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获得金牌:越剧的流派简介【转自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17:59

越剧的流派简介

标签: 此文主要转载自百度  后加润色、修饰并配图。  分类: 玉人何处教吹箫(粉墨丝竹) 2010-01-26 14:18

                         

                         

                                                 越剧的流派简介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称。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现在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越剧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42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后来这两种曲调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花旦篇   袁雪芬(西厢记·崔莺莺) 一、 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员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流派传人:筱水招、方亚芬、陶琪、华怡青、朱东韵等。 

 

                                                             傅全香(情探·敫桂英)

二、 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力以情的魅力。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祝英台,《劈山救母》的华山圣母,《情探》的敫桂英,《杜十娘》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李娃传》的李亚仙,《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等。 

    傅全香的嗓音条件很好,而且真假嗓结合,曲调波澜起伏,重视收放开合与花腔的润色,唱腔美若呖呖莺声,被誉为“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傅派传人有:薛莺、徐涵英、陆梅英、张蓉华、胡佩娣、洪芬飞、张腊娇、张金月、何英、陈颖、颜恝、陈岚、陈飞、裘丹莉,董鉴鸿等。

 

戚雅仙(玉堂春)

 

三、 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是从袁派中衍化出来的。戚雅仙的嗓音条件不是很好,音域不宽,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迂回。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用音范围不广,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音调,易学易记。 
    戚派的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主要传人有王杭娟、傅幸文、金静、周雅琴、朱祝芬,周美姣、徐洁和等。 

 

王文娟(追鱼)

 

四、王派 
    由王文娟创立。王文娟师承竺素娥,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扮相清秀,表情细腻,动作优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花、支兰芳等影响。王文娟博采众长,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韵味醇厚的风格。她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红楼梦》的林黛玉,《追鱼》的鲤鱼精,《春香传》的春香,《孟丽君》的孟丽君等。王派传人:周云娟、李敏、舒锦霞、单仰萍、陈晓红、王志萍、洪瑛、钱爱玉,夏艺奕、王桂萍、何炯华、姚建平、钱世娥、徐璐等。 

 

张云霞(貂蝉拜月)

五、 张派 
    由张云霞创立。张云霞师承袁雪芬,又拜昆曲名角方传靶为师。她从摹仿到发展到创新,左顾右盼,兼收并蓄,终于脱颖而出。至建国后自立门户,形成了张派艺术。代表作有《秦香莲》、《李翠英》、《春草》、《貂蝉》等。张派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张派传人有薛桂珍、何赛飞、袁小云,杨学梅等。 

吕瑞英(打金枝)

 

六、 吕派 
   
由吕瑞英创立。吕瑞英初跟袁雪芬学艺,后以其绚丽多彩,雍华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吕瑞英的嗓子音域较宽,音色较亮,多扮演一些聪慧少女和巾帼英雄,如红娘、金枝、薛宝钗、穆桂英、梁红玉等。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向活泼稚嫩、昂扬明亮、富于激情的方向扩展。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之称誉。吕派传人有陈辉玲、赵海英、吴素英、孙智君、黄依群,张咏梅等。

 

金采风(西厢记)

 

七、 金派 
    由金采风创立。金采风师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融汇一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如《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厢记》的崔莺莺等。她运腔婉转回荡,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字字送听;运气自然,富于韵味。特别是她的代表作有《盘夫索夫》及《碧玉簪》中的某些唱段,在群众中流传甚广,金派传人有谢群英、黄美菊、樊婷婷,裘锦媛等。


小生篇

 

尹桂芳(西厢记·张生)

 

一、 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尹桂芳音域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尹派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赵志刚、茅威涛,王君安、萧雅、齐春雷、王清,张琳等等。 

 

范瑞娟(梁山伯)

 

二、 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她戏路较宽,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也善演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作为[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稳健轩昂,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有阳刚之美。范派弟子在观众中较有响的有筱明珠,吴凤花、章瑞虹、孟科娟、方雪雯、徐铭、陈琦、江瑶、邵文娟、史济华、韩婷婷、陈雪萍、丁赛君,王柔桑、陈琦、张志明等。 

 

 

徐玉兰(贾宝玉)

 

三、 徐派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傥热情、豪爽多才的人物。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哉宽,在曲调方面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男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在气息控制、共鸣运用、板式转换等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创造。 
    徐派的特点是华采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刘谌,《西厢记》的张生,《春香传》的李梦龙,《红楼梦》的贾宝玉,《追鱼》的张珍,《西园记》的张继华等。 
    徐派的传人有钱惠丽、张小君、郑国凤、陈娜君、刘觉、金美芳、汪秀月、邵雁、杨婷娜、刘志霞、周伟君、金美芳、徐小兰、刘丽华、汪秀月、翁荔英、刘觉、徐持平等。 


 

 

陆锦花(盘夫索夫·曾荣)

 

四、 陆派 
   
由陆锦花创立。陆锦花师承张福奎,又受马樟花影响,熔铸吸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艺术。擅长扮注儒生、穷生、巾生。她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其塑造的艺术人物有《珍珠塔》的文卿,《彩楼记》的吕蒙正,《盘夫索夫》的曾荣,《情探》的王魁等。陆派传人主要有曹银娣、陆文治、许杰、黄慧、夏赛丽、廖琪瑛、徐标新、许杰、张宇峰,裘巧芳等。 

毕春芳(许仙)

 

五、 毕派 
   
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运用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汇贯通,自成一格。在塑造《三笑》的唐伯虎,《王老虎抢亲》的周文宾,《血手印》的林招得,《玉堂春》的王金龙都有所创新。毕派传人有杨文蔚、杨童华、丁小蛙,李晓旭、丁莲芳等。 

 

 

竺水招(柳毅传书)

 

六、竺派
    由竺水招创立,她的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擅演剧目有《南冠草》、《碧玉簪》《柳毅传书》等。传人有竺小招,孙婷涯,孙静等。

 

老生老旦篇

张桂凤(打金枝)

 

一、 张派

    由张桂凤创立。工老生。其表演真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见长;其唱腔刚劲挺拔,顿挫分明,声情并茂。代表剧目:《二堂放子》、《九斤姑娘》。流派传人:董柯娣、郑曼莉、章海灵、吴群、蔡燕、王晓玲、乐彩珍、王金萍、张国华,张承好等。
   徐天红(红楼梦) 二、 徐派       由徐天红创立。工老生。唱腔吸收绍剧顿挫跌宕,高亢昂扬的风格。嗓音高亢,吐字注重喷口功夫。发声运用颤音、鼻腔和头腔的共鸣,被称为“抖抖腔”。代表剧目:《红楼梦》、《二堂放子》,《明月重圆夜》等。流派传人:金烨等。
    吴小楼(情探) 三、 吴派     由吴小楼创立。工老生,她的唱腔豪放雄伟,有“越剧金少山”之称。她较多吸收京剧老生的演唱方法,并借鉴歌曲上下贯通的发声方法,使声音更为宽厚、宏亮,富有力度。唱腔中擅用长腔长板,气势豪壮;讲究喷口音和气口的安排,注重声、情、曲的密切结合,使唱腔更富有男子的刚毅气魄。代表作《情探》中的张行简、《三看御妹》中的刘天化,另外还有《则天皇帝》中的上官仪,《天国风云》中的洪秀全,《窦娥冤》中的张驴儿、《追鱼》中的假包公等。  吴小楼的传人有杨同时、许矞云、陈琴香、金红等。
  商芳臣 四、 商派       由商芳臣创立。工老生。商芳臣早年与邢竹琴、竺素娥、赵瑞花、姚水娟等人合作。在原有的老生唱腔基础上尝试改革,借鉴绍兴大班中的尺调,融合到越剧的四工调中,唱腔高亢遒劲,清峻壮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生唱腔。代表剧目:《柳毅传书》等。流派传人:胡国美等。
   周宝奎(红楼梦·贾母) 五、 周派       由周宝奎创立。工老旦。周宝奎有“老旦王”之称。唱腔质朴真切,塑造人物性格身份各异。戏路较宽。演技老到,塑造人物生动,能根据各种人物性格设计唱腔,使人物形象在唱腔中得以生动体现。代表剧目:《碧玉簪》、《祥林嫂》中的婆婆,《红楼梦》中的贾母等。流派传人:俞会珍、王铧丽、周燕儿等。    在以上流派中一般认为官方正式承认的应该是尹、袁、徐、王、傅、范、戚、毕、陆、吕、金、还有张云霞和张桂凤两个张派共计十三个流派,但是我把竺、周、徐天红、吴、商也列为其中,因为这几个称之为流派是被广大戏迷所接受的。其中徐王、戚毕、范傅是长年的固定搭档,演出了不少经典的剧目,为越剧观众所喜闻乐见,其他各派之间虽也时有搭档,却因或搭档时间过短,或没有留下影音资料而不为观众所熟悉。现在越剧舞台上小生以尹派、徐派、范派三分天下,陆派和毕派则日益式微,竺派更是后继无人,眼看就要销声匿迹了。旦角则是傅派、吕派、袁派、王派、金派的春秋五霸,其他如戚派、张派的优秀传人是凤毛麟角,鲜有重振师门挑大梁的佼佼者。    在这些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派别中,笔者最喜欢的是尹(桂芳)派、袁(雪芬)派、戚(雅仙)派和金(采风)派,当然别的派别也很喜欢,只是限于接受力暂时有限,学唱得不多,日后还要再接再厉,学习更多的优秀唱段,呵呵,也希望有喜欢越剧的朋友和我共同交流,互相探讨,让越剧这支梨园奇葩拥有更大的传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