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去中国化:狮子山下私家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0:02

      

 

曾经有部名为《狮子山下》的电视剧,讲述的是港人自强奋斗的励志故事,火遍香江。
同名主题歌更是脍炙人口,有“香港市歌”之誉。
而在像我这样对于香港很陌生的人眼中,狮子山,是我认知香港的第一个符号。
因为狮子山,我知道了“狮子山”这个字眼某种程度上担当着香港精神的巍峨高度。

 

狮子山见证了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到今日国际大都市的历程。
也许,你并没有去过香港,但通过“狮子山精神”,你会明了,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是几代香港人奋斗不息得来的。
不是美丽的浅水湾,不是昂然挺立的中银大厦,狮子山,它是整个香港的不二代言。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引出今天写的这个馆子。
没错,名字就叫“狮子山下”,甚至屋里的墙壁上都写着“狮子山下 HK”。
没有豪华的装修,电扇,款式简单的吊灯,笔记略显凌乱的菜牌,一切都是熟悉的港剧中的调调。
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动作利落的老板娘递来餐单。
若不是窗外三里屯SOHO的璀璨屋顶提示着我这是北京,真有种置身香港街头一家普通的茶餐厅的感觉。

 

话说那天“蜂厨”的活动结束,我们一行人饥肠辘辘,于是飞快地点菜。
一会儿工夫,凉菜就上来了,蒜香莴笋和脆皮大肠,都很好味。
莴笋清脆爽口;鲜红的大肠,蘸着酸甜的蘸汁吃到嘴里,味道一级好。

 

      

同去的朋友中很多都是“鸡控”。
于是这道脆皮炸子鸡上桌之后,不一会的工夫就被一抢而空。
鲜亮的外形和色泽,让人光是看着就唾液腺分泌旺盛。
吃着就更不说用说了,皮脆肉嫩,很可口。
桌子一圈转下来,鸡块就所剩无几了,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比较能战斗。

 

      

所谓“无鱼不成席”,粤式餐桌上得有那么一两道水产才过得去。
清蒸鲈鱼,很新鲜,清蒸的做法也不难,话说很多书上都说,清蒸--这是对于一条鱼最好的食用礼遇!

 

      

这满满的一钵XO酱海皇粉丝煲,在一刹那间抓住了我的眼睛,继而抓住了我的胃。
粉丝,鱿鱼,虾仁,蔬菜,一眼望去很丰富。
一口吃下“狠”倾心,再吃下去,依然“狠”倾心。

 

      

鹅肝酱脆皮茄盒是三里屯“小地头”潘潘童鞋的大爱。
点来上桌,就立刻变成了我们所有人的大爱。
茄盒酥脆鲜香,说回味无穷,还真的不是夸张。
“好吃”就两个字,我回回说,回回都不是忽悠你!

 

啫啫豆腐煲--貌似是这名,还有土豆烧鸡--绝对不是这名但这么叫也可以说恰当,是俩特硬实的菜。
老傅姐第一筷子下去干掉豆腐就说好吃。
至于某位随行小朋友,有了鸡块就等于拥有了至高美味。
不愧是有潜力的“鸡控”小姨带出的小孩!

 

      

椒盐白板鱼和豆腐被消失的速度更是惊人。
特别是,它是在很多硬菜上来之后被飞快消灭的。
说好吃都觉得特苍白,说好好吃都觉得不足以形容,要说好好好好吃,才觉得这个程度是过了瘾的。
白板鱼我们猜了半天,知道最后知道名字之后,我曰:没听过,头一次知道,长见识了。
切成小丁炸的豆腐更是香酥鲜嫩,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吃得意犹未尽。

 

      

蒜蓉西兰花是最后才想起来点的,只因为我们光顾着想吃肉,忘了点青菜了。
事实证明这“众肉丛中一点绿”是多么两眼,多么受欢迎,尽管它是道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家常菜肴了。

 

      

重量级的放到最后说。
先是超大分量的煲仔饭,巨大的一份!
因为小时候食腊肉过量导致消化不良的经历,我现在看见腊肉腊肠一类的东东就哆嗦。
但这不能阻碍我还是盛了一小碗煲仔饭解眼馋。
足见煲仔饭的巨大魅力。

 

      

这道菜的全名叫做:传统围村大盆菜。
由此我想跟一些人说,别一竿子打一片说南方菜量少,看见这个没?
这个架势也就咱东北大炖菜能招架吧?!
巨大的一盆,各色的食材,光是看着就被馋得“风生水起”的。

 

由于夏天,由于人多,由于饿了,没有点什么甜品,也没叫奶茶。
免费的凉茶无限量续壶,至于新推出的解暑竹蔗水我个人是很喜欢的,建议一喝。

 

      

写到这里,我想说,虽然这里有其他粤菜馆子都有的海产,如海参鱼翅什么的。
但套句潘潘说过的话,“丰俭由人”,我们这一餐没点什么名贵海鲜来FB,吃得也格外舒服。
再有就是这家店适合很多人去聚餐。
菜量大,味道也好,人多吃起来价钱上更合适一些。
要是大家都向往好味,并对所谓的正宗不正宗不是很讲究,那这里是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