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聚氨酯胶辊:心脏真的拥有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17:28

心脏真的拥有记忆?

2012年01月30日 10:57参考消息

接受心脏移植术者性情大变

【西班牙《万象》月刊1月号文章】题:我们用心记忆?

1984年完成西班牙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的心脏外科专家何塞普?卡拉尔普斯曾说过,“心脏是人体内最具魅力、最迷人的器官”。他还提出了一项轰动医学界的革命性理论:心脏很可能拥有自己的感觉和情感,并能通过大脑传导这些信息。心脏周围细胞中含有的电子或许会产生多种电波,能够保存记忆或传播心脏的认识。

这令人不禁想起,这个器官可能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惊人之处。其中之一是,谁又能知道,心脏中的神经元,除了控制心脏收缩,是否还有其他功能?是否有很多东西心脏知道,我们却一无所知?

作为证据,卡拉尔普斯列举了多个患者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性情大变的例子,而且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性格都变得与捐献者类似。“我能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细胞拥有一种能力,使人们能够通过感知能力发觉捐献者储存在捐献组织内的个人记忆。其他内容则纯属猜测,”卡拉尔普斯说。

这个或许会被大多数科学家在第一时间否决的话题,最早由1988年接受心肺移植手术的美国人克莱尔?西尔维亚提起。她在自传中描述了手术后自己的爱好、姿势和性格的男性化转变。于是,许多受到鼓舞的器官移植者,在大学教授和心理学家的指导下,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交给了这些神经元。

夏威夷大学神经心理学家保罗?皮尔索尔对调查此类事件非常热衷。据他了解,有一个接受自杀者捐献心脏的美国人,在13年后以相同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例子。经过调查,皮尔索尔发现,这个人曾前往捐献者家中表示感谢,但后来实在不堪其遗孀纠缠,最终选择自杀。

皮尔索尔还搜集了20多年来大量关于器官移植者感受的资料。其中包括:

1.18岁的保罗因事故去世后,父亲发现了儿子写下的一本诗集。据接收保罗心脏的丹妮尔说,当别人给她看照片时,她能认出保罗。同样18岁的丹妮尔还说,当听到保罗的诗后,她能立刻背诵出来。

2.16个月大的杰里天折后,7个月大的卡特接收了他的心脏。据杰里的母亲讲,第一次见面时,卡特像杰里一样主动上来跟她碰了碰鼻子。杰里的母亲说:“当他抱我时,感觉就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3.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一年后,马里奥走进了波士顿一家教堂。这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却有很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他又来了三次。他最终认定这就是捐献者生前常来的教堂。

4.一位受捐献者的母亲说,儿子在手术后说的第一个词是一个他此前完全不认识的词。捐献者的遗孀得知这件事后说,这是过去她与丈夫常用的口头禅之一。

5.一位年轻的男同性恋艺术家因遭遇抢劫,背部中弹身亡。他的心脏被移植给了一位45岁的女性。后者在手术后开始出现同性恋的想法,并且后背同一部位经常会感到疼痛。

器官移植专家拉斐尔?马特桑斯对这些故事进行了严肃的分析。他认为,鉴于器官移植的敏感性,任何例子都不能轻易下结论。从科学角度看,讲述者影射的意思似乎并不能成立。面对器官移植,患者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经常会带有演绎色彩,而当涉及心脏时,相关人员更容易受到情绪左右,“因此感到自己儿子的心脏在别人的体内跳动是很正常的反应”。

马特桑斯指出,美国的法律为受捐献者获知捐献者的身份提供了便利。而在西班牙和其他许多国家,由于法律禁止泄露捐献者和受捐献者的身份,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马特桑斯的判断很简单,移植器官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任何记忆。不应忘记,移植手术是在捐献者已经脑死亡而器官尚未失去活性时进行的,神经元在脱离神经系统的情况下保存记忆是令人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