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驴的金链子多少克:有多少腐败假“职务消费”名义横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30:31
 

6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国资委昨天公布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后央企负责人用车、出国考察、业务招待等职务消费将受到严格控制,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消费透明度,听取职工意见,定期公布。

对于这一“意见”的出台,我们为之高兴,为之鼓掌。

长期以来,有些职务消费是一笔说不明、摆不出、理不清的“糊涂账”、“猫腻账”,有的甚至是“腐败账”。“风花雪月任挥霍,吃喝嫖赌全报销”,是群众对某些腐败官员职务消费的讽刺性概括。记得媒体曾经披露一个女贪官,连卫生纸都报销,并恬不知耻地说:我是党的人,理所当然一切都该由党报销。有些“公”字号单位头头脑脑的职务消费,是个无底的黑洞,填进去的不是国家的钱,就是集体的钱。这黑洞实在是不堵不行了,不能再任其“黑”下去了。

为什么职务消费容易形成“黑洞”?首先,是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缺欠所致。领导“一支笔”作主,咋签咋报,咋批咋办,常常是领导自己花销的票据自己签字进账。如此,个人专断,制约监督薄弱,是“黑洞”形成的原因之一。

职务消费无一定标准,“灵活性”太大,是“黑洞”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一筐拎”、“一揽走”的报账法,更使其“灵活性”漫无边际。一张“招待费”的票据、一张车辆“修理费”的票据、一张“考察费”的票据……动辄数百元、数千元、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元,谁知道买的啥、吃的啥、修的啥?各种“虚拟”项目、品名报账的“手段”,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其背后潜藏着的不是违规违章,就是不正之风。有两个我熟知的事例,一个是某市烟草公司的老总,他新购住房的装修费15万元,就是两张“会议费”、两张车辆“修理费”报销的;另一个是某市一局长,携情人周游5省3市,挥霍近8万元,都是虚开“招待费”和“修理费”报销的。

“封闭运作”、“暗箱操作”,是造成职务消费“黑洞”的第三个重要原因。目前一般报账流程都是“三点式”:“经办——领导——会计”,甚至是“两点式”:“会计——领导”,而且会计多是领导“信得过”的人。如此“秘密”或“诡秘”的“小圈子”,职务消费怎能不出问题?

职务消费看似痼疾顽症,其实根治并不难。“阳光”、“公开”,是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克星。只要切实做到把职务消费公诸于众,最好张榜公布,要求明细,而不是大而化之的“一筐”和“一揽”或笼而统之的汇总数,是真是假,有无猫腻,群众一瞅就明,再想捣鬼就难了。同时完善组织检查监督和群众举报制度,并实施严肃的追究制。职务消费的问题一经查实,决不姑息迁就,该退赔的退赔,该处分的处分,涉及经济犯罪者则绳之以法。如此,职务消费自然就会逐渐清楚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