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圈套:青衫老祖?:从《十三钗》铩羽奥斯卡看洋奴文化的悲凉境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1:34

青衫老祖 :从《十三钗》铩羽奥斯卡看洋奴文化的悲凉境况

(2012-01-31 08:58:21)  

《金陵十三钗》是当今存在着的以丑化中国、膜拜洋人为主轴的洋奴文化的扛鼎之作。为什么称其为“洋奴文化扛鼎”呢?主角请的是美国人,影片歌颂的是美国人,影片还有个猥琐的目的,冲击美国人的电影奖,而影片的手法,则完全是笨拙的效仿好莱坞,大有邯郸学步之嫌。不论怎样,投资6亿人民币来拍摄一部歌颂美国混混的所谓大片,都足以令青衫老祖感到纳闷;而其中所讲述的妓女“抗日”以及妓女爱上美国佬的令人作呕的故事,更是大倒胃口。所以,还在此片公映之初,就写了一篇评论《美国混混带领中国妓女抗日是对中华民族的羞辱》,表达了青衫老祖对于某些艺人的愤慨。

作为张艺谋的所谓复归之作,一开始就确立了两大目标,一是票房超过10亿,二是冲击奥斯卡。10亿票房的牛皮目前看已经吹破(不会超过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而奥斯卡呢?对此,环球时报以一个豆腐块的下角位置,做了报道,题目是《〈十三钗〉奥斯卡遗憾出局》。而此次获得提名的最佳外语片多达9部,先后在金熊奖、金球奖等都有斩获的伊朗小制作影片《一次别离》再次成为最大赢家。

为什么被寄予厚望的《十三钗》落得如此不堪的结果呢?青衫老祖认为,根子就在于其洋奴性。张艺谋企图以歌颂美国人来博取美国人的好感,恰恰打错了算盘。美国是什么国家?是崇尚英雄的国家。美国的好莱坞作为梦幻工场,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就是歌颂美国的价值观、塑造美国精神。在美国的所有影片当中,美国人永远是救世主,除此之外,所有国家、民族包括中国在内都有可能成为被拯救者、甚至反派人物。好莱坞决不会投资一个铜板,更遑论6亿拍摄一部歌颂中国和中国人的电影。面对这样的美国人,以泛国际主义、非狭隘民族主义为旗号,实则打算以哈美赢奥斯卡的《金陵十三钗》就难免令美国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个美国混混到中国一下子变成英雄?为什么在抗日题材中大量运用色情故事?于是,所有的美国影评人士惊人一致的投了《十三钗》否决票。而《一次离别》运用很少的投资讲述了一个纯粹的伊朗故事,却博得一致好感,一路奏凯,让领略到什么叫做小制作、大成功。

还是那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电影就应该讲中国的故事,展中国的文明,扬中国的精神,歌中国的英雄。能不能在国外拿个什么奖,绝不是一部中国影片是否成功的标准。以冲击奥斯卡来设计影片的投入、演员、故事、手法的洋奴文化,应该在中国大地消失。中国电影应该先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赢得中国人民的认可。看看我们去年130亿票房分布,3亿票房以上的影片有几部是国产影片?排名前三的都是美国大片,分别是《变形金刚》10亿多,《功夫熊猫》6亿多,《加勒比海盗》4亿6,3部片子卷走了中国16%的票房。这还是进口大片限制在20部以内的结果,如果彻底放开呢?还有中国电影的位置吗?为什么中国电影既无法打动外国,也无法主导中国市场?难道不值得中国的艺术家们思考吗?而一个无法赢得本土市场的中国电影界,又如何昂扬走向世界呢?

令青衫老祖感到不解的是,中国的某些艺人完全没有达到艺术家的水准却比艺术家更傲慢。他们的影片不受欢迎不是自我反省而是责备观众。面对《亲密敌人》《失恋33天》这类小制作却取得大成功;而《十三钗》大制作却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张艺谋的给出的说法是中国现在存在“杀大片”现象,跟“仇富”一样。他不仅没有任何反省的意思,而且给批评者扣上“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大帽子。请问,这样一种“无端的傲慢”,如何能够实现艺术的进步?

希望《金陵十三钗》的失败能够引起中国艺人们特别是中国艺术家们的深思。中国电影决不能没有中国魂。青衫老祖甚至想,如果投资6亿人民币拍摄一部大制作的《上甘岭》或者换个名字叫《战争不允许退却》,讴歌一下中国人民的牺牲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正义态度,即使拿不到国外的奖项,突破10亿票房也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相信也会被国外引进。美国的《第好几滴血》不是都被中国引进了吗?

由此联想到今年的春节晚会。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晚会。快乐且格调高雅,有所创新。这也许代表中国文化革命的开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就加强文化建设作出决定,弘扬民族文化,讴歌民族精神,确保文化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所有艺术家都是历史性机遇。希望中国的电影艺术在反思中实现历史性进步:以中国心,做中国电影;以中国魂,赢世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