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后的心得体会范文:理天游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55:24
 理天游记目录   懿旨
玉旨
弥勒佛   降   序
本堂主席   关降   序
观音菩萨   降   圣天普度十法偈
白鹤童子   论世俗与修道
第一回   师徒阐道   无所不谈   为道牺牲   不亦乐乎
第二回   师徒论理   南北东西   大至三界   小至微尘
第三回   净仙居述修持   三德遵守莫心亏
第四回   访阿修罗道
第五回   访释迦牟尼佛(一)
第六回   访游灵山听   佛陀说法(二)
第七回   访游灵山听   佛陀说法(三)
第八回   访游灵山听   佛陀说法(四)
第九回   听   济佛讲述真理
第十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一)
第十一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二)
第十二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三)
第十三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四)
第十四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五)
第十五回   游东方净琉璃世界(一)
第十六回   游东方净琉璃世界(二)
第十七回   游净土世界听罗汉说法
第十八回   访   维摩菩萨
第十九回   访   观世音菩萨(一)
第二十回   访   观世音菩萨(二)
第廿一回   访   观世音菩萨(三)
第廿二回   师徒论扶鸾   方便度众莫执着  
      无极驾前   麻姑降 
     诗曰:颁旨降临圣天堂。揭开阿鼻警世盲。            同心协力覆使命。书成流芳大道匡。 圣示:今夜吾奉   母命带懿旨宣读,神人俯伏静聆旨意        。          钦奉无极瑶池老母懿旨曰:      母居无极瑶池,心念九六原儿,每见诸儿女日渐失 去灵明之本性良知,愈趋于败风丧德之末端,于心不忍 ,故屡屡懿命必须大力普化,奈何罪恶涛天,虽有心人 士,大声呼唤,仍然无动于衷,怎不令诸天仙佛慨叹矣 !      故,迷者迷,悟者悟,善恶分班已久,   母亦痛心 不已,幸   关卿夫子创立鸾坛普化,大开方便之门,度 人无数,尤以圣天堂自从癸亥年九月十九日奉旨开堂至 今,发行善书,宏扬四海,诸   仙佛亦常临堂著书,苦 心恒志,功不可没,此些事实神人共鉴,尤以开堂以后 著作阿鼻地狱游记及极乐世界游记两本宝书风行东土, 度化顽迷不计其数。      母观及此,欣慰不已,今再付圣命一道著作:理天 游记,导游仙佛仍由   济佛担任,法眼传真白鹤童子, 人职云游由天笔蔡生担任,其它鸾下生必须来堂效劳, 务使宝书顺利着成,以度芸芸苦海之众生。书成之日, 论功升赏。          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乙丑年二月初一日
     金阙内相   徐降 
     偈曰:理天游记降圣天。因缘成熟妙中玄。              努力牺牲无白费。他年证果乐无边。 圣示:今夜   吾奉命带旨宣读,神人俯伏,静听旨意。          钦奉玉皇上帝诏曰:      朕居灵霄,心怀世道,眼观苍生,不守忠孝节义, 致使淫风炽盛,道德沉沦,虽   仙佛屡降中台,著作宝 书,劝化黎庶,无奈众生灵根日昧,无动于衷,此麻木 不仁现象,三界仙真慨叹不已。      所幸南赡部洲台中圣天堂尚有默默为道牺牲之士, 极力推展道务.精诚之志,冲破云霄,所著之善书,形 成洛阳纸贵之势,人人抢阅,度人无数,使道脉源源不 断,   朕闻悉欣慰无比,特敕旨一道,著作理天游记。 命由   济公活佛带领天笔蔡生云游天界,揭开理天风光 之境,引度世人早日步登理域,免受六道轮回之苦,回 复本性之良知,希旨到之日,每逢鸾期,鸾生当要来堂 效劳,以期着成宝典,完成巨作。书成之日,论功行赏 ,勿违朕命。          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乙丑年二月初一日
     南无当来下生   弥勒佛   降 
         序      佛法无边,但众生迷昧;佛门大开,但众生眼翳。 如   吾为亲近众生居于欲界天有兜率净土世界,但众生 短视无法引渡,今观南赡部洲有一台中圣天堂,全体同 修以护持佛法为职志,不但赞叹佛法,更弘扬佛法,不 但亲近众生,更引渡众生。吾观之实是末法少有之一大 因缘。虽以外道之相发行善书,但以佛法之理藏于文字 ;虽显外道之体,但实藏佛道之妙;虽受正法排斥门外 ,但受菩萨印证门内;虽行为似是旁门左道,但步步皆 是佛规正理,虽显外道之身,实藏居士之妙;虽显凡夫 之行,实藏菩萨之慈;虽难见大雅之堂,但却开方便之 门;虽显浅白文字,实藏甚深之理。                      故佛法无边,正于斯处显露无遗,如吾居于欲界天 ,不识之人以为兜率净土尚是贪妄污秽之地,殊不知吾 之天是在欲而离欲,在三界而离三界,虽显欲界,实藏 净土;虽未修禅定,但可登莲邦,虽未断烦恼,但可居 乐国。      希天下苍生能努力修持,以待他年龙华会上得度, 永断轮回,是为序! 天运丙寅年四月十五日
     本堂主席   关   登台 
         序      溯自癸亥年九月十九日开堂以来,圣天神人无不秉 持济世救人精神,先后出版有益世人的经典善书,更着 作阿鼻地狱游记、极乐世界游记,及此时着成的理天游 记,圣天诸生无不秉持有始有终精神完成既定使命。        今上天赋本堂三部游记既已完成,护持佛道亦达使 命,道场用地已购置妥当,未来大丛林之建设将仿大陆 佛教丛林之模式,虽然困难重重,圣天诸生及读者又将 面临另一艰巨任务,蔡生除奉上天之命静修以外,全体 同修及读者更须以继往精神,支持圣天未完之普化任务 ,以待圣天丛林完成之日,可度无数众生回皈极乐莲邦 ,共赴圣会,斯正是修道学道之精神。                    本堂扶鸾工作在此亦告一段落,圣天杂志将更新出 现,佛法弘扬重新再来,一旦丛林建设完成,将另有新 之气象,众生受度,难计其数,丛林参拜,人山人海, 学修证果,千千万万。斯正是圣天工作完成之日。今在 理天游记完成之日,特作此序,以为勉!             天运丙寅年四月十五日                            
        南海观世音菩萨   降 
   圣天普度十法偈       乙丑年九月十二日天笔蔡生扶 一、为救苍黎脱苦渊。苦口婆心有万千。      世人若晓慈悲爱。早悟无常结佛缘。 二、为救苍黎脱苦渊。善书杂志有万千。      认识真理是道进。非道则退莫心煎。 三、为救苍黎脱苦渊。方便法门有万千。      修人早悟普门品。因地因人挽愚贤。 四、为救苍黎脱苦渊。宗门教派有万千。      心法相通归本性。分别排斥惹人嫌。 五、为救苍黎脱苦渊。道中真理有万千。      修人悟得玄中契。万法归一甭墨研。 六、为救
 
苍黎脱苦渊。顿悟渐修有万千。      修人若了不二法。心外寻道自倒颠。 七、为救苍黎脱苦渊。佛手垂下有万千。      修人若能伸觉性。时时处处坐金莲。 八、为救苍黎脱苦渊。如来法相有万千。      修人若识本来相。咫尺天涯坐佛前。 九、为救苍黎脱苦渊。法航屡开有万千。      度筏过江人皆舍。无知理障困心田。 十、为救苍黎脱苦渊。自性明镜有万千。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白鹤童子   登台 
     论世俗与修道      修道人经常受到世俗人的闲言闲语,这是因为修道 人的心胸,修道人的心境,世俗人不了解,为什么他们 不了解,因为杯子怎能去量大海之水,然而世俗人却顽 迷不悟,经常以有色的眼光来看修道人,修道人受到有 色的眼光投射之后,好像扭曲或畸形,也变了本来的形 相,其实那是世俗人以有色的眼光所看到的形相。          就好像鸿雁它是一种大鸟,飞得很高,站在地面的 人,实在很难辨别它到底是什么鸟,看过野鸭的人,以 为那是野鸭;看过燕子的人,以为那是燕子。              修道人就好像鸿雁一般,清心寡欲,意境超凡,不 受酒色财气熏心,不受五颜六色迷惑,可是有时候为了 渡化世俗而平易近人,但是在世俗人的眼光中却认为「 修道人还不是一样。」如果修道人避开世俗的纠葛,在 世俗的眼光中又说「哼!修道人有什么了不起?」当你 福慧双修而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世俗人又嫉妒的说: 「修道人真会享受呀!」当你修头陀行而贫穷困苦的时 候,世俗又批评说:「修什么道,越修越穷。」      又有人以为修道是一件苦差事,是一种自我虐待, 自我束缚的行为。其实这是世人误解修道的定义,所以 才会有此看法。      为什么呢?因为修道本是解脱的,是看开一切的, 是逍遥的。只是世人迷失自我,背觉合尘,贪名求利, 争强好胜,争权夺位,导致自己尘劳不断,顿恼不绝, 痛苦不尽,这才是世人的自我束缚。      譬如说修道人减低欲望,清心寡欲,世人便笑为不 懂得享受真是太傻了,而不知世人一旦贪图吃喝嫖赌, 日久必养成不良嗜好,那么贪、瞋、痴必然越陷越深, 此是一定之理,假使有一天欲望不能满足,就要想尽方 法去追求,追求不到,心灵更感到痛苦,这不就好像拿 绳子自己绑自己吗?      而修道即不同,因为修道人有思想,有远见、有智 慧。他们的苦行是忍辱负重,他们的牺牲是任重道远, 他们的逍遥是清心自在,他们的快乐是解脱无碍,他们 的喜悦是无争无夺。      因此修道人所追求的与世俗所追求的完全不同,修 道者所追求是「真实的,永恒的。」世俗所追求是「虚 幻的,短暂的。」修道者有超凡的远见,洞悉一切,世 俗人受物欲蒙蔽自心,迷失自我,差别就在于此。      你或且也是修道人,别人有时候把你看扁了,恨不 得拉下你,跟他们同流合污,但是你要记得,是他们未  
了解修道意义。
     第一回   师徒阐道   无所不谈   为道牺牲   不亦乐乎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二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弘扬大道启迷篇。三界来回游理天。            普化重任双肩置。万古流芳结善缘。 济佛曰: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诸生奉旨开堂至今,也          已一年多了,在一年多以来,老衲看到圣天门          生,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的为圣务牺牲奋斗,          已使善书普化全台,道气弥漫九霄。 蔡生曰:谢谢   恩师的教诲及垂爱,才使本堂道务能够          如期进展。 济佛曰:哈哈!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何必言谢,天道          无亲,唯德是辅-此是真言。我俩虽有师徒之          缘,但是若非你有度世弘愿,为师也是爱莫能          助的。 蔡生曰:恩师真是大公无私,修道者的楷模。 济佛曰:现在圣天堂又奉旨著作宝书,贤徒有何感想? 蔡生曰:天恩鸿慈,付大任于双肩,无论任务是多么坚          巨险阻,本堂门生已有一颗坚忍不拔的决心,          以及义不容辞的毅力,一定矢志去完成使命。 济佛曰:贤生有此超凡的决心与毅力去宏扬真理大道,          怪不得今日圣天堂的道务已有如日中天之象,          如此之成就,稍慰吾怀,但回想起来,如非圣          天门生有一股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就没有今          日的成果。 蔡生曰:恩师过奖了,圣天道务的成长,完全是诸天仙          佛与十方大德努力耕耘的结果,我们只是尽到          职责而已。 济佛曰:想不到你有「为道牺牲,不亦乐乎」的精神,          为师也感到高兴,但是自从圣天堂成立以来,          你为了应付各种琐事,而失去许多潜修的时间          ,以致灵光消失许多,现在老衲就为你加灵吧          ! 蔡生曰:谢谢   恩师。 济佛曰:开堂以来,有什么感想? 蔡生曰:愚徒感觉到社会上善心人士的确很多,有些更          是隐名埋姓的默默耕耘,不让别人知道,像这          种行善精神,的确令我敬佩,因此本堂门生也          都有此种共识,每人都抛弃自我的成见,不为          名,不为利,不为权、不为势,我想这是上天          的安排。 济佛曰:怎么说呢? 蔡生曰:因为本堂   恩主很少给鸾生赐诗赐功,但是他          们仍然一本初衷,不变初志,无论路途多么遥          远仍然来堂效劳,这如果不是上天之助,愚徒          可没这种本领了。 济佛曰:不是你花钱请来的吧! 蔡生曰:哈哈!恩师真会开玩笑,俗云:「有钱难买圣          贤心」,他们就是这种人,所以钱在他们的心          中已不是万能了。 济佛曰:这么说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成语的下          一句应该是「没钱只为道奔走」了。 蔡生曰:正是如此吧? 济佛曰:有他们这种「圣贤心」,已经够了,圣天道务          必会迈入另一个新的里程碑。 蔡生曰:恩师之言,每次都是神机妙算,例如佛珠赠送          这件事,果然不出恩师所料,索取佛珠的函件          如雪片飞来,念佛的人也不少。 济佛曰:耕耘之后必是有了收获;牺牲之后必是有了代          价。你们为道奔波,挑起时代的使命,相信将          来必是道果累累的。 蔡生曰:谢谢   恩师的鼓励,
 
还请示   恩师本堂道务未          来应该如何发展呢? 济佛曰:贤徒问得太好了,圣天堂已在诸天仙佛及十方          善德的支助之下,此时此刻圣天诸生必须负起          更大的使命,否则就违背   诸天仙佛的苦心以          及十方善德的赞助。因此往后圣天道务必须朝          向社会大众,唤起世人的良知,让他们早日觉          醒,突破普化瓶颈,改革鸾门弊端,不作形式          浪费。这才是上天倚重圣天堂的本意。 蔡生曰:恩师之言,愚徒亦有同感,在此时此日如果不          赶快改革以往弊病,善书的普化工作恐怕就要          没落了;因此我经常为此事绞尽脑筋,一方面          在善书封面及内容下工夫,一方面极力推展善          书的普化层面,更以不滥放、不滥寄的原则,          此些工作都是为了不使善信捐献的血汗钱浪费          掉。 济佛曰:贤徒你有此种弘道的决心,为师听了也感到安          慰,虽然在艰巨的使命下,要付出很多代价,          但是「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你们努力的去做          ,天上人间必有许多与你们同甘共苦的神人,          在背后支持你们。 蔡生曰:感谢   恩师的教诲,本堂的道务将遵照上天的          指示,不敢疏忽怠慢。 济佛曰:好了,我俩闲聊过长,现在应该起程了,快搭          上莲台吧! 蔡生曰:唷!恩师为何带来偌大的莲台。 济佛曰:此莲台就是你以前所乘那座呀!只是在你努力          弘扬大道之下,度人无数,无形中莲台也自然          加大了。 蔡生曰:原来还有这种事,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呢? 济佛曰:这正所谓「行善虽未求福,福自然来;作恶虽          想避祸,祸反常临。」今日贤徒在行功立德之          下,虽然不求一切功德福报,但是功德福报自          然增多。反之有些愚昧的鸾生,来堂效劳一段          时间,眼看   仙佛不赐诗又不赐功,就认为不          值得,更有些助印善书的善信,偶而遇到不如          意,就以为行善毫无益处。其实这都是愚昧的          想法呀!殊不知「行善未昌,祖上尚有余殃,  
         殃尽必昌;作恶未殃,祖上尚有余德,德尽必          殃。」这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好了,老          衲言来话长,应该起程了。 蔡生曰:我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来到此处已是世外桃源了,蔡生你可张开眼睛          看看。 蔡生曰:是的,哇!眼前果然是世外桃源的仙境,风景          幽雅,美妙绝伦,请问   恩师如何修持?如何          行功立德?才能来到世外桃源呢? 济佛曰:哈哈!此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但是只          要将「理天游记」一书着成,你即可了解,今          日言之过早。 蔡生曰:真是太好了,太妙了。 济佛曰:哈哈!贤徒你一看到此仙境,就心花怒放,这          是不对的,这也是世人的通病,其实方才你所          看到的景色,乃是老衲为了著作宝书,所幻化          的。(此时济佛在念念有词之下,美妙的仙境          即刻化为乌有。) 蔡生曰:恩师!我们不是要著作「理天游记」吗? 济佛曰:是呀! 蔡生曰:我们不是要游理天吗? 济佛曰:是呀! 蔡生曰:那么理天在那里? 济佛曰:这里即是。 蔡生曰:此处一无所有,恩师是否讲错。 济佛曰:并无讲错,无极理天乃是完美之天,亦是心性          完美之天,你现在心着外境,受到七情六欲的          感染,心性之天即刻关闭,因此就不能看到完          美之天(理天)了。 蔡生曰:这我就迷糊了? 济佛曰:哈哈!此玄机等以后你就明白,今天告诉你,          还是太早了。 蔡生曰:恩师真会戏弄我,真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 济佛曰:也好,否则今日有些修道者,真是太迷糊了,          有如俗云:「吃三把空心菜,就想上西天」之          势,如果今日不在「理天游记」中好好考考这          些自高自大顽强之辈,就不知「天有多高,地          有多厚」,大道反而变成喜好戴高帽子的天下          了。 蔡生曰:恩师!让我戴小帽即可,我不想戴高帽。 济佛曰:为什么? 蔡生曰:哈哈!戴小帽比较方便,否则帽子戴高了,虽          然能引人注目,但是反而失去修道者的洒脱与          自然,更何况修道之人应该低心下气,怎可趾            高气昂,高傲自大。 济佛曰:难得贤生有此认识,否则今日依老衲看来,吾          这顶帽子早已不够高了。 蔡生曰:如果不够高,徒儿可以为恩师订做一顶更高的          。 济佛曰:哈哈!小帽子戴惯了,高帽子还是让徒子徒孙          去戴好了,以后就知道戴高帽的滋味。 蔡生曰:恩师真是令我钦佩,想不到活佛就是如此的洒          脱自然,不做作,不虚伪。 济佛曰:好了,今日云游著书就到此结束吧!我俩回堂          了。 蔡生曰:是的,请恩师回程吧! 济佛曰:圣天堂巳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二回   师徒论理   南北东西   大至三界   小至微尘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三月初八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云游三界着灵篇。逍遥仙踪结善缘。            劝汝早觉修行路。一朝成道超理天。  济佛曰:自从圣天堂开堂以来,诸生费尽心血努力弘扬          道务,仙佛看在眼里亦觉欣慰不已。尤以在末          法时期,众生根器已大不如前,如不以鸾门善          书作为引导世人之桥梁,那么普化工作就要困          难重重了,救度众生之方便法门更落于空谈而          已。 蔡生曰:恩师所言,好像鸾门教化只是末法众生的强心          剂,是吗? 济佛曰:哈哈!也可以这么说,因为以相对论来讲「有          法有破,无法无破。」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法          法皆有,法法皆无,法法皆妙,法法皆空。正          如达摩祖师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          用工夫,落要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          」由此可知,一切文字因缘,只是借机说法而          已,而鸾门可以在末法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又          受到世人的欢迎,乃是此法门是属于新兴起的          宗教,带
 
给世人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但是此一          新鲜感,有朝一日,一旦褪色,就会失去吸引          力。 蔡生曰:恩师所言甚是,鸾门教化在末法中的确扮演得          很出色,很抢眼,可是出色抢眼的东西总是不          能持久。 济佛曰:哈哈!艳丽的花朵,容易凋谢;苍苍的老松,          历久不衰。贤徒既有先见之明,老衲就放心了          ,现在起程吧! 蔡生曰:我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已到了,你可张开眼睛看看! 蔡生曰:哈哈!此时此刻张开眼睛,已感到特别的珍贵          。喔!眼前祥云叆叆,绿树苍然,高山清幽灵          秀,山涧潺潺流水,亭阁仙人徜徉,悠闲舒畅          ,仙山美景,如画如诗,真是太好了。如果现          在有照相机,照一张留作纪念,那该多好!   济佛曰:贤徒,你真贪心,来此还想拍照留念,此即是          贪欲之一,还好你只是来此游览而已,否则就          难以通过九阳关与天佛院的考验。 蔡生曰:弟子功候不足,请   恩师原谅。 济佛曰:所以为什么要在天界设下九阳关及天佛院呢?          此乃是专为修道者在外功上有很大成就者,但          是内功不足者的补修场所,今日你突然从凡界          而来,因此才会犯下此毛病。 蔡生曰:喔!原来如此,那么请问   恩师,如何才能超          出三界呢? 济佛曰:要超出三界之外,说难亦难,说易亦易,难者          就是因为三界之外,离凡界无量无数之遥。易          者是只要世人在心念中毫无贪、瞋、痴,就能          超出三界,所以说「迷者千万里,悟者一步超          。」就是这个道理。 蔡生曰:喔!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恩师所说的都是玄          机。……来到此处,我们只在空中观看,是可          以下来走走呢? 济佛曰:可以的,我俩下来吧! 蔡生曰:喔!真舒服,人间仙境,的确比不过理天仙境          ,看到这些仙人修持真是太好了,每个人都达          到化性的地步,来到此处,不觉中自感惭愧!          他们每位皆彬彬有礼,不像凡界的人们,脸上          大都挂着贪妄之相。  
济佛曰:贤徒!你在凡界可说是善人一位,可是来到此          处,才知道自己比不上别人,此乃一定之理,          但是也不必过于自卑与自贬,只要在心性及修          持上不断的努力,定能更上一层楼的。 蔡生曰:感谢   恩师的开导。………喔!对了,上回恩          师说,人一旦受到七情六欲的感染,心性之天          即刻关闭,这是什么原因呢? 济佛曰:哈哈!这是一个玄机,如果懂得这个玄机的人          ,才能算是对大道有深入一层了解的人,现在          你既然问起此问题,吾就回答你吧!前回吾为          什么要幻化一片仙境,乃是目前有许多修道人          ,片善片德不修,心性顽固不化,一心只想追          求身外之景物,而不知身外之景物,乃须要完          美的心性去心心相印才能达到永恒,否则就像          游览的旅人,看到优美的风景,只能得到片刻          的高兴,即会感到空虚乏味,你说花费了精神          与金钱,只能得到片刻的高兴,即要感受空虚          乏味,尚要劳累一整天,值得吗,所以说一位          懂得真正逍遥的人,他必先把七情六欲看淡,          不受外在的五颜六色迷惑,因为他知道欲乐只          是短暂的刺激而已,而刺激就像赌博、喝酒、          吸烟一样,永远无法给人满足,只能在感官上          得到暂时的麻醉,这不就像将一个好好的身体          ,请医师注射麻丨醉药品一样的可怜吗?因此老          衲为世人开发一个风景区,这个风景区,不必          花钱,不必耗精神,更不会劳累,还能养精蓄          锐,贤徒!你想去吗? 蔡生曰:当然想去呀! 济佛曰:好的!现在就告诉世人吧!          人人有座九峰山(人额头的最上端)          白头老子眉垂地(眉毛如慈祥仙人在此)          气海广阔何人识(脐下三寸之处是气海)          坎水逆流遂自知(小周天运转)          一粒粟中藏世界(万法归一)          泥丸宫中有古迹(泥丸宫在人的顶门)  
         升阳府内多忏悔(升阳府在人的头上)          巨峰顶上胜须弥(巨峰顶在后脑上端) 蔡生曰:哈哈!想不到每人身上即有山有水,有仙          有海,有宫有府,真是太妙了,可是那些          风景都是肉眼不能看到的呀! 济佛曰:贤徒!肉眼只是传达的工具,幸福喜悦是          内在的感受,如果幸福快乐是靠眼睛才能          得到,那么瞎子就得不到幸福快乐是吗? 蔡生曰:不是的,瞎子仍然可以得到幸福快乐。 济佛曰:那么瞎子的幸福快乐是从何而来。 蔡生曰:当然是从感受而来。 济佛曰:那就对了,假如一个人遇到丧偶之痛,这个人          走到风景区,他会感到快乐吗? 蔡生曰:当然不会。 济佛曰:那就对了,所以说肉眼只是心的传达工具,幸          福喜悦是内在感受。因此吾所指的内在世界,          虽不能以肉眼去观察到,但是确可以去感受到          ,而且随时随地都可感觉到,更不受时间的限          制,不受空间的隔阂,不必用眼睛,不必跑远          路,不必找风景。只须放开心怀,何处不是故          家;只要收妄念即刻就是如来,这不是最佳的          心性理天吗? 蔡生曰:恩师真是神通广大,不愧为世人所尊敬的济公          活佛,竟然大公无私,赐每人一片干净的自我          理天,真是太难得了。 济佛曰:好了,今天云游著书,就此结束吧!快上莲台          ,准备同堂。 蔡生曰:我已坐稳了,请   恩师起程吧!………听道亲          常说,气天是太极,理天是无极,又说气天有          轮回,理天无轮回,请问   恩师这种说法是否          正确? 济佛曰:哈哈!世人着相太深,因此才须要种种名相,          如果世人不著名相,一切名相就多余了。「气          天」顾名思议,是尚有脾气毛病之人所在之天          界,是属于欲界天,也就是说,凡是在此天界          之神,尚有男女情欲的存在,但必须是忠臣孝      
   子,或是有功有德之人,才有福气在此享福,          享尽福德即入轮回。「理天」顾名思义是离欲          之天,人一旦离欲,即是无争无夺,和平相处          ,这是简单分析而已,如再深入探讨,理天尚          包括色丨界、无色丨界,及三界之外之天界,包涵          甚广,以后如果有机会再谈这些问题好了。现          在圣天堂已到了,为师又要跟你们道别了。 蔡生曰:恭送   恩师。
        第三回   净性仙居述修持   三德遵守莫心亏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三月廿二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来来去去妙无踪。欲化苍生趋大同。            圣天门生当努力。有缘共携迈康庄。 济佛曰:今日来到圣天堂,看到圣天诸生道志不减当年          ,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回想过去,鸾堂          每每承袭后天气息,来堂效劳者往往贪得仙佛          赐诗、赐功,甚有者求仙佛指示婚姻、事业、          前途。如果仙佛屡屡赐诗赐功,或是指示鸾下          生的婚姻事业前途,来堂效劳者有如过江之鲫          ,挤得堂里堂外门庭若市,倘若仙佛不赐诗赐          功,不指示婚姻、事业、前途,则一段时间之          后,鸾堂立即呈现门可罗雀的冷清场面,这就          是修道者的「功名病、无恒病、现实病。」还          好圣天门生不带有以上诸病,自从迁堂之后一          年光景不再赐诗赐功,但是诸生仍然不远千里          来堂效劳,这真是难得,更是奇迹。 蔡生曰:感谢   恩师对本堂同修的厚爱,说得也是,本          堂在坎坷艰难之中成立,虽然人员不多,可是          师兄姊的素养极佳,他们不为功不为名,以一          颗自强不息的恒心与毅力来堂效劳,完全抛弃          自我的成见与私利共同奋斗努力,否则凭我自          己的力量,依我看来道务早就要停顿了。 济佛曰:贤徒您有谦虚忍辱的涵养,这就是道务发展的          宏大力量,须知谦虚才能大量,忍辱才有大力          。您有以度众生为己任的胸怀,更不将道务视  
         为私人成就的企业,坦诚布公,如此才能使门          生真诚的效劳,否则就难有优秀的贤生从旁襄          助了。 蔡生曰:恩师说得对极了,庙堂既然是公众所成,就应          归于公众所有,愚徒是不想纳入私人财产或是          私自遗传子孙的,因为我早已想到一个问题,          自己添的油灯,火炬小,风吹即熄,点燃的时          间又有限;如果让大家一起来添油灯,火炬大          ,风吹不熄时间更是长远,所以我决定选择让          大家一起来添油灯,而不选自己添的油灯。使          圣天的火炬永远点燃在世人的心灵之中,成为          黑暗中的明灯,迷航中的灯塔。 济佛曰:贤徒有远见,有大志,因此圣天的道务方能一          步一步的登上高峰,受到世人的肯定与赞赏,          只要依此目标而行,相信世人的眼光是雪亮的          ,他们将成为圣天永恒的支柱。 蔡生曰:感谢   恩师的教诲,可是有时想想善书不断的          普化,但是翻开报纸奸诈抢夺案件仍然层出不          穷,真令人寒心。 济佛曰:贤徒,你现在的想法,也是目前有些修道者的          想法,须知善书的普化在外表上虽然看不出有          什么结果,但是在实质上,在世人的心灵中已          种下善良的种子,这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事实          ,你看!看过圣天善书的人,在社会各角落中          ,他们有的立下决心改过自新,有的忏悔前非          ,有的发心行善,有的步向佛道,这些善的导          向已延伸在社会各角落,成为黑暗中的一盏明          灯。有人还以为是浪费金钱,其实他们不知道          ,圣天堂善书本本皆是启发人心,解救佛菩萨          的。 蔡生曰:这怎么说呢? 济佛曰:哈哈!世人只求身外佛,而不知自性佛,看善          书经典就能反照人性,找回失落的佛性,这不          是救佛菩萨吗?世人只知「救人胜造七级浮屠          」,而不知「救佛胜造恒河沙数之浮屠」,这          不是可悲吗?世人只知拿食物给贫穷饥饿的人            ,而不知拿法味给人心贫穷的人。所以圣天堂          的建立就是人心贫穷的救济院,它散发的真理          ,没有界限,没有时空,没有你我,没有阶级          ,没有斗争,,它带给国家安定祥和,给社会          温馨关怀,给家庭亲情温暖,这就是圣天堂光          荣的使命。 蔡生曰:想不到本堂所领的使命,竟然如此的特殊,如          此的玄妙,真令人难以想象。 济佛曰:现在应该想通了吧! 蔡生曰:嗯!了解了。 济佛曰:既然了解,就开始著书吧! 蔡生曰:是的!我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贤徒!此时您必须放下一切心,才能达到身心          一如之境界,否则在心境上就难以发挥潜在的          妙智慧,这点你必须知道。 蔡生曰:今日为了办杂志出版事宜,因此纷扰心灵,以          致心神不定,请   恩师原谅。 济佛曰:好吧!现在吾为你加持,让你心神统一,以便          著书。 蔡生曰:谢谢   恩师。 济佛曰:来到这里,已是色丨界天,贤徒可以下莲台了。 蔡生曰:哇!这里天气清爽,使人心旷神怡,山明水秀          ,使人逍遥自在,万里无云,使人胸襟开朗。          真是太好了。……咦!前面走来一位仙童,好          像是找我们吧! 济佛曰:正是!他是净性仙人的徒弟,来迎接我们的。 仙童曰:拜见   济公活佛,来晚了,请见谅! 济佛曰:贤生免礼,快带我俩去见师父吧! 仙童曰:好的,请随我来。 蔡生曰:原来前面即是净性仙居。          右联书上:净心净气净意念。          左联书上:性定性清性无染。          环境四周,鸟语花香,人间的别墅也比不上它          的清幽高雅。          (此时济佛与蔡生已步入净性仙居) 净性仙人曰:欢迎   济佛及贤生来到此地,仙茶早已沏          好,等着你们来共尝了。 济佛曰:感谢道兄厚体,贤徒就捧一杯尝尝吧! 蔡生曰:也好,哇!味道果然不同凡响,喝完之后口齿          感到又甘又甜又香。 净性
 
仙人曰:哈哈!这里四季如春,风光明媚,山茶满          地皆是,贤生如果喜欢,就多喝几口吧! 蔡生曰:谢谢   仙翁赏赐。请问   仙翁如何修持才能来          到此真善美之境。 净性仙人曰:哈哈!此地清静无染,环境清幽,是神人          向往的真善美之境。世人如果想到此地,心念          必须清静,心地必须圆满,心性必须真善美,          否则就不能来到此地。 蔡生曰:喔!心性要达到此标准还真不简单呀!请   仙          翁教导世人好吗? 净性仙人曰:哈哈!心念如要清静,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首要之条件。心          地如要圆满,五行不可亏耗。如贪财耗性木亏          、嗜酒耗神火亏,好杀耗情金亏,易怒耗气土          亏,喜淫耗精水亏。五行不能圆满,心地即不          能圆满。心性要达到真善美者,必须守三德:          一、道德,二、仁德,三、公德。何谓道德,          道德就是一切遵循正理而行,不做违背天理良          心之事。仁德就是慈悲心、博爱心、恻隐心,          有爱人如己之心。公德就是维护公众权益、公          众秩序、公众环境、公众道义,这即是公德。          以上三德世人不可忽略,否则在心性上就不能          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因此修道者必须先从人道          修起,人道无亏,天道必全。还有修道者必先          由守戒开始,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有慧          才能发挥圆融之佛智;发挥图融之佛智,才有          圆通之思想;有圆通之思想才有超凡之境界,          有超凡之境界,才能步入超凡之天界。 蔡生曰:喔!真不简单呀! 净性仙人曰:哈哈!知难行易,知易行难。要步入超凡          之天界,只要信心坚定,何难之有,如在修持          上,努力鞭策自己,有过则改,无过则安,不          可三心两意,否则永远无法成功的,只要修道          者一心不变,内外兼修,假使不能一步登天,          尚有天佛院作为补修之所。须知修道之人,心          情不可沉重执着,否则也是修持之大病,你不  
         看天界的仙人如此的飘逸自如,就是他们的心          性中不执一物,放下一切。可是凡人就不同了          ,每看一物即有贪得之念,一旦得到,又有放          不下的执着之心,这就是凡俗之人的顽固,也          就是轮回的业报之因也。 蔡生曰:的确也是,仙佛能看开一切,故能成为仙佛,          凡夫不能看开一切,所以成为凡夫。 净性仙人曰:哈哈!就是如此,希世人能够体悟个中道          理,好好修持,必有所获的。 济佛曰:时间不早,我看今日之访,就此结束吧!贤徒          快向   仙翁拜辞。 蔡生曰:感谢   仙翁开示,在此拜辞了。 净性仙人曰:贤生免礼,师徒一路辛苦了。 济佛曰:道兄再会,待日再来赐谈吧!贤徒!快上莲台          ,准备回堂。 蔡生曰:我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四回   访阿修罗道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五月廿二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忍辱为行可成仙。看破假相去倒颠。            瞋恨怒怨皆魔道。回心转意结佛缘。 济佛曰:仙佛以忍辱为行,所以成为仙佛;魔鬼以瞋怒          为行,所以成为魔鬼。因此世人想修道成仙成          佛必须克服瞋怒,否则遂便成魔鬼的眷属。如          佛陀的前五百世是一位修「忍辱」行的僧人,          有一天歌利王带了一群美丽的宫女前往山中打          猎,到中午时分歌利王感到有点疲倦就在山中          休息打盹,等到醒来的时候,发现所带来的宫          女都不见了,于是就到处寻找,忽然看见一个          山洞,那些宫女就在洞里听一位僧人说法。歌          利王看到之后,就怒气冲冲的指责僧人说:「          何方野僧,竟敢勾引我的宫女。」僧人回答说          :「我并没有勾引她们。」歌利王说:「宫女          都在你的洞里,还说没有!」僧人说:「我对          美色已经没什么欲望了。」歌利王又怀疑的说          :「为什么你对美色没有欲望?」僧人说:「          因为我已持戒了。」歌利王又说:「持什么戒  
         ?」僧人答:「就是忍辱。」王一听到忍辱这          两个字,就拔起刀来,朝僧人刺去,并问说:          「痛不痛?」僧人答:「不痛。」想不到逞强          的歌利王听到「不痛」两字更加愤怒,于是就          把僧人的身体砍成一节一节的,又问僧人:「          你恨我吗?」僧人说:「既然已经无我了,那          来愤恨。」这时候四大天王看到这些情形,非          常震怒,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蒙蔽整个天          空,使天地昏暗日月无光,天龙八部知道这件          事也赶来护法,僧人被分解的身体,又完好如          故。歌利王看到了非常害怕,跪在僧人面前,          哀声祈请饶恕,于是僧人就代替歌利王向天求          赦,很快的天空又呈现一片晴朗。这时歌利王          才回心转意,发愿向善。僧人也发愿说:「假          若我成佛了,就先度你。」歌利王就是后五百          世的憍陈如,僧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成佛          之前,必须经过许多考验方能成就佛道,如必          须忍受别人的瞋怒,也是其中之一。尤其贤徒          自从开堂以来经常遇上「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          心」的事情,吃了许多「闷亏」,等于「哑吧          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还好你能吞到肚子里          ,咀嚼一番又消化掉,不留在心里「难消受」          ,可见你也是聪明人。 蔡生曰:恩师褒奖,实在不敢当,职责所在,不受点气          ,也不行,所以我只好知命、认命、守命,而          不敢怨言,否则道务就难以推展。 济佛曰:哈哈!「处事岂能尽加人意,凡事但求无愧于          心。「说到毁谤老衲又想起一则典故,想当初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佛陀的成          就,就暗中毁谤中伤,可是佛陀始终保持冷静          缄默,不去理会他,有一天这个人也觉得骂得          差不
 
多了,想来看看   佛陀被毁谤中伤的下场          。佛陀看到他来了!不怒也不怨的问他说:「          先生,我请问你,如果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接          受,那么这礼物该归还谁呢?」那人很直爽的          回答说:「当然是物归原主呀!」佛陀又对地          说:「那就对了,以前你中伤我的话,我并不          想接受,那么这些话,又该归谁呢?」佛陀这          一问,可把对方给弄胡涂了,赧颜得无地自容          更无言以对,也感到自己实在太过分了,于是          立刻向佛陀道歉,并声明以后绝对不再中伤。          所以修道人在表面上看来是傻的,在别人的中          伤毁谤之下,往往不跟人斤斤计较,可是这才          是最高明的方法,因为凡事「物归原主」就是          最好的证明。但是有些人以为毁谤别人,中伤          别人,是一件津津乐道的事,是一件扬扬得意          的事,还到处招摇,以为自己了不起,唯恐别          人不知,殊不知自己的背上已贴上一张「人格          扫地」的字条,还要到处自称高贵,这不是更          让人耻笑吗?所以无知的小人就是这么可怜,          身心已经沾满了污秽,还自称洁白。就像有些          长舌妇,每天到处东家长,西家短的搬弄是非          ,搞得邻居不能和平相处,她还说:「我这个          人最不会讲别人的坏话了。」这不是很可笑吗          ?好了,今天师徒闲聊过久,东家长,西家短          的讲了一大堆,也该起程了。 蔡生曰:是的,我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佛魔是不能两立的,就像清静与瞋恨是不能两          立一样,它的分别所在就是八识田中的不同,          一是修心养性的清静,一是不守忍辱的瞋恨。          不守忍辱的瞋恨即是阿修罗魔道,他们的生活          情形,世人尚不了解,今天借着著作理天游记          的机会,先到魔界天域去看他们,贤徒你怕吗          ? 蔡生曰:有   恩师在旁还有什么可怕的!  济佛曰:前面就是魔域天界,你看看吧! 蔡生曰:哇!何方圣神如此恐怖,横眉瞪眼,个个现出          瞋恨愤怒之相,就像猛虎野兽虎视眈眈一般,          我看这下完了,如果逃不出去,著书的使命就          不能完成了! 济佛曰:哈哈!成道之前,必须经过魔考,世人只在凡          界魔考,你比较特别,来到真实境界魔考,让          你身历其境不是更好吗?也让世人知道魔界众          生是什么「魔」样,好让世人反观自照。 蔡生曰:这里女人妩媚十足,艳气逼人,可是为何男人          却丑陋无比,他们会不会伤害我们。 济佛曰:你放心,老衲已带来降魔宝杵,他们不敢轻举          妄动的。 蔡生曰:这就好了,前面有座宫殿是什么? 济佛曰:那是毘摩质多罗宫,阿修罗魔王即住在宫中,          魔军已经前来问候,让我来应付。 魔头曰:前面   济公活佛来到,不知有何要事。 济佛曰:哈哈!老衲是来看美女的。 魔头曰:想不到   济公活佛也禁不起诱惑,竟然也来找          美女,还带个小徒弟。 济佛曰:哈哈!你以为仙佛也会无聊吗? 魔头曰:这谁晓得? 济佛曰:小魔头再放肆,小心魔杵是会伤人的。 魔头曰:是是!对不起。 济佛曰:快带老衲去见你们的魔王。 魔头曰:随我来吧! 蔡生曰:真是「魔宫传奇」的身历其境,一路上看到这          些魔眷,脸上毫无和蔼可亲的笑容,好像有点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衷。 济佛曰:这些都是受到魔王收服的小魔鬼,宿世以来不          知广结善缘,落得今日只得在魔界中过着奴隶          的生活。 蔡生曰:这座魔宫建得的确太好了,在宝座上已看到魔          王威气十足的坐在那里,宫女们个个显得妖艳          绝伦。 阿修罗魔王曰:哈哈!想不到   济公活佛今天心血来潮          ,是不是想来享受享受呢? 济佛曰:你有好东西可以让我享受吗? 阿修罗魔王曰:当然有,您想要什么享受。 济佛曰:永恒的极乐你有吗! 阿修罗魔王曰:怎么来此还要讲道理,我不喜欢,我最          讨厌修道人了,一本正经的,多无聊,不如我          每天有美女侍候。 济佛曰:哈哈!这种福享不了多久了,早日忏悔修清静          之行吧!须知宿世以来你建庙、布施。今天才          有此福报,如不知惜福,不久也会堕入轮回了  
         ,你难道不想想吗? 魔王曰:   济公活佛不必如此苦口婆心了,要劝的是您          的徒子徒孙,我看他们在凡闲修行,有的还可          以,有的早已退志了,您难道不知吗? 济佛曰:佛度有缘人。「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          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你的魔法再大,只          能考倒智能浅薄之人,其它意志坚定者仍然努          力修行,不受你魔法的欺骗,你放心吧! 魔王曰:那还说不定,你看现在的大道,自立门户,称          师作祖,就像一盘散沙一样,我看你如何处理          。 济佛曰:哈哈!根基深厚的人,就像盘石一般,如如不          动。根基浅薄的人,就像小草一样,经不起风          吹草动,这是一定之理,但是「是道则进,非          道则退」这些根基浅薄的人,有朝一日也会迈          向真道而修,这是现象界的必然现象,不足为          奇。 魔王曰:那我就等着瞧吧! 济佛曰: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即刻回去了。 魔王曰:不送了! 济佛曰:贤徒坐稳莲台,准备回堂。 蔡生曰:是的,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贤徒!今天来到魔宫有何感想? 蔡生曰:看他们骄慢无礼,为何还能得到福报。 济佛曰:他们有天福而无天德,这是阿修罗道的特色,          天道是有天福还有天德,所以是不同的。 蔡生曰:   恩师所指的天道是一贯道吧? 济佛曰:哈哈!道是无远弗届的,佛是空旷无边的,修          道人自修传道都来不及了,还去谈论是是非非          ,就是每天跟随佛陀,拉住祂的衣襟,不修戒          定慧,不息贪瞋痴,还是等于一位迷昧的众生          ,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修道人不可自命清高,          亢高自大,也不可随便去毁谤他教,因
 
为一切          有为法皆是处幻不实的,只是度化众生的方便          法门而已。如果执着于某宗某教而毁谤某宗某          教皆是我执的作祟。只要出发点是善良的,讲          道德仁义的,即是传道解惑的地方,有为世人          牺牲奉献的精神即是世人的榜样。在此老衲再          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只知布施、建庙、助印          善书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胜、傲慢、          瞋恨才是天德。希世人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不          要被形相法相给迷惑了。好了,圣天堂已到,          蔡生下莲台吧!
     第五回   访释迦牟尼佛(一)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六月初八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因缘说法显妙理。借假悟修契真机。            圆通佛法能了达。智超三界星物移。 济佛曰:哈哈!自从老衲领旨著作理天游记以来,无时          不以天命为重,因此也经常关心圣天堂的道务          ,还好圣天诸生能够摒弃私我成见,为道务发          展而牺牲奉献,以作茫海中的灯塔,苦海中的          莲航。 蔡生曰:感谢   恩师的教诲,……该问   恩师为何今天          带来一把扫帚,大概本堂今天没扫地。但是没          扫地也不能让   恩师动手呀! 济佛曰:哈哈!老衲这支扫帚与人间的扫帚不同,人间          的扫帚是扫除地上的肮脏,我这支扫帚是专扫          人心的肮脏,一是有形的,一是无形的,有形          的是扫除地上的肮脏,无形的是扫除人心的肮          脏,可是世人只知扫除地上的肮脏,而不知扫          除心灵的肮脏,不是甚为可惜吗?因此老衲希          望世人在拿起扫帚扫地的时候,也应该同时反          问自己-地上扫得干净,心地是否也扫除干净          了。 蔡生曰:扫除地上的污垢容易,如何扫除心地的污垢呢          ? 济佛曰:扫除心地污垢的方法,除了看善书经典的方法          ,参禅听道、念佛、静丨坐,也是一种方法,或  
         是反省自己,只要把心地上的瞋恨心、嫉妒心          、妄想心、贪图心、痴迷心、分别心,以上这          些污秽心扫除,以免日久污垢越积越多,把心          地搞得污湮瘴气的,到时候激发霉气,产生毒          素,百病丛生,就无药可救了。 蔡生曰:恩师说得对极了,怪不得我常在坊间看到济公          活佛的雕像,有的是右手拿着一把扫帚,当初          我还以为   恩师曾几何时也当过清道夫,现在          听您一说才明白个中三昧。 济佛曰:哈哈!清道夫也不错,其实圣天门生也都是向          上天领命的清道夫,但不是扫马路的,而是扫          除人间的奸、贪、邪、诈而已。 蔡生曰:恩师形容得真是恰到好处,圣天同修正是这种          工作。 济佛曰:好了,今天我带你去见佛陀,因为佛陀住在人          间,扫除人心也达四十九年之久。 蔡生曰:是的!释迦牟尼佛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也等于          在人间扫除邪恶四十九年。 济佛曰:其实如来佛祖在人间有形的度化四十九年,在          无形度化那就无法以虑浅的年代观念去计算了          。 蔡生曰:的确也是,还是   恩师说得比较圆融。 济佛曰:好了,现在起程吧!          (此时济佛带蔡生在空中盘日璇一会儿,就停          留不前。) 蔡生曰:恩师不是要带我去见   佛陀吗?怎么云游了老          半天,还没有看到   佛陀的影子。 济佛曰:前面就是   佛陀,你仔细看。 蔡生曰:在那里,我怎么没看到。 济佛曰:你再仔细看。          (此时蔡生睁大眼睛,继续再看。) 蔡生曰:还是看不到……是不是我的境界不够,所以才          看不到。 济佛曰:其实你已经看到了。 蔡生曰:没有呀! 济佛曰:那么你的前面是什么。 蔡生曰:一尘不染,空旷无边的虚空。 济佛曰:哈哈!它就是   佛陀。 蔡生曰:喔!原来   恩师是说佛陀的心境就像一片空旷          无边的虚空,来去自如,广大摄受;不执不着          、不来不去;万物有尽,虚空不坏;万物有染          ,虚空无染的意思吧! 济佛曰:哈哈!现在你能见到佛陀了。 蔡生曰:为什么! 济佛曰:因为世人常以肮脏的思想,以污秽的念头,一  
         心求见佛陀,其实那是不可能的。金刚经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          能见如来。」因此人间有形有相的如来佛祖,          皆不是真正的如来佛祖,真正的如来佛祖是无          形无相的,就是二千多年前,世人看到的佛陀          ,也只是佛陀的外表而已,而真正的佛陀(妙          如真心)只有体悟大道的人才能了解。 蔡生曰:那么!我如果想看形相的话,   恩师是不是可          以让我看到? 济佛曰:好吧!(此时济佛即刻幻化一座「大圆宝镜」          在蔡生的前面。 蔡生曰:恩师!您幻化一座「大圆宝镜」要做什么? 济佛曰:你不是想见佛陀吗? 蔡生曰:但是它只是一座「大圆宝镜」而已呀! 济佛曰:哈哈!它就是佛陀。 蔡生曰:为什么? 济佛曰:佛陀的心就如同这座「大圆宝镜」清净无染,          圆满无缺,普现光明,反照自性。 蔡生曰:喔!原来如此,大圆宝镜反照自性,就好像佛          陀的因缘说法,方便施教一样-圆通自在,圆          融无碍。世人在修道之后,如果能像这面大圆          宝镜一样的圆满无缺,即是了悟真理之人;在          行止方面如能像大圆宝镜一样圆通无碍?即是          活菩萨的化身。 济佛曰:贤徒今天果然一点即通,其实吾为了开悟修道          人的智能,而幻化一些不真实的形相,否则世          人过于执迷假相,何能契入真如。 蔡生曰:喔!我知道了,一切的宗教形相及有为法皆是          引导世人接近善道的方法,因为世人太执着假          相了,如果世人不执着假相,今天寺庙也不必          建立种种形相及种种有为法去接引有缘人步入          善道,由此可知神桌上的雕像解救不少信仰之          人,鸾门善书也解救不少迷途浪子。 济佛曰:哈哈!教化的步骤是引迷入悟,引悟入修,引          修入道,引道成真。佛陀说法也
 
是一样,对执         着的人说「空」。对执空的人说「有」。对已         入门的人说「玄妙的佛理」,对初学的人说「         浅近的因果」。教导智慧高的人去参禅。教导         智慧浅的人去念佛。一切本是圆通无碍。可是         有些迷执之人,不能了解   佛陀的圆通摄受大         法门,偶得一点小小的体悟,就洋洋得意,进         而毁谤其它宗教修持,这实是未能体悟圆通大         法之人呀!蔡生曰:听恩师之说,好像佛陀的说法是时而说有,时         而说无,说有是破「顽空」,说无是破「执着         」。世人互相争执只是不了解   佛陀的本意。济佛曰:哈哈!是的。蔡生曰:可是恩师今天尚未带愚徒去见佛陀呀!济佛曰:今天时间不早了,下回再去吧!蔡生曰:其实今天经   恩师的开悟之后,已能体悟佛心         的真实妙相,我想这比看到真正的佛陀还要来         得珍贵。济佛曰:为什么?蔡生曰:因为看到有形有相的佛陀,如果不能契入佛心         ,就好像走马看花的人一样。而体悟佛心的人         ,虽然未睹真实面目,但是已得真实的境界。         前者虽是看到,只是看到佛皮,后者虽未看到         ,却已契入佛性。济佛曰:哈哈!无相胜有相,有相引无相,无法胜有法         ,有法引无法。今天未闻佛陀说法,先闻师徒         说法。蔡生曰:哈哈!心心相印,佛佛相印,不起分别,平等         摄受,皆是佛法。以文字因缘去弘扬真理即是         正法,以方便法门去说法度生即是正法。济佛曰:外相显真相,外道显真道。借假修真,借机说         法,不起分别,宗门皆教,法门皆道,道在自         心,不在外相,佛在自性,不在形相,认理归         真,自悟本性,毁谤中伤,皆非佛意,自修自         度,自至西方。自暴自弃,自食恶果,今生有         缘,因缘聚合,互相勉励,砥砺奋斗,有朝一         日,共赴莲邦好了!今夜著书就此结束,蔡生         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六回   游灵山听   佛陀说法(二)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六月廿二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灵山说法述因由。四大皆空向真求。           迷昧本来生死坠。回光返照乐无忧。济佛曰:哈哈!世上偏有许多人该找的不找,不该找的         偏偏找。蔡生曰:恩师又讲玄机了。济佛曰:中午有一位女信士来到圣天堂二楼拜拜,把钱         包放在神桌上,就匆匆忙忙想回家,当她走到         楼下才想到钱包没拿,于是赶紧回来拿,还好         圣天堂没有三只手胡贪心鬼,物归原主是理所         当然之事,蔡生曰:喔!原来是这种事,但是东西掉了马上知道回         来找,这表示这位女信士还很灵敏呀!济佛曰:是的!世人每在掉了钱物之时,都显得非常的         灵敏,像今天这位女信士钱包放在二楼,走到         楼下知道钱包掉了。但是自己的佛性掉了,恐         怕走到自己的老家,还不晓得找?这不是一件         非常耐人寻味的事吗?可是愚痴的人们就是这         么可怜,只知道珍惜金银财宝,不知道珍惜自         性永恒极乐,不是甚为悲哀吗?蔡生曰:恩师说得有道理?「贪着身外物,失却掌中珠         。」本来就是如此,愚徒也经常犯上这些毛病         ,这些毛病,有时想想总觉得很惭愧。济佛曰:不打自招,还算老实,俗务缠扰,使你身心皆         疲,心境也影响甚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         只要你能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心相印,佛         佛相应,心境自然宽阔,不会为俗务缠身而产         生厌烦之念。蔡生曰:是的!感谢   恩师的教诲。济佛曰:说到该找的不找,不该找的偏偏找,这些事,         在二千多年前佛陀住世的时候,就经常发生过         。如有一次,印度的某村落,每月必须举行一         次晚会,只要有兴趣的男士携带妻眷一起参加         即可,常时有一位青年也很想参加晚会,可是         自己尚未娶妻,于是他就想到一个方法,就是         化钱雇了一位卑贱的女人冒充自己的妻子,好         让自己可以参加晚会,而且还有个舞伴。当明
 
         月当空,星光闪烁之际,大家狂欢热舞,锣鼓         暄天,在盛夏的夜晚,不觉感到汗如雨下,有         的索性就脱去了外衣跑到河里沐浴,玩得正高         兴的女眷们看到了,也互助仿效纷纷的脱去首         饰及外衣一起往河里玩水,当他们玩得兴高采         烈一起上岸穿衣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些首饰不         见了,更发现未娶妻的青年所带来的女子失踪         了,所以她嫌疑最大,于是大家分成几路到林         间搜索此女子的下落,有一路家眷们一直寻找         到恒河岸边,看到月光下有一位修道人正在坐         禅,其实那就是佛陀,于是这群家眷就上前询         问:「有没有看到一位女人从这里经过。」佛         陀说:「你们在三更半夜寻找一位女人,到底         是为了什么事?」这群家眷说:「因为她窃取         我们的首饰啊!」佛陀以温和的口气说:「你         们仅为了首饰被偷,就惶惶不安,不知首饰仍         属身外之物,更不知人一旦丢了自性佛宝,就         要丢了自己永恒的安住之所,流浪三途六道,         永难超生,况且丢了首饰还可以用钱再买,但         是丢了自性佛宝,是用钱买不到的,你们难道         不知吗?」这群家眷说:「我们不知道呀!请         修道人为我们开示吧!」于是佛陀就为他们开         示了佛法,让他们法喜充满,进而追随佛陀出         家,做为佛陀弟子。所以世人认为金银财宝是         最宝贵的东西,而不知金银财宝只是身外的物         质,是肤浅的,是短暂的。只有身内的自性佛         宝,才是踏实的、是长远的。可是世人不知此         理而一再迷恋世间的一切,让贪瞋痴爱的杂草         欉生,让酒色财气的毒素蔓延,让灯红酒绿迷         惑整个心胸,让宝贵的光阴一再流失,让岁月         带走你的一切,这是何等的愚痴啊!
 
蔡生曰:恩师说得也是,社会上的五颜六色实在太迷人          了,世人生活在万花筒中,经常迷失自我,这          也是常有之事。 济佛曰:贤徒如此之说,难道你也有此种经验吗? 蔡生曰:哈哈!恩师问起此问题,真叫我难以回答,可          是我的一言一行相信恩师是最了解的,应该不          必在著书中提出来才是吧! 济佛曰:说得也是,那么不谈了,著书要紧。 蔡生曰:遵命!愚徒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喔!对了,   恩师今天大概要带我去见佛陀          吧! 济佛曰:贤徒你等不及了吗? 蔡生曰:难得有此机缘,那当然呀! 济佛曰: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幻……。」今天          为了普度众生,为了三根普被,才设下扶鸾阐          教法门,更以灵游方式著作宝书,其目的是以          生动活泼的方式引人引物引事引境来阐述真理          ,让初入门者也可以从初浅的文词进入深奥的          佛典,进而能修身养性,迈入佛道。现在如果          也有此贪妄外境的思想,将会引导好奇之人也          想看看心外的灵界,这将使世人步入魔境,这          点为师如果不在书中特别强调是不行的。 蔡生曰:为什么? 济佛曰:因为佛云「是法非法」,由此可知佛陀讲的佛          法只是权巧方便法门,只是引导世人步入正道          ,了悟佛法,探求佛性,自性自度的法门。况          且人人皆有佛牲,个个自性具足,只是具足之          佛性受到三毒(贪,瞋,痴。)四相(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五蕴(色、受、想          、行、识。)六蔽(悭贪、破戒、瞋恚、怜念          、散乱、愚痴。)所蒙蔽,所以才难以显现真          如之佛性。故   佛说法引万法归一心,说种种          法治种种病,如方才吾所说之三毒就要以三学          (戒、定、慧。)去破除贪、瞋、痴。四相就          要以四不可得(一、常年少不可得口。二、常          无病不可得。三、长寿不可得。四、不死不可          得。)更以四念为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去破除四相。五蕴就          要以五观(一、观佛说真谛之理可闻。二、观          佛十清净可住。三、观佛智慧广大可学。四、          观佛力无量可拔,五、观佛大慈大悲可救。)          去破除五蕴。六蔽就要以六度(布施、持戒、          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去度脱。故法如          筏,渡河须筏,过河舍筏。世人在苦海之中须          要筏(法),度脱苦海(成道)不用筏(法)          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佛云「是法非法。」的          圆通道理,可是在这末法时期,正法、邪法、          是法、非法四处可闻,世人经常受到以上种种          法而疑惑困顿,不知何去何从。哈哈!而不知          「是法已非法,更何况非法更非法;是法即当          舍,更何况非法更当舍。」何必为了种种法而          迷失自我。 蔡生曰:恩师之言,真有震聋启瞶之功能,现在学道之          人,的确常被一些危言耸听的道理给吓倒了,          常使自己在道途上自缚自束,举步维艰,不知          何去何从,而不知如如本性已在内心深处嗤笑          假我的虚幻心(识神)真会捉弄人。真我(佛          )在你的本性之中一点也没离开你,你为什么          还不知。 济佛曰:那么贤徒现在是否还会一心想见佛陀? 蔡生曰:不会了。 济佛曰:既然有正见正思维,不迷惑的心思,使命现前          这正是灵游的好时机,我俩已在佛陀的灵山说          法之处了。 蔡生曰:哇!此场面虽无宽大的殿堂,可是高高的天就          是大殿,宽宽的地就是大地毯,人间的巧夺天          工那能比大自然的庄严美妙。佛陀坐在说法场          上,千百亿金色光气,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八          万四千相好,自然现前。 济佛曰:佛陀正在说法,我俩就地而坐吧! 蔡生曰:是的,能听佛陀说法,真是荣幸之至。          (此时济佛与蔡生经过几位菩萨的安排,在佛          陀的说法会场一角坐下,蔡生摒息而听,在庄  
         严的会场上诸天圣众,有菩萨、罗汉、天仙、          天神、天将、大善人等,场面之大,叹为观止          。……过一会儿济佛眼看时间差不多了,为了          不影响庄严法会的气氛,示意蔡生离开会场。          几位菩萨看到远来之客即要离开,相互问讯。          ……济佛与蔡生在刹那间已共乘莲台从虚空中          ,如电光火石,转眼间已到圣天堂。 济佛曰:今天带你来见识见识而已,因为时间不多,下          同再来亲访佛陀好了。 蔡生曰:谢谢   恩师。 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七回     游灵山听   佛陀说法(三)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七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渡化人间不计天。流连忘返殊可怜。            今朝不向修行路。来年依然堕苦渊。 济佛曰:哈哈!老衲来来去去,无影无踪,逍遥自在,          可是却有人挂起老衲的招牌,做起「大家乐」          的猜谜游戏,使老衲百口莫辩,回想过去:          以往的老衲是潇洒自在,现代的老衲是装疯卖          傻。          以往的老衲是清风两袖,现代的老衲是视财如          命。          以往的老衲是清心自如,现代的老衲是绞尽脑          汁。          以往的老衲是借机演说妙法,现代的老衲是藉          机讲说号码。          以往的老衲是行医济世,现代的老衲是大家乐          的红人。          以往的老衲是受人崇敬的,现代的老衲是受人          议论的。          以往的老衲金身是装金涂银,现代的老衲金身          是臭沟分尸。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曾几何时,时光变迁          ,老衲成为大家乐的罪人,新闻界的焦点,赌          徒的力捧人,输钱的怨恨人。阿弥陀佛!你如          果良心有知,就不要破坏我的形像,因为破坏          我的形像,就是破坏你自己的形像;而真正的          我是不要你们签「大家乐」的;因为
 
玩「大家          乐」最后的结果是「大家落」,大家落空、落          寞、落魄、落难。所以玩「大家乐」的人,还          是早日觉醒。 蔡生曰:恩师!弟子相信您不会去告诉别人「大家乐」          的号码?可是又为什么有人说济佛在某处说「          大家乐」的号码,这是什么原因呢? 济佛曰:本来我只有一位,那是我的法身。随顺众生机          缘而变化出来为「应身」,分身化亿,解救众          苦者是「化身」。证悟永恒的宇宙真理是「报          身」。可是以济佛为名玩「大家乐」的,不是          我的「法身」,也不是我的「应身」,更不是          我的「化身」及「报身」。因为我的法身,清          净无为,自在自如,岂有再玩「大家乐」之事          ,如果说是我的「应身」,也绝不会反应到以          赌为乐的「大家乐」之上。所以以我之名而大          谈「大家乐」者,都是一些未成正果的灵,本          来他们也想做好事,以我的名号,在人间行慈          济众,这当然也是美事一椿,可是曾几何时,          人间意然吹起一阵玩「大家乐」的歪风,一些          到庙里求神问卜者,想求财运亨通,纷纷要求          指示「大家乐」的号码,这些未成正果的灵,          在善信的要求下,也迷失了方向,竟然苟合信          徒的要求,所以才答应以诗句作为谜题,让他          们自己去猜,想不到世人越玩越热,诗句也起          不了作用,信徒又要求直接讲号码,所以才会          落到众人指责的地步,这都是众业形成的结果          。 蔡生曰:原来如此,我看有些人,也跑错地方,想到堂          里请示「大家乐」,结果都吃了闭门羹。我看          他们好像很失望的样子,有些人来去勿勿,精          神恍惚,心情紧张,茶饭不思,像这样下去,          事业如何能够稳固,家庭如何能够安定,身体          如何能够健康。 济佛曰:贤徒!你说得很对,如果玩「大家乐」的人,  
         不收收心,早晚会自食恶果的,到时后悔就来          不及了。今天时间不早了,贤徒准备乘坐莲台          ,我俩到灵山亲访佛陀吧! 蔡生曰:是的!弟子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喔          !对了!方才   恩师谈到「法身、应身、报身          」的问题,可否再请   恩师再讲述清楚? 济佛曰:哈哈!三千大世界诸佛皆有三身。一、法身。          二、报身。三、应身。法身就是自性身,佛的          三身之中,只有法身是真佛。加以法身比喻为          月亮,应身就是月的影子,只要有水的地方即          有月的影子。报身是果报之身,佛的果报之身          ,是智慧圆满,彻悟宇宙永恒真理,证得无量          光无量寿的无上正等正觉。虽言佛有三身,而          疑惑一尊佛有三种身体,不就变成三尊佛了吗          ?要知道佛的三身,其实仍是一尊佛。贤徒!          已到灵山,快整洁衣履,及向佛陀顶礼叩首…          …。          (此时只见蔡生彬彬有礼在佛陀座前顶礼叩首          ,恭敬虔诚。) 佛陀曰:贤生起身,南赡部洲,鸾门应运,贤生身负重          任,著作宝书,又专弘佛法为主,其志可嘉,          但万法由心生,万法由心灭,无为法,永恒不          变;有为法,梦幻泡影。贤生今日既来灵山,          如登宝山,不可空手而回,若有疑问,可以提          出。 蔡生曰:感谢无上正等正觉的世尊,蚁生有缘亲睹法身          ,羡慕灵山诸佛弟子能够亲近佛陀闻法修身,          令人仰慕。 佛陀曰:贤生!你的心中不可有分别之念,须知我的法          身是无所不在的,如方才济公活佛所言「千江          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而我的法身          是「万家墱火万家电,亿万众生亿万佛。」只          要众生觉悟时,即是佛性的显露;只要心神澄          静,慈悲宽大,他即离我不远。否则如果每天          跟随我的身后,拉着我的衣襟,但是妄想纷飞  
         ,心神散乱,这样仍然离我很远的。 蔡生曰:伟大的世尊,您的说法;的确有震聋启瞶的作          用,还请   无上世尊开示,世尊当初在菩提树          下,所悟的是什么。 佛陀曰:觉悟世间的无常、生灭、变异、轮回。如世事          本是无常,今天做生意赚了钱,明天可能就亏          了本;今天独家生意兴隆,明天另开一家就生          意惨淡。心也是无常的,如年青人的相爱分离          ,变化万千。万物本是生灭的,如一切动物、          植物的生、老、病、死,都是难以避免的。时          时都是变异的,如家庭、事业、身体、思想,          无时无刻不再变异之中。生命都在轮回着,如          时而成仙、成神、成人、成畜牲、成鬼魂,在          轮回的圈子中,来回不停。所以唯有觉悟自由          本性,才能超越轮回的圈子,得到解脱的自在          。 蔡生曰:   无上世尊所言,隐含甚深的真理,像虚空大          海之量,难以器具衡量,但今之世人,往往以          俗眼浅见,将   世尊的佛法说成制造消极,散          布苦因的言论,依   佛陀之见如何。 佛陀曰:这因为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迷失了本心,          而产生的种种颠倒妄想,以致未见真正实相,          所以才有这些见思惑。更不识本性的主人,而          以攀缘心做为主人,所以才会轮回不停。更以          浅见的思想,以为佛学是散布苦因,其实那是          世人不解佛学的本义,而不知佛学是教人用淡          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用知足心去取舍万物,          视富贵如浮云,随同不变,不变随缘,保持一          颗清静之心,不受外境所缚,保持一颗平常之          心,不受外物所累。保持一颗平等之心,不受          外人所困。不像世俗之人,活在争夺中、挣扎          中。无奈中、名利中、苦樊中、憎怨中、求不          得中,虽然眼前也有暂时的陶醉,但是这不就          好像无知的小孩吃一粒包着薄糖衣的金杂纳霜          ,外头甜,里面苦吗? 蔡生曰:佛陀的言教,真令人受用无穷,今弟子尚
 
有一          疑想请示佛陀,就是佛陀早已涅盘,但今又有          法身常在灵山说法,未知这样涅盘又有何意义          。 佛陀曰:涅盘只是假名,只是一种示现,其实证得正等          正觉者,皆是不生不灭,已除去种种烦恼污染          及卑污龌龊,生出种种清净微妙庄严妙心。          (此时蔡生尚有问题,想再请示佛陀,但济佛          眼看时间不早了,于是……) 济佛曰:贤生今日就请示至此吧!下回再来请示好了。 蔡生曰:感谢无上世尊,慈悲开示。          (此时蔡生从座中起身,在佛陀座前恭敬顶礼          叩首谢恩。) 济佛曰:贤徒坐稳莲台,准备回堂。 蔡生曰:已坐稳,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八回   游灵山听   佛陀说法(四)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七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生生死死死又生。孽魂转世肉里羹。            因因果果因又果。轮回道上作驰骋。 济佛曰: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开始,所以生死只是          一种假象而已,尤其对一个解脱的人来说,生          死只不过是一种过程而已。因此「生」也不必          高兴,「死」也不必悲哀,只是贪生怕死的人          ,往往对于生死看不开,但是他越看不开,反          而受到生死的樊笼所束缚。尤其世人对于死总          是畏惧,但畏惧并无法拒绝,有一天它仍然会          到来,你仍然必须去面对它。因此「死」得光          明磊落也是死,死得不清不白也是死,死得自          在自如也是死,死得不甘不愿也是死。在此「          死」又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为何能重于泰          山,因为此人在世每每行功立德,行慈济世,          经常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因此有重于泰山。          为何有轻于鸿毛,因为此人在世,常常只为自          己着想,自私自利,不行功立德,不行慈济众          ,因此有轻于鸿毛。          清朝时代有位顺治皇帝,曾题一段出家诗: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自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胡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也不去,亦无烦脑亦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宁,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纳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时九州岛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看看这首诗歌,便可领悟出,一位高高在上的          皇帝,都有生死轮回的苦叹,想早日悟出妙法          ,脱去轮回。但迷痴的众生,却还在五欲横流          中翻滚不停,尚以为乐,殊不知轮回的大口就          要吞噬,业障的绳索即将捆绑,畜道、鬼道的          大门已经张开。就像螳螂捕蝉,沾沾自喜,尚          不知黄雀在后,死难将至。 蔡生曰:听   恩师之言,甚觉人生在世,如同寄居一般          ,必须趁着有生之年,早修大道,早悟菩提,
          早做功德,但有些人往往以为自己能力不足,          不知道如何去行功立德。 济佛曰:心为功德本,心正即道正,道正即德正,德正          即行正。如能再以行正去行功立德,即能显露          内在之本性。          但今之世人以为行善给别人看,才有功德,所          以往往在有人看到的地方才去做,没人看到的          地方,就不去做。像这种作为是「有为功德」          ,而修道人必须做到无为功德,何谓「无为功          德」,「无为功德」就是不管有人看到或是没          人看到,都要行善。这才是「无为功德」。「          有为功德」虽能博得美名福报,但「无为功德          」才是菩萨的行持。          另有人往往步入「顽空功德」,何谓「顽空功          德」,就是心想做,而不去实行,只是心里想          想而已,口里讲讲而已,所以是「顽空功德」          。就好比肚子饿的人,心里想吃,口里讲吃,          结果没吃,肚子还是很饿。          行功立德也是一样,有些人开口闭口说要做善          事,但只是口里讲讲而已,这不好像饿着肚子          ,说吃饭,永远不饱吗? 蔡生曰:   恩师说得也是,有些人就是如此,心里想助          印善书,但是为了要走一段路到邮局去,真麻          烦,所以就作罢了。但是肚子饿了,上街吃饭          ,再远的路也得走,就不嫌麻顶了。说到助印          善书,弟子就想到最近常看许多读者来信说,          他的病症已渐渐消除;有的说他的家庭越来越          美满;有的说他的事业越来越顺利。他们部感          谢本堂   恩主的慈悲保佑,可是有些读者来信          ,仍然诉求他们的痛苦,这是什么原因?     济佛曰:哈哈,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其实世人的得福          与遭祸,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并不是仙佛能给          予的。仙佛只是告诉世人怎样去做而已,如果          世人不去体悟仙佛的意思,或是体悟之后,不          去做,就是每日写信诉求,也是于事无补。            须知有些读者来信说他的病体好了,感谢本堂            恩主的保佑。其实吾说那是他善报的因缘聚          合而已,也就是说此人先前曾经行差积德,至          今差报来临,所以病体得已康复。至于现今行          善未得善报,乃是因缘
 
未到,在因缘未到之时          ,不可自暴自弃,不可埋怨行善。应该找出未          得善报的原因? 蔡生曰:行善未得差报有何原因? 济佛曰:行善未得善报有许多原因。一、时间未到。二          、一面行善,一面作恶。三、心不甘情不愿的          行善。四、一心只想回报的行善。五、只知布          施,不修口德,不修心性,滥发脾气,六、行          善之后,后侮抱怨。以上这都是行善之后,善          缘不能聚合的原因。 蔡生曰:为什么善缘不能聚合? 济佛曰:因为心中存有太多的邪思恶念,所以善缘不能          聚合。就好比一位生意人,拥有一个地点好的          店铺,他的命也注定有财库,可是此人不修心          性,为人刻薄成性,经常不把客人当客人,更          滥发脾气。如此一来有好的店铺,有好的财运          ,可是不得人和,别人的生意赚钱,他的生意          赔本。虽有财运,不得财路,都是他自己所作          所为的结果。          善缘的聚合也是一样,必须行善之人的心性改          善之后,才能达到的。          好了,今天,我俩又要再访佛陀,贤生准备上          路了。 蔡生曰:弟子遵命。 济佛曰:旧地重游灵山胜景,贤徒有何感想? 蔡生曰:能跟随   恩师亲访佛陀,实是弟子最大荣幸,          今天弟子将再请示佛陀于菩提树下的悟道真理          。 济佛曰:贤生每问皆是佛法的核心思想,这对想探究真          理的人来说,真是难得机缘。前面已达灵山,          贤生速整洁衣履……。          (巳见蔡生在佛陀座前虔诚的顶礼叩拜。) 佛陀曰:贤生免礼,贤生今日来此,欲问吾在菩提树下          的悟道真理,是吗? 蔡生曰:无上世尊果然神通广大,蚁生的动念之间,世          尊悉知悉见,真不可思议,请   佛陀慈悲开示          吧! 佛陀曰: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此佛性被攀缘妄想心染着          ,故难以显露,如金矿之内本有金,只是被圹          垢染污,一旦汰其圹垢,才能制成金器。  
         众生本具佛性,只因妄想而覆盖本具之佛性。          加以妄想喻灰尘,佛性喻虚空,灰尘变动而虚          空不坏。如以妄想喻客人,佛性即是主人,因          客人短暂小住常变动,主人长久居住不变动;          因妄想是虚幻心,佛性是本性真心,妄想是时          善时恶,本性真心是非善非恶,妄想是生生灭          灭,本性真心是不生不灭。妄想心是攀缘的,          本性真心是真如的。          众生流转三途六道,就是不知常住真心,而认          攀缘妄想心为心;就好像认客人为主人,认主          人为客人,所以才流浪在茫茫苦海之中。 蔡生曰:请示佛陀这一切的起源是什么? 佛陀曰:一切都是因缘而起的,它像一个圆环无端,如          璧上时钟的指针,继续不停的走,到底那一边          才开始,那一边才结束,这很难说。一切因缘          也是一样,当惑业的流转,便是缘起的开端,          也是因缘和合的开始。一切众生也都是由于因          缘和合而生,如一粒豆的种子是「因」,土壤          、阳光、水份即是「缘」;如贤生有向佛之心          ,这是「因」,形成今日在灵山相会,这是「          缘」青年男女有爱恋之心,这是「因」结合成          夫妻,这是「缘」;惑业的中阴身阿赖那识是          「因」,父母的行房交合,这是「缘」。          这「因缘」的流转是很微妙的,如以世俗法,          简易的分析,相信初学的人,便容易了解,譬          如说:窃盗为什么被关在牢房里?就是他去偷          去抢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会去偷去抢别人的东          西?因为他喜爱这东西,或是为了生活享受,          而不择手段,这也是贪心懒惰的结果。为什么          会贪心懒惰呢?就是为了满足身体与心理的欲          望。为什么要满足身体与心理的欲望?因为身          体与心理太贫穷了。为什么身体与心理贫穷就          要去偷去抢?因为他有痴心妄想的侥幸心理,            为什么他有痴心妄想的侥幸心理?就是他私心          作祟,本性良知蒙蔽。为什么他会私心作祟,          蒙蔽本性良知?因为他不明白事理的原因?为          什么他会不明白事理?就是他以浅知浅见的思          想去面对一切。为什么他以浅知浅见的思想去          面对一切?这就是无明的惑因与业力的牵引,          为什因会有无明的惑因与业力的牵引?就是因          为前世未修功德,所以此世无缘接近佛法。为          什么要造功德修佛法?就是要消业障了因果。          为什么要消业障了困果?就是要求解脱了生死          。为什么要求解脱了生死?因为唯有解脱生死          才不会沉沦生死苦海。          如何才能解脱生死轮回,今以浅白的事理分析          之:如铁块才会受到磁铁的吸引,铜块就不会          受到磁铁的吸引。有物才会受到地心引力吸引          ,无物就不会受到地心引力吸引。有我心才会          受到外境的诱惑,无我心就不会受到外境的诱          惑。有痴惑才会受到生死轮回,无痴惑就不会          受到生死轮回。故偈曰:「此有故彼有,此生          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蔡生曰:感谢无上世尊大慈大悲,将无上甚深的微妙佛          法以浅白易知的事理分析,使凡是看到「理天          游记」之人,皆能以简易的启示,开发自己深          藏的真如智慧,这真是圣天读者的因缘福慧,          才能得到佛陀的无上圆通心法。 佛陀曰:这是贤生有救世的苦口婆心,才会在因缘之下          问到我的悟道心法,能悟我法者,即得佛之心          印,能悟佛之心印者,即得「是心是佛」之境          界,但此是初得之佛因,非是永证之佛果,必          须渐次修行,才能永证佛果。 蔡生曰:感谢   无上世尊慈悲开示。 济佛曰:贤生快向   佛陀顶礼谢恩,准备回堂。          (此时蔡生整束仪容,虔心恭敬在佛陀座前再          次顶礼叩首谢恩。然后师徒共乘莲台,离开灵          山。) 济佛曰:圣
 
天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九回   听   济佛讲述真理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八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无形真理布虚空。清心寡欲心感通。            悟者超升皈本性。愚痴迷人怨积胸。 济佛曰:真理是阐述过去事实完美的经验,真理是促进          人生迈向真、善、美的理想。因此古往今来的          先知先觉与卓见之士,每每为后代子孙写下不          朽的真理,让真理的光辉普照年年,让后代子          孙不致于盲从迷茫。故,真理又像盏盏闪亮的          明灯,照耀过路的行人;真理又像座座的灯塔          ,使航海的船舟,有所归向;真理又像个个的          指南针,使登山者不致迷路;真理又像本本的          经典善书,使迷茫的众生,有所依归。          在茫茫的人海中,真理实在太须要了,否则人          一但失去真理,人生就会失去方向,社会就会          乱了脚步,一切的生存就显得毫无意义。          在此或许有人会问:真理!你到底藏在那里?          哈哈!其实真理它没有藏在那里,而是充满整          个宇宙的,只要能够清心寡欲,满足喜悦,信          手招来,妙用无穷,反之贪求物欲者,仍然迷          失于咫尺天涯,不知真理为何物。          因为真理是微妙的,不信你看,将电接上电灯          的电线,扭转开关,它就能够发亮;将电接上          收音机的电线,打开收音机,它就能发出声音          ;将电接上电风扇的电线,打开电风扇,它就          能吹出风来。          但是如果电灯坏了,它就不亮;收音机坏了,          它就不响;电风扇坏了,它就不转。无形的真          理就像电一样,只要有人接上它,它就能让你          使用,但是人的心腐败了,当然就接不上它,          正所谓「一念贪瞋起,百万障门开」。所以无          形的真理就无法领悟到了,因此清心的人有福  
         了,寡欲的人有福了,他们不但能够得到无形          真理的充满,更能得有形(言语文字)真理的          熏陶。但是无知的人们经常庆幸的说:「我得          到什么!而不知你已失去了什么!因为人的欲          望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今天得到了这个,明          天又想得到那个,明天得到那个,后天又想得          到其它,所以人的心,就像无底的深渊一样,          永远也无法添满。          除非你将满足点,定于最低线,这样的话,你          才能随时随地做一个满足的人,知足的人,心          灵也才能充满喜悦与宁静,有这样思想的人,          他的生活一定也过着很惬意,因为他不再做物          质的俘虏,欲望的奴隶了。          现在吾所讲的道理虽是简单,可是有些人做起          来就特别的困难,因为纵欲早已成为自然,得          不到的偏想要,如果要不到就动起歪脑筋,使          自己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这是何等的愚          痴行为。 蔡生曰:恩师说得甚是!如有些人,心里充满着欲望,          而这些欲望,偏偏又是在短时间无法得到,所          以才会在心急之下,去偷去抢,使自己陷于泥          淖之中,而无法自拔。不但成为物质的囚狱,          更成为欲望的断头台。 济佛曰:悲哉!一步错,步步错,希望迷途羔羊,能早          日回头,迷失的众生,也能早日回头。共同遵          循人生应行的道路与目标,否则大家都所循规          蹈矩,对自己反而不利。          比如说,为人之道如果不循规蹈矩,起初自己          占了小便宜,但是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公众          道德,如果不互相遵守,起初自己得了方便,          但是最后受害者还是自己。因为一切都是循环          的,一切都是因果的。只是时过境迁,世人往          往低估了真理的重要性,忽略了真理的价值性          ,导致人人不遵守真理的规范,而以自我的主  
         观意识为行动,忽略了他人的权益,低估了群          体的利益,更以眼前的利益为利益,眼前的方          便为方便,使大家都不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          德、公共卫生,像这样责任分散的结果,最后          受害者还是自己。          如丢纸屑,破坏环境,最后还是要自己扫;闯          了红灯,别人也闯红灯;不排队抢位子,别人          也不排队抢位子。大家生活在「脏、乱、闯、          抢」的世界中,这是何等的可悲。反之,如果          每个人都能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懂得礼          让、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人间将呈现更美好          的未来,人间净土亦可望呈现。 蔡生曰:恩师今天心血来潮,竟然也谈一些平凡的真理          。 济佛曰:哈哈!真理虽是平凡,却隐含不平凡的存在,          以往仙佛不说,现在不得不说。 蔡生曰:为什么? 济佛曰:因为往日仙佛所说的都是个人道德-伦理伦常          ,但是在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今日,人与人的          距离已经拉近了,以往的个人道德-伦理伦常          ,演变成近代的小家庭后,已渐渐的退化,反          之公众道德-环境秩序,必须渐渐加强,这才          有助于世人的身心健康及人间净土的形成。 蔡生曰:恩师说得很对,净土世界的产生,除了心灵之          外,健康完美的环境也是相当须要的,还是恩          师目光远大,早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          问题,弟子亦期望未来的人间是个美好的净土          世界。 济佛曰:说到净土世界,就想到西方有极乐净土,东方          有琉璃净土,有阿○佛土,南方有宝生佛土,          北方有成就佛土,上方有众香净土,兜率陀天          有弥勒净土,乃至十方净土,但诸净土中,常          常不见于声闻乘所居之世界,大多是诸大菩萨          在无量劫中,所修之福慧庄严所感召之净土。          唯有兜率陀天的弥勒净土不但是声闻乘弟子容          易修成,更是欲界众生,不须修持禅定即可修          成之净土,因为弥勒净土,同在娑婆欲界,专          摄此界有情众生,凡是欲界有情众生,能够修          持三皈、
 
五戒、八关斋戒等即得上生,这实是          欲界众生的一大福音。          因此,前圣天堂著作极乐世界游记,乃是针对          念佛往生之净土,这是末法的大乘易修易成法          门,但对于念佛往生毫无信心与兴趣者,亦是          惘然,毫无帮助。          今圣天堂又奉旨著作理天游记,最大的任务就          是以介绍弥勒净土为主要修持项目,因此凡是          得此书者亦是末法一大福德因缘才能有此福份          ,众生当珍惜此一机缘,努力修持,就是得不          到极乐净土的往生,也要能求得上生弥勒净土          ,才不枉费圣天堂费尽苦心著作两本游记的心          血及师徒多年的心愿。 蔡生曰:感谢   恩师的教诲。 济佛曰:好了,今天本应前往弥勒净土的,但时间不早          了,只好等下回再去了。我先回了。 蔡生曰:恭送   恩师。
     第十回   弥勒净土世界(一)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九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战战兢兢泛行舟。不进则退逆上游。            精进道业在此日。一朝功成乐无忧。 济佛曰:修行者的精进准则,就如逆水行舟,必须往上          筏。修持者的处世原则,必须学习中庸之道,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像学骑脚          踏车一样,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当你将倒下          左边的时候,就赶快将方向盘转向右边,使前          轮与后轮呈现「S」的弧度,就不容易倒下来          ;当你将倒下右边的时候,就赶快将方向盘转          向左边,使前轮与后轮呈现「S」的孤度,就          不容易倒下来。这就是学骑脚踏车的原则,也          是刚开始学习必须知道的一点常识。可是知道          了常识,了解怎么做,还是不行,因为一骑上          脚踏车,双手仍然不听指挥,依然骑得东倒西          歪,等到一段适应时间的学习,才能成为自然          ,再骑上脚踏车,也不会倒下了。  
         学道也是一样,前贤大德经常告诫初学的人:          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改掉坏习惯及坏脾气。          虽然初学的人也记在心中,想把那些坏习惯与          坏脾气改掉,但是刚开始口仍然不听指挥,不          小心又犯恶口,不注意又滥发脾气,总是有点          懊恼。这就像学骑脚踏车一样,知道要怎么做          ,但是双手不听指挥一样。          由此可知,凡想成就一件事,必须经过学习阶          段,而学习必须有一段过程,不是马上就会;          学习必须不断努力,不是坐享其成;学习必须          不怕失败,不是一次可成;学习必须不怕苦痛          ,不是轻松快乐。          因此成功者--必是不断努力耕耘的结果;成          功者--必是汗水、泪水的结晶,它没有侥幸          与不劳而获的。 蔡生曰:恩师说得甚是,凡事没有不劳而获的,凡事没          有不经学习就能成功的,相信世上每一个人都          能以此为座右铭,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苦痛,          只要奋发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济佛曰:好了!今天就要带你到欲界的第四天,让你开          开眼界,看看兜率陀天的弥勒净土到底有多庄          严、多微妙吧! 蔡生曰:谢谢   恩师!弟子已准备好了;请   恩师起程          吧!          (此刻说时迟,那时怏,眼看   济佛驾稳莲台          ,如电光火石般,穿梭在虚空之中,刹那间已          在欲界第四天-兜率陀天弥勒净土世界中。)          现在已到兜率陀天的弥勒净土,是最接近欲界          的净土世界,贤徒可张开眼睛看看眼前的世界          了。 蔡生曰:哇!果然净土世界不同凡响,真是一个奇妙光          明世界,就是世外桃源也比不上这里,微风吹          动诸宝行树,宝树上的果实是琉璃色的,无量          光明照入琉璃色中璨烂旋转,发出微妙光明。          无数璎珞在徐风之下,亦自然发出微妙音乐,            使人听起来有清凉舒适增上菩提心的感觉,让          人了无牵挂,烦恼顿除。树下又有微妙香洁的          天女,身披轻纱,面露慈颜,各持乐器演奏菩          提妙音,看了使人赏心悦目,听了使人心旷神          怡,不像凡间的靡靡之音,看了使人心生贪着          ,听了使人心生爱欲。但是奇怪既然是净土世          界为什么这里还有女人? 济佛曰:喔!前面来了一群天人,他已向我们问讯行礼          ,大概是要接待我们的。 罗汉曰:今日已知   活佛欲来,所以特来迎接,是否先          往内院小坐。 济佛曰:今日著书前来,道务在身,徒儿又有些疑问,          不如以后再到内院。贤徒你对这里的环境如果          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请示他们,他们会乐于解          答的。 蔡生曰:喔!好的!请问这位菩萨,净土世界为何尚有          女人,这不是更助长天人的贪欲吗? 罗汉曰:你问得太好了,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          这些百宝天女,皆是福大德大之人,外表看来          没有一点妖艳的诱惑姿色,只像在众草中点缀          的花朵一般,我们只是相见微笑,彼此没有贪          恋爱欲的念头,这是欲界天的欲乐升华,不像          凡间的色情歌舞,往往使人心生贪着、爱欲、          着迷、堕落、消沉。 蔡生曰:菩萨说得也是,这些天女轻歌妙舞,歌唱都隐          含着佛音法乐,使人听了有增进菩提心的感觉          ,可见她们是修行人的助缘。 罗汉曰:是的!就像人间的佛教道场,虽有男女,但是          在庄严的妙境之下,爱欲就伸展不出来,这乃          是环境与佛音的熏陶下所产生的因素,大家生          活在这个世界里,心中充满着法喜与满足,所          以这里又称「知足天」,这对于有心学佛者来          说,实是一个理想的环境。免得人间的凡夫,          想往生净土,但是一听净土世界没有女人,就          没兴趣往生了,所以大慈大悲的弥勒菩萨特别          在他的净土中变现天女,以便能接引更多的欲          界众生,来这里修习佛法。 蔡生曰:喔!原来如此,但是有人说生在欲界的人都未          脱离轮
 回,那么这不表示「夕阳无限好,只是          近黄昏」吗? 罗汉曰:哈哈!所以这里是欲界中的净土,净土中的欲          界,为什么这个净土要设在欲界中,乃是专为          有情众生而设,所以离人间很近,俾以接引往          生的众生。          至于欲界中有轮回,乃是指一般的欲界,他们          只知享乐享福,福尽即堕入轮回,但是这里的          净土世界环境清幽殊胜,没有使人堕落的纵欲          享乐,所以那有轻易的堕入轮回之理,只要等          到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大转法丨          轮时,凡是亲近者皆能证道成真,永不退转得          阿罗汉道。因为净土世界与欲界不同,而国土          的分别即有许多种,如地狱国土、人间国土、          声闻国土、缘觉国土、菩萨国土、佛(法性)          国土。皆由各人修持与因缘感召,各居自己的          国土。但有五乘共土,如人间即是,亦称凡圣          同居土,何有五乘(佛、菩萨、缘觉、声闻、          人)共居此世界,乃因人由业报感召而生,佛          、菩萨是乘愿再来度化世人,所以有凡圣同居          的现象。          那么弥勒兜率净土,它是三乘共土,亦就是由          佛、菩萨、声闻所共住的清净国土。又有大乘          不共土,还是诸佛所居住的法性土,亦称为「          常寂光土」。以上是净土的分别。          但是目前在人间的增上缘,且易修、易证,又          离我们最近的净土应属兜率陀天的弥勒净土,          弥勒净土又称知足天,换句话说就是凡是上生          此天之天人及菩萨众皆能享有法乐心满知足,          又因上生弥勒净土的修持方法极为方便。一来          不必修禅定;二来不必断烦恼。不修禅定往往          余有烦恼未除。所以天台宗又称兜率陀天弥勒          净土为「方便有余土」,乃是这个原因。          又凡是上生兜率净土的天人,皆有行慈济众的            慈悲心怀,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往生的,也不          是为了享受而上生的,而是欲行利己利人而往          生的,利己是上求佛道,利人是下化众生,这          是兜率净土功德殊胜的一大原因。 蔡生曰:这如何解释? 罗汉曰:因为将来弥勒菩萨还要下生人间成佛,所以上          生兜率净土只是一方面进修佛道,精进自己的          道果,一方面是为度化众生而来。如于梵网经          菩萨戒中云:「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          我母。「这表示无始以来我们皆曾在娑婆世界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轮回路上永无休止,一          切众生都曾做过我的亲戚眷属,皆是有恩于我          的人,所以要报答他们,要报答他们以修道的          人来说;度化他们,让他们离苦得乐,解脱自          在是最好的方法了。          所以修持菩萨道的人都不忍心独自涅盘,就像          天下父母心不忍心抛弃自己的子女一样,如正          法明如来早已成佛,但为了救度娑婆世界的众          生,所以不惜倒驾慈航,成为现在的观世音菩          萨,这就是大乘根性的人能不厌生死呢?因为          他们居于慈悲心又入世而不厌生死,救度众生          而不舍众生,这才是大乘根性的人。为什么大          乘根性的人能不厌生死呢?因为他们居于慈悲          心又不忍心见到众生沉沦苦海,而独自逍遥解          脱,同时有大乘根性的人,他们已了解「生死          涅盘不二」的道理,知道「生死如梦幻」的真          义。          因而菩萨常常有这种发愿:愿生生世世度化众          生,随众生在生死中受苦受难而无怨无悔,不          存一刻心舍众生之念。但是因有初学菩萨道的          人,虽有菩萨之发心,一心一意想度化别人,          但是往往力不从心,能力不足,又怕此世如果          不修好,来世恐怕迷失佛道,而造作更多恶业          ,使自己堕落。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有菩萨心            的人只要能暂时求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菩萨          就没有这个顾忌,因为弥勒菩萨尚要下生人间          。如在-菩萨处胎经说:弥勒菩萨将来下生人          间,于龙华树下成正觉时,初会转法丨轮时,所          度众生有九十六亿人,此诸众生,皆是过去于          释迦牟尼佛闻法中受持五戒者。二会转法丨轮时          ,所度众生有九十二亿人,此诸众生,皆是过          去于释迦牟尼佛闻法中受持三皈依者。三会转          法丨轮时,所度众生有九十二亿人,此诸众生,          皆是过去于释迦牟尼佛闻法中仅一称南无佛者          。所以凡是修持菩萨道者,如能求得往生欲界          第四天兜率净土,跟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龙          华会上皆可得度。          所以求得上生兜率净土的人,都是为了救众生          出离苦海,而不厌生死,愿追随   弥勒菩萨下          生人间,愿成为   弥勒菩萨弟子,广度众生,          助佛教化,愿踏上悲、智、愿、行的脚步,愿          学诸佛菩萨的精神。 济佛曰:贤徒!今日时间不早,咱们也该回程了。 蔡生曰:感谢   菩萨今日能详述解说有关疑问,真是功          德无量,希望后会有期。          (在互相问讯行礼之后,济佛带蔡生返回南赡          部洲台中圣天堂) 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一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二)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九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生也空,死也空,作茧自缚欲望中。            来也空,去也空,解脱自在逍遥中。 济佛曰:人生来两手空空,死后也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去也一无所得。          但在生存的过程中,有些人存在着多重的欲望          ,使生活感到紧张不安;于是在无形中沾染了          不良习性,如恶口、滥发脾气,而作出不当之          行为。又有人在生活中感到枯燥乏味,寂寞无          聊,因此就想找些刺激新鲜的,来当成一种消          遣,于是就养成种种嗜好,如吸毒、吸烟、赌          博、酗酒、进出色情场所,这都是不良嗜好,          因为这对身心
 
健康及家庭事业,都有不良的影          响,但是偏偏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些嗜好,难道          没有这些嗜好不行吗?          好的嗜好是一种消遣,坏的嗜好是一种病态,          好的嗜好是人能转物,坏的嗜好是人被物转,          好的嗜好是逍遥的,坏的嗜好是自缚的。          但今之世人,追求好的嗜好者少,受坏的嗜好          引诱堕落者多。受好的嗜好入迷者少,受坏的          嗜好入迷者多。          人往往在心情不好就暍酒,想借酒消愁,殊不          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在心情烦闷时就吸烟,          殊不知借烟吐闷,闷更闷。在无聊枯躁时就赌          博,殊不知借赌化躁,躁更躁。这是何等不值          得的想法与作为。          在此吾奉劝凡是有不良嗜好的人,都能试着-          想法与作为的转向,重新评估自己的嗜好是值          不值得,是不是真的须要它,是不是要永远受          到这些坏嗜好所俘虏。当然每个人都不想这样          ,但是在得过且过,在纵容自己之下,又犯上          了。          如何在顺其自然之下改掉那些坏习惯,这是最          好不过了。那唯有使心理满足,智慧纯净,因          为当心理满足,喜悦,平静时就自然而然不再          须要那些嗜好,当智慧纯净时才能清醒看出自          己的所作所为,才知道那些坏嗜好是不好的,          是多余的、牵绊的那么如何使心理满足,智慧          纯净呢?唯有多看经典善书,修心养性,或念          佛(南无阿弥陀佛)持咒,这对智慧的开悟是          很有效用。免得在人生中先作情绪的俘虏,后          作物质的奴隶。 蔡生曰:恩师苦口婆心的为世人留下醒世箴言,相信能          解救许多迷途羔羊皈于正途的。 济佛曰:贤徒!今日又到著书时间,准备出发吧! 蔡生曰:是的!弟子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说时迟,那时快,转眼间眼看济佛带蔡生魂  
         魄进入欲界第四天中。有十多位罗汉预知济佛          来到,所以先来迎接,并互相行礼问讯,蔡生          身感兜率净土的殊胜美好,而首先赞美…。) 蔡生曰:来到此地,无空气污染,无色情暴力,人人皆          怀有一颗清净喜悦之心,看得使人身心清凉,          烦恼顿除。 罗汉曰:贤生,这是因为人经过修持之后,来到此净土          ,已非肉体之身,更非五漏之体,所以身体内          没有生理问题,这是修持之后的自然变化。 蔡生曰:内无烦恼,外无污染,无色情暴力,更无情感          烦恼,宝宫之多难以计数,每座宝宫都以珍贵          珠宝装饰,看来都非常的庄严,也非常华丽,          置身此处,就好比是一位尊贵的国王,拥有众          多财宝,又没有被偷走的顾忌。 罗汉曰:是的!因为这里是福慧庄严世界,宝宫就有五          百亿之多,每座宝宫都以七宝(金、银、琉璃          、砗磲、赤珠、玛瑙)装饰得庄严、华丽、壮          观,微妙。 蔡生曰:兜率陀天与人间相差真是太大了,如果世人想          追求更理想的世界,这里应该可以满足他们。 罗汉曰:那就赶快叫他们修持,等到有一天与当来下生          弥勒佛的因缘聚合,即能上生来此,我们也非          常欢迎南赡部洲的众生,到此一同修持,一同          生活,相信这里的生存环境绝对不会让你们失          望的。 蔡生曰:那当然,但是   尊者慈悲为什么不让所有众生          都能上生在兜率陀天,这不是更好吗? 罗汉曰:哈哈!我知道贤生你心系众生,心怀慈悲之念          ,所以才会有此想法,相信南赡部洲的世人,          看到游记中所描写的净土,也很想上生到兜率          净土。但是你要知道,如果此净土也让吸毒者          、诈欺者、掳人勒索者、窃盗者、睹博者、好          酒色者,上生此清净国土,那么这与南赡部洲          又有什么差别,一片庄严净土,岂不是成为污          秽之地。 蔡生曰:说得也是,否则让一些没公德心及有破坏性的          人来此,我看这里的环境早就一蹋胡涂了,怎            能保有如此清净庄严。……这么说来,一些曾          经做过坏事的恶人,都没机会上生此兜率陀天          了。 罗汉曰:不是的,只要这些做过坏事的恶人,能够在弥          勒菩萨形像前,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永不再犯          ,更行功立德,他以前所做的坏事,当可渐渐          解消,正如儒家所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知过必改,善莫大焉。」佛家所言:「有罪          即忏悔,忏悔得清净。」因此至心虔诚的忏悔          ,当可得佛光的加被,使心灵得以清净。 蔡生曰:「身体有污秽须要洗澡,心灵有污秽须要忏悔          。」立于佛像前,至心虔诚的忏悔,蚁生有些          经验,在忏悔之后,心灵顿时觉得清醒、解脱          、喜悦、自在,就好像是一位刚被释放的罪犯          ,感到无罪一身轻。 罗汉曰:是的!这是贤生你对佛的虔诚,才能感觉这些          微妙的感受,在此吾也奉劝世人,如入佛殿,          最好能虔诚的拜佛,扫除身心的污秽,使心灵          更趋于平静安祥、自在喜悦,使七垢清除。 蔡生曰:何谓七垢? 罗汉曰:七垢乃是修行之人的七种烦恼。如          一、欲垢:欲望的烦恼,例如自己做了一些功                    德,希望他人知道。          二、见垢:对自己所做的功德产生执着与分别                    。          三、疑垢:对自己所做的功德产生怀疑。          四、优垢:对自己所做的功德跟别人比较而产                    生轻慢之心。          五、憍垢:对自己的功德产生愩高之心。          六、随眠垢:对自己所做的功差于别人而带来                    自卑的烦恼。          七、悭垢:对自己所做的功德产生吝惜之心。 蔡生曰:请问尊者,这里的七宝行树是否与方才尊者所          言的七垢有什么意义存在。 罗汉曰:修行之人扫除七垢,方能得到七宝-功德法财          ,亦称七圣财。七圣财在报恩经的解释是:            一、信财:人海茫茫,
 
能知信仰的人,就好像                    在大海浮沉中抓住一根浮木一般。                    人生如能修行信仰,法喜充满,胜                    过凡夫俗子得到身外之财。          二、精进财:既生为人,又知信仰,如能精进                    修持,亦是一种法财。          三、戒财:精进修持之后又能遵守戒律,不逾                    距,不越轨亦是修行者的法财。          四、惭愧财:能够遵守自己所持的戒律,反省                    自我,是否有所缺失,无则安,有                    则改,知所惭愧,亦是修行者法财                    。          五、闻舍财:听经说法,如须布施奉献,能斟                    酌自己能力,尽力而为,亦是修行                    者一种法财。          六、忍辱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                    空,所以忍是无限力量的泉源,能                    忍辱者更是成就佛道的原动力。          七、定慧财:修行之人有定必有慧,有慧必有                    定,因为定能生慧,慧能生定,故                    定慧是分不开的,更是一种难得的                    法财。          修行人有此七圣财,必能除去七垢(烦恼)。          能除七垢,必得七宝,这是自然平等的现象,          就像人间的买卖交易,得到了金钱失去了物品          ,失去了金钱得到了物品;又像善恶祸福一样  
         ,恶事做尽,福份享尽,凶祸必到;善事多行          ,勤俭持家,福禄有余。所以世间是一切自然          平等的因果法则,谁也没吃亏,谁也占不了便          宜。 蔡生曰:尊者说得很对!凡事都有它的自然法则,一切          事物也脱离不了自然法则,有智慧的人早日发          现自然法则,无怨无尤,行善积德,只有无知          的人们,报怨贪求,反而贪来恶果,求得业障          。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济佛曰:贤徒!时候不早了,准备回堂吧!          (此时蔡生向众罗汉顶礼辞行。济佛带引蔡生          回南赡部洲圣天堂。) 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贤徒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二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三)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十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人人本有牟尼珠。照耀佛性遍光明。            只因三毒贪瞋痴。蒙蔽遮盖堕幽冥。 济佛曰:从前有一位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吃苦耐          劳,能够学得一技之长,以便将来可以开创事          业,所以就把他送到一位远亲家里学习技艺。          可是,不巧来年这位父亲便去世了,一些亲友          也赶快转告他的儿子回来办理丧事。          于是这位青年听到此消息,就赶快回家办理父          亲丧事,才发现他父亲留下一只大铁柜及一张          字条写着「低心下气」。但是这位青年一直想          着铁柜反而不去关心「低心下气」这句遗言。          心里直想「这铁柜里面一定放了不少宝物,如          果我请人来打开,那么柜子里的财宝就曝光了          ,那多不安全。」于是就想自己把它打开,但          是铁柜太厚了,也太重了,这位青年无论怎么          敲,怎么打,还是打不开,他失望之余,每天          失魂落魄的过日子。          突然他想到「低心下气」四个字……喔!对了          ,父亲生前留下遗言,要我「低心下气」莫非          是要我低心下气的请示别人,但是要请示谁才  
         可靠呢?于是他才想到出家人是最可靠的。            所以他在附近的地方找到一座佛寺,请示寺里          的师父,把父亲留下的铁柜及遗言告诉了师父          。          师父告诉他:「阿弥陀佛!年青人,你父亲要          你「低心下气」,莫非就是要你」低下头,熄          去心头火。」你就会发现铁柜的钥匙。          这位青年,就照着师父所说的话,低下头,熄          去心头火,果然看到铁柜下面夹着一只钥匙,          也就打开了父亲留下的铁柜,更得到了一切的          财宝,作为他以后创业的资本。          佛云:「人人皆有佛性」,可见人人皆有牟尼          宝珠,更由此可知佛性及牟尼宝珠是与生俱来          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可成佛,只是这颗          牟尼宝珠不能发出智慧的光辉,那是因为牟尼          宝珠被三毒(贪、瞋、痴)给锁住了,无论你          怎么打,怎么敲,三毒的铁柜是打不开的,也          唯有放下顽强的固执心「低心下气」的去看经          典善书或请示师父,才能打开三毒的铁柜,发          挥牟尼宝珠的智慧光芒。 蔡生曰:哈哈!师父的智慧果然高明,讲故事还附带寓          意甚深的道理?的确也是,人人皆有佛性,但          是佛性都被遮蔽了,必须以自性的牟尼宝珠去          普照它,才能使佛性更显现。 济佛曰:好了!著书时间已到,贤徒准备起程。 蔡生曰:弟子已安坐莲台,请   恩师出发吧!(眼看济          佛与蔡生如一缕轻烟般飘失于南赡部洲又出现          于兜率天的弥勒净土世界,有十多位罗汉早已          预知济佛来到,所以已准备迎接,并互相行礼          问讯……。之后,蔡生似有疑问请示诸位罗汉          。) 蔡生曰:弟子请问诸位   尊者,在书本上或口头上常有          许多人引用「龙华三会」这四个字,是否可请          诸位   尊者开示呢? 罗汉曰:好的!所谓「龙华三会」是指弥勒菩萨将于未          来五十六亿万年后才下生人间,在龙华树下,          大转法丨轮,「龙华」是树名,其树枝干高大雄          伟壮硕,如龙盘空之状,而且开满灿烂之花朵          ,又能结丰硕之果实。「三会」乃是有三次说          法大会,度人无数之意,其实当来下生弥勒佛          将来下生人间何止说法三次,只是这三次的说          法能度无量无边众生,所以又有称为「龙华证          果」。 蔡生曰:为什么人间成佛者,须住兜率天呢? 罗汉曰:贤生问得甚好,因为「无色丨界」已入无形,空          寂了无,不能说法。「色丨界」虽有色身但深入          禅味,
 
难以利益广大众生。所以下生人间成佛          者皆先居住于兜率天,如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          前,亦是先居住兜率内院。然后在二千多年前          下生在南印度为净饭王的太子,最后更在菩提          树下证得正等正觉的佛果。          弥勒菩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体悟人世间的          生灭无常,为了追随佛陀出家,因而舍弃一切          人间的享受,扫去尘欲,至心虔诚的皈依佛陀          座下,成为祂的出家弟子。 蔡生曰:请问   尊者,佛陀的出家弟子很多,为什么只          有弥勒菩萨会成为释迦牟尼佛之后的成佛接棒          人。 罗汉曰:差哉!善哉!贤生问得好,这一切都是因缘因          果关系的促成,想当初释迦牟尼佛与弥勒菩萨          曾在弗沙佛座下,同发菩提心,同有一颗普度          众生的心,更同有一心成佛的愿望,只是后来          弥勒菩萨一时贪于名闻利养,所以至今尚未成          佛,而释迦牟尼佛则精进,忍辱修持,所以早          一步成为贤劫的第四位佛,弥勒菩萨则成为第          五位佛。 蔡生曰:再请问   尊者,人间都把弥勒菩萨的形像,塑          造成袒胸露腹的模样,这是为什么? 罗汉曰:这是因为弥勒菩萨曾经化身示现人间,有一次          祂以长耳袒胸露腹,左持锡杖荷着布袋,右手          提着罗汉珠,四处托钵行乞,一有多余食物则          放入布袋之中,因此人称为「布袋和尚」。有          一天祂走入浙江省天童寺的五观堂(出家人吃          饭的饭厅)就坐在中央的首座上,这时僧值师          看到了,就立刻前去喊祂下来,又叫行堂师把          祂拖下来,但是布袋和尚坐着就像盘石一样,          动也不动,这时候僧植师非常生气,伸手就往          布袋和尚的耳朵一拉,想把祂拉出去,于是转          身就往外面走,想不到布袋和尚的耳朵被僧值          师拖了一丈多远,身体仍然坐得好好的,一群          出家人看得都吓坏了。  
         这时候方丈和尚(寺主)来了,僧值师还以为          方丈和尚会给布袋和尚一巴掌,那里知道反而          对布袋和尚说:「请宽怒他们的无知吧!」于          是布袋和尚每到午供的时候就坐在中央的首座          上。          有一天祂坐在殿前,向大众告辞,并留下一段          遗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于人,时人自不识。」          就此坐化而去。          从此以后寺院的五观堂中都纷纷供奉弥勤菩萨          圣像,而且还以布袋和尚的模样供奉呢!弥勒          菩萨以布袋和尚大肚包容的模样乃是要世人,          心胸宽大,包容万物,如有一段忍辱偈曰: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少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弥勒菩萨以布袈和尚满腔欢喜的模样,乃是要          世人,面露笑容去待人接物,不要愁眉苦脸,          面带感伤。因为「眼前都是有缘人,怎不满腔          劝喜;世上尽多难耐事,何妨大肚包容。」 蔡生曰:是的!正如人间有许多当来下生弥勒佛的对联          ,是这样写着: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又有一幅对联: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罗汉曰:因此弥勒菩萨化身示现人间是有祂的教化意义          的,而且弥勒菩萨在多劫以来,即修行慈心三          昧,如心地观经云:「弥勒菩萨慈氏尊,从初          发心不食肉。」由以上两句经文,即可得知弥          勒菩萨从初发心即不食肉,所以祂常说:「我           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这就是一切众生本          性平等,无有高下的原理。          弥勒菩萨又以「梅怛利那」为姓,「阿逸多」          为名,「梅怛利那」翻译成中文为「慈氏」。          「阿逸多」翻译成中文是「无能胜」。为何弥          勒菩萨以慈氏为姓,乃是二千多年前弥勒菩萨          出生在波罗奈国劫波利村的波婆利大婆罗门家          时,其母个性一向不柔顺,但是自从怀下弥勒          菩萨时,心地变得非常慈悲柔顺,所以就以慈          氏为姓。以「无能胜」为名,乃是弥勒菩萨拥          护众生,至慈至极,没有人能胜过她,所以才          称祂名为「无能胜」,由以下这段偈颂,作为          慈悲无能胜的表达,是最恰当不过了。这段偈          颂是前太虚大师所作的。          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          以及因缘名慈氏,为欲成熟诸众生。          处于第四兜率天,四十九重如意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无数方便度人天。          弥勒菩萨如此的慈悲,如此的为欲界众生拥护          度化,所以欲界有情众生,当常常系念祂,亲          近祂,称念祂(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修诸          功德,断诸恶业,发四弘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有一天善德聚成,功圆果满,上生兜率陀天,          过知足、喜悦、清静的日子。 济佛曰:贤徒!时候不早了。          (此刻蔡生彬彬有礼向诸罗汉顶礼辞行,济佛          亦即刻带引蔡生回南赡部洲。) 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贤徒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三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四)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十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疑心恐怖,心生暗鬼。            智慧觉醒,暗鬼成神。            诚心正意,心中有神。            贪瞋蒙蔽,神化成鬼。 济佛曰:俗云「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可          是现在有些人一天到晚疑神疑鬼,走到那里都          鬼影憧憧的,这些人都犯上疑心鬼、着迷鬼,          因为自己心中没有光明的心性,就变成疑心生          暗鬼,生时为人鬼,死后为死鬼,这是心里所
 
难以利益广大众生。所以下生人间成佛         者皆先居住于兜率天,如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         前,亦是先居住兜率内院。然后在二千多年前         下生在南印度为净饭王的太子,最后更在菩提         树下证得正等正觉的佛果。         弥勒菩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体悟人世间的         生灭无常,为了追随佛陀出家,因而舍弃一切         人间的享受,扫去尘欲,至心虔诚的皈依佛陀         座下,成为祂的出家弟子。蔡生曰:请问   尊者,佛陀的出家弟子很多,为什么只         有弥勒菩萨会成为释迦牟尼佛之后的成佛接棒         人。罗汉曰:差哉!善哉!贤生问得好,这一切都是因缘因         果关系的促成,想当初释迦牟尼佛与弥勒菩萨         曾在弗沙佛座下,同发菩提心,同有一颗普度         众生的心,更同有一心成佛的愿望,只是后来         弥勒菩萨一时贪于名闻利养,所以至今尚未成         佛,而释迦牟尼佛则精进,忍辱修持,所以早         一步成为贤劫的第四位佛,弥勒菩萨则成为第         五位佛。蔡生曰:再请问   尊者,人间都把弥勒菩萨的形像,塑         造成袒胸露腹的模样,这是为什么?罗汉曰:这是因为弥勒菩萨曾经化身示现人间,有一次         祂以长耳袒胸露腹,左持锡杖荷着布袋,右手         提着罗汉珠,四处托钵行乞,一有多余食物则         放入布袋之中,因此人称为「布袋和尚」。有         一天祂走入浙江省天童寺的五观堂(出家人吃         饭的饭厅)就坐在中央的首座上,这时僧值师         看到了,就立刻前去喊祂下来,又叫行堂师把         祂拖下来,但是布袋和尚坐着就像盘石一样,         动也不动,这时候僧植师非常生气,伸手就往         布袋和尚的耳朵一拉,想把祂拉出去,于是转         身就往外面走,想不到布袋和尚的耳朵被僧值         师拖了一丈多远,身体仍然坐得好好的,一群         出家人看得都吓坏了。         这时候方丈和尚(寺主)来了,僧值师还以为           方丈和尚会给布袋和尚一巴掌,那里知道反而         对布袋和尚说:「请宽怒他们的无知吧!」于         是布袋和尚每到午供的时候就坐在中央的首座         上。         有一天祂坐在殿前,向大众告辞,并留下一段         遗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于人,时人自不识。」         就此坐化而去。         从此以后寺院的五观堂中都纷纷供奉弥勤菩萨         圣像,而且还以布袋和尚的模样供奉呢!弥勒         菩萨以布袋和尚大肚包容的模样乃是要世人,         心胸宽大,包容万物,如有一段忍辱偈曰: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少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弥勒菩萨以布袈和尚满腔欢喜的模样,乃是要         世人,面露笑容去待人接物,不要愁眉苦脸,         面带感伤。因为「眼前都是有缘人,怎不满腔         劝喜;世上尽多难耐事,何妨大肚包容。」蔡生曰:是的!正如人间有许多当来下生弥勒佛的对联         ,是这样写着: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又有一幅对联: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罗汉曰:因此弥勒菩萨化身示现人间是有祂的教化意义         的,而且弥勒菩萨在多劫以来,即修行慈心三         昧,如心地观经云:「弥勒菩萨慈氏尊,从初         发心不食肉。」由以上两句经文,即可得知弥         勒菩萨从初发心即不食肉,所以祂常说:「我         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这就是一切众生本 
         性平等,无有高下的原理。         弥勒菩萨又以「梅怛利那」为姓,「阿逸多」         为名,「梅怛利那」翻译成中文为「慈氏」。         「阿逸多」翻译成中文是「无能胜」。为何弥         勒菩萨以慈氏为姓,乃是二千多年前弥勒菩萨         出生在波罗奈国劫波利村的波婆利大婆罗门家         时,其母个性一向不柔顺,但是自从怀下弥勒         菩萨时,心地变得非常慈悲柔顺,所以就以慈         氏为姓。以「无能胜」为名,乃是弥勒菩萨拥         护众生,至慈至极,没有人能胜过她,所以才         称祂名为「无能胜」,由以下这段偈颂,作为         慈悲无能胜的表达,是最恰当不过了。这段偈         颂是前太虚大师所作的。         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         以及因缘名慈氏,为欲成熟诸众生。         处于第四兜率天,四十九重如意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无数方便度人天。         弥勒菩萨如此的慈悲,如此的为欲界众生拥护         度化,所以欲界有情众生,当常常系念祂,亲         近祂,称念祂(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修诸         功德,断诸恶业,发四弘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有一天善德聚成,功圆果满,上生兜率陀天,         过知足、喜悦、清静的日子。济佛曰:贤徒!时候不早了。         (此刻蔡生彬彬有礼向诸罗汉顶礼辞行,济佛         亦即刻带引蔡生回南赡部洲。)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贤徒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三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四)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十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疑心恐怖,心生暗鬼。           智慧觉醒,暗鬼成神。           诚心正意,心中有神。           贪瞋蒙蔽,神化成鬼。济佛曰:俗云「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可         是现在有些人一天到晚疑神疑鬼,走到那里都         鬼影憧憧的,这些人都犯上疑心鬼、着迷鬼,         因为自己心中没有光明的心性,就变成疑心生         暗鬼,生时为人鬼,死后为死鬼,这是心里所
           化出来的鬼,所变出来的鬼,本身就是鬼,还          想到处求超度,这真是迷糊鬼,死执鬼,永远          也无法超度的鬼,怪不得有人每年超度,还是          超度不完,那当然!就好像一个人拿着扫帚想          把房子的黑暗赶走一样,结果永远也无法赶走          ,只是白费工夫而已。那么黑暗如何赶走呢?          只要在房子里点上一盏灯即行了,这很简单的          事情,大概每个人都知道,可是自己遇到问题          时,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而一再的迷失自我,          真是何苦来哉!          今天吾就来教你们真正的超度,更是不必花钱          的超度,但超度要趋赶鬼呀!自己是个疑心鬼          ,赶走自己总不行吧!那要如何度,如果用船          渡只能渡自己的肉体,超度的法会又度不了疑          心鬼。在此唯有在心中时时存有「佛」念,让          佛光永远普照在心地上,使心地光明,无所蒙          蔽,使自己能看清自我,不致迷失方向。          那么如何在心中时时存有「佛」念,这里吾又          分成「活用佛」与「死用佛」两种。「活用佛          」就是了解「佛」意,更能灵活应用。「死用          佛」就是不了解「佛」意,只会念而毫无意义          。          所以想要「活用佛」必须先了解「佛」这个字          的意思。佛者觉也。有觉之人方能清醒,清醒          方能看清目标及了解人生的意义。佛者慧也,          有智慧之人方不受物欲之迷惑,处事及待人接          物方不会失去方寸。佛者定也,有定之人才不          会心浮气躁,行住坐卧才不会越轨。佛者无我          也,无我方能广大,心量广大才能包容万物,          包容万物方能无恨无仇,怨亲平等。 济佛曰:好了!今天我俩就要前往兜率净土的内院了,          内院是弥勒菩萨的说法处,内院宝宫更是庄严          华丽,相信是你从未看过的殊胜景象。  
蔡生曰:给我这个井底之蛙,开开眼界,才知道外面的          世界到底有多大。 济佛曰:哈哈!井外观天的青蛙总比坐井观天的青蛙,          看得更广阔更宏大。贤徒坐稳莲台,就要起程          了。 蔡生曰:我已坐稳莲台,请   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已到了兜率净土的内院,贤徒可张开眼睛。 蔡生曰:哇!这座宝宫真是好大!好大!又庄严,又美          丽,又清净,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珍奇珠宝,好          像都没看过,这里没有小偷,否则这些珠宝早          就被偷走。 济佛曰:贤徒你想到那里去,你要知道凡是能往生到兜          率内院里的菩萨天人,都是福报殊胜者,在心          性之中已无争无得,了无牵挂。 蔡生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建造这座内院宝官呢? 济佛曰:这个问题,你可请教现在前来接待的菩萨好了          ,相信他会给你满意的答丨案。          (此时内院宝宫走出十几位菩萨,欲出来迎接          济佛及蔡生,接待的天人先向   济佛问讯行礼          。) 济佛曰:贤徒你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请示他们吧! 蔡生曰:是的!请问   菩萨,这座宝官又大又美,清净          又庄严……。 菩萨曰:喔!我知道你的意思了,其实凡是有因即有果          的,兜率净土也是一样,这里的庄严清净世界          ,全由诸菩萨过去生中福慧善力所感召的理想          乐园,如外院的五百亿宝宫,是由五百亿天子          发心建造的;内院宝宫则由一位大神名叫牢度          跋提所建造,名为善法堂,后来又有五位大神          把内院及外院用种种珍奇珠宝装饰起来的。你          看这一切的诸宝行树,诸宝栏楣,亭榭楼阁,          皆是巧夺天工之作,珠宝之多,不可计算,价          值非凡。你看这八味水清凉甘美,清澈无比,          喝起来不但甘甜味美,又能除却百病。 蔡生曰:请示   菩萨这与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差不多吧          ! 菩萨曰:是的,贤生何不也喝喝看? 蔡生曰:谢谢菩萨的赐予…………,嗯!喝起来的确甘          甜味美,又有清凉舒畅的感觉。 菩萨曰:是的!八味水它具有八种优点,一、清。二、  
         轻。三、凉。四、柔。五、香。六、美。七、          不损喉。八、不伤腹。这就是八味水的殊胜。 蔡生曰:哇!这喷泉好大,形成一幅壮观奇景,水喷得          好高,颜色又非常美妙柔和,落水的声音有如          圣乐一般,使人听了能断除烦恼,增上菩提心          。……哇!这椅子又大又高……。 菩萨曰:这是七宝大师子座,也是牢度跋提大神在建造          内院宫殿及林园之后,又发心建造一座弥勒菩          萨说法的师子宝座,这师子宝座非是木石所造          ,而是全由金、银、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所装饰的。你看这师子座的四角能生四种庄严          ,四色莲华,他代表着菩萨修持的慈、悲、喜          、舍四无量心。慈是慈心,仁慈爱物,悲是悲          悯众生,喜是随喜功德,舍是施舍财物。 蔡生曰:请示   菩萨在佛教名词里有许多如:狮子卧,          狮子吼,这与师子座是否有连带关系。 菩萨曰:贤生,你说得很对,师是为人师表,狮是万兽          之王,如狮子一吼,百兽皆奔;狮子一卧,百          兽皆静。佛为人中之师,狮为兽中之王,所以          凡是佛所座的无论是椅子、床铺、地板,皆称          为狮子座.又传灯录曰「释迦牟尼佛诞生时,          一丨手指天,一丨手指地,作狮于吼云:天上地下          ,唯我独尊。」所以狮子吼表示音声威神能震          动世界,能摄伏他人的意思。          但是   弥勒菩萨尚未下生人间成佛,所以这宝          座才只以师子为名,又因   弥勒菩萨福、慧、          德、智功德殊胜,座椅高大无比,又是七宝装          饰所成,所以才称「七宝师子座」。 蔡生曰:原来如此。          (此时弥勒菩萨从宝宫出来,登上七宝师子座          ,身旁侍众及诸菩萨、罗汉、各大天王等各登          自己法座,静肃中在庄严梵呗佛音下,愈显得          清静庄严无以伦比;隆重的场面,更是天上人          间难得一见,蔡生眼看弥
 勒菩萨眉间有白毫相         光,万丈奔腾,普照宝宫,显得鲜白明净,普         照听法的天人、愈显得尊贵聪慧,一切庄严景         象,笔墨难以形容,难以比喻……。)         当来下生弥勒佛曰:今日有稀客济佛为弘扬兜         率净土,带引南赡部洲之贤生来到,请奉为上         宾,并献上香茗,厚礼接待。济佛曰:不敢!不敢!当来下生弥勒佛曰:眼观今之南赡部洲,众生沉浮苦海         ,尚不知筏向净土彼岸,尤在自缠自缚,自寻         困扰,如再不早日觉醒,人人自摄心性,将如         飞蛾扑火,自寻灭亡,或伤及自身。         (此时蔡生顶礼在   当来下生弥勒佛座下。)当来下生弥勤佛曰:贤生免礼,起座吧!蔡生曰:感谢   弥勒尊佛之慈悲,蚁生请问   弥勒尊佛         为何   弥勒尊佛不早日下生人间广布佛音。当来下生弥勒佛曰:贤生心怀慈悲,问得甚佳,但时有         定数,人有祸福,事有前后,日出月落皆有时         分,四季气候皆有节气,因果循环皆有报应,         善恶攸分皆有升堕,成家立业皆在青年中年,         佛之降生亦在众生佛缘聚合之时,一切不可紊         乱,时值末法时期,世人每求我佛(弥勒尊佛         )早日下生,但为何不于佛法尚在人间之时,         求自己学佛精进,自度度人,自化化人,须知         众生自有佛性,每人皆能成佛,只要自性自度         ,即如我佛下生度汝一样,自能成佛。否则如         果妄念纷飞,贪欲不绝,此是自性佛位让予地         狱活鬼生存一般,自心有鬼自堕无间地狱。蔡生曰:感谢   弥勒尊佛慈悲开示,弟子曾在「佛说弥         勒大成佛经及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看到释迦         牟尼佛演说未来弥勒尊佛下生人间时是个清净         庄严的世界,但有人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那         是不可能的,未知   弥勒尊佛对于此事的看法         如何?当来下生弥勒佛曰:贤生问得甚好,也由此可知你求法         的心切及对众生的关爱,但须知释迦牟尼佛所 
         说之一切诸经是句句真言,半点不差,只是众         生五蕴未空,六欲未除,因此不能契入经藏,         以知见为见,以思惑为想,实差矣!如我佛在         一千年前说未来一千年后人间有电视、人造卫         星,有谁会相信是一样的道理。蔡生曰:感谢   弥勒尊佛开示。济佛曰:今日时间不早了,快向当来下生弥勒佛顶礼辞         别!         (此时蔡生再次于当来下生弥勒佛座下项礼,         叩首谢恩。济佛亦向诸菩萨众辞别,在庄严隆         重的气氛下,济佛带引蔡生离开内院宝宫,师         徒坐上莲台,如电光石火般,一念之顷已到圣         天堂上空。)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四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五)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十一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普化艰辛系双肩,闻法悔悟功德深。           精神食粮频邮寄,函授真理大奇缘。济佛曰:自从圣天堂开堂以来,已把善书的普化层面加         大加深,这实是末法的一大奇缘,老衲也乐见         有许多迷途羔羊在看过圣天杂志或善书后,都         能同心改过向善,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由此         可知圣天堂就好比一所宗教的函授学校,把一         些真理函授给芸芸苍生,让他们有精神的食粮         ,有智慧的光辉,使他们能在有生之年,轻易         的渡过苦海的彼岸。         虽然普化的工作非常艰辛,但是只要心系众生         ,时时把众生视为自己的亲友一样看待;自然         而然就乐于去接济他们,去普救他们,正如「         四海之内」皆兄弟,既然皆兄弟了,为什么有         些人只为自己图利,不为他人着想呢?这就是         真理了解不够的原因,倘若真理了解透彻了,         自然就不会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反之会很乐意         的去帮助别人,去接济别人,去救渡别人,这         像才能使人间呈现更美好、更清净、更祥和的           世界。好了!今天是游   弥勒净土的最后一回         ,我俩还是赶快上路吧!蔡生曰:是的!弟子已准备妥当,请   恩师起程。         (眼看济佛师徒如一缕轻烟飘失于南赡部洲,         转眼已出现在弥勒净土世界中,有十多位罗汉         早已预知济佛来到,所以先来迎接,并互相行         礼问讯。……之后,蔡生似有疑问请示诸位罗         汉。)蔡生曰:请问   尊者,娑婆世界的众生要如何修持才能         来到此兜率净土。罗汉曰:贤生问得很好,此净土是专为欲界众生而设,         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每天皆忙于士农工商,         养家活口,如果想静丨坐以求禅定,或想求解脱         以断烦恼,那是非常困难之事,假使不坐禅定         ,不断烦恼,就不能往生净土世界,这也是一         种遗憾,因此兜率净土特别设立在欲界第四天         ,离你们很近就是这种原因,其意乃是为了挽         救欲界更多的众生,让他们早日离苦得乐。           但是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未皈依三宝,未持         守五戒,因此常常犯下杀、盗、淫、妄、酒的         罪业,侵犯其它众生的权益,如杀人放火,你         逞一时之快,别人得无妄之灾,使人积怨难消         。以不法手段抢夺别人的东西,使人愤恨不满         ,奸淫强暴良家妇女,使人终生痛楚。欺凌夺         命,让人家破人亡,骗财骗色,使人堕落难过         。喝酒狂乱,扰乱家庭、社会,使人厌恶。         这都是娑婆世界众生,宿世以来冤冤相报的恶         果,如果想减轻自己的业障,那只有诚心忏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洗刷自己宿世以来         的罪业。         当然佛菩萨是慈悲的;祂们既然在欲界第四天         设兜率净土,就是希望欲界众生都能往生,不         再沈沦苦海,轮回不停。         但是要往生就好比世人想出国定居享福。必须         先把债务还清,又准备一些旅费,否则就不能         办理出国手续,当
 
然就不能出国往生净士也是         一样,必须在娑婆世界欠下的业障先还清,又         积下一些往生功德,才能顺利往生,否则也是         难以往生的。         蔡生曰:尊者说得太好了,否则有些人,每天         做坏事反怪罪佛菩萨不慈悲,也不接引他到极         乐世界或净土世界,让他在苦海中轮回不停。罗汉曰:所以要往生兜率净土,首先必须忏悔,后持戒         ,永不再犯,然后造立南无当来下来生弥勒佛         形像,以香、花供养,早晚礼拜系念,平时多         行功立德。蔡生曰:请问   尊者,如何系念?罗汉曰:系念可用观想的方法,如观想兜率天的清净庄         严,弥勒菩萨的广大慈悲,心里刻刻想着祂,         心里时时念着祂,这就是系念的方法。         系念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心不贪恋,意         不颠倒,只要平时有镇静,泰然的功夫,一到         临命终时,自然能正念提起,善缘聚合,因缘         成熟,诸天欢迎,更能感召弥勒菩萨眉间放白         毫相光,佛力加被此人,同时兜率天的诸天子         亦运其福德之力使天上散下曼陀罗华(小白花         )来迎接此人,一刹那间即得往生,亲眼看到         弥勒菩萨开示不退转的佛法,使往生之人能在         闻法之后,除却疑虑,增长智慧。蔡生曰:这真是易修易证的法门更是末法众生的一大福         音,相信此本游记发行之后,上生兜率净土的         天人,必定增加不少.……请问菩萨前面有许         多天人聚会一处,更奏起悦耳的天乐,是庆祝         什么日子呢?罗汉曰:那是因为又有娑婆世界的众生上生兜率净土世         界,此地的天人为了欢迎此人,所以特别为此         人奏乐跳舞迎接,有的拿曼陀罗华(小白花)         ,有的拿摩诃曼陀罗华(大白花),散在上生         之人身上,庆贺祝福,表示欢迎之意。蔡生曰:原来如此,是否能请   尊者让我访问此人好吗         ?罗汉曰:好的。         (此时罗汉请来一位刚上生不久的优婆夷(女           居士)让蔡生访问?蔡生曰:大居士!您好!恭喜您!女居士曰:谢谢!蔡生曰:大居士是否能自我介绍及告诉后学,您如何修         持,今日方能上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菩萨呢         ?女居士曰:敝姓林,家住台北,生平时常亲近佛寺师父         ,一有空闲就打扫佛寺,如师父有什么困难,         我就前去帮忙。         记得年轻时,我犯了许多过错,都是因为我个         性脾气不好,所以经常顶撞父母,犯了不孝之         罪,出嫁以后,也因为我脾气不好,经常与夫         君吵架,运气一直不好,事业家庭都不能如意         ,子女也不听话更经常生病,真是多灾多难,         后来我听一位朋友的规劝,叫我在心情烦闷时         不妨到佛寺走走,散散心,于是我接受他的建         议,一有空就到佛寺逛逛,有一次我看到有人         用水壶装水,好像很宝贵似的,促使我好奇的         直问,才知道那是「大悲咒水」,于是我也装         了一些回家,让全家大小皆喝一些,想不到自         从全家喝了「大悲咒水」之后,子女竟然乖了         一些也隔了一阵子不再生病,让我感到不可思         议,莫非天上人间真有神的存在。因为当时我         是不信神的,到佛寺走走,只是想清静一下心         灵而已,想不到竟能得到好处。         在佛寺中也认识一些善友,他们告诉我可以皈         依佛门,那时我已三十多岁了,经过一段时间         ,大概在四十五岁时我受持佛门五戒,也改变         了我的脾气,家中也过着祥和温馨的生活,先         生事业顺利,子女学业更不用我丨操心,一有时         间就往佛寺帮忙,出钱出力,能力许可,在所         不惜。蔡生曰:请问大居土您除了持守五戒,行功立德之外,         还修某种法门吗?女居士曰:记得在五十多岁时,有一位师父他开示我五         门修行法及六事行法,我觉得这五门修行法及         六事行法很值得末法众生学习。 
蔡生曰:那何谓五门修行法及六事行法?女居士曰:五门修行法:         一、礼拜门:供奉弥勒菩萨圣像,每天恭敬礼                     拜。         二、赞叹门:称赞弥勒净土是易修易证法门,                     使大家皆能上生彼天。         三、作愿门:自己发深切之愿,愿生兜率陀天                     ,亲近弥勒菩萨。         四、观察门:观想弥勒菩萨形像及兜率净土庄                     严世界,省察自己起心动念之处                     ,使心不颠倒,意不迷乱。         五、回向门:将所作功德回向上生兜率净土。         而六事行法是:         一、持戒行: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                     语、不饮酒,此是佛门五戒,世                     人如能将五戒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人间必是一个安定祥和的世界                     ;个人如能持守五戒就不堕入三                     恶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                     。)         二、敬塔行:维护道场清净,护卫道场庄严。                     如洒扫佛寺、修建佛寺,使寺庙                     环境清净庄严,让人步入寺庙能                     心生恭敬、清凉、喜悦。         三、供养行:每座佛寺上有佛像,下有僧尼。                     佛像以香、花供养,僧尼以衣、                     食供养。         四、等持行:世人容易受到外境影响而感受苦                     乐的烦恼,如能内观自心动念处                     ,不随境转,苦乐烦恼自然无处                     可生,身心自能纯一无杂,安定                     自在,这就是等持行。         五、诵经行:诵经是出家之人必作之功课,在                     家弟子如能在初一、十五参加诵                     经行列,或是早晚在时间允许之                     下,准备少许功课亦是甚佳。         六、读经行:不管是朗诵、阅读、默念经文,                     都能便人增进智慧,增长福德,                     因此修行之人可多朗诵、阅读、                     默念经文。蔡生曰:感谢大居士的开示,大居士对佛教、佛法的至         心虔诚,怪不得能上生净土世界,恭喜您了。女居士曰:那里!那里!济佛曰:贤徒!快向诸菩萨礼敬问讯辞别!蔡生曰:是的!         (此时诸天人向济佛、蔡生送别。)济佛曰:圣天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五回   游东方净土琉璃世界(一)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十一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五浊恶世逐波流,迷途浪子何日休。           人生难逢佛法住,觉醒回头乐无忧。济佛曰: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许多事,产生烦恼与困扰         ,世人遇到这些烦恼与困扰往往不知如何处置         ,常常急得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把平静的心         灵搅得混浊不堪,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得到平衡         ,所以就找些消遣的娱乐节目,期使心情恢复         平静,这些是一般人常想也常做的事。         有些人也因在烦恼困扰之下,形成自缚、消极         、厌倦的想法,因而就此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         ,随波逐流,否定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像以上         的种种,在一个有理性有作为的人看来,实是         不该有的现象,但是如果以一位沉迷其中之人         来说,还以为是理所当然。         因此在五浊恶世的花花世界里尽是一些迷途浪         子,横冲直撞,蹉跎岁月。另有些人依侍财富         ,在声色场所中吃暍玩乐,毫无吝惜。更有些         女子仗着自己几分丽质而摆出娇态的模样,一         意勾引男子。人间充满着争、夺、骗、诈的五         花八门现象,使人在生存中充满着矛盾与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坏疑,进而产生不满与 
         愤恨,这都是世人迷失自我的种种现象,反之         如能扪心自问,反省一下,即能了解一切都是         因果的自然反应,也就是「付出多少,即能得         到多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不变真理。         何必嫉妒,何必羡慕,该得即来,不该得即去         ,如一昧的抱怨、怀恨,不但不能使自己得到         更美好的未来,反使自己陷入泥沼之中。         故世人必须看清事实真相,反省自己,调整步         伐,为光明的前程,继续努力奋斗,才是当务         之急。蔡生曰:恩师所言甚是,人必须了解因果,反省自己,         调整步伐,迈向光明,迎向未来,才能走出更         美好的明天。济佛曰:刚才所言都是众生病,众生病唯有纯净医,好         比一桶污水唯有丢下一块明矾才能使这桶污水         变成纯净的清水,众生心灵的污浊也唯有以纯         净的佛法才能医治是一样的道理,现在说到众         生病就想到药师佛,药师佛能消灭灾难,绵延         寿命,所以也常被世人尊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但其真正的佛号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世人在         称念时应加「南无」两字,如南无消灾延寿药         师佛或南无药师如来佛。蔡生曰:想不到佛号的称谓也有好几种?济佛曰:方才所说的佛号只是世人的持念称呼而已,如         在意义上,佛还有其它的称谓如:         「一、如来。           二、应供。           三、正偏知。           四、明行足。           五、善逝。           六、世间解。           七、无上士。           八、调御丈夫。           九、天人师。           十、佛世尊。」         何谓如来,如来就是佛转世人间,是以真如之         道而来的意思。 
         何谓应供?应供即是应受人天供养,亦即是每         尊佛成正觉之后,已功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         何谓正偏知,正偏知就是真正偏知一切法,也         因为每尊佛已真正偏知一切法,所以才能普化         各阶层不同的众生。         何谓明行足?明行足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         尽明等三明及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         行等五行悉皆具足的意思。         何谓善逝?善逝就是佛修成佛果后,皆能自在         自主的进入涅盘。         何谓世间解?世间解就是佛能了解世间的一切         真理。         何谓无上士?无上士就是人天的导师,至高无         上之士。         何谓调御丈夫?调御丈夫就是佛的教化最能使         顽强难服众生驯服。         何谓天人师?天人师即是天上人间的导师。         何谓佛世尊?佛世尊就是佛是世人所共同礼敬         的尊者。         今天所要去的世界离此有十恒河沙等佛土之遥         ,但是心念的世界是无远弗届的,现在为了着         书,因此藉助佛光佛力的接引加被方能即刻上         生东方琉琉璃世界。贤徒可准备妥当。蔡生曰:愚徒已准备妥当,请   恩师起程吧!济佛曰:佛世界的庄严景象,是世人难以想象的不可思         议世界,我俩藉助佛光佛力的接引已渐渐到达         东方净琉璃世界。蔡生曰:愚徒已感觉到佛光宛转,佛音悠扬,佛香飘散         ,使人身心清凉,烦恼尽除。济佛曰:已到东方净流璃世界,前面来了一群罗汉迎接         我们,贤徒整洁衣履,以便谢礼。罗汉曰:欢迎娑婆世界济佛师徒来到敝地,请入殿休息         吧!济佛曰:诸位大菩萨不必多礼,今日千里迢迢为著书而         来,希望把贵地风景及一切能介绍给娑婆世界         众生知晓,让他们向往及进一步修持,这是今         日来此的最主要目的。罗汉曰:济佛辛苦,为众生奔忙不休,不拘形式,不分         门派,正所谓「无外道无内道无去来是谓中道         ,无你教无我教无分别是谓佛教。」济佛曰:诸位大菩萨过奖了,为渡众生不拘形式,是因         众生有各种形式,若众生无各种形式,老衲亦         无各种形式。诸如今日圣天大开普度以各种方 
         式,方能感化各层人士,力量看来微小,但因         中土宗教普及,致使大部份人民皆能安份守己         ,不胡作非为,因此宗教普化对众生来说,是         一项不可缺少的清凉剂、镇静丸。罗汉曰:济佛所说甚是,宗教与法律就好比人的身与心         一样,手拿刀杀人是法律的问题,心想杀人是         宗教的问题。前者已付诸行动,后者未付诸行         动,前者受法律的制裁,后者受良心的制裁。         因此宗教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济佛曰:是的,如娑婆世界少部份人有害人的念头,而         不知害人者,已先残害自己的心灵,残害自己         的心灵等于残害自己的慧命,残害自己的慧命         等于把自己往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         道)里推是一样的道理,反之,如果牺牲、忍         辱、慈悲布施、众生的眼里看来是吃亏的。而         不知吃亏就是占便宜,因为这无形中已增长慧         命,增长慧命无形中已渐渐步入人天福报之中         了。罗汉曰:济佛说得是呀!……贤生今日来此感想如何?蔡生曰:哦!太好了,实在无法形容,地上都是琉璃所         铺,又毫无尘埃,道路又以金绳分界,城墙、         宫殿、楼台都以七宝(金、银、琉璃、玻璃、         砗磲、赤珠、玛瑙)所作而成,就是人间的国         王或富贾士绅,他们汲汲追求的富丽堂皇之生         活享受,还不到这里的千万分之一吧!罗汉曰:贤生观察入微,正如所言,凡间的国王及富贾         士绅所汲汲追求的富丽堂皇生活,与此一比,         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乞丐比王子,难以比拟的         。蔡生曰:这里的环境殊胜,琉璃宝地贵重,那么娑婆世         界众生如果想买下定居,是否可能。罗汉曰:哈哈!这里金银财宝太多了,所以如果想以金         银财宝买下净琉璃世界,那是不可能的。蔡生曰:那么请问   尊者,这里缺少什么?罗汉曰:这里缺少的是人人自性的牟尼宝珠,所以以想         买下净琉璃世界的娑婆世界众生,唯有修心养         性,及至心持念南无药师如来佛,到临命终时 
         一心不乱,即有八大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         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         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罗、弥勒菩萨以上八         大菩萨会乘空而来,指示临终之人往生净土之         路,倘若功德未足而生于天上,也能享无尽的         福报,等福报寿命尽了再降生人间福德之家,         或为总统,或为将军,或为大官,或为大财主         衣食无缺,智慧圆满。蔡生曰: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人人都有机会了。罗汉曰:那当然,这就是「佛法平等」的真实境界,所         以凡是想往生净琉璃世界的人,就要精进修持         了。蔡生曰:请问尊者,您们看来喜悦充满,身无病痛,不         像娑婆世界众生,烦恼丛生,病痛不绝,未知         药师如来佛可有法宝能治众生之病苦。罗汉曰:有的,众生病痛可持大陀罗尼,大陀罗尼即是         总持一切法、一切功德,消灭一切罪恶、一切         业障的意思。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亦         有记载。         大陀罗尼咒文是这样的: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   窭噜薜琉璃。钵喇婆         。喝啰阇也。怛他揭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         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         社。三没揭谛莎诃。         凡是想为亲友消灾、延寿、治病,首先必须洗         澡嗽口,一心虔诚,然后将病人要服的汤药或         开水,放在持咒之人的前面,然后持大陀罗尼         咒文一百零八遍,再给病人服用,可减轻病人         疼痛,甚至病苦消除。蔡生曰:这真是病人的一大福音,也希望世人的病痛早         日解除,使人人皆能身心安康。济佛曰:时间不早了!今天著书就到此结束吧!蔡生曰:是的!各位   尊者请受弟子拜谢!罗汉曰:贤生免礼,后会有期。济佛曰:贤徒!准备起程!蔡生曰:我已坐稳,请   恩师回程吧!         (在佛光佛力的加持下,济佛师徒很快的回到         娑婆世界。此回著书结束。)
第十六回   游东方净琉璃世界(二)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十二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是法非法唯心生,是药非药唯病起。           若无众生亦无佛,若无病苦亦无医。济佛曰: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         众生有千万种病,医学有千万种药。但「是法         非法,是药非药。」如「万法唯心生,万法唯         心灭。」相同的「万药唯病生,万药唯病灭。         」亦即是「无众生即无佛,无病即无医师。」         佛法虽佳,不能以一种法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         ,医药虽佳,不能以一味药治千万种病。         如有一次,普贤菩萨命善财童子到山上采药;         并吩咐说凡是山上的草木花卉,只要可以做药         的,都必须把它采回来,善财童子听了普贤菩         萨的吩咐之后,就上山去了,但等到走到山上         一看每一种草木花卉,都有它的苦、涩、酸、         甜、甘、辣、咸的特性,几乎每一样都可调配         成药,因此善财童子一样也没采就下山了,回         来后普贤菩萨看到善财童子就问他:「药采回         来了没有。」善财童子回答说:「满山都是药         ,我不知道怎么采。」普贤菩萨听了之后说:         「这样好了!既然满山是药,你采不回来,那         么把方式改一下,你到山上把那些不是药的草         木花卉采回来作为识别的参考」善财童子听了         普贤菩萨的话,再次上山,瞧那满山的草木花         卉,看来看去,尝来尝去,没有一样能医治众         生的根本大病,没有一样能使人起死回生、百         病消除,正所谓「真药医假病,真病无药医」         善财童子于是又失望的下山了。普贤菩萨看到         善财童子回来就问说:「有没有把那些不是药         的草木花卉采回来?」善财童子回答说:「山         上的草木花卉没有
一样能使人起死回生、百病         消除。所以满山的草木花卉都不是药,我如何         采那么多不是药的草木花卉回来。」         由以上可知,草木花卉说它是药也可以,就看         你(医师)如何去调配它,调配妥当毒性的枇         霜吗啡也是药,因为这是「以毒攻毒」的方法         。如果调配不当,就是最好的人参、当归也会         使人病情加重。         有些人喜欢依靠医药,而不知医药只是一种短         暂的帮助而已,不可全然的依靠它,如果全然         的依靠它,就是把所有的补药都吃下,对身体         来说未尽有益,所以一个烦恼丛生的人,就是         请来最好的医师,开下最好的药方给他服用,         也是没用,因为心理上的不调和是无可救药的         ,这种人就是身上没病,也会很快的又从心理         上造出种种病来。         在第九回中曾述及理天游记最大任务就是以介         绍   弥勒净土为主。但因众生多病为了减轻世         人病苦,所以才在此时先游东方净琉璃世界,         介绍药师佛的大陀罗尼咒,让众生持诵,减轻         病苦。同时台疆宝刹的大雄宝殿中,大多皆供         奉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其中,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中已介绍清楚,释         迦牟尼佛也在本游记的五-八回游访过,只有         药师佛在世人中不甚了解,所以才在本书特别         介绍一番,好让世人知悉。蔡生曰:为什么「理天游记」只以介绍弥勒净土呢?  济佛曰:这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开的方便之门,也是世人         除了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不修禅定,         不断烦恼即能证到的净土世界,因此才著作此         「理天游记」的目的,也是普化的意义。蔡生曰:这又如何说呢?济佛曰:因为末法众生,根性已钝,同时又忙于士农工         商。已忙得昏头转向,能够接近佛法,听闻佛         法者已是非常难得,著作本书的意义是鼓励世 
         人,继续修持,如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亦能在三业清净之下求生弥勒净土。蔡生曰:原来如此。济佛曰:所以除了游东方净琉璃世界以外,以后又要回         来游弥勒净土,让修持的众生受益,以免浪费         修持光阴,而错失往生机缘。蔡生曰:但弥勒净土不是已介绍了吗?济佛曰:虽然弥勒净土已介绍,但参学部份尚缺许多,         所以以后要多参学,方能使众生受益。蔡生曰:喔!原来如此。感谢   恩师的教诲。济佛曰:好了!今日又要到东方净琉璃世界,贤徒准备         出发。蔡生曰:愚徒已准备妥当,请   恩师出发吧!         (济佛与蔡生以佛光佛力之接引方式,很快的         上生东方净琉璃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诸罗汉         亦前来迎接,在问讯之后,蔡生提出问题,请         示罗汉。)蔡生曰:弟子曾看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在经         文里好像记载药师如来佛曾立下十二大愿,尊         者可否再简述一遍呢?罗汉曰:好的!十二大愿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自身能放大光明                   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身如琉璃晶莹透                   彻,毫无瑕疵与垢秽,光明普照幽                   冥苦恼众生,使他们蒙受利益,开                   晓智慧。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要以无量无边智                   慧方便,使一切有情众生受用不尽                   。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行于邪                   道,使他早日皈向正道,若有修道                   者行于小乘法,使他早日归向大乘                   ,普渡众生永不退转。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无量无边众                   生,在修行之中不小心冒犯戒律,                   只要听闻药师如来佛的名号,即得                   清净,不必因犯戒而堕入恶道之中                   。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病苦缠                   身,只要听闻药师如来佛的名号,                   进而至心持念南无药师如来佛,便                   能使病痛转轻,病苦消除。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者众生流浪他                   乡,身患重病,寻亲不着,无钱就                   医,只要听闻药师如来佛名号,更                   至心称念南无药师如来佛,不但重                   病渐消,更能早日寻到亲人。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对于自                   己的身相未尽满意,只要听闻药师                   佛名号,更至心称念南无药师如来                   佛,来生转世即得丈夫身,福德智                   慧具足。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堕入邪                   魔恶道,当引导他们早日脱离魔窟                   ,转修菩萨道,早日证得无上正等                   正觉之佛位。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冤枉被 
                   判犯罪,受尽侮辱欺凌,只要听闻                   药师佛名号,进而至心持念南无药                   师如来佛,能使冤枉渐渐化解,苦                   难消除。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在饥                   渴难耐下,为求饮食,而造下种种                   恶业,只要听闻   药师来佛名号,                   至心持念南无药师如来佛,当能早                   日得到贵人之助,得到饮食,不再                   有饥渴之苦。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因为                   贫穷,无衣可穿,无棉被可盖,无                   蚊帐可挂,只要听闻   药师佛的名                   号,及至心持念南无药师如来佛,                   即能早日遇着贵人,得到衣服、棉 
                 被、蚊帐过着安适的生活。         以上是药师如来佛的十二大愿,这只是大略的         述说而已,因为凡是由菩萨道中修成佛果,都         必须具备慈悲喜舍,博济众生,弘慈大愿。因         此佛的慈悲是无限大的,佛的愿力也是无限大         的。蔡生曰:想不到佛的慈悲与愿力是如此之大,怪不得净         土世界是如此的庄严。罗汉曰:好了!今日药师如来早有安排要接你们,贤生         整洁衣履,准备入殿吧!         (此时济佛与蔡生在罗汉的带引下进入东方净         琉璃世界无上大宝殿,殿内宽阔无比,壁上皆         以七宝所作,豪光万丈奔腾,殿内宝座上药师         佛遍体光明透彻,毫无瑕疵,旁边又有二大菩         萨,一名为日光遍照菩萨,一名为月光遍照菩         萨,宝座下有无数无量罗汉早已聚集聆听药师         佛的开示。)药师佛曰:今有娑婆世界济佛师徒来到,我佛非常欢迎         ,时值娑婆世界末法时期,佛法时盛时衰,鸾         门又应时而起,甚受众生重视,济佛师徒有意         将佛法注入鸾门普度之列,以便发挥更大功能         ,如此行于非法皈于佛法,此心此志实难能可         贵,佛法在此夕扬之下,亦更显光芒,济佛师         徒默默耕耘,功不可没,但鸾门虽应运而生,         毕竟非究竟之法,正如释迦牟尼佛所云:「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         是观。」所以有为法如同一种新制造出来的新         奇东西,人人好奇想一瞻究竟,等到人人一瞻         究竟之后,又觉得并无新奇,这不好像梦中之         人,空中之幻、水中之泡、地上之影、一切皆         是不实吗?         虽鸾门亦渐渐改进,不再专以扶鸾为目标,改         以宣道为宗旨,此法虽是良佳,但只是小法而         已尚未达究竟之道,倘若如能研修佛法,深入         经典,彻悟人生之实相,方是究竟之法。如医 
         师开劣药给病人服用,好了此病,又生他病,         此是劣药的副作用。常然医师并不是想以劣药         给病人服用,而是此位医师医理未达究竟,不         知所开是劣药,服用之后有副作用。         今日娑婆世界万教齐开,众生看得眼花撩乱,         未知何教是真,何教是好,在盲从中这里信,         那里信,就好像看戏一般,演得好就看,演不         好就不看。把宝贵光阴虚度,等到无戏可看之         时,大家都得了心盲。因此何不趁有生之年,         选一究竟之法,修一究竟之道,免得一生白忙         一场,又只得到来世的福报而已。         贤生你身负重任,方能普此游记,心怀慈悲,         方能普渡众生,愿你珍惜难得机缘,在鸾门普         化之后,更要以其它根本究竟之法去成全众生         ,使众生能在真正的佛法熏陶下,成就佛果,         方不枉费一片心血。如能依此而行,将来道场         开发定有不可思议之力量,超越想象之成就,         好好珍惜既有之成果,继续为未来众生奋斗。蔡生曰:感谢药师如来佛慈悲,今日弟子受药师如来佛         如雷灌顶之开示后,定遵照所言,依此而行。济佛曰:药师如来佛所言甚是,有为法非究竟之法,无         为法又难以普渡众生,若能在有为、无为之中         相辅相成,相互辉映,是最好不过了,相信圣         天堂之道务会朝此而行,达到理想的境界。药师佛曰:济佛所言甚是,今日汝师徒云路迢迢来此,         请奉茗吧!济佛曰:感谢   药师佛赐茗,但为了不打扰诸多罗汉闻         法时间,我想还是早些辞退,请药师佛包涵。         (此时济佛征求   药师佛的答允之后,蔡生在         佛座前顶礼叩拜,并向诸多罗汉问讯行礼。之         后   济佛师徒徐徐步出大宝殿,返回娑婆世界         。)此回游记就此结束。
第十七回   游净土世界听罗汉说法
济公活佛   降         乙丑年十二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宽大忍辱精神爽。火气暴躁易遭殃。 
           若能学习张百忍。德高望重万古芳。济佛曰:修行人对于忍辱工夫,必须特别注重,否则就         难以走完修道之途,尤以末法时期,社会上充         满着五花八门的诱惑,欺诈巧骗的陷阱更是层         出不穷,如不小心就掉入漩涡成为受害者,但         一切都不必过于计较及执着,否则修行的清净         心必染上一层污秽,不但有碍身体健康,更阻         碍修行之路。说到忍辱就想起在唐朝时有一位         姓张的山东人,此人德高望重,而且凡事都能         看得开,曾因忍过一百件事,所以家堂称为「         百忍堂」,不要以为忍辱之事很容易,依老衲         看来有许多人就是通不过「忍辱关」,冲过「         火气关」,而停在「后悔关」上,为什么呢?         就是沉不住气大发电霆了,赌气了,心怀不满         、不平了,嫉妒了,怨恨了,心烦了,相信每         人都有这种经验,等到事后又后悔当初的作为         ,这不是通过「火气关」停在「后悔关」上吗         ?         但「百忍堂」的张家主人即不同,他遇事不急         、不躁,凡事忍辱负重,很快的在不知不觉中         忍过九十九桩事,还欠一忍就成为百忍。有一         天,他的第五代孙儿结婚,家中热闹非凡,喜         气洋祥,正在这时候外边来个和尚化缘,张老         人即说:「今天是咱家喜事,师父想化什么,         没问题。」和尚回答说:「我今天什么都不化         ,只想试试您的忍辱工夫。」张老人说:「我         什么都能忍。」和尚说:「好!您能忍,可是         您孙儿刚娶进门的新娘,您是否能将初夜权让         给我。」当和尚讲完话,一群张家的亲戚都吼         叫起来,有的卷起袖管想修理这位外来的野和         尚,可是张老人说:「请大家不要冲动。」然         后回头对那位和尚说:「等我考虑吧!」于是         叫来孙儿问问他,是否有成全百忍的愿望,把         新娘的初夜权让给那位和尚,想不
 
到孙儿有「         君叫臣死,臣不死谓之不忠;父叫子亡,子不         亡谓之不孝。」的理念,于是真的答应和尚的         请求把初夜权让给了和尚。可是和尚追入房后         ,并没对新娘非礼,更不看新娘一眼,只在口         中念着:「看得破、跳得过……」就这样念着         ,新娘也不知怎么回事,早就睡着了。         等第二天早上,和尚就不见了,张家的人于是         就问新娘说:「和尚那儿去了。」新娘说:「         我睡着了,也不知道呀!」张家的人又问:「         和尚有没对你怎样。」新娘说:「没有呀!他         只念着『看得破,跳得过。』」张家一群人感         到惊讶,于是追入房内查看,想不到在床上看         到一个金人,使张家不但实现了百忍的愿望,         更得到意外之财。蔡生曰:恩师今天心血来潮,来一道忍辱的故事篇,真         是恰到好处,在人心丕变的今日,应对外来的         打击与困扰,唯有以忍辱最为恰当了。济佛曰:贤徒!道途坎坷,现在及未来都有难行必行之         路在等待着你,因此你必须以忍辱为行,知否         ?蔡生曰:是呀!济佛曰:前两回因体恤众生病苦,所以利用此游记的机         会,顺便介绍药师佛及大陀罗尼咒,今又要回         到弥勒净土世界,贤徒进备出发吧!蔡生曰:我已准备妥当,请   恩师起程吧!济佛曰:已到弥勒净土世界,前面已有罗汉前来迎接,         贤徒整洁衣履,以便谢礼。罗汉曰:欢迎   济佛师徒前来敝地。济佛曰:诸位不必多礼,今日又为著书而来,打扰各位         了。……贤徒若有疑问欲请示诸位罗汉,可提         出吧!蔡生曰:是的!请问   尊者,这里的诸上善人,皆已具         足大智大慧,为何还须盘腿静丨坐?罗汉曰:贤生问得甚佳,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丨坐一         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由此可知静丨坐是多         么利益心性。今娑婆世界众生皆不知清心静丨坐         ,返观自照,以致贪图外物,受尽物染,迷途         六道皆是此因。若能人人静心而坐,悟见本性          ,回光返照,自能佛性显露,所以经云静丨坐一         须臾(一刹那)胜造恒沙(恒河之沙)七宝塔         。蔡生曰:尊者说得甚是,喜、怒、哀、乐、爱、恶、欲         ,皆因迷失本性,失去自我的表现,因此人往         往活在虚幻中还不自知,每天为了得失之间,         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歇下心,静静的体悟自我         面目,真是可怜。罗汉曰:静丨坐可收摄六根,六根是人的「眼、耳、鼻、         舌、身、意。」人只要将六根调伏得当,即能         死里逃生。因为人的六根如乌龟的四只脚一个         头一条尾,每当海狗想吃它时,它便把四只脚         一个头一条尾全部缩进龟壳里,让海狗吃不到         ,咬不着,这就是乌龟的逃生之法。世人若能         了知收摄六根也是一样,不为外在的酒、色、         财、气所迷惑,便不堕入生死苦海之中了。蔡生曰:尊者所言甚是,但说归说,做归做,体验各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道的体悟也是一样         ,不知之人,以为说什么「佛」,讲什么「道         」,都是骗人的,因为他们从不去探讨,而一         概否认。有人为了求神通感应而误入歧途,走         入魔障,到头来还不知什么是「道」。就好像         一位生来就是失明的人,很想知道什么是白色         ,有人告诉他):「像山上的白雪就是白色。         」又有人告诉他:「像白鹅的羽毛就是白色。         」又有人告诉他:「白粉笔的粉灰就是白色。         」又有人告诉他:「天上的白云就是白色。」         只可惜这位生来就失明的人,从来就没见过白         雪、白鹅、白粉笔、白云,所以别人对他讲那         么多,但是他还是不知道。世上有理说不清的         事情很多,办道者的酸、甜、苦、辣备尝。有         时压力重重,还要饱受世人异样的眼光,有时         为了维护社会道德,还要受人屈辱,受到毁谤         。未知尊者对于这些的看法如何? 罗汉曰:贤生为道付出、奉献,知者拥护,不知者毁谤         ,这是一定之理,你不必为了这些人而耿耿于         怀,须知修习佛法的人,应像一块木头一样,         它浮在溪水上,顺着水流时,不要被两岸的溪         岸所牵绊,不要被水中的杂草牵住,不要被漩         涡困住,才能流入大海,修习佛法也是一样,         不要受人情束缚,不要为恩怨所惑,不要为名         利所囚,直心正念精进修持,自己才能深入佛         法大海,否则即会遇到种种阻碍而困顿不前的         。因此凡事都不必强求的。如佛陀的说法总是         劝人精进修持而不用权威恐吓或强迫的口吻及         手段来叫人听从,因为一切都是因缘,如在佛         经上记载:佛陀讲妙法莲华经时,竟有伍仟听         众当场退席不愿听闻佛法,但佛陀并不发怒或         责备这些人,只是说:「他们因缘尚未成熟,         不必勉强,否则听了不信,反而产生毁谤,徒         增罪业而已。」         至于对那些心存恶意者,我们不必生气,也不         必责骂,因为那些心存恶意的人,恶仍在他的         身上,而不在你的身上,如果你也心存恶意,         加以责骂,那么恶就在你身上了。         因为心存恶意的人就好比向天吐痰,吐不到几         尺高,就要再坠到自己的脸上。         今日圣天堂的道务飞速成长,已达到树大招风         之势,就像你山爬得越高,别人看你就愈显著         ,妒忌的眼光就愈多。因此做为一个办道者,         他必须像一只狮子,不要听到声音就发抖。要         像一只犀牛,有独来独往的勇气。要像一朵莲         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节操。这才能使道务办         得更为完美。蔡生曰:尊者所言甚是,正所谓「胆大心细」才能成大         事,弟子当恪遵   尊者所教诲,精进努力的。济佛曰:时间不早了!今日著书参学问道,就到此结束           吧!蔡生曰:各位   尊者请受弟子拜谢!罗汉曰:贤生免礼,后会有期。济佛曰:贤徒!准备回程吧!         (此时诸罗汉向济佛、蔡生送别。济佛师徒很         快的又回到圣天堂。)
  第十八回   访维摩菩萨
济公活佛   降           丙寅年二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性无躁急得轻安,动静自如心自凉。           凡夫菩提下手处,转境无执物莫攀。济佛曰:纵欲为凡夫,转境即菩萨。是凡夫是菩萨,一         念之间即可分出端倪,故学道无他,转境而已         。由动转静,由躁转安,由欲转净,由怒转喜         ,由愤转平。只要放下即能心安,只要看清即         能明朗,只要明朗即不盲从,因不盲从即不浮         躁,因不浮躁即能心安。         如眼前花瓶的花是漂亮的,但花瓶里的水是肮         脏的,所以光看表面的形象是不实在的,如能         深入探究真正的实相,才能了解真实的面目,         否则贪恋、眷恋、留恋,往往使自己空留遗恨         ,因为眼前花瓶的花虽是漂亮,但二、三天后         自然就凋谢了,凋谢之后,何美之有。         人生也是一样,是好是坏,转眼成空,因此贪         恋、眷恋、留恋,是作茧自缚,自寻痛苦而已         。         可是有些人一味的盲从,做出伤天害理之事,         使自己活在痛苦之中,最后懊悔已经太慢了。         如能事先看清人生的真相,好好调适人生的脚         步,自然能生活得清安愉快。否则尘劳一生,         只是劳累身心而已,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         带去。」争到的只是一身的罪业。济佛曰:好了!今天就访维摩居士吧!蔡生曰:恩师!维摩菩萨不是在妙喜世界吗?怎么今日         要前往兜率天访问维摩菩萨!济佛曰:哈哈!维磨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是无处不现         ,无物不施的大菩萨,因此祂的救渡之心是无         远弗届的,怎会光在妙喜世界。蔡生曰:恩师说得有理,菩萨是无处不现,无物不施的 
         ,但今天一听恩师要带我访问维摩菩萨,就让         我难以应对了。济佛曰:为什么?蔡生曰:因为维摩菩萨的辩才无碍,词锋犀利,连佛陀         的十大弟子都被他诃斥得体无完肤,何况我是         初学者,如果问得不恰当不是正好被数落几句         。济佛曰:贤徒不可有如此之想法,须知不失败那来的成         功,因此虽然面对菩萨时难免会有尴尬的场面         ,但那正可以促使你智慧迸出火花来,在人生         的道途上更上一层楼。蔡生曰:听   恩师一说,愚徒只好硬着头皮试试了!  济佛曰:就起程了,贤徒!蔡生曰:是的!我已准备妥当,请   恩师起程吧!济佛曰:已到维摩菩萨的住处了。蔡生曰:为何所居之处,不见清净,只见污浊。济佛曰:哈哈!维摩菩萨预知师徒来到,已将清净之地         立刻以神通力变为污浊,想必是有其用意的。蔡生曰:真是奇怪,世人都是有客来访,先整理环境,         而维摩菩萨是把清净环境变得污浊………恩师         !里面还听到女人的嬉笑声,依愚徒看来,这         真是不干不净的了。济佛曰:哈哈!先别把话说在前面,先进去再说。维摩居士曰:贤生!修道之士何生疑惑!蔡生曰:弟子不敢。维摩居士曰:不敢即敢,敢即不敢,言之在先,何言不         敢。蔡生曰:请   菩萨恕罪,方才弟子无礼。维摩居士曰:罪何以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生灭皆         是汝心之作用而已,故「圣人除心不除罪,凡         人除罪不除心。」蔡生曰:何以净土世界亦有污浊之地。维摩居士曰: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来到,所以净土变成污         浊之地。蔡生曰:何以方才听到女人嬉笑声?维摩居士曰:是汝心疑所产生,亦是众生之通病,因有         男女色相,故听其声。其实此地非常清净,女         相亦是清净。蔡生曰:何以解释?维摩居士曰:汝自生分别,如母亲与儿子,母亲是女相         ,儿子是男相,虽有男女之相,但两者相处清         净,菩萨教化众生,虽有男女之相,与母子一         般,两者相处清净,何来之疑。蔡生曰:请示   菩萨此处非常污浊,何不打扫呢?维靡居士曰:众生心地污浊,何以反问净土。蔡生曰:污泥之地可生莲花,污浊心地可成菩提。         (此时维摩菩萨住处,顿时变成清净。)维摩居士曰:心清净即地是净土,心污浊即地是污秽。         故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蔡生曰:地上虽是清净,为何不平呢?维摩菩萨曰:众生心地不平,何以反问此地不平?蔡生曰:天下名山僧住多,不平心地有摩诃。         (此时维摩菩萨住处,刹那变成平地。)维摩居士曰:心平即地平,心不平即地不平。故欲得平         地,先平心地,随其心平,则佛土平。蔡生曰:何以此处昏暗无光?维摩居士曰:众生心地昏暗,为何反问此地昏暗?蔡生曰:………维摩居士曰:日月本明,盲人难见;心地不明,佛性难         觅。         (此时维摩菩萨住处,刹那光明普照。)蔡生曰:菩萨说密语否?维摩居士曰:说出来的密语,即非密语。蔡生曰:密语在何?维摩居士曰:密语在心。蔡生曰:何以言知?维摩居士曰:一切密语皆是求心求佛之用,但心即是佛         ,佛即是心,心佛本无二致,因此心即是密语         ,密语即是心,何必外求。蔡生曰:不求密语,修道以何为要?维摩居士曰:修道以修心为要,因为心为万法之根本,         万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即能了道,因心如         草(树)之根,唯有去其根,方能断轮回种。蔡生曰:如维摩菩萨早已断轮回种。维摩居士曰:众生未断轮回种,故余未断轮回种。蔡生曰:何以故?维摩居士曰:为度众生故。蔡生曰:度众生证菩提,菩提可得否?维摩居士曰:菩提不可得。蔡生曰:何以菩提不可得?维摩居士曰:唯修解脱法,是谓不可得。蔡生曰:何谓不可得?维摩居士曰:有得即生执着,有执着即生贪婪,因此菩 
         提不可得,但为度众生故,所以假名言说菩提         可得。蔡生曰:染着心亦有佛性?维摩居士曰:人人皆有佛性,只因无明蒙蔽清净本性,         因此不得解脱,只要放下一切虚婪贪着,清净         本性即能显露无遗。         如佛、人、鬼与气、水、冰一样,本是同性。         觉悟为佛菩萨,执着为凡夫,邪恶为鬼卒;上         升为气,下流为水,凝固为冰。         (此时维摩居士以神通力将自己变得衰老瘦弱         、脸色苍白。)蔡生曰:菩萨也会生病吗?维摩居士曰:众生皆病,故余病。蔡生曰:菩萨太劳累了,何以不服药。维摩居士曰:色身乃是幻化,如水中月,镜中花,生灭         不已,如幻如化,何必执着。蔡生曰:虽色身是水中月,镜中花,如幻如化,但菩萨         色身可度人,可化人,还是须要珍重的。维摩居士曰:真药医假病,真病无药医,众生病唯有佛         理医,非是药丸可治。片刻后我将往娑婆世界         。蔡生曰:菩萨何以舍清净之地不居,欲往娑婆世界。维摩居士曰:娑婆世界方有众生可度,舍娑婆世界欲往         何方行菩萨之道。蔡生曰:娑婆世界乃花花世界,菩萨不惧沉沦。维摩居士曰:生死即涅盘,虚空何曾沉沦。蔡生曰:虚空不受沉沦。维摩居士曰:菩萨度众生亦如是。蔡生曰:菩萨何以示现平凡人,如何度众?维摩居士曰:为亲近众生,故示现平凡人。蔡生曰:示现平凡人,不是与众生同流合污。维摩居士曰:光明与黑暗同流,岂有合污。蔡生曰:何以入娑婆世界度众?维摩居士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众生更向何度。蔡生曰:众生何以度?维摩居士曰:众生自度。蔡生曰:何以众生自度?维摩居士曰:若佛能度者,过去诸佛早应度尽,何以今         日尚有无边众生沉伦苦海,不能得度。蔡生曰:众生自度,不用佛菩萨度?维摩居士曰:娑婆若苦海,众生似迷航,佛菩萨如灯塔         ,指引众生,众生自度。蔡生曰:众生自度,亦须正见、正念,请菩萨开示何为         正见,何为邪见。维摩居士曰:见一切色时不起染着是为正见,若见一切         色时起染着是为邪见。蔡生曰:菩萨智慧令人钦服,菩萨慈悲,令人惭愧,想         不到菩萨如父母,为救度众生,不拘形相,舍         佛国土不居,欲入娑婆世界,舍清净而居秽地         ,舍福德相而示小人相,舍尊贵而居卑下,真          乃上上乘之菩萨也。济佛曰:是上上乘之菩萨,如儿女有病,父母心疼,儿         女穿粗布,父母岂有穿绸缎,儿女吃不饱,父         母岂有大吃大喝,贤徒你当学维摩菩萨的慈悲         示现,做为榜样。蔡生曰:愚徒惭愧,生来卑贱,不俱福德,不俱智慧,         恩师未免玩笑开大了。维摩居士曰:贤生何自弃于千里之外,不知入室弟子,         皆非泛泛之人,须自勉自励,弘扬佛法,传播         真理,自有独特之造诣与成果。蔡生曰:感谢   菩萨及   恩师教诲。济佛曰:今日时间不早了,快向   菩萨行礼辞别。蔡生曰:请   菩萨受弟子拜别。维摩居士曰:来此何必匆匆即走。济佛曰:本来不动,何来匆匆之有。维摩居士曰:何以不动?济佛曰:当下本性不动,有动有静皆是幻尘妄相,自己         起心分别而有。维摩居士曰:妙哉!可行矣!
第十九回   访   观世音菩萨(一)
济公活佛   降           丙寅年二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佛法难闻今已闻,中土难生今已生。           若还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生。济佛曰:佛陀涅盘已二千多年,当初佛经传入中国时,         几乎只是皇族的御用品,因此是高贵无比,这         也是「佛法难闻」之处,可是今日佛法普及,         处处可闻佛法时,世人反而不知珍惜,不肯听         闻佛法,这真是太可惜可是世间虽有拒佛法于         千里之外的众生,但仍有频频倒装下凡的佛菩         萨,如观世音菩萨即是,虽然观世音菩萨早已         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但是她仍然在三界         之中为度众生而奔波,就好像人间有执意不归         的浪子,但仍有时时挂念爱子回家的慈母。  蔡生曰:恩师之言,感人至深,俗语说:「一样米养百         样人」一点也不假,有人心怀慈悲,经常助人         、度人,可是也有人心怀邪恶,经常害人、陷         人。济佛曰:所以有天堂、有地狱、有极乐、有阿鼻,原理         即在于此。蔡生曰:说得也是!济佛曰:今天我俩准备到兜率天去参访观世音菩萨,但         是观世音菩萨正在说法,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再           来讲一段有关观世音菩萨显化的故事:             从前在大陆有一青年,每天游手好闲又胡         作非为,不务正业又吃喝嫖赌,每次回到家里         就是向母亲伸手要钱,如果母亲钱不给他,或         是少给、慢给,都要受到不肖儿子的拳打脚踢         ,使这位母亲每天以泪洗面,更祈求观世音菩         萨能救救他的儿子,使他的儿子能改头换面,         浪子回头。             正在这个时候,刚好普陀山经常有观世音         菩萨显化事迹的传闻,而且非常的轰动;有许         多民间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往普陀山想一         睹观世音菩萨的真影。这件事也正好被这位不         肖子听到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于是也想往         普陀山去看看到底是不是真有观世音菩萨这回         事,就整装出发,但这位不肖子到了普陀山之         后,怎么找也找不到观世音菩萨的形影,心中         起个大疑问,正在这时候看到前面来了一位老         太婆,这位不肖子心想「自己不知道观世音显         圣之处,不妨问问这位老太婆,说不定她知道         显圣的地方。」于是开口就问老太婆:「请问         阿婆!听人说普陀山有观世音菩萨显圣,但是         为什么我找来找去就是看不到观世音菩萨的纵         迹。             老太婆回答说:「哦!你来晚了!观世音         菩萨刚才要我转告你,说:『祂要到你家去, 
         你回到家里,打开门如果看到有一位妇人,衣         服穿反了,鞋子左右对调;那位就是观世音菩         萨,你要赶快跪下拜,知道吗?』」             不肖子听这位老太婆这么一说,心里很着         急,他想「观世音菩萨要到我家里,我要赶快         回去见他。」于是先谢谢老太婆,然后匆匆忙         忙的赶回家里,回到家中已是三更半夜了,这         位不肖子敲门敲得又快又急并喊着:「开门呀         !快开门呀!」             不肖子的母亲在熟睡中听到是自己的儿子         回来了,要赶快去开门,否则又要挨儿子的一         顿揍,因此在黑暗中来不及点灯,衣服随便一         套,鞋子随便一穿,三步并两步走,赶紧把门         打开。             就在星月的照耀下,不肖子看到真的前面         这位妇人,衣服穿反了,鞋子也左右对调,又         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母亲就是观世音菩萨的         化身,生我、抱我、养我、教我!世界上是她         最关心我、最爱我、最疼我,她是我的观世音         菩萨一点也没错。心想到此,双脚一软跪在母         亲面前喊一声「观世音菩萨」。她母亲为了怕         挨打,赶紧扶起他的儿子说:「我不是!我不         是!你认错了。」             不肖子说:「是的!您是的!」并把普陀         山遇到老太婆的事,讲给自己母亲听;母亲才         恍然大悟,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成老太婆去         度他的儿子,母子了解此事之后,更成为观世         音菩萨的虔诚信徒,这也是观世音菩萨的感应         事迹。         好了!现在观世音菩萨在兜率天已经说法结束         ,我俩赶快前去参访祂。蔡生曰:是的!         (说时迟、那时快,转眼间济佛驾起莲台带蔡         生上升兜率净土世界,来到观世音菩萨说法处 
         ,蔡生走到观世音菩萨座前,先顶礼跪拜,之         后侍者欲安排蔡生坐上法椅,但蔡生自觉法椅         太大了,又感到自身卑微,因此不敢上座。观         世音菩萨了解此情形,遂以神通力将蔡生灵体         加大,好消除蔡生的尴尬。)观世音菩萨曰:贤生上座吧!蔡生曰:谢谢菩萨慈悲,蚁生以站代坐即可。         (蔡生仍然自觉形残,不适合与菩萨同等而坐         ,但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于是又以神通力将蔡         生化成与天人一般的庄严形象。)济佛曰:贤徒,上座吧!别辜负   菩萨的美意了。蔡生曰:感谢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厚爱。观世音菩萨曰:贤生辛苦了,此生乘愿下凡甘苦知多少         。蔡生曰:感谢佛菩萨的栽培,一切尚觉顺利。观世音菩萨曰:贤生!如稍有记忆应知十多年前的往事         吧!蔡生曰:十多年前蚁生所遭遇的大病,集种种患难于一         身,难道是菩萨的安排。观世音菩萨曰:贤生埋怨否?蔡生曰:蚁生不敢,但不知这是为何原因?观世音菩萨曰:贤生!这是你下凡时所交待的,你大概         已经忘了。蔡生曰:蚁生愚痴成性,当然早已不记得,请   菩萨开         示!观世音菩萨曰:贤生!你看前面的景象吧!         (此时观世音菩萨又以神通力让蔡生看到前生         的因果,蔡生未下凡时在○○世界,是○○童         子,心性善良慈悲,因眼看娑婆世界众生沉轮         苦海,不知回头是岸,心生悲悯,因而希望再         来娑婆世界,历劫再修,但是又怕定力不足,         顽劣沉迷,使自己度众未成又轮回欲海,所以         自愿降生贫困善德之家,接受贫困的磨练,以         还宿业,之后又怕长大不知普度群生,曾交代         众菩萨如有迷失尘海时,自愿接受苦难之折磨         以求觉醒。蔡生观后恍然大悟。)蔡生曰:原来一切皆是前世自己所求之事,感谢   菩萨         解救,否则今日恐怕亦堕入酒乡肉林之中了。观世音菩萨曰:贤生!佛法是有情而无情,无情而有情         ,无无情不能显有情,无有情不能显无情。           如世俗中有许多人,因遭逢大病、灾难的折磨 
         ,才提早领悟人生无常,进而修身立命、行功         立德,大病、灾难虽是无情,但却是有情。中         大奖不劳而获的幸运者,虽可花天酒地的玩乐         ,但是欲乐一场空,后患又无穷。幸运欲乐虽         是有情,但却是无情。         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悲,一切只要扪心自问         ,做了多少,改了多少,修了多少,悟了多少         。答案就可出来了。蔡生曰:感谢   菩萨慈悲,请再开示未来圣天堂的弘法         方针当朝何方向,使众生受益。观世音菩萨曰:鸾堂弘法如急救丹、清醒剂,使人有立         即觉醒的作用,警惕世人不再作恶,但是这只         能求得人天福报而已,而未能进一步了悟甚深         微妙法及经藏要义,因为大部份人只想求神赐         福消业,依赖心重;不求自度,只求他度;不         求精进,只求自安;不求往生,只求升天;未         能解脱,空谈无极;未断轮回,空谈玄机。           因此,未来圣天堂弘道方针,当渐渐以佛法为         主,使众生自觉自悟,自修自度,再其次念佛         往生极乐世界(本堂已出版极乐世界游记及宽         净法师神游极乐世界,欢迎十方大德来信索取         。)容易修持又容易得度,除非自己希望乘愿         再来度众,历劫再修示范,否则永断轮回与佛         菩萨常相左右,思穿衣来,思食物到,解脱逍         遥,生命永恒。         这才是真正得度之法宝,否则空言度众,不能         解脱,于事无补。         贤生虽你是○○世界之○○童子下凡再来,但         尚必须努力自修自度,否则名利福报如天,报         尽又将堕落,须知你心性慈悲善良,有菩萨心         怀,但大乘菩萨果位尚分如下:初地菩萨、二         地菩萨、三地菩萨、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         地菩萨、七地菩萨、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         地菩萨之大乘果位,方才所言之「地」,是比         喻大地,菩
 
萨如大地,大地乘物载物,毫无怨         言,人之心量若能像大地包容万物,不分净秽         ,不分亲疏,受毁不怨,受谤不怒,平等慈悲         ,行慈济众,即巳证得初地菩萨,由一地渐进         修行,达到十地菩萨即能修成佛果,因此以后         你当努力修持。         同时人间亦有许许多多乘愿再来的菩萨、天人         ,也是一样应当努力修行,不可蹉跎岁月浪费         光阴。蔡生曰:是的!观世音菩萨曰:圣天善书本本皆是精心杰作,已成为末         法时期的度人法宝,贤生你必须把它推广出去         ,须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度化一人胜         造恒沙宝塔;身命毕竟短造恶又沉沦,灵性永         不灭了悟证佛身。」因此你努力把善书推广出         去,以便能感化更多的迷途众生。蔡生曰:蚁生当遵照   菩萨之言,把善书努力弘扬出去         ,同时也希望有心人士共同努力,多来信索取         各种善书,放置公共场所推广出去;同时也助         印好书,使它继续留传,以便能解救更多的人         。济佛曰:好了!时间不早了,贤生快向   菩萨拜辞吧!         (蔡生又在观世音菩萨面前跪拜顶礼。济佛带         蔡生返回南赡部洲台中圣天堂。)
第廿回   访   观世音菩萨(二)
济公活佛   降           丙寅年三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道门纷争未日休。大海何曾拒江河。           宽心且学天和地。明理但将心性修。济佛曰:道是非常微妙,难以言谕,难以表达的,所以         一切的言语或交字上的描述,只能给「道」做         个剖析解释及指示方针而已。可是当人领悟「         道」的时候,是「万法皆备,万法皈心」更不         可说,不可得。如释迦牟尼佛说法万千,但为         了不让弟子执着文字与形象,所以,以拈花微         笑去考验弟子对道的体悟,很可惜只有摩诃迦         叶能够领悟而会心微笑。         今天大道普传也是一样,各说各有道,说得头 
         头是道,其实真道自在人心,找道的人已经离         道、迷道。         因为「是心是道,是心是佛;心即是道,心即         是佛。」言语文字只是「道」的反射作用而已         ,反射正确可明心,反射错误即迷昧。         就好比照镜子一样,照一面明镜可以清楚的看         清自己,反之,照一面有破裂或是模糊不清、         凹凸不平的镜子,即不能看清自己。         从经典善书所表达出来的言语文字即是一面镜         子,但是这面镜子只能反照人的本性,世人照         镜子修整自己的容貌,修道人以言语文字作为         本性的镜子,时时反照自己、修整自己,使它         圆满清净。         因此各宗各教的教义,皆可说是各种人性的镜         子,它只是反射本性的工具而已,因为镜子的         影像并非真正的你(外壳),真正的你是在你         的心中(本性)。蔡生曰:可是为何有人一直赞赏本教之真呢?济佛曰:因为他已明白看清自己,进而改过自新,这是         由他信仰的宗教所得来,所以在他的心目中,         以为他所信的宗教才是真实的,其它都不是真         实的,进而排斥、毁谤其它的宗教,这是主观         意识的作祟,因为教义各种不同的地点、不同         的时间、不同的人物而产生启示与觉醒的作用         ,但并不能使每个人都能达到此一作用。         因此各宗各教的经典文字、语言,只是道的工         具而已,就好像雕刻仙佛的锉刀、刻刀一样,         锉刀、刻刀并不能代表仙佛,可是木头经过雕         刻师一削一刻的雕琢下,便可成为仙佛的形象         ,让人供奉在庙里受到世人的崇拜。蔡生曰:大道纷争已久,世人的信仰也如入迷魂阵中,         不知何教好,何教不好?济佛曰:各宗各教有它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有护道之         士,有毁道之人,受益即说好,未受益即说不         好,领悟之人即说好,未能领悟即说不好,适 
         合他修持即说好,不适合他修持即说不好,这         是层次、智能、环境不同所产生的现象。         而各宗教的好坏完全要视领导人的方针而定、         智慧而定、宗旨而定,方针错误即偏,智慧不         足即迷,宗旨不对即邪,视各办道之人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一意以人言亦言,不分青红皂白的毁谤到         底,反而失去宗教家的宽容涵养。失去宽容涵         养何来中道,没有中道思想即不能超越。如贤         徒看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蔡生曰:非男、非女,超越男女假相。济佛曰:是的,超越男女的假相慈悲济世即是「菩萨」         ,超越左右、前后、上下、是非即是「中道」         。超越心灵的束缚即是「解脱」。因此各宗各         教只是境界、层次的不同而已。         而观世音菩萨是超越境界、层次的大布道家,         大慈善家,他为了教化世人能以各种不同的形         象、不同的面目去亲近世人,教化世人,博得         各宗各教的尊敬,得到家家观世音的礼拜。         今天观世音菩萨又在兜率净土说法,片刻即将         结束,我俩快前去拜访祂。蔡生曰:是的,弟子已准备妥当,请   恩师起程吧!济佛曰:已到兜率净土,贤生快向观世音菩萨顶礼!         (于是蔡生在侍者的引领下前去观世音菩萨座         前顶礼跪拜,在跪拜当时,观世音菩萨又以神         通力将娑婆世界前来的人变得清净庄严与兜率         净土的天人没有两样,这是观世音菩萨广大慈         悲表现。蔡生看到兜率净土一片祥和之气,而         想起娑婆世界大道常有纷争。)蔡生曰:请示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何娑婆世界道         门常有纷争。观世音菩萨曰:道门纷争是必然的,如人有习俗、种族         、地域的不同,团体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的现象,教化有因缘、智慧的差别,所以才         会产生纷争的矛盾。但弘法者如以压迫性、勉         强性、主观性去引导别人,皆失去儒家的中庸         与佛家的中道及道家的中和,失去中庸、中道         、中和真理即没有平等与圆满。         须知佛陀未成道前,印度是充满着阶级制度,         如婆罗门族是从事僧侣,刹帝利族是从事国家         政治及军事大权,吠舍族是从事农、工、商的         平民,首陀罗族是从事奴隶工作。此种不平等         的制度到了佛陀弘法时期才全面改革,因此佛         陀弟子中就有从事奴隶工作的首陀罗族-优波         离,他能皈依在佛陀的座下,最后还修成罗汉         果位,这是佛陀慈悲平等,无所不在的表现,         也是圆满圆融的象征,所以佛法的流传经过二         千多年,至今仍屹立不摇就是这个原因。         由此可知佛法是广大无边的,如果世人只以管         中窥豹的见识或以瓠瓢测海的见解去横量佛法         的话,岂不是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此办道之人必须时时精进的,因为办道与修         道不同,修道有许多门路可行,如念佛、参禅         、守戒或行功立德福慧双修,但办道者即不同         ,办道者是处在修道者的前端,是引导众生迈         向光明的正途,因此成功的办道者除了必须德         行兼备之外,尚要时时精进自修,这样才能引         导各种不同心向的众生,了解修道的好处,否         则每天高呼口号「修道好!修道好!」到底好         在何处,如果说不出所以然来,那么众生何能         信服,反之,如果办道之人能将善恶与幸福、         因果与命运、精神与物质、有我与无我,以上         这些人生的切身问题,紧密相关的原则,相辅         相成的定义,一一分析给众生了解,那么他们         会断疑生信、自修自度、利他无我的自我鞭策         自己,否则只喊口号、标谤自己,皆是于道无         补,更会造成众生的盲目与冲突。         须知佛法平等,人人可得、人人可修,只是无 
         缘之人、不信之人,才无法亲近佛法,听闻佛         理。         就以摆在商店物品为比喻吧!只要是有钱的人         、看到的人、想要的人,都可以去买。佛法也         是一样,末法以来,已经大开普度之门,在弘         法上万教齐发,他们的目的都在弘法利生、普         度众生;他们的作为都是善意的,他们的旨意         都是慈悲的,只是世人不知珍惜而已。蔡生曰:方才菩萨谈到「有我与无我」这个问题,愚徒         觉得甚为深奥,能否请   菩萨慈悲开示好冯?观世音菩萨曰:肉体的我,是四大假合(水、火、风、         土),我心的我,是六尘(色、声、香、味、         触、法)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的接触。肉体的四大假合,随着生死的变迁,         必将分散;我心的我,就像石头与石头撞击的         火花,水与水冲激的波浪,也就是我执与外缘         的感触,形成我心的迷妄与执着,所以佛陀在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这个原理,这怎么说呢         ?以最简单的原理来解说好了,到底昨晚的我         是我呢?还是早上的我是我;是下午的我是我         呢?还是晚上的我是我;是高兴的我是我呢?         还是痛苦的我是我。由此可知「有我」是无常         的,「我执」是迷妄的,也是业识与外缘和合         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业力」。         「无我」就不同了,「无我」是以了悟解脱为         心,以宇宙一体为我,知道身体是无常的,我         心我执也是无常的,它是生灭流转的,因此「         无我」是以不执为心,不住为性,也就是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如何「应无所住」,如何「而生其心」,我想         还有许多修道人不能了解。一、「应无所住」         是静,「而生其心」是动,其义也就是动静自         如,活泼玲珑,因此佛法是非动非静,静者静 
         其欲念,动者动其佛性二、「应无所住」是我         心不执着一定处所,不固执我见、我慢,放开         心怀,何处不是西方。「而生而心」是我心如         佛心流泉,毫无滞碍,道在我心,佛在我性,         圆融十方,此地即是极乐。蔡生曰:感谢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开示解析,弟子         受益无穷。济佛曰:贤徒快向菩萨拜辞吧!         (蔡生又在观世音菩萨座前跪拜顶礼。济佛带         蔡生返回南赡部洲台中圣天堂。)
第廿一回   访   观世音菩萨(三)
济公活佛   降           丙寅年三月十五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因缘教化显圆通。慈悲摄受得和融。           宗教平等勿争气。毁谤攻击失包容。济佛曰:记得有一位法师在台上讲完宗教的问题时,台         下有许多非佛教信徒站起来问法师说:「法师         您认为信○○教、○○道好不好。」台上的法         从容不迫的回答说:「信○○教、○○道也很         好,但是如果想进一步深入探究真理,在佛法         经典中更能找出满意的答案。」法师以温和、         包容的态度,答复非佛教信徒,更能让非佛教         信徒接受。反之宗教家如以尖锐、苛责的口气         来反驳异教徒,将使他人反感。         因为宗教家必须具有高度的修养及包容的雅量         ,绝对不可以毁谤、攻击、讽刺作为标谤自我         的排他手段,否则就失去宗教的和平,失去和         平即带来不安,有不安即有纷争,有纷争即生         战乱,这都是为了维护自我「以牙还牙」的强         烈反应结果。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就是与宗教         信仰有关。而宗教的目的是为世人谋福利,谋         福利必先倡导和平,况且宗教是没有对与错的         ,而是境界不同的差距而已,例如智慧高的人         与智慧低的人,有不同的抱负、见解、理想,         这是看法的层次不同。智慧高的人抱负大、理         想远、见解深;智慧低的人抱负小、理想近、         见解浅。但只要智慧高的人包容智慧低的人,         智慧低的人包容智慧高
 
的人,大家都能和平相         处。         宗教也是一样,各宗各教应该和平相处,如果         只是固执成见、攻击毁谤,这怎能感化世人,         又怎能让人接受,所以说「道」本是圆通的,         本是共同的,就像空气一样,大家都可以呼吸         ,并不是东方人才能呼吸空气,西方人不能呼         吸空气。只是不要把空气污染变成污烟障气,         这才是最终目标。蔡生曰:恩师所言甚是,宗教所负的使命,是度化众生         ,净化社会人心,发扬人性的光辉使人人知足         守己,社会祥和安定,及将人间化成净土世界         ,也就是「大同世界」。济佛曰:所以做为一个布道者,必须是仁慈的、博爱的         、包容的、牺牲的、奉献的。在心性方面必须         是开悟的、圆通的。在有以上认识之后,才能         做到如何牺牲小我及完成大我,这才是布道者         的风范。否则互相排斥,进而激烈到水火不容         的地步,像这样心量狭窄的表现,在弘道方面         怎能让人心服口服呢?因此要度化众生,必须         从自身做起,务忍做到清心寡欲,不可同流合         污才行;更不可私心作祟,应要做到忍辱负重         、大公无私,这才是布道者的风范。蔡生曰:如观世音菩萨慈悲摄化,无论是佛教徒、非佛         教徒,或智慧高、智慧低,皆以方便因缘,随         机度化。尤以前两回听观世音菩萨对宗教的启         示后,使弟子有意犹未尽之感,未知今日能否         再访观世音菩萨,让弟子能更了解菩萨对宗教         的看法。济佛曰: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是众生心灵的依附,世         人的救星,贤徒既然想了解菩萨的心量,今天         就往道家修道院听菩萨是如何讲道的。蔡生曰:那真是求之不得了。济佛曰:准备妥当就起程了。蔡生曰:是!可以起程了。济佛曰:前面是道家的修道院,观世音菩萨今日受聘来         此讲道。         (此时有数字大仙看到济佛来到,前来迎接。         ) 
济佛曰:诸位道友可免多礼;因著书因缘前来贵地,打         扰甚多请包涵。大仙曰:活佛今日来到,欢迎都来不及了,请坐并用茗         。蔡生曰:恩师在此用茗,弟子去听菩萨如何向道家修道         士开示。济佛曰:好的。         (此时有几位道童前来引导蔡生前往修道院,         眼见道院内有数千人正在聚精会神听观世音菩         萨讲道。蔡生在道童的安排下坐在修道院的后         方,不敢影响菩萨讲道的庄严气氛。只见观世         音菩萨在台上以慈悲及庄严法相,舌灿金莲声         音宏亮又柔细的开示说:各位应该了解道家清         净经所云:「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         ,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经中分         别已说出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但是各位每言         得道,皆要所得,而不知凡是得道之人本性之         中如如自在,一切具足,不须要什么东西添加         才能得道,也不是得到什么东西才是「得道」         ,如果得到稀世法宝就自称得道,已不了解得         道的真义了。         金刚经云:「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以上经文分明记载「如果有人说         :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如来得到稀世法宝         ,所以才得道,其实不是的,其实没有什么法         宝可以让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在本性         中,如果产生所得之心,即是一种执着,所以         证悟真理即是无所得之时,而于本性之中堪然         常寂,不染不着,不取不舍,如其本来,此才         是「得道」,因此一切法,皆是因缘假相,是         方便法门而已,不可执着。如明师一指即是一         种假相,此一指即是指向人人自我本性,认此         自我本性,方是了悟明师一指之用意,如果修         道之人,以为受明师一指就表示自己已经得道
          ,而洋洋得意,进而瞧不起任何人,这就错了         ,相对的,如果受明师一指,而了悟「佛在灵         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         ,只在灵山塔下修。」而进入行住坐卧不离自         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此才是得道之真实意         义,故明师一指之得道,是以有形有相而悟入         无形无相,若不得由此契入真机,就像一位无         知的小孩问大人说「我」字是代表什么,大人         就以手指头指向孩童,无知的小孩还不知「我         」就是「自己」,还以为手指头是「我」,而         到处宣扬「原来『我』字的意思就是手指头」         ,不是要让人啼笑皆非吗?         就如同世人都将自己的身体代表「我」,而不         知自己的身体并不是真我,而是假我,为什么         呢?         譬如战场上的士兵在打仗时,不幸被敌人砍断         一只手,他说:「我的手没有了。」再砍下一         只脚,他又说:「我的脚没有了。」。由此可         知身体是假我,世人都把他当成真我,直到被         敌人砍下头的时候,才了悟「我没有了」。世         人也是如此,往往以自己假我去作恶造业,一         旦身体老化了,僵硬了,死了,才了悟「我没         有了」,可是已经太迟了,因为「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到时才痛哭流涕,后悔已迟         。今天修道人都是先知先觉之人,所以才能了         悟人生,早日迈向修道之路,但无知的世人,         仍然不知肉体本是虚假不实,不是甚为悲哀吗         ?         所以以身体去追求欲望享乐,而左思右想是「         假我」;以灵性去追求光明大道,而达到如如         自在是「真我」,也就是人人皆有的真如佛性         ,是心是佛就是祂,人人可成佛也是祂,菩提         自性也是祂,万法唯心也是祂。         (观世音菩萨早已知道济佛来到,蔡生也在修         道院中听法,所以话题就说到娑婆世界的修道 
       问题上,以便能加入书中,让众生受益。         又菩萨讲道如一泻千里般的,道理源源不断,         使听者皆能法喜充满,蔡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济佛在招待所中,眼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在         诸位大仙的陪伴下来到修道院,菩萨知道济佛         为了著书辛苦来到,本想提早将讲道结束,又         看蔡生已在道童的陪伴下已走出道院,菩萨与         济佛心照不宣,相互问讯,菩萨即继续讲道。         济佛与蔡生在大仙与道童的礼送中,返回台中         圣天堂。)
  第廿二回   师徒论扶鸾   方便度众莫执着
           弘道改方针   净心念佛皈极乐济公活佛   降           丙寅年四月初一日天笔蔡生扶     偈曰:一心念佛可往生。斋戒修持净土行。           积功立德天上客。为非作歹困愁城。济佛曰: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理天游记已著作一年多         了,最近吾忙于解救人间苦难,贤徒也忙于圣         天道务,致使本书的著书工作倍觉艰困,在经         过指示之后须把原订的计划稍微改变。只因这         一两年天界人间变化太大,神人都非常忙碌,         所以把原来计划要去游访的天界都搁置下来了         ,正如贵堂恩主所言:「天界太广大了,佛世         界如天上的星星一般多,而扶鸾又只是对初入         修道的教化功能,如果教初入门的人来数天上         的星星,一一为他解说,相信有一天他什么都         学不上来就眼花撩乱了。所以圣天堂开堂之后         ,就以介绍极乐风光为职志,让世人知道只要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极乐世界,永远不必再来娑         婆世界受苦受难,现在此本游记又以介绍弥勒         净土为主要工作,如今弥勒净土也介绍差不多         了,只要世人能守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就         是不念佛、不修禅定亦可上生兜率陀天,在弥         勒净土中,经过五十六亿年之后,随当来下生           弥勒佛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听法证道。所以         说除了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之外,最接近我们的         净土世界就是弥勒净土了,相信以上两净土都         是世人追求的最理想世界,也是所有法门中最         容易修持的法门。         如今我们已把主要的工作达成,也可算是达成         任务了,致于把其它的琐碎枝节去除,好让世         人更专心一致的一门深入,也是好事一桩。否         则法门太多,如果交待不清,万一有什么差错         ,就太对不起世人了。蔡生曰:恩师说得也是,著书真的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责任重大又不能差错,否则往往变成「成事不         足,败事有余」。如果贻误世人那就罪过!罪         过了。济佛曰:哈哈!其实扶鸾只是一种假相!蔡生曰:恩师所言扶鸾只是一种假相,那么本堂所扶的         鸾文,岂不是废话连篇,一文不值。济佛曰:达摩祖师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         工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         由此可知,真经不在纸上,纸上绝无真经,所         以扶鸾只是形式的假相,在仙佛的眼里,那是         一种多余的做作,在修道者的眼里,那是一种         度人的方便法门,在初入道的眼里,那是一种         神奇与学习的地方,在没信仰的眼里,那是一         种无聊的作为。蔡生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差别?济佛曰:因为智慧不同,所以境界不同;因为境界不同         ,所以看法不同;因为看法不同,所以想法不         同;因为想法不同,所以善不同;因为善恶         不同,所以行为不同;因为行为不同,所以因         果不同;因为因果不同,所以命运不同;因为         命运不同,所以遭遇不同;因为遭遇不同,所         以祸福不同;因为祸福不同,所以苦乐不同;         因为苦乐不同,所以体悟不同;因为体悟不同         ,所以思想不同,因为思想不同,所以看法不         同。         因此人的智慧与思想皆会随着年龄与学识的成           长而改变,学道修道也是一样,一年一年的在         学道的体悟中,亦会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所         以每座鸾堂的起源,都源自于显化期,叩问祈         求期,以期接引未入道的人进入修道之门,但         是过一段时间后,就进入学修期,让这些入道         的人,接受真理,领悟真理,再进入考道期(         智慧期),了悟如何去修道,了解如何才是修         道的意义,再进入行道期,以真诚坦然,不求         回报的奉献。像以上这些都必须经过层层的考         验,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与修持的意义。也因         为众生的依赖心、好奇心,执着心,才有扶鸾         的产生,就好比:         一、幼童喜欢吃糖,所以幼儿园为了让这些幼             童去学园读书,就准备一些糖果,吸引幼             童上学的兴趣,但是糖果吃多了,并非好             事,所以当幼童进入小学时,就不让幼童             吃糖果了,进而取代正式的教育方法。扶             鸾度众也是一样,因为众生喜欢看鸾文,             所以上天才设下以扶鸾方式去度化众生,             大家以为这是好的,但这到底不是究竟法             门,而是方便法门而已,众生如果一再执             着方便法门,就好像走在临时架设的竹桥             ,尚以为是一个乐趣,而不知竹桥毕竟非             长久之计,必须早日想出办法,做一座坚             固的水泥桥,这才是真的。         二、又比如有一小孩走到井边,眼看就要发生             危险时,如果告诉小孩说:「前面有井!             」小孩尚不知「井」是什么,有什么危险             ,但如果此时反向小孩说:「糖果给你,             快回来;或玩具给你,快回来。」小孩知             道糖果好吃,玩具好玩,就会回到大人身             边,离开危险的水井。         扶鸾的方便法门,也是如此,为了普救天下迷         昧苍生,因此扶出活生生的普化教材,教化世   
     人勿为非作歹,否则会有因果的报应与地狱的         惩罚,让人人安份守己,使人间安定祥和。         但是圣天堂的任务不同,它不但做到:         一、劝化的功能,让人免入三恶道中。         二、更劝世人行善积德,开拓天堂的境界,让             行善者能直步青云,亨受人天福报。         三、还著作极乐世界、理天游记开拓净土世界             ,使有缘之人皆能踏入莲邦,步上永恒的             圣境,这才是圣天堂创办的三大真实意义             。         所以每个法门皆有它的利与弊,取于法的利即         是对,即是善法,即是度众生的法舟;取于法         的弊即是错,即是恶法,即是度众生的沉舟。         扶鸾法门既是先人所创,亦当有它的可用之处         ,但是此法让善人用之即善法,恶人用之即恶         法,有智慧者用之即方便法,无智慧者用之即         怪异法。         由此可知扶鸾之法可用,但是用得必须恰当,         因为用之恰当即是度人的法宝,用之不恰当即         是恼人的法器。所以看扶鸾的鸾文,也必须以         平实的眼光来看它,不能以凡是圣贤仙佛所降         的鸾文皆是对的,皆是可信的,否则就容易信         得团团转,信得自乱方寸。为什么这会有些情         形的存在,乃是因为圣贤仙佛祂的思想本是圆         通的,但是他对于某部份人的思想环境不同,         而说出不同的道理去导引某部份人,这都是方         便说,因缘说、随人说、层次说。就像医生下         药一样,各人体质不同就要下各种不同热性、         愠性、寒性之药物;以达到适应某体质及治疗         之效果。         众生之心病千千万万,佛法亦有千千万万,众         生肉体须要食粮补充身体之消耗,同样的,众         生之心灵亦须佛法之真理去滋润补充。这才能 
         达到身心完美的境界,才能过着自在幸福的人         生。         否则光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但是心灵却有好胜         、好强、好斗,或是亢高、自卑、傲慢、顽固         、悲观、冷酷的潜在观念,那么此人无论在家         庭或是在社会,都会带来祸患与不安。         而有正确宗教信仰是人,即不同了,因为他能         了解人生的道理,体悟幸福,充满喜悦,他不         以泰献为失去,不以施舍为消失,不以得到为         满足,不以富贵而高傲,不以贫穷为悲哀,不         以有病而埋怨,不以坎坷而丧志,他时时过着         充实之生活,日日过着快乐之人生,这就是修         道者的本色,修道者的认识。虽然身在凡间苦         海,受苦受难,但是心地却好像在天堂彼岸,         当下喜悦自在,只要有朝一日,身心脱落即达         天堂,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反之,不信仰,         不信真理的人即不同,他们的心中往往自私自         利,时时存有污秽的念头,或是害人的歹念,         虽身在富豪之家,但心不满足,虽身体强壮,         却怀欺人之念;遇身体不安即抱怨不断;遇命         运坎坷即垂头丧志,遇受骗被害即心存报复,         遇快乐即得意忘形,他们过着无奈的生活,过         着行尸走肉的日子,过着没有希望的明天,过         着自悲自叹的人生,这就是世俗之人,经常过         的生活,虽身在富足康乐中亨受,但是心灵却         经常在地狱中前熬,悲观怨恨,自暴自弃,只         要有朝一日,身心脱落即达地狱,过着自缚自         困的日子。这是两种世界,不同人生的感受,         一是修持得来的轻安,一是贪欲得来的自缚。蔡生曰:恩师说得是,其实人生是无常,事过境迁一场         空,何必执着眼前的一切而争得愁苦满面,因         为人生它就像演戏一样,「有时欢天喜地,有         时惊天动地,转眼成空。」扶鸾有时也是一样          ,有时大仙、有时小神,转瞬不见;有时天堂         、有时地狱,转眼成空。济佛曰:所以扶鸾也像演戏,说到此或许有人不服气说         :「扶鸾如演戏,那岂不是假的,在欺骗我们         。」但是只要反问自己,世上有那一样是真的         ,你的身体是真的吗?房子是真的吗?车子是         真的吗?花园是真的吗?都不是真的,因为凡         是有形有相之物,皆有成住坏空,生离死别的         时候,唯有虚空不坏,真我灵性不坏,那才是         真的。所以要借假修真。         扶鸾也是一样,这是有为法,正如金刚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         作如是观。」「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         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         可说,是名说法。「因此扶鸾法门亦如过眼云         烟,稍幻即逝,不值得作为弘法的永久之物,         虽是一种雕虫小技,不值得小题大作,但是扶         鸾的文字中,往往也出现微妙的真理,这才是         真的,因此世上的千奇百怪,不足为奇,扶鸾         也不足为奇,真理信则是,歪理不信则对。看         鸾文如看戏,戏里有好坏,鸾文里也有好坏,         学好不要学坏,看好不要看坏,信好不要信坏         。这才是聪明人,否则看戏里的坏人,也学坏         人,到时候自己犯法坐牢,想找演戏的人,但         为时已晚。还好鸾文大多是劝化文章,不是叫         人做坏事,但亦少不了一些不合道理的鸾文,         这真是「仙人打鼓有时错。」这是有时在因时         、因地、因人之下所扶的鸾文,等于下剧药治         重病,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服用(看),此甚,         或是观望、依赖、期盼度日,就要自己小心了         ,否则有一天怪罪到扶鸾头上,到时候,呼天         抢地,为时已晚。蔡生曰:恩师有感而发,弟子觉得此时此地也是有必要         的,这就好像医生拿药给病人吃,必须谆谆告         诫病人怎么吃,如果有不良反应必须停服用药         ,以免发生问题。我想凡事都要负起道德勇气         的,假使今天以扶鸾的鸾文告诫天
 
下:看鸾文         照着做,绝对没问题,绝对错不了。我想这一         定会发生问题,因为鸾文是一种法,法是治心         。成药是一种药,药是治身。病人找医师,有         种种不同的药,因为各人身体情况与病情轻重         不同,如果买成药就不同了,有的吃了不适,         有的吃了睡不着,有的吃了皮肤发痒,这是各         人身体状况不同。今天鸾文如同服成药一般,         大家都可以看,但是各人家庭环境及身心的状         况不同,有些人家庭环境思想能适应及配合,         有些人家庭环境思想不能适应及配合,这是一         定的道理,在这个时候,如果有问题发生波折         ,必须找有智慧的法师了,由法师亲自为你开         一条适合自己修行的道路,这才是上上之策,         否则盲修瞎练,浪费时间金钱精神,更断了往         生之路,这才是冤枉啊!说真的,有时候法师         会说扶鸾是外道,鸾文不可看,你必须要相信         ,因为医生也是告诫病人不可滥服成药。阿弥         陀佛,希望众生都是有智慧的人,个个都能修         成佛菩萨,这样才不枉费仙佛设下扶鸾方便法         门的度众婆心了。济佛曰:想不到贤徒还是坦白,富有慈悲之心,深怕有         人因为看(服)多了鸾文(成药),不小心起         不良作用,个人罪过事小,众生生死沉沦事大         ,是不能不小心的。         好了!今天都在谈一些扶鸾的问题,想不到一         谈就谈个没完,把著书的工作也耽搁了,但是         也不错,今天谈谈这些问题比著书更重要及有         意义,希望世人都能因看鸾文而有成就,而不         是停在某阶段中彷徨无策,而断了往生净土世         界。         本游记到此也告一段落,贤徒你必须再次僭修         ,暂时把道务交由刘生、施生及诸同修处理。蔡生曰:恩师此时要弟子潜修,不再扶鸾著书,是否会         落人话柄说:「天命被收回了!」及圣天道场         建立是否能顺利进行。济佛曰:贤徒!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你十多年来         为道牺牲奉献,为公忘私,四处奔波,劳心劳         力,福德深植,尤以圣天道务在你的努力耕耘         下,渡化不少迷途浪子回皈善道及信仰佛教,         读者与日俱增,善书弘扬海内外,佳评如潮,         虽然道场尚在筹备阶段,但是此点你不必担心         ,因为世人会永远支持圣天道场的,这是贤徒         累世修来的福报,也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最佳铁证。         至于圣天堂不再扶鸾亦非天命收回,而是改变         弘道方针,渐渐走入正式佛教普化工作,更新         出现,重新再来而已。蔡生曰:恩师既然如此说,那弟子就放心了,希望圣天         丛林能在十方大德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发扬         光大。济佛曰:好!贤徒!诸生!及十方善信!再见!吾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