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分析知乎:期待事业单位“公益”回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5:32

  最近,有两则新闻受到民众关注:一则是某地8所机关幼儿园获得财政预算资金8349.82万元,相关部门回应称机关幼儿园是“事业单位属性”,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另一则是某家事业单位被曝光“天价工资”,经审计署审计披露,2009年、2010年该单位人均年薪超过30万元。

  两则新闻事件的内容不尽相同,但焦点都在“事业单位”上。为何公众热衷“围观”事业单位?

  定位不清、名不符实,这或许是这些事业单位被质疑的原因之一。我国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然而,规定若“照入”现实,不难发现少数事业单位并非定位于“公益”、“社会服务组织”——拥有行政属性却不受行政规范、打着公益招牌却只服务于私利、占用大量资源却仅提供低效服务……无怪有人责难,一些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早就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基本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抛开一些个人、部门私心自用的因素,从根本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制度性”腐败。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一个以公共资源为依存、仅为特定人群利益服务的公共机构个体,更值得思考的还在于这种明显的不合理,却可以为一个更不合理的体制所容纳。正因如此,中央提出要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已经可以看到不可阻挡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甚至是略有轮廓的改革路线。2011年初,中央就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新年伊始,相关部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措施,扎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不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可以预见的是,臃肿的机构、沉重的包袱、已经成形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定会为改革带来重重阻力。目前的改革,尚属前期工作,但仅就“分类”一项就已十分困难——真要做到事业单位的职能剥离、利益切割,把“行政职能划归政府,经营职能划归企业”,也就不会出现前文所提的新闻事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果不加快改革,将会加重社会矛盾,付出更大的改革代价。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起,到“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其间,关于人事聘用、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改变与进步历历在目,同时各种试探、观望,甚至抱怨的社会心态,也在不断推高各界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期盼热度。“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事业单位改革将迎来什么样的局面,“公益”属性将回归到何种程度,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