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刘贺墓:美国的在工业化--美国州长市长的招商引资 - 上善若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20:34

美国的在工业化--美国州长市长的招商引资

经济 2009-12-14 10:43:19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

 

实行“再工业化”并非只是一个口头的政策转变就能够完成的事,美国将面临很多困难,会与很多国家产生摩擦,即包括中国等新兴工业经济体,也包括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经济体。

赵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访问期间,我会见了美国俄亥俄州州长斯特里克兰德(Ted Strickland)和克利夫兰市长杰克逊(Frank G. Jackson)。他们对招商引资的热情让我很惊讶。

在介绍当地发展情况的时候,他们都特别提到:俄亥俄州处于美国中北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工业化基地,到80年代末工业开始向西海岸转移,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结果造成了产业空心化,竞争力下降。

目前,他们正致力于推出很多优惠政策,例如补贴、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等进行招商引资。他们还说,特别欢迎中国企业前来,设立组装等制造型企业,以带动当地就业并贡献税收。他们急切的心情不亚于中国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资热情。

在工业化早期,美国的产业链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国、一地,甚至一个工厂内。20世纪30年代的福特汽车就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基于比较优势,美国转而利用国际分工,放弃中低端环节,力图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加上信息革命的发生,为各国之间产业内的精细化分工提供了可能,如此一来,美国国内的产业链就自动出现了断裂,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大势。

然而,“去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美国虽然控制了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却造成了国内失业率的攀升。1979~1993年,美国制造业流失的工作岗位数量为23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转移到墨西哥、中国台湾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随着全球化的飞速推进,美国制造业丧失的岗位数量越来越多,单是2001~2003年就达到270万个。

2008年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有专家分析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去工业化”,这导致美国工业生产值与其增长幅度在过去十几年迅速下滑;也导致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在十年间从15%下降到了10%以下。

“去工业化”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后果:必须依靠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供给,才能满足美国自身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还造成了美国社会工资总量的低水平和低增长。据美国政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996~2005年,中产阶级名义工资小幅上升,但债务增幅远远高于同期财富增幅;没有大学学历的蓝领工人,连名义工资都少有增加,但其债务却大幅飙升。

总的来看,“去工业化”曾巩固了美国在高端产业的优势地位,但也埋下了不利的隐患。为此,2009年12月2日,奥巴马总统提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一旦美国重视制造业,那么就可以大幅减少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增加国内中产阶层的收入,稳定就业,从而为奥巴马政府的民意起到巩固作用。

笔者接触的俄亥俄州和克利夫兰市招商引资的新动向,反映了美国重新转向工业化的新举措,即实行“再工业化”。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货币的数量,而是其人民的生产能力。”“再工业化”也并非是一个新概念,它的提出大概是在20世纪的60和70年代,当时主要针对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国的洛林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和日本的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的改造问题,主要是重化工业基地的产业改造和重新振兴问题。

而目前美国所进行的“再工业化”显然超出了这个范畴,实质上应是产业升级,是要发展现代制造业,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

不过,实行“再工业化”并非只是一个口头的政策转变就能够完成的事,美国将面临很多困难,会与很多国家产生摩擦,即包括中国等新兴工业经济体,也包括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经济体。

不过,中国一些具有实力的制造企业确实可以走出国门,到美国去投资设厂,借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