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中川津奈唱的歌:美利坚和奥巴马都是多元文化的产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9:37

美利坚和奥巴马都是多元文化的产物

作者:邓如山   出自:我的博客我做主 浏览/评论:182/3   日期:2009年11月17日 00:44

                           

     奥巴马在上海短暂的行程和在上海科技馆发表的精彩演说让中国人有了一次近距离了解美利坚和奥巴马的机会,除了人民网之外,奥巴马的演讲录都登上了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自从奥巴马和随行的人员乘坐“空军一号”登陆上海的浦东机场那一时刻起,网民和媒体掀起的“奥巴马旋风”就汹涌地向我们袭来,奥巴马在演讲中几次提高建立开放的社会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也提到必须为开放社会的建立付出代价,而建立开放社会给人民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美之间能够通过对话和交流的渠道解决双方的贸易和文化的争端、分歧就是中国开放的明证。虽然由于国情和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的开放水准还不能达到美国的程度,但是中国一直是朝着充满活力的开放社会的目标前进。

 

     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基本的要素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几百年来这些基本的要素从未改变,或者说美国是一个能够在技术和社会层面实现改进和完善的国家,这些基本的要素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美国当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华尔街的贪婪和制度的制衡造成的金融风暴至今没有停息下来,给美国和世界的经济蒙上了悲哀的阴影,但是奥巴马的演讲告诉我们,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是正确的,美国人从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获得的基本经验是:所有的人是平等的,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受到侵犯,政府反映人民的意志和诉求,贸易和信息是自由和开放的,法律要确保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奥巴马宣扬的这些“美式民主”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的信仰还是有几分相似之处,然而,美国的核心价值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平民出身的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是美国自由、民主选举的典范,美国的社会还是存在大量的暴力犯罪和不平等的现象。

 

     奥巴马在就任美国总统的演讲词中强调了多元文化是美国的一个优势,而在上海科技馆面对300多名高校学生的演说中,奥巴马又一次强调了这种优势,与古老文明并在改革开放中释放活力的年轻的中国相比,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历史短暂的国家,欧洲的、美洲的、亚洲的、非洲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向这个国家,把美国塑造成了“民族大熔炉”,世界各地的人给美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饮食习惯、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等,美国的“联合国”特色,多元文化的融合是美国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基督教文明的基础上,多元文化的特色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美国人不仅收获了世界首屈一指的物质财富,而且还获得了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科学奖。

 

     奥巴马在上海的演讲录中一方面宣讲了自由表达、宗教自由、信息开放、政治参入的“普世价值”,奥巴马当然是希望世界上的公民都能够分享到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奥巴马不寻求将美国的政治体制强加到其它国家的身上,然而从美国的对外政策来分析,美国不仅输出了具有“普世价值”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而且还在向中东和近东国家输出了“大民主”的国家体制,其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建立的“国家民主计划”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民主体制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中国主张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与美国主张的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这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分歧所在,但是从科学发展观出发,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主张建立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多元文化的和谐世界,主张尊重差异,尊重不同历史文化的国家对政治制度的选择,从这一点上看,中美之间有共同的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与美国的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对话中学习到了很多的有益经验,中国的经济开放和言论的开放越来越具备一种成熟的“大国风范”,中国人已经懂得,美国人几百年的言论自由和创新精神没有给美国的国家利益带来任何的损坏,相反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和兴旺。奥巴马到中国来,看到了上海的崛起,到处是耸立的大楼,街道是川流不息的人群,美国的企业和中国的企业在同一个商业环境中竞赛,而中美两国的贸易从1979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4000亿美元,中美的合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的进程。

 

     至于提到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和艰难的阶段,这也不足为奇,奥巴马还提出了自己对互联网监管的观点,他一直是坚定的互联网开放的支持者,他主张互联网的内容不需要审查,他也知道由于美国信息的开放,有许多的美国人公开地批评他的政策主张,奥巴马不仅不在意这些善意的批评,而且把这些批评视为每日审查自己言行的“指示器”,这样他就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尽可能地为美国人民做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