号可以表示语气停顿、中断、转折、转换、延长或者断断续续等等,使用时要注意区分,非必要时不要滥用。总之,破折号是一个很突出的标点符号,不宜多用。可以用逗号的不如用逗号;可以不用破折号的地方不如不用它。

( 十一)  省略号的用法

[一]省略号的用法

省略号主要表示语句中省略的部分或说话时没有说完的部分,也表示说话中断或沉默、断断续续或含糊其辞,还可以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尽在不言中)。

1、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如:

例(1) 她轻轻地哼起《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例(2) 巴特勒还说,目前的情况如果还继续下去,“我们将不能购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将要破产,无工可做,也无饭可吃。”    ********* 二〇〇七年八月三十日星期四   20:54:53

例(3) 正如那首老歌所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团结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成就事业的必要保证。

2、有些列举的事项不往下写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如:

例(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鲁迅《故乡》)

3、有些重复性的词语或者类似的语句,不往下写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如:

例(5)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冯君莉《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例(6)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胡的清丽,南胡的庄严,太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浆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也许是偏爱的缘故,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冯君莉《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4、表示说话中断、沉默不语或者含糊其词

例(7)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圆,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鲁迅《一件小事》)

例(8)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鲁迅《故乡》)

                                            

例(9)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例(10)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破折号也可以表示说话中断,但与省略号不同,破折号表示说话嘎然而止,省略号表示余音未尽。

5、 表示语气停顿,说话断断续续,并不表示省略。如:

例(9)对……对不起!我……大概是走错门了。            (曹禺)

例(11) 对啦。让我想一想…我们是一九二八年认识的。(矛盾)

例(12)“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鲁迅)

                     

例(13)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情……。其实,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情。”                               

(鲁迅《祝福》)

6、表示说话未完,语意未尽。有时候说话人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不说了,用了省略号,这样可以使语意含蓄,语境更加悠远深长。起到“尽在不言中”的效果。如:

例(14)“可恶!然而……”四叔说。

例(15)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润土哥,——你来了?……”               (鲁迅〈故乡〉)

例(16)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二]  应用省略号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省略号不能随便用。必须让读者知道的意思,不能省略;不必让读者知道的意思,可以不说,也不必用省略号。只有在引述或者举例时,引用了一部分后,其余的估计不用再写出来,读者也可以理解的“话”,才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语或自己说的话,有些不说或者有意让读者自己去理会的,也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如果随意使用省略号,反而会使读者迷惑不解。

归纳起来,有四种情形可以用省略号:

① 只引用了别人的话的一部分,其余不引用的部分用省略号来表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省略。

② 人物说话时,只说了一部分,还有一些应该说而不说,不说读者也已经明白的话,用省略号表示。

③还有一种情形是:人物说话时,只说了一部分,还有一些应该说而不说,故意省略让读者去理会的话用省略号。

④人物说话时,语气停顿、静默,时断时续或声音延长等,用省略号表示。

2、要注意省略号前后其它符号的使用。                                                                                                                                                                                                                                                                                                                                                                                                                                                                                                                                                                                                                                                                                                                                                                                                                                                                                                                                                                                                              

①省略号的前面是个完整的句子,仍旧用原来的符号,然后加省略号,表示省略的是另一句(或几句,甚至是很多的句子),不是一句的一部分。如:

例(14)散文的特点正在于“散”。……这“散”不是“散漫”的“散”,既要用墨如泼,又要惜墨如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见《笔谈散文》)(引自韩少华〈“散”与“不散”〉)

例(17)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

           ……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身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很慰安。   

(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②省略号前面虽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省略号并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语气停顿、延长、静默或断断续续,前面的句号可以不用(叹号、问号要保留)。如:[2007年8月31日8时17分24秒*********]

例(18)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契可夫〈变色龙〉)                                                                                 

③如果引用了一部分或只说了一部分,不管引用了多少或说了多少,其它的便省略了,省略号前面不用标点符号。如:

例(19)“打倒列强……”这个歌,街上的小孩子固然几乎人人晓得唱了,就是乡下的小孩子也有很多晓得唱了。     (毛泽东)

例(20 在他(按:指弥盖朗琪罗)的信扎内,随处看得到同样可怜的词句:  我几乎没有用餐的时间……我没有时间吃东西……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所毁坏了,我缺乏一切必需品……我没有一个铜子,我是裸体了,我感受无数的痛苦……我在悲惨与痛苦中讨生活……我和患难争斗……”                  (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

④省略号的前面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不用符号,也可以用上逗号、顿号或分号。

例(21)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鲁迅《故乡》)

例(22)假如真有这一日,则和尚、道士、巫师、星相家、风水先生……的宝座就都让给了科学家,我们也不必整年地见神见鬼了。(鲁迅

例(23)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曹文轩〈孤独之旅〉)

例(24)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曹文轩〈孤独之旅〉  

例(25)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鲁迅《故乡》)

例(26)“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着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鲁迅《故乡》)

例(27)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明天,他可以去捡芦雁的蛋;有兔子,这里的兔子,毛色和芦苇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着,你也未必能一眼发现它;……          (曹文轩〈孤独之旅〉)

⑤省略号的后面不用标点符号(后引号除外)。不再举例。

[三]   省略号在人物对话中的艺术应用。

人物语言或人物对话,是文艺作品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人物对话时,在一些特别情境中,常常说到半路中断不说了,这时,作者用上了省略号,故意留出艺术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填补、创造。这种“留白蕴涵”不仅可以使对话简明生动,而且可以收到扩大意境,引发联想和“言在行文外,意在标点中”的艺术效果 。这在小说和剧本中经常见到。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 鲁迅短篇小说《故乡》中省略号的应用。小说中有一段典型的人物对话——分别二十年后,“我”和闰土重逢时的对话。“我”只说了“一句话”,闰土说了“六句话”,七句话中竟有十一处用了省略号:

l “阿!闰土哥,——你来了?……”

l “老爷!……”

l “水生,给老爷磕头。”“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l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

l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l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l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我”和润土是从小一块长大的最要好的朋友,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这在小说前面的一大段“插叙”中已经作了详细的叙述和描写。按理说,这样的好朋友在分别二十年后重逢,应该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但是这“千言万语”,不可能也没必要都写出来。另一面,由于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原来的两个小朋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在外谋事,境遇窘迫,变得深沉老练;一个是乡下为民,景况艰难,变得木然寡欢。儿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纯洁友爱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陌生拘谨、惘然隔膜。尤其是闰土的心理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由于上面两方面的原因,“我”和润土在分别二十年后再相见时,必然是:想说的话很多,但又说不出来。鲁迅先生就艺术地选用了省略号,使人物的对话既简约明了,又含义深长、回味无穷。

我见了润土“很兴奋”,心里有很多话要说,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阿”了一声,叫了一声“润土哥”问候了一声“你来了?”,其余的都省略了。只在下面作了一个简单的交代——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也用省略号省去了,这叫做“尽在不言之中”。如果把想说和该说的话都写出来,那就太罗嗦了,如果只写一部分,一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二是说少了也说不清楚。这个“省略号”使用得恰到好处。不仅使语言简明,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闰土见了“迅哥儿”,原本是“实在喜欢的了不得”,心里也有很多话要说,但他的“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地叫了一声“老爷!……”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这个省略号蕴含了闰土多少人生的感慨和心里的苦楚。后面的五句话都是闰土说的,共用了八个省略号,其中四个省略号是表示闰土心里想说而再也说不下去的“话”,另外四个省略号是表示闰土说话时,欲言又止,时断时续或静默不语。当他叙述自己的景况时,他一边摇头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种世道艰难,苛捐杂税横行,虽劳动而不得“活”的进退两难的景况,说起来“非常难”,真是字字喋血啊!这八个省略号留给读者的艺术空白,可以引发出许多想象和理解的空间。 

从以上的分析看,省略号的正确运用,既可以使语言表达简约明了,又可以使语言表达蕴涵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下面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例(2)契可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省略号的应用。

小说中单是描写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语言竟有20处用了省略号,现在抄录于后,供参考。

l “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呦……哎呦!”

l 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l “恩!不错……”

l “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决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l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l “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l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 ,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l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摘录于契可夫《变色龙》)

例(3)《红楼梦》第98回中有一句描写黛玉临死前的一句话:

“探春紫娟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道“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这是黛玉在弥留之际得知宝玉成亲消息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当说到“你好”的“好”字时,便说不下去了,书中用了表示说话中断和意犹未尽的省略号留下空白蕴涵,让读者自己去思考。黛玉的千种辛酸万般怨恨无穷哀愁都蕴含在这个省略号中——未说出的半句话中。可能是说:“你好狠心!难道你忘记了我对你的一片痴情?!”也可能说:“你好糊涂!难道你真的把宝姐姐当成了你的林妹妹?!”……真是千言万语难以表述满腔怨恨。正如陈望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说,“急收”是“语言因为特殊的情境”,“说到半路断了不说”,使其收到“意于语言之外”的艺术效果。这里的省略号就起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留白蕴含的修辞效果。

例(4)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中有这样两句对话:

你还没有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这个表示沉默不语的省略号,艺术地表现了小通讯员在陌生女性面前显得有些腼腆忸怩,而在回答“娶没娶媳妇的问题“时,更是表现出难以启齿的羞涩。这里省略号的巧妙使用,对于刻画小战士不善言辞,怯于女性,特别纯扑、善良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例(5)   鲁迅在得知柔石等人被秘密残杀,柔石“身上中了十弹”时,悲愤填膺,怒不可遏,单列一行写了“原来如此!……”(《为了忘却的记念》)对这里的标点符号,读者往往只是从作者难以尽言的思想感情方面去认识。其实这是鲁迅利用标点符号留下的艺术空白,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去联想:结合主题分析,“!”表明作者无法形容的愤怒和震惊,“……”包含了难以尽述的悲痛和仇恨,也凝聚了对烈士绵绵不尽的思念和哀悼;从文章风格去把握,“!”和“……”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深沉蕴藉,融自己悲愤至极不能言语、烈士悲惨之至不堪状叙、反动派罪行累累罄竹难书于一体,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就时代背景去认识,可看到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令人发指的杀机四伏和一片白色恐怖。而要是从我们读者的情绪来说,则读到此也会沉默不语,而又难以平静——就像这里的感叹号;有多少话要说,却又说不出来——就像这里的省略号。两个寻常的标点符号,引发了读者多少联想和创意!  

(十二)  书名号的用法

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的。

书名号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书名号内再用书名号时,双书名号在外,单书名号在内。例如: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故乡》《人民日报》《读者》)《史记·项羽本纪》《〈中国工人〉发刊词》等等。

凡是文章中出现的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都应该加上书名号。书名号是文化精神产品的专用符号,非文化精神产品,如物名、商品名、商标名、证件名、单位名、奖项名、集会名等等,都不能使用书名号。象“金鸡奖”“康佳杯”“速成班”,可以加引号,不能加书名号。

书名和篇名连用时,用一个书名号,中间用圆点(间隔号)隔开,如《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史记·项羽本纪》等。

直行书里的书名号用浪线,加在右边或左边。

(十三)  着重号的用法

着重号用小园点来表示,用在某些语句或词语下面,标明它们是文章中重要的语句或字眼。不是意义重要的语句,但是有特殊理由要读者注意的,也可以加着重号。在试题中,也常用来指示需要解释的字、词 、句。例如:

例(1)对偶句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主要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如何。

例(2)对于它终于怀了恶感,我看也正是人情之常,不必指为拿了什么地方的东西,迷了什么斯基的理论的。(这两句奉官谕改为“不足怪的”。) (鲁迅)

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奏效的。

B  我们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C  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兴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答案:C )

例(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A  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B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在文章里,如果突出或强调的只是一两个字,有的可以不用着重号而用引号。

(十四)   间隔号的用法

间隔号是标号的一种,形式为小园点“·”。用于外国人或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书名和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例如:

l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

l 列夫·托尔斯泰

——《庄子·逍遥游》

——《蝶恋花·答李淑一》

间隔号也可以用来隔开年月日,如“2008 .9 .15”;也可以用来隔开时和分,如“8 .18”(也可以用冒号)。这样用的间隔号,位置要低一些。

用间隔号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间隔号在字与字之间,占一个字的位置。

(十五)  连接号的用法

连接号是标号的一种,形式为“—”。表示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多用来连接时间、地点。如:

鲁迅(1881—1936)

北京—上海(火车行驶区间)

连接号有四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半字线“ˉ”(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长度)。用那一种,要根据需要来选定。

(十六)   专名号的用法

专名号是标号的一种,形式为“—”。加在人名、地名的下边(直行书里加在左边或右边),标示专名。现在除教科书里还使用外,一般很少用书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中横排文字的底下或竖排文字的左侧,标示专名。例如:

司马相如者, 汉  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

       

  四、 标点符号的历史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工具。例如下面一段文字就是借助标点符号,清楚明白地记录了一个故事 。

有一个青年进城,向一位扫街老人问路:“老头,火车站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