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photo声音怎么设置:作赝新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0:59:39

作赝新篇

(2012-01-31 09:51:21) 转载标签:

杂谈

         作赝新篇

                          舒 乙

最近连续出现了三件赝品,都涉及老舍先生的作品,一件书信,一件诗词,一件绘画,花样翻新,无奇不有,可谓新动态,必须一一揭露,公布于众,以期防范于未然。

某日,来了两个年轻人,到北京老舍纪念馆找工作人员,说发现了一封非常有价值的老舍书信,是老舍先生一九五0年写给巴金先生的,建议纪念馆收藏。拿出来一看,果然是一封旧信,写的是钢笔字,一看便知是老舍本人的字体,丝毫不假。再看信的内容,相当丰富,涉猎甚广,谈北京文联,谈写作,谈身体,谈孩子,谈北京天气,谈猫,还关心对方的状况,劝对方多写点东西,最后 一句是“见胡风兄问好”,等等。时间是一九五0 年八月九日。大约五百五十字,算是一封长信了。持信者还强调,此信是新发现的,是写于这个院子里的,全家刚搬过来,有特殊意义,故而建议由纪念馆收藏。

理由很有诱惑力。问是要捐献吗,答非也,要钱。多少?五万人民币。拍照下来,答应待研究后再答复。

拿给老舍家人一看,在《老舍书信集》里查对,真有这么一封。不过,是写给胡风先生的。

闹了半天,作伪者使了一个调包计,将两位先生名字互换了位置,字体还是原来的字体,收信人轻而易举由“胡风兄”变成了“巴金兄”,而问候对象则由“巴金兄”变成了“胡风兄”。

现在的电子照相及复印仿真技术让这种仿伪从字面上变得难以辨别,只要用纸对头,基本上很难判断真假。这回是找到了原信,从信的内容上识破了它。好悬啊,差点上当。

还有一回,朋友拿来一幅字,说是老舍先生的书法作品。说是在常州由一位大夫手中掏来的,而他又是由一位高贵的病人那儿作为酬礼收来的,而这位高贵病人又是由哪儿得来的则未可知。总之,似乎很有来头。朋友问:谁是“小诗”啊?,原来字幅的上款是“欢迎小诗同志来京”。茫然,答全然不知。再看正题,是一首诗,写在一张二尺的发黄的薄纸上,头一句是:“柔如垂柳坚如竹”。看到这,已经暗暗意识到,可能有假。因为这明明是写给上海画家沈柔坚先生的那首诗的开头,有“柔”和“坚”二字嵌在其中。再看字形,是仿老舍先生的字,但临摹得漏洞百出,倒是有点“神似”而“形不似”,字写得很不到位,漏了马脚,特别是老舍签名,明显走形。印章也不对。日期署“一九六四年三月”。至此,可以断定是一张并不高明的赝品。果然,查看《老舍全集》的诗词卷,收有《赠沈柔坚》诗一首,和这幅字里的诗一字不差,只是老舍先生在诗后有自注:“柔坚同志来京,献小诗欢迎”。作伪者将自注的词篡改为“欢迎小诗同志来京”,即把“柔坚同志”改为“小诗同志”,将“来京献小诗欢迎”改为“欢迎小诗同志来京”。而且在日期上也做了手脚,原诗署“一九六三年四月”,这里改为“一九六四年三月”,用了原字体,但“三”和“四”换了位置。

这首诗的影印件在报刊上曾发表过,故而流传于世,只是作伪者这回没有用仿真技术,而是临摹,可惜毛笔字的功底和篆刻技术都很差劲,漏了馅。                        

这两件赝品共同的特点是在作品的内容上做了手脚,显得是一种新东西,有一定的欺骗性。

更可笑和更可悲的是居然出现了一张署名老舍的中国画,画了一只白鹰站在松树上。

不过,天下人皆知,除了这位可憐的伪造者之外,老舍先生是一笔都不会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