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的民俗风情:曹操《诸儿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53:16

曹操《诸儿令》

作者:悦仁

       偶翻《中华传世家训》,见到曹操的《诸儿令》,读之品之,很是感慨。

       原文为:“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儿,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道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曹操的家教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曹操任用儿子是有原则的,选择的是既慈孝又不违抗命令的,且须“能善”,即必须是好样的。其二,明确地表明了使用儿子的态度,即不徇私情,“非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可见曹操即使使用儿子,也是不愿循私情的,而是挑选德才兼备遵守命令的。这种做法,本身就对儿子们有教育和导向作用:你想得到重用么,如果素质差没本事缺德行,那就没门儿,靠边站吧,不要说你是我的儿子。只要有本事有德行,谁也使用,否则,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曹操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记得他的儿子曹植写过一首诗,其中有“高编在壮籍,不得中顾私。”可见他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意识到自己名分很高,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国事为重,而不能为一己私利着想。

       当然,我也不排除有些官二代还是不错的,甚至是出色的,这当然与本人努力与良好家教不无关系。不过,不客气地说:这种情况不多。因为人才自有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能靠父母的政治资源,必须靠自己在实践中磨练打拼才行。历史上那些很有成就的英雄豪杰,大多都是出身贫贱发愤图强造就的。有道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花盆里育不出万年松,猪圈里养不出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