お打ち合わせください:正月初七习俗:栓小人儿,吃面条摊煎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7:51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1-02-09 13:22  责任编辑: 苏向东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期间,每一位民间神都有单独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受到敬奉的时刻,比如财神、火神、仓神、甚至石头神、蚂蚁神都在正月里过生日,而这些神灵的生日,又都是人们聚集吃喝玩乐的理由。民间就有这样的歌谣说,正月里节令多,活活喜煞懒老婆,不压碾,不推磨,抱着孩子“胡雀雀”(满街瞎窜说闲话)。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神话:女娲开天辟地,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汉族吃七样羮习俗。
在我们胶东的年俗里,正月里不光要给神灵过生日,从年初一到初十,还是各种动植物的节日呢,俗话说叫“主”日。老妈是这样说的——1鸡、2鹅、3猪,狗4、猫5、羊6,7人、8谷、9果、10菜。
“主”着什么的这一天,要看天气的状况,如果天气好的话,那么今年什么就丰收。在这天里,还要善待这些动植物,或给它们好吃的,或摆供祭祀。
正月初七,是“主”小人儿(小孩子)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条,谓之——栓小人儿。
在这天里,对于小孩子来说,吃面条就有了重要的意义:既是长长远远的象征,又有健康长寿的祈福。汤水里,尽是父母们浓浓的心意和深深的亲情。这天,孩子们也是最肆无忌惮的一天,不管怎么闹腾,大人们都不会打骂,因为这天是小人儿们的“主”日啊。
我们小时侯,一般到初五的时候,大人们就已经上班了。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妈妈在初七的时候,一定会给我们做面条吃。初七的面条,都是吃“过水面”——把煮熟的面条放在凉开水里“过”一下,然后再浇上放了很多肉的“卤”。面条煮一大锅,菜卤做一大盆,孩子们每人一个大碗,唏溜呼噜,一会儿工夫,就个个小肚子圆圆,打着饱嗝到处野疯去了。
“栓小人儿喽~~~”飘荡在胡同里是孩子们的叫声,是大人们的笑声,是天地间荡漾的春风。
说到吃面条,记忆中,我们家只有两种吃法——“一锅潦”和“过水面”。
“一锅潦”就是用葱花爆锅后,放上菜,放上水,烧开后直接把面条放进去煮,煮好后,连汤带面一起盛到碗里,开吃。有的时候就不用爆锅,直接把剩菜放锅里,加水,煮面。因为比较简单节俭,“一锅潦”是我们家最家常的做法和吃法。
“过水面”也叫“打卤面”,是老烟台街最常见的吃面的方法。卤子的种类很多,有大卤、温卤、炸酱、麻汁、肉丝、乌丝、虾仁、三鲜、海米、清汤、烩勺……口味也各有千秋。
在老烟台,吃"一锅潦"叫"哈面汤",吃"过水面"才叫"吃面条".因为"一锅潦"是家常便饭,是上不了正式饭局的.一般人家通常是年节日或有客人来的时候,才能吃面条.
当年我最爱吃的是炸酱面。小时候贪咸,常常用酱油泡稀饭喝。想想啊,油热了,爆上葱花,放上大块的花肉丁,再把面酱放在里面炒,那个味道啊,真让人哈喇子满地流呢!过水的面条里拌上炸酱,一根是一根,又咸又鲜又香,那个滋味啊,真是幸福享不了呢!
小时侯,家里并不富裕,能吃上全肉丁的炸酱面的机会并不多,通常都是以菜为主,放少少的肉丁调味。菜呢,一般是黄瓜啊,茄子啊,白菜啊,萝卜啊……切成和肉丁般大,在油和面酱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肉的味道。知道吗,这些菜里,最可以以假乱真冒充肉丁的就是茄子。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人都是吃方便面或挂面,手擀面似乎成了奢侈。在我们小时候,没有方便面,挂面就是奢侈品。要吃面条?和面,自己擀。
吃面条,和面很重要。讲究的人家,冬天用热水和,春秋用温水和,夏天用盐水和。过水面呢,面要硬些,最好放些硷。“一锅潦”的就没有什么太严格的要求,用妈妈的话说——能挺住摊就行。面要揉的均匀,擀起来才不至于出现掉牙漏口的现象。
切面条可是技术活,切面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手的姿势。右手持刀,要稳,切的时候刀要前翘后拉,连贯细致;左手压面,要轻,手成弓形,指尖一定要缩在指节的后面,随刀运动的节奏向后移动。其次,要看切出来的面相——铺着看象波浪,抖起来看象瀑布。妈妈说,闺女家切面条不能斜斜也不能坡坡,一定要切的直苗,否则,长大到了婆婆家就会怕婆婆。
这个初七,阳光灿烂。妈妈一天都在唠叨:好啊,好啊,今年收小人儿啊~~~~妈妈说的这个“收”,是丰收的收,是指今年孩子们精神旺盛身体健康的意思。
正月初七,吃面条,栓小人儿。
正月初七,你吃面条了吗?(闲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