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门莫测是好是坏:关于《兰亭序》 - 文化长河 - 春秋中文社区 军事 春秋 历史 社区 论坛 - 春秋军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4:53

关于《兰亭序》

兰亭序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将有关知识整理如下。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一)关于王羲之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瑯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 江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不下乃翁,世称“小王”。

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成一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二)《兰亭序》的背景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在王羲之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三)“兰亭”真迹入昭陵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到了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他手下的大臣监察御史萧翼到辨才和尚处,骗得《兰亭序》真迹,献于太宗。唐太宗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

临终时,唐太宗下令,将《兰亭序》陪葬,于是《兰亭序》真迹便葬入昭陵(唐太宗的墓叫“昭陵”)。



(四)“神龙本”和“定武本”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有:《神龙本兰亭》和《定武兰亭》。

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


《神龙本兰亭》

200551919503589282.jpg (47.63 KB)

下载次数:20

2005-08-22 13:02

   《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定武本传世有几十种,其中有一种叫“五字未损本”为最珍贵。(据说最早的定武兰亭石刻,后被人凿去五字,在这以前的拓本称为“五字未损本”。)
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



《定武兰亭(俞和临)》

200551919515597308.jpg (97.23 KB)

 

    (五)历代评论

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 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五)历代评论

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 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五)历代评论

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 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有关《兰亭序》版本再说几句



“开皇本”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真迹曾被唐太宗所得,贞观间令从臣能书者摹写,遂有勾摹佳本传于后世,又刻石以广流传,唐时已有石刻拓本,至宋则更多,故版本之繁不可胜计。

但是,最早的版本者传为隋开皇年间所刻的《开皇兰亭》。所见传世者有二:其一帖尾署“开皇十八年二月廿日”,另一帖尾署“开皇十三年十月”。《开皇兰亭》字迹朴拙迟重,与后世《定武兰亭》有灵滞之分。明代邢侗将其中的“开皇十三年本”收入《来禽馆法帖》。



图为开皇临兰亭序

20055201224854045.jpg (41.89 KB)

 

 

 

 

“神龙本”与“定武本”名称由来

        在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帖》真迹后,命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诸葛贞、韩道政、赵模等人摹成副本,分赐诸王近臣,初唐欧阳询、褚遂良等人亦有临本。当真迹相传随太宗葬于墓中后,《兰亭序帖》就只有这些摹本、临了。一般认为冯承素所摹者为最珍,因其卷首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印,世称“神龙本”。此卷宋高宗时被收入内府,元初时转入私家,清乾隆年间又为内府收藏,其流传过程有题跋、藏印及记载可考。

拓本最精者传为唐代欧阳询手摹并刻石于学士院的《定武兰亭》。原石五代梁时被移置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携石北还,中途病殁,石刻被弃于杀虎林。宋庆历年间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州曾设“义武军”,宋避太宗讳,改为“定武”,故名《定武兰亭》或《兰亭定武本》。传世的原石拓本有二:一为全本,故宫博物院影印,签题《定武兰亭真本》;一为残本,元代赵孟頫收藏的孤独长老本,并前后题跋十三则,清乾隆时不慎遭火,仅存三小片十六行,六十余字。
  兰亭序大图  给ak大哥的兰亭序大图

1087905264224610.jpg (918.49 KB)

下载次数:7

2005-08-22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