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网贷会上门催收:抗生素时代的人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00:38
2011-02-08 23:09:42|  分类:医劫醒世录    |  标签:抗生素  滥用  药物  医生  医院   |字号 订阅
抗生素时代的人类
刚读了一张新近的中文欧洲商报,里面报导德国的医生在中国病人感冒时,拒绝开抗生素,拒绝给病人挂水
对比之下,国内的抗生素滥用,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抗生素已经成为医药行业最大的摇钱树与聚宝盆.为了冰冷的金钱,他们在灭绝整个民族,即使对幼儿下手也毫不迟疑.多少家庭的血泪悲痛也无法令他们心软反省.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代,不仅因为它的疯狂,更因为它将无可避免地消逝, 身、心、灵健康的新人类将重新拥抱这个美好的星球,回到自然的怀抱。
....................................................................................................................................
抗生素占各医院营业额的40%---80%
治疗普通感冒花个上千元,常规手术花个上万元......,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正常现象”,有关医疗专家表示,抗生素滥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依赖抗生素治病,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也已经成为“疾病”之一。一项最新的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儿童更是最大的受害者!抗生素之所以滥用,背后隐藏着一条利润惊人的“利益链”,因为在不少医者看来,多用抗生素就能让病人掏出更多的钱。
抗生素撑着大医院
日前笔者在医院遇到一名中年病人,他说,平时体质较差,经常生病。今年初感冒后引发了扁桃体炎,在一家三级大医院就诊治疗,医生为他开的药均是高档抗生素,经过三天的输液治疗后,病情好转,扁桃体肿胀消除了,但结账时却发现已经花了1100多元。更令他气愤的是,以后每次感冒或者扁桃体炎发作,再使用普通的药物,短期内根本没有 效果,还必须使用越来越高档的抗生素,以至每次小病都要花费巨资。
为什么医生对抗生素如此“厚爱”呢?有知情者表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院首先“患”上了对抗生素的“依赖症”。江苏省药学会有关人士说,江苏省内三级大医院每年消耗的抗生素金额占所有药品金额的40%~50%;二级和基层医院所占比例更高,达到了60%~80%,我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在全世界都比较突出。
据专家介绍,对于很多疾病来说,使用普通的药物,其治疗效果并不比高档抗生素差。比如治疗最常见的感冒,只要及时调理,不吃药也是可以康复的,使用青霉素治疗最多花费上百元,而使用高档抗生素至少要上千元;治疗慢性病高血压,许多非常便宜的药品疗效非常理想,像一两分钱一片的复方降压片,治疗高血压效果就不错,但如果使用一些新药治疗高血压,每天的花费就要以数十元甚至百元来计算了。
产销“利益链”  黑幕惊人
抗生素之所以被滥用到如此地步,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从业内人士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医院、医生,到药品销售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抗生素滥用现象的背后其实掩藏着一条利益链。
尽管都是抗生素,一支青霉素的价格和“赛福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价格相差达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全看医生怎么选择。在很多时候,医生为了能拿到回扣,为病人开的抗生素越来越高档。目前,因为近9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销售,这便形成了一种怪现象,药越贵,医生越愿意开,医院越愿意进货,因为他们要赚取高额利润和回扣。
除了医院少不了抗生素外,如今药店不需要处方也能买到抗生素,这使得医药公司这类流通企业也乐意经营抗生素,赚取差价。反正患者没有选择权,降与不降价都得买。
业内人士介绍,别看某些抗生素动辄数十元甚至数百元的高昂单价,其实成本十分低廉,并且在过去5年~6 年里国际抗生素原料药市场价格一直在不断下降。
由于有利可图,药厂一窝蜂地“上马”抗生素。而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抗生素大多是“仿制药”,重复生产严重。如“阿莫西林”一种,国内的生产企业就几百家,“先锋”的生产企业也有几百家,这就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混乱,无序竞争严重。
一药多名辨不清干扰降价
南京市物价局今年下半年大幅度调低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雷尼替丁、拉西地平、盐酸万拉法新、尼美舒利、泛昔落韦、单峰纯长效胰岛素、干扰素等9个品种57个规格的国产抗生素类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约为30%,降幅最大的达60%。从理论上测算每年可减轻社会医药费负担约8亿元。
但是,专家认为,抗生素品种繁多,政府在发布降价药品时大部分也只用化学名称,而不用商品名称,不少人由于分辨不清,丧失了购买其他降价药品的机会。比如,国家公布降价药品的名称为“羟氨苄青霉素”,可是百姓知道的却是“阿莫西林”、“广林”、“益萨林”、“阿莫仙”等等,根本不知道它们就是“羟氨苄青霉素”!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脂”为化学名,商品名又叫“心痛治”、“消心痛”、“安其伦”、“宁托乐”等,别说是普通患者,就是医务人员也未必清楚。
抗生素与亿万家庭的血泪
抗生素及其幕后滥用的黑手
..............................................................................
为人父母者不可不察:儿童是抗生素药物的最大受害者
近日召开的国际儿科药理会议上传出消息:中国儿童青少年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在儿童药物性肾损害中,大约有4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由抗生素引起。
导致二次感染    滋生耐药细菌
抗生素制造了30万聋儿
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目前有 120多个因使用抗生素而致聋的孩子正在接受漫长而又艰难的听力训练。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似的经历:耳聋前都曾用过抗生素药物。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药剂师尚蓓蓓回忆说,2003年,一个新疆小男孩因为过量使用庆大霉素(抗生素的一种)而致聋。可悲的是,2年后他弟弟因为感冒发热到医院看病,医生又给他开了庆大霉素。家长也曾犹豫,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结果没多长时间,弟弟对声音也没了反应。家长连忙带孩子到北京某医院就诊,专家的诊断让他们又一次大放悲声:庆大霉素致聋。尚蓓蓓说:“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都有一定毒副作用。儿童的身体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相对成人更加脆弱,用药不当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听觉系统。”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发现于1928年,1940年应用于临床。抗生素发展到今天种类已达几千种,常用于临床的也有几百种。它通过杀灭致病细菌及微生物达到治疗效果,医学专家普遍认为抗生素曾为人类的寿命贡献了10岁。但这并不表示抗生素是万能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张君莉表示,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甚至滋生可怕的“耐药菌”。缺乏这个正确认识的家长总是自作主张,只要孩子一出现感染症状,就马上递上抗生素类的药物,却没有想到这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曾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这一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也就是说,1000个聋哑儿童中,我国就有300~400个是由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而在发达国家还不到9人。
另外,据首儿医院肾内科一项统计显示,在儿童药物性肾损害中,大约有4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尚蓓蓓说,药物在体内大多是通过肝脏解毒由肾脏排泄的,因而药物的浓度在肾脏内最高,毒性也最大。儿童的肾功能较弱,滥用抗生素首先伤害的就是孩子的肾脏。
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包括:庆大霉素滥用可能导致耳聋,红霉素滥用可能对肠胃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青霉素滥用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此外,还有皮疹、低热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四点一注意——
专家指导规范使用抗生素
正确使用抗生素要从以下4点做起:凡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药就不联合用几种药;能口服的不要静脉注射。在这个基础上,家长还需要做到不自行胡乱在医药超市购买抗生素类药物,如果孩子出现感染尽量到医院查明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尚蓓蓓提醒家长注意一点:医生嘱咐的一天吃三回药,不等于早、中、晚饭后各一次,而是每8小时服用一次。如果两次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太高,从而导致神经或肝肾功能损伤;而间隔太远,血液中药物浓度不够,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就会减弱,同样会产生耐药性。
量大量小没规矩    误用错用随意用
儿童用抗生素只有两种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有60%~70%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现象。这个比例中自然包括着儿童青少年。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夏季是胃肠道感染的高发期。也就是说,这两个季节最容易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滥用”不是简单地指“多用”,自行“减服”“停服”或“不按时服”也是滥用的一种表现。张君莉说,抗生素类的药物一般的服用周期最短时是48~72小时,在这个周期内即使炎症有所缓解,也要继续服药,以确保杀死病原体。如果随便停药就意味着给了细菌重新生长的机会,几次三番后细菌就会越来越强壮,这时出现耐药的几率比较大。
除了孩子自己本身不知道按疗程、剂量服用药物之外,多数家长往往凭自身经验,把成人用的抗生素给孩子吃,也是滥用抗生素的表现。而实际上,适合儿童服用的比较安全的抗生素只有青霉素和红霉素两大类。
中国父母太依赖    美国医生很少用
滥用抗生素花钱买痛苦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有1/2的儿童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生病时使用抗生素,事实上可能只有25%的患者生病时真正需要。而西方发达国家,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30%,美国是20%、英国是22%。
对国内5家儿童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儿童门诊急诊中,抗生素静脉注射使用比较普遍。负责这一调查的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科研究所杨永弘研究员表示,在美国,孩子病了医生是不主张首选抗生素的,对于一般常见的发热,只会让患儿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让家长尽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温。而我国却首选抗生素迅速消炎降温,甚至在孩子还没有送到医院时,心急如焚的妈妈早已自行让孩子服用药物了。
张君莉表示,在中国,约有75%的家庭备有抗生素,这被认为是一个有备无患的好习惯,特别是碰到孩子去外地读书及全家集体出游的情况,背包里总是少不了抗生素的身影。“人们对抗生素的依赖已经越来越明显。”尚蓓蓓说,“在医药超市,一次性购买许多抗生素的家长很多,他们就像是在超市购买日用品一样购买抗生素。”我国多数患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的,多花钱还在其次,最严重的是会给患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少年儿童。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肖永红表示。
***********************************************************
中国居高不小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及致命的危害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几十年来,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目前,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世界上是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
1978年,人类满怀信心地提出“限期消灭传染病”的乐观口号,联合国成员国并共同签署了《全人类健康2000》的协议,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将在21世纪到来之前,彻底消灭传染病。然而协议签署不过20余年,越来越多的病毒和细菌就向人类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了卷土重来的势头。
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
1997年,美国学者皮特·布鲁克史密斯在《未来的灾难-瘟疫复活与人类生存》一书中写道:疫苗、抗生素以及近年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型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
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病例800万,死于结核病的达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接着是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病毒的蔓延;炭疽热、疯牛病、艾滋病、SARS的推波助澜,就连禽流感这个过去仅在家禽内传播的疾病也开始肆虐人类。
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人类发明出来抵御细菌和病毒袭击的抗生素。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于抗生素的滥用,狡猾的细菌开始对人类展开致命的反击。WHO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抗菌药物费用支出占全部药费的15%~30%。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作了一项调查,两年间总共调查共46 477份儿童的病历。他们发现,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了3次抗生素处方,美国医师似乎非常喜欢用抗生素,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正常使用,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这些疾病并不一定要使用这些抗生素。在美国,医生每天的处方中有1.5亿张是抗菌药物,其中有50%是不必要的。
美国在1982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仅1992年全美就有13 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
法国每年大约有900~1 000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22.2%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英国哮喘病学专家沃特克教授说,在英国、新西兰和北欧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证明,抗生素与引发哮喘有关联。以英国牛津的研究为例,调查结果发现,6个月以下便使用抗生素的幼儿,5岁以后患哮喘的概率是同年龄小孩的3倍。
我国抗生素应用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将可能自食恶果,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在1999~2002年期间,尽管抗感染用药的销售额占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但其销售额仍然以较高的速度递增。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在全球范围内,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约占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位居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二位)。
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根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使用的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一直居所有药物的首位。上述城市抗生素的使用费用达到了1.4亿~1.7亿元不等。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如果对抗生素滥用再不加以制止,上海将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下一个“病菌耐药性强”的重灾区。
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而到了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高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 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 。
专家们说,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得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
长期使用抗生素危害多
我国约有5 000万~8 000万残疾人,1/3是听力残疾,其中60%~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
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 ;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则高达95%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率为79%,这一数字远高于英国的22%和各国平均水平的30%。
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该研究比较了2 266名乳腺癌患者和8 000名对照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发现,17年内合计使用抗生素超过500天或者超过25次处方使用,那么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2倍。
研究者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oberta Ness博士指出:这个风险非常大,远远超出使用雌激素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40%的水平。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1999年,芬兰的一项1 000名女性的跟踪研究已经得到过相似的结果。
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现象
例一,患者因急性阑尾炎术后静脉滴注林可霉素1 .2克/500毫升预防感染,滴注完毕后,因呼吸衰竭,休克死亡。
林可霉素具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与麻醉药、肌松药联合应用时应该减量,否则可因协同作用而引起呼吸抑制,甚至致死。而本例一次使用林可霉素1.2克,剂量偏大,应该0.6克间隔 8~12小时重复使用。提示,患者的死亡可能与林可霉素剂量过大和林可霉素与麻醉药、肌松药不良相互作用有关。
例二,男性,44岁,因急性胰腺炎入院,庆大霉素24万单位,一日1次,静点29天,肾功能衰竭死亡。
综上所述,滥用抗生素诸多现象中医务人员对使用抗生素缺乏正确认识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包括适应证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过少;不了解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等不规范操作等。
寻求抵制的对策
面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向科学家们发出倡议寻求对策。而1981年成立的组织——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更是遍布90多个国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
欧盟委员会颁布了4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的禁令。这4种抗生素包括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它们占抗生素市场总份额的80%,自1999年7月1日起不得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目前,卫生部医政司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明年上半年有望面世。这是国内第一个为某类药品制订的指南,也是卫生部首次用行政命令去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
哪些人在滥用抗生素?为什么要滥用?
抗生素(antibiotics)滥用,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它的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在杀灭和抑制细菌方面它拥有奇效。它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同疾病的斗争史上最具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得人们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成为可能。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这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从此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5年以上。
抗生素产生的奇迹,使得富有学识和经验的医生,也认为即使多用些,并非是一个问题。抗生素具有低毒性这一优点,使得医生随意开出的处方,一般也不会立即使病人发生危险。以至于一些医生更是把抗生素当作了万灵药。
俗话说“物极必反”,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抗生素滥用现象开始出现。而由于滥用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由于人类滥用抗菌药物,细菌也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致命反击。当今面对抗菌药耐药性这一全球难题,人类如果再不寻求对策,抗菌药将会走向穷途末路。
我国抗生素滥用问题严重
在抗生素滥用方面,中国可谓世界驰名。据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肖永红副所长介绍:一方面,我国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对抗生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管理,在美国买一支枪容易,买一瓶抗生素却很难;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同于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经济原因,他们使用的多为低端的产品。而我国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和其他原因,使得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低端抗生素和城市医疗机构高档抗生素滥用同时存在。这使得我国的情况更为复杂和严峻。
1985年,WHO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在内罗毕会议上提出药物合理应用的定义:“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所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所耗经费对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根据这一定义,临床合理用药必须满足有效、安全、适当和经济四原则。这里有效指药物治疗需要获得预期效果;安全指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尽可能小,即用药效果风险比较小;适当则包括个体化地确定所用药物及用药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经济主要指用尽可能低的医药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高的治疗效果,强调临床治疗效果与费用的相对关系。
据肖永红教授分析,造成我国抗生素药物滥用有以下主要原因:
1.医生认识的误区。因为抗生素的低毒、有效,长期以来,许多医生一直把抗生素当作消炎药对待。其实不然,抗生素所能抑制和杀死的只是细菌,对于其它因素像病毒引起的感染,是不起作用的,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使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其中40%死于药物滥用。
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误导医师出现新药不合理应用;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如果再考虑到药品销售与医务人员经济利益等不正之风,情况就更复杂了。
2.患者认识的误区。跟医生一样,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疼脑热、发烧发炎,就服上一些。如果有人得了感冒去看医生,而医生没有给他开药,他会认为这个大夫不合格,人病了怎么能不吃药呢?其实,对于普通的感冒,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多休息、多饮水。只有出现一些发热、发炎等症状时才需要考虑用一些扑热息痛或抗感染药。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基于以上原因,整个社会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把许多不需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理所当然地当成了必须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也给医生造成了社会压力。以儿科为例,如今的孩子都是宝,小孩病了,往往是四个甚至六个家长陪着去看病,孩子治好了,一切都好。出了问题,医生就会背负很大责任。如此情形下,许多医生就把抗生素当成了一道保护自己的防线,本来不该用的也用,就怕万一出了问题,责任难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为此WHO公布了促进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2004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质量原则,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定原则等作了具体阐述,这对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准、缓解细菌耐药性的加重、降低医药费用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2005年11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正式成立。作为“细菌耐药网”的主要负责人,肖永红说:“这两个网建立的初衷就是根据监测到的全国耐药菌状态来指导用药。这是很好的事情,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大规模去做。像欧盟每年投入2到3亿欧元在做这件事情,就连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都走在我们的前面。好在我们已经开始了,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它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后抗生素时代真的会到来吗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主任乔治·鲍斯特教授最近警告说,到2010年,世界上有效的抗生素将有可能用完,在开发出对付“超级病菌”的新药之前,人类可能有至少5年的时间无药可用。他呼吁各国政府全力鼓励制药公司开发新型抗生素。据他预测,2010年至2015年将是人类“最容易受攻击的时间段”,届时由于抗生素抗药性的原因,“超级病菌”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将达到顶峰。
鲍斯特教授说,“超级病菌”中最令人担心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近有报道称,英国医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死亡人数在4年里翻了一番,每年达到了近1000人。万古霉素在医学界被称为“对付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些生物学家习惯使用。如今,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对万古霉素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药性。鲍斯特教授说,一旦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抗药性越来越强,那么可供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就会有限。
被问及像鲍斯特教授所说的,2010年到2015年之间,人类将进入没有抗生素可用的“黑暗期”是否有些危言耸听时,肖教授说:情况确实比较严峻,因为抗生素的开发热潮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那段时间许多新药被开发出来,使得抗生素的品种比较丰富,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许多大的制药企业不愿意去开发抗生素,其原因一是,抗生素开发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发新的品种所需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另一个也是主要原因是,由于药物滥用,使得耗费十几亿美元,耗时十几年时间开发出来的本来能用十几年的新药,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就丧失了效用,医药公司的巨大投入得不到产出补偿,因此,他们都不愿意去进行新抗生素的开发,这使得可用的抗生素资源显得非常有限,因此,现有的医药资源如果再不加以保护,继续无序使用的话,后抗生素时代真的到来了,遭受苦难的还是人类自己。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WHO和一些国家的政府也在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抗生素药物研制的扶植力度。对于我国制药企业而言,这也是一次机遇,目前我国药企所生产的抗生素还是一些低端的仿制品,这使得我们在一些对抗特殊感染领域的药物上,只能依赖进口。眼下,我国药品研发的人力资源已经比较充足,一些大的制药企业像诺华、辉瑞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就是证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比较廉价。因此,在别的国家花费十几亿美元才能做的项目,我们花费几千万就能做下来,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跟上国际潮流。否则,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力资源费用必定上涨,到那时,即便想参与到研发行列中去,也只能是有其心,无其力,只有“望药兴叹”了。
“人畜共患病”增多再次敲响警钟
在对174种“新出现的疾病”研究发现,其中有75%是人畜共患病。科学家指出,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与人类的某些行为及社会性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人类行为、药物尤其是药物滥用等因素不可忽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很多的抗菌药物不仅被用于人体,同时也被广泛地用于动物。这样,动物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耐药细菌的选择性。而动物的传染性细菌或肠道菌群的耐药基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食用肉类传递给人体,这些耐药菌既可以在人体内定植,也可以将其耐药基因传递给人体。
动物使用抗菌药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二是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三是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增加饲料利用率和加快动物的生长。在第三种情况下,所用的抗菌药物被称为抗菌生长促进剂。这对大多数人来说,还不知道由于在动物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已经造成动物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对人体传播的危险性。
细菌也是一种生命,其自身也在趋利避害、不断进化,长期使用抗生素,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都会使这些菌类适应这些抗生素,降低敏感性,甚至培育出一些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而一旦这种细菌爆发,人们就束手无策了。
一些发达国家诸如欧盟就明确规定,对于已经注册用于人和(或)动物治疗的抗菌药物,不能作为抗菌生长促进剂使用。即便这样,那些被用作抗菌生长促进剂使用的许多药物与治疗药物是类似物,具有交叉耐药性。因此,瑞典早在1986年就开始禁止使用抗菌生长促进剂,虽然遭受了早期细菌感染家禽和猪的发病率上升的阵痛,但随着饲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化管理的推广,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现在,瑞典总的兽用抗菌药物的量比禁止使用抗菌生物促进剂前降低了55%,再则,尽管整个动物的饲养量在不断增加,但用于治疗的处方下降了33%,可谓成效卓著。
在动物抗生素滥用方面,我国同样“不含糊”,前些时候,四川资阳地区暴发的猪链球菌疫情,四川省微生物专家李明远教授认为,很可能是养殖业者长期在猪饲料里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他认为,现在一些养猪户,为了达到快速催肥猪的目的,在猪饲料添加剂中添加青霉素、镇静剂、激素等,直接导致猪细菌耐药性增高,而耐药性增高意味着细菌变异,当变异由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质变,就可能导致由这种细菌产生的疾病流行。
任何一种药物都是双刃剑,没有那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没有副作用的,适当和适量的使用抗生素,它能够保卫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而滥用抗生素,我们就会走向歧途:它不仅会促使细菌产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反扑,而且还会破坏生态平衡。我们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让我们与细菌和平相处,正确科学地使用抗生素。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
为了金钱,他们在毁灭整个民族,即使连小孩也不放过!
http://www.ycwb.com/xkb/2007-03/06/content_1402724.htm
抗生素滥用再次引发关注
金羊网 2007-03-06 09:01:53
头孢曲松钠遇含钙溶液或致死
■新快报记者 黄海昀
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溶液同时使用,将引发不良反应。春节刚过,国家药监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修订头孢曲松钠说明书中警示语和注意事项。国家药监局要求此药的说明书上要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
。本品与含钙剂或含钙产品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
我省收到不良反应1915例
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大医院了解到,目前在广州市未发现混合使用头孢曲松钠和含钙药品而致死的个案。广东省药监局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收集到的报告也显示,“从2002年4月至今,广东省已经收到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报告1915例,但暂时广东还没有发现1起是因为头孢曲松钠和含钙溶液同时使用导新生儿或婴儿死亡的报告。”
但是,头孢曲松钠警示依然引发社会各方对抗生素滥用现象的关注。“抗生素用得好是灵丹妙药,用不好,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造成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专家纷纷痛陈: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药物不良反应 抗生素排第一
头孢曲松钠不仅不能与含钙溶液同时使用,也不能与红霉素、四环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混合使用。许多抗生素使用都有禁忌。
据调查,尽管我国已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等规范抗生素使用的条例,但是,在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依然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医院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比例高达80%,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也高达50%,远远超过全球抗生素平均使用率30%的水平。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仅只有22%。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主任邓剑雄表示,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存在药物滥用(用药过量)现象,由此而导致直接死亡的人数达10万人!据介绍,2005年,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共收集到不良反应报告6375份,抗生素(含抗菌素)排第一位,占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52%,已超过一半;且抗生素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也高达37%。
编 号: 265847     摄影作者:    文件名:kjjcyp7323.jpg   文件大小:K   高 X 宽:265 X 400   说明:kjjcyp7323.jpg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儿童成最大受害者
据悉,头孢曲松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小儿的支气管炎、肺炎、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上。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院儿科教授伍曼仪对记者说,自己所在的医院没有遇到过头孢曲松钠遇含钙溶液引发不良反应的病例。“在儿科临床上,我都要求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时,停掉钙片、鱼肝油等。”
不过,目前在临床中,依然存在一些医生不管病人有没有细菌感染,一上来就用抗生素的现象。伍曼仪举例,自己就见到过有医生在患儿完全没有细菌指征的情况有,为患者同时开三种抗生素,其中有两种还是吊针。
她强调,滥用抗生素和输液是中国小儿治疗发烧的最大误区,“95%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在前三天一般不适合用抗生素。在这个时候用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效果会更好”。
现在家长动辄就建议医生给感冒小儿打吊针,90岁高龄的中医泰斗邓铁涛告诫:“血管可不是水管,它是人的生命之管。往血管里注射药物要慎重。”邓老说,“简、便、易、廉”的中医中药对付病毒性感冒更有优势。儿童已成为滥用抗生素恶果中的最大受害者。
伍教授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儿童身体里面细菌耐药率增高。以前一支青霉素就搞定,现在头孢一代、二代效果也不一定有效,要用到三代了,头孢曲松钠就是头孢三代药物。
其次,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抗生素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例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又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耳聋和肾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另外,滥用抗生素,容易致菌群失调,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所谓二重感染是指人首先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后,出现真菌感染,例如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曲菌感染等。此外,还增加了药物引起人体过敏的机会。有人认为,儿童哮喘病的增多,与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关系。
医生图利 患者图便“助长”滥用
有明确的法规,有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为何抗生素在国内还会如此被滥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其实是由患者用药误区、医生喜欢“撒大网捞小鱼”以及企业商厂受利益驱动等多方合力推动的结果。
目前,我国对医疗事故采取“举证倒置”,为防范风险,医生往往会“撒大网捞小鱼”。一些小手术,即使没有必要用高档抗生素,为防止感染,就用高档抗生素,甚至两三种联合,本来只需用七天,就用上十天。另外,医院在目前国内医药不分家的情况下,出于创收的考虑,医生受利益驱动多开药开贵药。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患者自身原因。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廖晓星教授说,一方面,现在的病人认为“看病贵”,不愿意看医生,就自己到药店买药,小小的感冒也去买抗生素,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原因。而药店不严格执行抗生素凭处方销售,助推了抗生素滥用。另一方面,有一些病人误认为药越多越好,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有些病人病好了还要求多吃几天的药,他不知道药到了这个程度就应该停止了,让你哭笑不得。”廖晓星主任说,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病人,在用药以后,自我感觉良好,要求医生继续用药,他不知道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要更改,用药更是有所区别。有些病人喜欢自己选择给药方式,认为打吊针好得快,他们不知道静脉给药有很多风险。廖晓星说,药品是特殊商品,医生不提倡病人随便点药购药。
另外,全国有几十家抗生素生产厂家,供远大于求,为争夺有限的市场各显神通,以带金销售等方式,千方百计将抗生素卖到消费者手中,客观上也助长了抗生素滥用。
上海出台新规:普通感冒不能用抗生素
今年3月1日起,上海已率先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医生开处方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应用抗菌药物。而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将不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廖晓星教授说,在国内有个怪现象,就是越小的医院,输液室越大,这在国外是看不到的。在国外,医生很少给病人开吊针。伍曼仪也表示,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看门诊基本都不开抗生素的。据悉,香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规定,感冒不用抗生素。
廖晓星强调,抗生素本身是好东西,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病情及个体差异用到点子上,否则适得其反。
***************************************
直接吃人,来钱最快!
-------抗生素市场的"食物链"分析
http://www.gmw.cn/content/2006-08/31/content_471495.htm
本报时事访谈员 陈志明 发布时间: 2006-08-31 06:00 新京报
■访谈动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虽然在8月15日宣布了对“欣弗”的调查结果,为该事件画上了句号,但另一个极需被关切的问题却又浮出水面——抗生素被大范围的滥用。
有数据显示,在六七月份生产了368万瓶“欣弗”,大都销往中小型城市和农村,且一些消费者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买药和
输液的全过程。而事实上,他们本可以不用那些抗生素。
一直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虽然也出台过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欣弗”事件为抗生素滥用的整体环境,敲了一记警钟。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生素所引发的危机,将是个更值得思索的问题。
■访谈嘉宾
孙忠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
朱长浩——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程师
肖永红——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医学博士教授兼主任医师
“欣弗”抗生素滥用的一个范本
新京报:使用“欣弗”后出现大量的不良病例,除了说明药品本身存在问题,是否还有其他问题隐藏在该事件背后?
孙忠实:“欣弗”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我国使用抗生素,仍然处于滥用的状态。这个药现在基本上是在中小城市与农村被广泛使用,在大城市大医院中,反而不用它。因为它有一个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叫假膜性肠炎。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不良反应,很难治,死亡率很高,这就是大城市大医院不用“欣弗” 的原因。
所以,“欣弗”这种药,比较适合做二线药,并不应该做一线药。而目前的情况是,在中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就把它当作一线药来使用了,所以不良反应病例就暴露了很多。
新京报:那为什么在中小城市和农村会广泛使用“欣弗”,是因为它特别合适医治感冒?
孙忠实:对于大多数非细菌感染的病症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与感冒,“欣弗”并不合适医治。“欣弗”,也就是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这个药的适应症只有两个,一个是严重的革蓝阳性细菌感染,一个是厌氧菌感染。
而现在有很多病毒性感冒的患者都在使用“欣弗”。从目前“欣弗”事件中公布的不良反应病例来看,大部分都是因为一些非细菌感染的病症而使用了“欣弗”。
新京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迷恋”使用“欣弗”?
孙忠实: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患者对抗生素的迷信。二是医院为了增加收入,投病人所好,乐而为之。使用“欣弗”,又不用做P试,用起来很方便。“欣弗”不但好用,而且价格便宜。这几个问题凑到一起,就促使它被大量滥用了。
抗生素使用的整体泛滥
新京报:我国一直没注意到抗生素滥用所产生的影响?抗生素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如何?
朱长浩:抗生素滥用,以及其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关注的事。我国对抗生素滥用,造成不良反应早有认识,十分关注,这已有先例,如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滥用,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引发耳聋,四环素引发四环素牙等已经引起重视。但是,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反而越来越严重。
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而且近10多年越来越严重,医疗单位任意开抗生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滥用高档抗生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早在1993年,北京一位教授就做过调查,北京郊区县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滥用情况,对750名5岁以下患儿的医疗过程中,抗生素滥用率竟达到96.9%。抗生素的滥用情况如此严重,至今并没有得到改变。
各国对抗生素使用都有一个阶梯使用的指导意见,我国面对日益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在一片呼吁遏制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卫生部出台了抗生素医疗使用指导意见,但意见执行措施,力度都是不够的,抗生素滥用仍然十分严重。
新京报:我们出台过哪些具体文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规范?
肖永红:我国对抗生素的使用,重视程度已经提高了,国家有个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其中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不要滥用抗生素,2004年,药监局出了个文件,规定要凭处方才能使用抗生素,当时使用情况好了一阵子,但效果并不是太大。
朱长浩:我国在2005年4月还出台了《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经过一年努力,在改变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尤其在很多正规的单位,在大医院大城市,抗生素的使用,已经有了很好的趋势,但在小型医院与中小型城市,以及在广大的农村,滥用抗生素药物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方面,“欣弗”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旁证与注解。”
复杂的利益链驱动
新京报:为什么抗生素被滥用的现象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
孙忠实:主要还是利益驱动。抗生素被滥用的最大表现是适应症不明确,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也用。医院也没按个体化给药,本来不同的人要选择不同的药,不同的疗程与不同的剂量,这一点并没有做到。
在这里,滥用抗生素,也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有关部门与有关医院,单线追求经济利益,以钱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据某省统计,省会的一个大医院每年消耗的抗生素金额占所有药品金额的40%-50%,到了下一级和基层医院,这个比例高达60%-80%,药品越贵,医院越愿意进,医生越愿意开,药厂越好销。
朱长浩:同时在病人方面,很容易在医生的宣传下,进入了对抗生素的认识误区,认为抗生素是消炎药,是万能药,什么病症都可以治。患者不在医生和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自行使用抗生素,正是抗生素被滥用的另一个表现。一个调查显示,46%的家庭在没有医生指导,没有经药店执业药师咨询下自行使用抗生素。
新京报:那主要规范医院,少开抗生素就能有效控制抗生素被滥用?
孙忠实:问题还没那么简单。目前整个医疗体制决定了,中小型医院还是“以药养医”。它们缺乏新技术与大型设备。它们要赚钱,主要还是靠药。
这种对利益的追求同样表现在药品的流动与使用环节上。在药店等流通部门,顾客不需处方也能买到抗生素,药店也正是从追逐经济利益方面考虑。
肖永红:虽然药监局规定,必须要有处方才能买抗生素。而我曾走访了街头的几家药店,发现有些药店仍会在顾客无处方的情况,擅卖抗生素,你没有处方,你不提醒他,他就卖给你,你提醒他说你没有处方,有的药店就不卖给你了。
药企为抗生素泛滥推波
新京报:药厂和药企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孙忠实:药厂与医院之间互相影响,互成因果。医院来一个病人,医生就给他吊瓶子,输抗生素,药厂有销路,管他安全不安全,就上马生产。这种互相影响是很负面的。二者应该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企业保证药品质量,医生保证药品的合理使用,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在生产抗菌药的过程中,有单纯追逐利益的一方面。本来生产一个片剂或一个小胶囊就够了,现在非要把它做成注射剂,做成注射剂还不够,还要把它做成静脉输液,在这方面,“欣弗”是最典型的,口服的克林霉素有,肌肉注射的克林霉素有,供静脉注射的克林霉素也有,还有直接静脉注射的大输液。
这次出现事故的就是这种大输液,它的生产条件、使用条件、使用对象,其要求都比前几种要高很多。如果不是过多追求经济利益,就不会去把克林霉素做成这种直接静脉输液的大输液,就应该减少它的使用。分得品种越多,附加值就越大,做成大输液,价格会更高。
以前我们就曾呼吁,尽量不要生产抗菌药的输液型制剂,如“欣弗”,做成大输液,各方面的要求会很高,生产这种药与使用这种药会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但还是有很多企业继续生产。
朱长浩:现在抗生素的生产企业很多,流通企业很多,市场竞争往往不是质量的竞争,不是疗效的竞争,而是手段的竞争,谁下的工夫大,谁的产品就好销。
肖永红:现在药厂生产的多是仿制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比如克林霉素,至少有几十家药企在生产,这个产品上到市场,怎么竞争?怎么办?只有搞些不太好的东西。这种生产,是不正常的、不健康的、低水平的重复。不是研发与生产科技含量很高的药,而是生产一些重复药,到市场去杀价,最后都把企业搞垮了,使国家有关部门管理起来也很困难。
改变将是个复杂艰巨的任务
新京报:抗生素滥用会造成什么后果?
孙忠实:现在的问题不仅是抗生素滥用,造成药物不良反应,而更严重的是抗生素滥用,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对抗疾病功效越来越弱。一个人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别的人感染,一旦感染了这种细菌,同样无法医治,若形成趋势,将造成许多病无法医治。
这将是个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都在大力呼吁制止抗生素滥用。我国专家历年来一再呼吁遏制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所在。
新京报:那我们国家应该如何改变抗生素被滥用的现状?
肖永红:如果去改变抗生素被滥用的现状,涉及到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我认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医院,有政策就要严格执行。目前,我国对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还不太完善,对这些政策的执行,还不太理想。
孙忠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管理部门如卫生部与药监局等,涉及到药企、医院、医师与患者。抗菌药被滥用是个很久的事情了。我国在医疗体制大环节上还存在问题,很多医院还没有摆脱“以药养医”的状况,小病大治,药品太贵,很多病人到医院看病,动不动就给病人“吊瓶子”,一定要转变这种“以药养医”的模式,这个模式改变不了,即使有好的使用方法与好的指导原则都没有用。
国家要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指导原则,这个在去年已经出台了,有的医院执行得很好,但还有一些医院如中小型医院还是我行我素,因为中小型医院“以药养医”的情况比大型医院要严重得多。
大型医院目前逐渐在改变这种“以药养医”的状况,药品的收入被要求占医院总收入的40%以下,并要求抗菌药收入不超过药物总收入的25%,现在很多大型医院已经达到了这种要求。
新京报:那么针对药企药厂,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孙忠实:在药企环节,要认认真真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现在很多企业把抗菌药产品的适应症都夸大了,好像这个药能治百病,企业一定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任地来推荐,不要夸大宣传与误导。药师要按具体抗菌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来用药,把握好用药尺度,不要为了给医院挣钱就给病人乱用抗菌药。
同时,在患者方面也要普及和改变观念,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打针,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来用药。
所以改变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是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链接
「数据一」
近几年医药市场与医院统计,用药前10位的有一半是抗生素,基本上都是进口及合资企业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肤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一直名列前列。
「数据二」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我国卫生部要求抗生素的使用率是小于50%,可事实上,近5年在我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
「数据三」
在整个医药市场,我国抗生素药物费用占全部药物费用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