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刮毛后的老婆爱爱:中国企业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战略研究(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20:03

中国企业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战略研究(2)

  二、成因分析  1.地缘和文化因素。地缘政治和历史文化因素对投资很大。美、日、欧洲诸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都选择地理上接近或历史文化联系密切的地区,中国亦不例外。港澳及东南亚在地域上与祖国大陆或我国毗邻,华人、华侨集聚,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认同感,历史上同中国的经济往来就十分频繁。因此,中国很多跨国经营企业对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投资环境较熟悉,在对外直接投资低级阶段所有权上风和内部化上风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在此投资有利于回避风险、积累经验,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进步投资绩效。所以中国对外投资初始阶段的首选区位在该区。同时,中国事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外交关系融洽,投资的制约因素较少。因此,对外投资最初多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2.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战略因素。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与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国并非资本剩余国,经济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仅有少量的OIL上风,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低级阶段,投资量不大,且囿于信息和便于治理与调控等因素,呈现不平衡的集聚状态。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情况下,中国为实现赶超战略,开始注重向发达国家投资,来和鉴戒国外技术,因此投向发达国家的资金大量增加;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而引发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增大,大量利用国外自然资源,强化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选择。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对外非贸易直接投资格式的形成。  3.目标国外资政策、市场及开发潜力。外资政策对外资的进人至关重要,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分布和与中国签订了经济贸易协定、双边投资保护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发展中国家一般资源比较丰富,且资金、技术短缺,多处于卖方市场,外资政策宽松,欢迎有利于增加就业的资源开发等劳动密集型投资,这正符合我国的投资特点。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稳定,技术先进,市场广阔,对外资开放领域有严格限定,资金需求主要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因此,随着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需求转变、外资政策调整及中国投资实力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断进行地域分化和整合,投资欧美的产业,技术含量日益进步;劳动、资源密集型投资转向发展中国家,并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增多,呈现地区多元化和布局趋向平衡的特点。这是适应全球一体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结构转化的重要举措。  三、区域战略  1.投资区位选择的战略目标取向。产品生命周期以为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对外投资主要通过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来降低本钱,应选择收进和消费水平接近的东道国;到标准化阶段为进一步降低本钱,应选择劳力本钱较低的东道国。小岛清的比较上风理论则以为,对外投资应选择边际产业,向具有比较上风和贸易带动上风的地区投资来促进出口和产业结构优化。折衷理论首次提出了区位上风是跨国对外投资的关键因素,企业应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源、技术、资金、优惠政策,发挥比较上风,获取收益。上述理论从发挥和寻求比较上风的动因上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取向。因此,企业对外非贸易直接投资的布局亦应基于多重目标:(1)增加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投资于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的东道国,扩大生产规模,进步效益,培育企业与世界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2)带动出口。我国事一个贸易大国,今后出口对国民增长的作用将会继续增大,对外投资应选择能带动本国设备、半成品出口的国家,并绕过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遵循“投旧引新”的原理,把轻纺、传统化工、机械等“边际产业”投向一些中国家,重新获得发展上风;同时,立足长远,向发达国家投资,、引进先进技术,突破各种限制获得资金和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4)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折值不足世界均匀水平的一半,很多矿产资源已经或者即将制约经济发展,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应投资于国外资源丰富区,以获取资源,减轻国内环境污染,赢得新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总体战略。对外投资按投资方向可分为向发达国家的上行投资和向发展中国家的下行投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区位选择上应以下行投资为主,兼顾上行投资。这由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对生产和贸易的经济效果产生的所决定。发达国家有完备的市场体系,经济发展水平高,投资环境优越,投资于发达国家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治理、信息。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层次高,我国的相对技术上风和治理上风难以发挥,在市场上尚难同它们直接竞争。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关系,经济结构相似,文化环境接近。它们化水平较低,从生产原料、工具到成套设备都需要进口。我国拥有的小规模上风、适用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与优惠政策相结合,有利于拓展多元化市场。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还可以旁敲侧击,利用东道国的配额和优惠政策主攻欧美市场。如通过投向一些非洲国家,利用它们享受西欧的特惠关税,主攻西欧市场;对拉美直接投资,可利用北美对该区的优惠政策,广泛利用北美的资金、技术和市场。  3.不同区域的投资战略。(1)稳定进步亚洲的投资。如前所述,中国在亚洲的对外投资具有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利因素,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削弱了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但增加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上风。亚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东南亚的森林资源,西亚、中亚的石油、铁、钾盐等对我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无论是中国的小规模上风、适用技术上风还是特色技术上风,如陶瓷、刺绣、园林、中医中药等都适合于在本区投资。同时在本区投资也易于推行“投旧引新”的战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突破因产业结构趋同导致的贸易壁垒和摩擦。本区的港澳台和东南亚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该区各国和地区为吸引外资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较好。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不断推进,澜沧江一眉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得到了沿河各国和联合国开发署的高度重视;中亚地区的经济开发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这都有利于中国拓宽对亚洲的投资领域。因此,亚洲不仅是中国过往和现在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阵地,还将是今后加强投资的重要地区。  (2)有重点的发展对欧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欧美一直是全球创新的领导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注重对欧美的投资,目的是追求美国高技术,进步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中国跨国公司更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容量大,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与我国经济联系强,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顺差的来源国,在本区投资有利于冲破贸易壁垒,广泛利用外资,学习先进技术、治理方式,获得丰富的信息,增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进步国民经济素质。,我国在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主要以开发资源、低水平加产业居多,无法发挥中国企业的比较上风和竞争上风。今后应改善投资结构,以长远利益为主。由于中国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限制,对上述地区投资规模不大,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3)积极发展对拉美、非洲、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这些地区不仅有我国紧缺的若干自然资源,而且我国产品和服务在这些地区也比较适销对路,市场远景较好。我国的家电、服装、纺织、皮鞋、丝绸等轻工产品和餐饮业在中东欧很受欢迎,而该区丰富的石油、自然气等资源对我国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拉美的巴西、墨西哥、智利、委内瑞拉、秘鲁等国的石油、铁、铬、铜和森林资源丰富,投资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大,易于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上风和竞争上风;非洲总体上经济落后,产业化水平低,但利比亚、尼日利亚、南非、扎伊尔、赞比亚等石油、铜、铬、铁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强,远景广阔。当然,该区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经济混乱,但大部分国家投资环境较好,整体的潜力较大。  (4)加强对区域经济组织内部的投资。目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紧密性区域组织已经形成,它们的贸易活动以经济区域和经济实体内部循环为主,外部循环为辅,实行严格的有差别的内外政策:区域内实现了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活动,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同一产业和产品标准,而对区外进口则缺乏优惠条件。这些区域性组织的对华贸易保护日益加强,如1990年代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截止2000年1月,欧盟对华反倾销达20多种,覆盖了从日用品到家电到产业品,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华反倾销也不断增多。因此,传统出口很难进进。但中国企业在欧、美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应通过强化投资,绕过关税壁垒,将贸易摩擦变成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易,分享经济团体内部企业的优惠待遇,开发这一广阔的市场。另外,还要留意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对环太平洋国家投资,深化与本区的贸易、金融关系,继续以港澳为依托构建21世纪的对外直接投资格式,防止被排除在亚太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