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邦建筑: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6:16
外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埃及建筑
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
①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
②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
③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
④ 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
2、 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
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
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4、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子塔
形制:基底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是阶台形的,分为6层,把墓室放在地下27m深处
特点:①墓室仍然是留在地下,把祭祀厅堂从高台基上移至塔前,而多层的台基向上耸起,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②塔身排除了仿木构的痕迹,在形式和风格上简练稳定,符合纪念性建筑物艺术要求,也更适合石材的特性和加工条件。
5、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
组成部分:i.胡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
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
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
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
②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
③所有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了,技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也同时克服了。石建筑终于抛弃了对建筑的模仿而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风格。
6、太阳神庙形制: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而逐层缩小,除此之外,还在门前增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的标志的方尖碑(崇拜太阳神的纪念碑,一半成对竖立在神庙入口处,断面为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一半修长比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明刻象形文字图案)。
艺术特点:①外部:牌楼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②内部: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实例:卡纳克阿蒙神庙(Great Temple of Ammon)——太阳神庙中规模最大
鲁克索阿蒙神庙
卡纳克宏斯神庙
7、古埃及时期主要建筑特点及成就:
① 以石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梁柱结构
②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③ 建筑与装饰融合在一起,建筑构件表面总是布满雕刻
④ 成功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做纵深序列,对称布置,大规模、大尺度,稳定的几何形体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1、山岳台:(或星象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特征:由土坯或夯土砌筑,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个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由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实例:乌尔山岳台
2、主要建筑特点及成就:
① 创造了以图作为原料的制砖技术,并由此创造出公犬结构体系和彩色琉璃砖贴面的装饰手法
②上游的亚述帝国除用砖外,还用当地所产之石材
③古波斯盛产质坚之彩色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并发展了梁柱式结构
④建筑设计a/建筑构件于大平台上b/内院式布局,总体布局自由
实例:萨艮二室王宫;帕塞波利斯
第三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
1、克里特文化与迈锡尼文化:
相同点:①都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置②工字形平面的大门③上粗下细的石柱
不同点:迈锡尼——粗犷雄健,有较强的防御性
克里特——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实例:克里特文化——克诺索斯宫殿(“众城之城”)
迈锡尼文化——泰仑卫城,狮子门
*注释:上文中下划线表示的皆为考试中可能出名词解释;黑色加粗字是重点、基础,特别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红色字是比较重要的实例,可能在画图题中出现,可能在简答或论述题中出现。
这三章在外建史中不是重点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1、庙宇形制的演进:
1)最初的庙宇只有一间圣堂,形制脱胎于爱琴文化时期氏族贵族府邸里的正室,只展示他们的正面———初期的庙宇,继续正式中已形成的宗教仪式,以狭端为正面,起初,另一端是半圆形。使用陶瓦以后,屋顶两破起脊,平面以取正气的长方形为宜,并且两端构成了三角形的山墙,这些早期庙宇用木构架和土坯建造,为了保护墙面,常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柱廊。后来作为公共纪念物,占据建筑群的高处,向四面八方展现,这就引起以后的各种变化。
2)围柱廊的艺术作用:
①它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要求
②它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消除了封闭的墙面沉闷之惑
③它使庙宇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它的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时速的节庆活动。
3)小型庙宇只在前段或前后两端设柱廊,最小只有两根柱子,夹在正室侧墙突出的前端之间;更华丽、开朗的有“两进围廊式”(内外两圈柱子)和“假两进围廊式”(虽只有一圈柱子,但廊子深度相当于两圈)
4)古希腊最大的神庙——萨摩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两进围廊式)
2、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3、多立克柱式(Doric)———————————————爱奥尼柱式(Ionic)三
柱子比例粗壮(柱高是柱径的4~6倍);        柱子比例修长(柱高为柱径的9~10倍);
开间较小(高约为柱高的1/3);               开间较宽(2个柱底径);
檐部有三拢板;                              檐部连续;
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              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
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                       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
无柱础;                                    有柱础;
柱身收分、卷杀明显;                        柱身收分、卷杀不明显;
极少有线脚,偶有之也是方线脚;              多种复杂的曲面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
台基是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略有隆起;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
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                薄浮雕,强调线条;
沉重、粗苯,反映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秀美华丽,比较轻快,开间宽阔;
具有男性气质特点,棱角分明,线条刚毅;      具有女性气质特点;
(除以上两种柱式外,还有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它的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
4、雅典卫城:
1)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2)卫城山门特点: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3)胜利神庙特点: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互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③爱奥尼柱式
4)帕提农神庙——卫城的主体建筑物,为长方形列柱围廊式
特点(如何突出它作为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地位):  ①位置:把它放在卫城最高处,距山门 80m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②体量: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③型制: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型制最隆重④装饰效果: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全用白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的装饰是金的,陇板间、山花和圣堂墙垣的外檐上满是雕刻⑤内部处理:内部分为两半,朝东的一半是圣堂,圣堂内部南、北、西三面都是列柱,是多立克式,为了使它们细些,尺度小些,以反衬神像高大和内部宽阔,这些列柱做成上下两层,重叠起来,如用通高的柱子,柱径很粗,内部将拥挤不堪,且尺度过大,神像也受压制,朝西的一半是存放国家财物和档案的方厅,里面有4根柱子用爱奥尼式的。
5)山门和帕提农内部空间的柱式处理:
山门与帕提农西侧的方厅的处理办法:内部使用细长、柔和雅致的爱奥尼式
帕提农东侧的圣堂的处理办法:将柱做成上下两层,重叠起来(但不属于叠柱式,因为帕提农神庙东侧的圣堂的处理上下皆是多立克式的,而叠柱式的定义是下层用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纤细华丽的爱奥尼柱式)
6)伊瑞克提翁庙——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伊瑞克提翁庙与帕提农神庙对比:  ①爱奥尼柱是与帕提农的独立克柱式在风格上的对比②不对称、复合的形体同帕提农的对称的、单纯的长方形对比③活泼轻巧对比帕提农的凝重端庄④装饰岁繁富但色彩淡雅,与帕提农的金碧辉煌形成对比⑤朝南的白大理石墙与朝北的帕提农的柱廊形成对比
7)主要建筑特点和成就:
特点: ①以希腊半岛上盛产的大理石为建筑材料,高度发展了石梁柱结构
②建筑类型:除神庙外还创造了各种公共建筑类型
③建筑群体布局善于利用地形,布局形式自由
④建筑单体平面简单,风格成熟,里面大量采用视差校正法
⑤建筑装饰精美,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⑥成熟的古希腊柱式
成就:  ①圣地建筑群和庙宇型制的演进
②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③柱式的诞生
第五章 古罗马的建筑
——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和成就
1) 天然混凝土=活性火山灰+石灰+碎石——大大促进古罗马券拱结构的发展
2) 十字拱(Cross Vault)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胡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承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放,结构重量减轻。
筒形拱(Barrel Vault)覆盖平面为长方形的内部空间的拱顶,半圆形,单向的即称筒拱,与筒拱走向平行的两侧墙为承重墙
3) 拱顶体系:一列十字拱串连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横向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推力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须厚重的墙体。实例:玛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Basilica of Maxentius)的结构体系
4) 罗马五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罗马爱奥尼;罗马克林斯;混合柱式
5)罗马建筑拱券与柱式的结合——用柱式形式作为券拱结构的装饰
①券柱式: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保持原有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凸出墙面大约3/4个柱径。
②连续券: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
6)罗马建筑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结合
①叠柱式(希腊晚期):各柱式柱子细长比由粗到细自下而上安排,上层柱子中线略收进,显得稳定,大都用券柱式叠加,按层横分,显示适宜的建筑尺度但立面效果重点不突出。实例:古罗马大角斗场(Colosseum)塔斯干——爱奥尼——科林斯
②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立面重点突出,但尺度夸大
7)维特鲁威Vitruvius《建筑十书》(公元前1C,罗马人)
成就:
① 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② 系统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③ 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④ 按照古希腊的系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局限性:
① 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合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贬低它们的质量
② 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求的量的规定
③ 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以致后来有人钻空子随意加以解释
8)凯旋门的典型形制: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间一间采用通常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开间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立面侧墙上刻着主题性浮雕。实例:替度斯凯旋门——1开间;塞维鲁斯凯旋门——3开间;君士坦丁凯旋门——3开间。
9)古罗马万神庙(Pantheon)
特点: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
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形制: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43.3m,顶端高度43.3m,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8.9m的圆洞,穹顶的做法: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分段浇筑混凝土,这样可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并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的凹格,每圈28个,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
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故穹顶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这是为了:
①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②把墙加高,体形较匀称③当时还无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无此审美习惯
内部的艺术处理: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淡出明确而和谐,像宇宙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穹顶上的凹格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凹格越往上越小,在穹顶中央大空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鲜明的呈现出饱满的半球形状。凹格和墙面的划分形成水平的环,很安定。四周的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
10)古希腊剧场与古罗马剧场之对比:
古希腊                          古罗马
规模 /       大(另作开公民大会用)     /      小
形制 /    依山势建造    /    用一系列放射形排列的筒形拱把观众席一层层架起来
选址布局/受自然条件制约 /券拱技术与建筑和城市布局争得主动权,剧场多造在城市中央
化装室 /小屋,外墙作舞台背景 /扩大为多层建筑物,并且两端向前伸出同半圆形多层观众席连接成整体,外墙作舞台背景,装饰华丽
舞台/ 多半圆形 /半圆形
观众席/ 观众席作半圆形,逐排升高,以放射形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为辅,出入不方便,不很妨碍观众视线
其他 /                    /   观众席下作楼梯和环廊供观众聚散之用,有声学处理
实例 /麦迦洛波里斯剧场       /            马采鲁斯剧场
11)广场的演变:
①罗马共和时期——罗曼努姆广场(Forum Romanum):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周围自发性的零散的陆续建造公建庙宇等,形成开放式的广场,它是公共活动的场所。
②罗马共和末期——恺撒广场(Forum of Caesar):封闭式的广场,家神庙居中——恺撒个人的纪念广场
③罗马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 Augustus):奥古斯都建立了个人独裁,建造广场纯为歌功颂德,正中尽端建围廊式战神庙,广场周边建花岗岩围墙,除入口外,与外界完全隔绝
——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对皇帝崇拜几至神化,广场为罗马广场之最大,多层纵深对称布局,广场入口建成凯旋门。广场两侧敞廊,外各做一半圆厅,形成纵轴。广场中心为图拉真起码铜像。广场尽端时罗马最大的乌比亚巴西利卡,后进为小庭院。树立图拉真纪功柱,小院两侧为图书馆,小院后接围廊式大院,近段正中建立崇奉图拉真本人的庙宇
总结: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广场的演变鲜明的表现出建筑形制与政治形势的密切关系,表现从共和制向帝制向神化皇帝的转变。
12)古罗马大角斗场:结构、功能、形式的统一
平面形势:长圆形
座位分区:(五区)前面一区为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
比较高的公民坐的。
结构:底层7圈灰华石墩子,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第六和第七圈墩子之间是环廊,分别用环形筒形拱覆盖;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圈墩子之间砌石墙,墙上架筒形拱,呈放射状。第二层靠外墙有2道环廊,第三道有一道,整个庞大的观众席家在环形拱和放射形拱上。
材料:基础:混凝土+火山石;拱顶:混凝土+浮石;墙:凝灰岩+灰华石
立面处理:分四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石墙,立面上下分主次,由于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对比很丰富,又兼本身是长圆形,光影富有变化,但又充分展现它几何形体的单纯性,浑身而无始终,更显完整宏伟,叠柱式水平划分更加强了效果和整体感。
13)罗马的公共浴场:综合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交谊室、商店、浴场等多用途的建筑群。
实例: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成就:①出色的结构:
核心——温水浴大厅,横向三间十字拱。十字拱的重量集中在8个墩子上,墩子外侧有一道横墙低于侧推力,横墙之间跨上筒拱,既增强了整体性,又扩大了大厅。温水浴大厅后是热水浴大厅,圆形,用穹顶。复杂多样的拱券体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②功能完善
由于结构体系先进,全部活动可以在室内进行,各种用途大厅联系紧凑,所有大厅都有直接的天然采光
③ 空间组织和艺术处理水平很高,冷水浴、温水浴和热水浴三个大厅串联在中央轴线上,而以热水浴大厅的集中式空间结束。两侧的更衣室等组成和横轴线和次要纵轴线,主要纵轴线相交处是最开敞的空间——温泉大厅。轴线上,空间的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变化。不同的拱顶和穹顶又造成空间形状的变化。各种拱顶之间的平衡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的束缚。
14)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是罗马城里的阿格里巴浴场(Thermae of Agrippa)
15)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①广场采用当地火山灰所制之天然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
②结构山国发展了拱券与穹顶:券(Arch),筒形拱(Barrel Vault),交叉拱(Intersecting Vault),十字拱(Cross Vault)
③ 创造丰富了建筑类型:军事建筑,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和神庙
④创造丰富了建筑空间:主词轴线、空间序列等
⑤将古希腊柱式发展成为五种,成为古罗马五柱式,还创造了券柱式
⑥建筑理论: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第六章拜占庭建筑
1)帆拱(Pendentive):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与古罗马的穹顶的比较:古罗马的穹顶技术虽有光辉的成就,但始终没摆脱承重墙,因而只能有圆形的平面,只能有封闭的平面,只能有封闭的空间,像万神庙那样。使用十字拱,虽能摆脱承重墙,使在内部和外部都得不到完整的集中式构图;而拜占庭的劳动者创造了在4个独立支柱上,覆盖穹顶的最合理方案,从而可能创造穹顶统帅之下的灵活多变的集中式形制,对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希腊十字式(9世纪起,拜占庭教堂最普遍的一种平面形制):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的教堂,它使教堂内部空间得以最大限度的扩大。(不等臂者为拉丁十字)
代表建筑:圣马可教堂
3)圣索非亚大教堂(Santa Sophia)——拜占庭建筑最辉煌的代表
成就: ①结构体系:集中式的,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南北方向则以 18.3m深的两片墙垛抵住侧推力
② 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中央穹顶下的空间同南北两侧是明确隔开的,而同东西两侧半穹顶下的空间则完全连续的,空间增大了纵深,比较适合宗教仪式的需要。东西两侧逐个缩小的半穹顶造成了步步扩大的空间层次,但又有明确的向心性,集中统一。南北两侧的空间透过柱廊同中央部分相通,他们内部又有柱廊作划分。穹顶底脚,每两肋之间都有窗子,是内部唯一光源,在普遍的幽暗朦胧之中,这圈窗子使宛如不惜依托漂浮在空中。
③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玻璃马赛克和粉画。
4)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①在综合了东西方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建筑。
②在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或抹角拱作为过渡,将穹隆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
③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穹隆的形式灵活多样
④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和十字式
⑤建筑装饰多采用彩色云石或琉璃砖镶嵌画和彩色面砖饰面
第七章西欧中世纪建筑
①早期基督教时期——从巴西利卡到拉丁十字的演变
②罗曼时期/罗马风时期(Romanesque)
③哥特时期(Gothic)
1)巴西利卡(Basilica):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
①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形制: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央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结构简单,用木屋架、楼盖轻,所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这种建筑内部疏朗,便于群众聚会,所以被中式群众性仪式的天主教会选中
②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形制:在古罗马式巴西利卡的基础上规定,在举行仪式时,信徒要面对耶路撒冷的圣墓,所以圣堂必须在东端。大门因而朝西。随着信徒增多,在巴西利卡前造了一所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是洗礼池,柱廊特别宽,给半信半疑的望道者使用。圣坛市半圆形的,用半个穹顶半个伞形屋顶覆盖。圣坛之前是祭坛,祭坛之前又是唱诗班的席位,叫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人数增多,后来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大一点的也分中厅和侧廊,高度和宽度同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十字形平面,纵横两个中厅高出。从上面俯视,像一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得多,因此叫拉丁十字。为了收藏圣物或圣骸,在圣坛外侧,按放射形建造几个凸出的小礼拜室,又为了避免大量外来的香客妨碍教堂内修道士的日常宗教活动,用一道半圆形的环廊把这些小礼拜室同圣坛隔开,教堂东端因此复杂多了,也有教派把它们造在横厅东侧,与圣坛平行。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见采光塔。
实例: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
2)罗曼(Romanesque)建筑:即罗马风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个钟楼,为减轻建筑体型的封闭沉重感,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券拱技术,如半圆拱、十字拱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墙体巨大而厚实,窗口窄小、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又较大的空间变化,内部空间阴暗,有神秘气氛。
实例:比萨主教堂群
结构上的不足:①拱顶的平衡没有明确可靠的方案,拱顶很厚重,不仅浪费石材,且连带着墙垣也很厚重,窗子小,内部昏暗而外观封闭。②内部空间较狭隘。③堡垒般粗苯的外形,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把教堂作独立斗争的纪念碑来装饰和赞美城市的愿望。④中厅两侧的支柱大小相同,开间大小套叠,形式不够单纯。⑤用了骨架券后,每个间的十字拱顶因对角直径较大的券高于四边直径较小的券而中央隆起,空间不够简洁。⑥东端圣坛和它后面的环廊、礼拜室等,由于形状复杂,不易用筒形拱或十字拱覆盖。
3)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结构特点: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推力小多了。②使中厅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而且侧廊外墙也因卸去了荷载而窗子大开,因而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③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十字券),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
形制:拉丁十字式
内部特点:①中厅空间比例尺度处理上突出高耸和深远感,引发向前(神坛)、向上(圣堂)的动势。②划分突出了垂直趋势,墙墩雕成束柱形态,更加强了垂直感。③由于结构轻巧开窗巨大,产生明朗与灿烂效果。
外部特点:①西里面典型构图:水平、垂直三段划分。山墙被两个钟塔和中厅垂直划分为三部分,山墙上的栏杆、门洞上的雕像带把三部分联为整体;三座多层线脚的“透视门”之上的中央是巨大“玫瑰窗”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②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③装饰雕刻满布,轻灵空透。④西欧各国教堂都带有各自的地区特色⑤因施工期长,一座教堂往往形成风格并不统一。
装饰特点:内部近似框架式结构,几乎没有墙面可作壁画和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窗,极富装饰效果,经阳光投射使室内五彩缤纷,一片天堂幻境。外部力求削弱重量感,一切局部和细节都减小断面,凹凸大,用山花、龛、小尖塔等装饰外窗。
实例:巴黎北区王室的圣德尼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
巴黎圣母院——成熟的代表
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繁荣时期作品
飞扶壁:(飞券)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起撑子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
4)晚期的哥特式建筑:
英国——垂直式哥特教堂
法国——“辉煌式”哥特教堂:垂直线条被各种装饰物缓和了。
实例:旺多姆的三位一体教堂
5)威尼斯总督府——哥特式(意大利中世纪建筑)
平面:为四合院式的,南面临海,西面朝广场,东面是一条狭窄的河。主要房间在南边,一字排开。
立面:总督府的主要特色是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分为3层,外加了一个只开了一排小圆窗的顶层。第一层是券廊,最上层的高度占整个高度的1/2。除相距较远的几个窗子外,全是实墙。第二层券廊担当了上下两层间的过渡任务。它比底层多1倍柱子,比较封闭,而它上面的一列圆形小窗的透空度又更小一些,是券廊和实墙之间很好的联系者。所有的券都是尖的或是火焰式的,南立面第三层东端的两个窗子的位置略低了一点。
第八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为中心
1)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伯鲁乃列斯基
第一个完全的集中式穹顶
穹顶的结构:①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它是西欧第一个遭灾鼓座上的大型穹顶)②减少穹顶的侧推力,减小它的重量,方法是:ⅰ穹顶轮廓采用矢形的,大致是双圆心的ⅱ用骨架券结构,穹顶分为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③穹顶夹层内作两圈走廊,阶梯通达采光厅
意义:①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②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完全表现出来,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的中心
③无论在结构还是施工,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2)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
3)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
内部和外部都由柱式控制,力求轻快和雅洁、简练、清晰
形制:借鉴拜占庭式,正中一个帆拱式穹顶,左右各一段筒形拱,共同覆盖长方形大厅,前后又各有一小穹顶。
重视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结合:性质和风格具有市民文化的新特色,明确轻快、和易亲切,虽重新采用柱式但不很严谨,构图活泼
4)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特点
①尺度平和②比例和谐③构图清晰④装饰简洁朴实⑤同环境和谐
文艺复兴中期:——以罗马为中心
5)坦比哀多(Tempietto):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伯拉孟特(Dorato Bramante)
平面: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周围一圈多立克的柱廊,16根柱子
立面: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建筑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构图丰富。这座建筑的形式,特别以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帅整体的集中式形制在欧洲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创新。
文艺复兴晚期:——以维晋寨为中心(Vicenza)
6)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帕拉迪奥(Palladio)
“帕拉迪奥母题”(Palladian motive):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原有开间比例不适合古典的券柱式的传统构图。帕拉迪奥大胆创新,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有了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以发券的为主,为在视觉上使负荷同被符合者平衡,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圆洞。
意义:①实虚均衡,彼此穿插,各自形象完整,而以虚部为主
②方和圆对比丰富,整体上以方开间为主,开间里以圆券为主,有层次,有变化
③小柱子与大柱子形成尺度对比,因小柱子在进深方向成双,所以同大柱子为主。
7)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帕拉迪奥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分几段,中段为主;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多种几何体互相对比,变化丰富,同时主次十分清楚,垂直轴线相当显著,各部分构图联系密切,位置肯定,所以形体统一完整;柱廊进深很大,不仅增加了层次和光影,而且使建筑物同周围广阔的郊野产生了虚实的渗透,冲淡了它的过分矜持和冷漠,代表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一般性格(贵族的性格),并且它的内部功能相当程度屈从于外部形式。
8)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由大广场和小广场组成,大广场东西向,位置偏北,小广场南北向,连接大广场和大运河口。大广场的东端是11C造的拜占庭式的圣马可教堂,北侧是旧市政大厦(彼得·龙巴都设计),它决定了大广场的长度,大广场南侧是新市政大厦,西端是一个两层的建筑,把新、旧市政大厦连接起来,大广场是梯形的,同大广场相垂直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之间的小广场,也为梯形。总督府紧挨圣马可主教堂,图书馆连接新市政大厦。小广场的中线大致重合圣马可教堂的正立面,小广场与大广场相交的地方,图书馆与新市政厅之间的拐角上,斜对着主教堂,有一座方形的红砖砌筑的高塔,它是广场的垂直轴线,外部的标志。
特点:将不同时代的建筑统一于一个广场上,基本形成于文艺复兴
9)建筑理论:
《论建筑》——阿尔伯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建筑四书》——帕拉迪奥
《五种柱式规范》——维尼奥拉
10)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两种倾向:
①泥古不化、教条主义的崇拜古代,柱式严谨但冷淡没有表情,eg:罗马圣安德烈教堂——维尼奥拉②追求新颖尖巧(手法主义:唯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谲的光影、不安宁的体形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壁柱、盲窗、线脚等在立面上作虚假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券顶关门石以外的向下滑动,弧形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登,这种爱好新异的手法称之为手法主义,属于文艺复兴晚期)eg:罗马的美狄奇别墅
两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似乎相反,但同出一源:进步思想被扼杀了,建筑艺术失去了积极的意义,形式仿佛成了独立的东西,而创造新风格的客观条件确实还没有。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广场建筑群
特点:建筑物设计摆脱相互间的偶然凑和,注意群体完整性
①安农齐阿广场(早期的最完整的广场)
i.广场与城市中心的联系:广场前一条将近10m宽的街道,斜对着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主教堂的穹顶,把广场同全城的至高中心联系了起来
ii.广场之间券廊的统一性,建筑面貌很单纯完整
iii.教堂主导地位的加强
教堂不高,主导地位不很突出,由于广场中央加了一对喷泉和一座骑马铜像,强调了纵轴线,才使它的地位有所加强
iv.广场尺度处理的适度
广场宽60m,长73m,三面是开阔的券廊,他们尺度一人,风格平易,因此显得很亲切,骑马铜像的大小完全适应教堂的发券开间,它位于教堂前部,从广场的入口处观赏,教堂给了它很好的衬托
②罗马市政广场
i.归有建筑与新加建筑相互照应,构成对称配置的广场(三座建筑正立面形式完全统一)
ii.改造旧有建筑立面,达到主次分明,整体统一
元老院高度与两侧房屋相差不大,为了突出元老院,把它的底层做成基座层;前面设一对大台阶;上两层用巨柱式;二、三层之间不做水平划分;而两侧建筑巨柱式利在平地,一、二层之间用阳台作明显的水平分划,构图的对比使元老院突显出来
iii.广场前沿向山下敞开,用坡道联系
iv.广场铺面与雕刻安排:
广场地面铺砌了整幅图案,椭圆形的,把骑马像的在椭圆形正中,使它和周围建筑发生明确构图关系,给它一个特定的不可改易的位置
广场前沿挡土墙上的三对雕刻,越靠近中央越大,越高,越复杂,使构图集中,州县突出
③圣马可广场(见上)
12)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
初始选中了伯拉蒙特的希腊十字式方案,后经拉斐尔、帕鲁奇、小桑加洛等的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
教堂的修建过程反映了进步力量与反动宗教力量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教堂形制问题(平面式拉丁十字还是希腊十字)
圣彼得大教堂的损害,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结束。
13)文艺复兴建筑(15c~17c)的主要特点:
①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构图的手段
②建筑造型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以此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反封建、倡理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之上的宗教观念。
③具体设计手法:采用古典柱式,半圆形拱券,半球形穹隆,厚实墙,水平向厚檐,下重上轻,强调稳定的造型,追求里面构图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条理性。
第九章巴洛克建筑(16~ 17c)(Baroque)
——发端于罗马城,以天主教堂为代表。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却完全失去了人文主义:喜爱罗马以来“正方和圆最完美”的观点,文艺复兴进步美学思想基本特点是追求理想的普遍性的美,倾向于按照他们认为最美的圆和正方来建教堂。
1)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
①炫耀财富
②追求新奇
③趋向自然
④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地气氛
2)巴洛克教堂的形制
①节奏不规则的跳跃,如爱用双柱
②突出垂直划分,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柱式的固有水平联系
③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④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
⑤制造建筑的动态、不稳定、空间流动
3)巴洛克式教堂喜欢使用壁画和雕刻:
壁画的特点:
①     喜欢玩弄透视法,制造空间幻觉
②     色彩鲜艳明亮,好用大面积的红、金、蓝色,对比强烈
③     构图动态剧烈
④     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
雕刻的特点:
①     渗透到建筑中去
②     有些雕刻的安置同建筑没有确定的构图联系
③     雕刻的动态很大
④     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
⑤     雕刻渗透到绘画中去
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伯尼尼)
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
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波洛米尼)
圣安德烈教堂(伯尼尼)
4)连列厅:文艺复兴晚期使室内外空间流转贯通的手法,即腹地的主要大厅排成一列,门开在一条直线上,造成多层次的,深远的透视效果。实例:罗马巴波利尼府邸
第十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7c~18c)(Classical Architecture)
1)主要建筑特点:
①排斥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古罗马)规范,崇尚晚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理论。
②在总体布局上,建筑平面和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倡导规则的几何形体
③立面强调严谨构图,倡导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并严格规定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来象征永恒感与秩序感
③       在建筑外形上追求端庄、宏伟、简洁,室内则追求豪华,在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常表现为强烈的巴洛克风格
2)巴黎 卢浮宫(The Louvre)设计师[法]:勒伏,勒勃亨,彼洛
①卢浮宫东立面——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完整的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标志着法国古典建筑的成熟,被称为路易十四古典主义
横三段: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为三部分,底层是基座,高9.9m,中段时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高13.3m,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由双柱形成空柱廊,简洁而层次丰富
纵五段: 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立面分为5段,两端凸出分为壁柱,而中央部分用倚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
②意义:反映君主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社会秩序,同时也是构图上对立统一法则的成功体现
③影响:刑事总体单纯简洁,意大利式平屋顶取代了法国传统陡坡屋顶,突出简单几何形体,此后的建筑发展中长时期成为惯例。
3)法国绝对军犬最重要的纪念碑是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宫(Versailles)将古典主义原则灌注到园林艺术中去,(第一个把古典主义原则与园林艺术结合的事巴黎郊外的孚—勒—维贡府邸),它是欧洲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代表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最权威的国王,最先进的文化
4)商堡:一圈建筑物围成一个长方形院子,三面是单层的,北面主楼高3层,院子四角都有圆形塔楼、主楼被里面同外圈建筑物北立面在一条线上,三面突出在院里。
外形充满新时期初期特有矛盾,它抛弃了中世纪法国府邸自由的体形。为了寻求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筑形象,采取了完全对称的庄严形式。反映宫廷趣味,用意大利柱式来装饰墙,水平分划较强,构图整齐。四角塔楼、采光亭及老虎窗、烟囱等体形富有变化,轮廓线及其复杂,散发浓烈的中世纪气息。
5)旺道姆广场
平面:长方形,四角抹去,短边正中连接一条短街。广场上建筑是3层,底层有圈廊,廊里设店铺(法国商业广场和街道的传统),上两层是住宅,外墙面作科斯林式的壁柱,一通两层,配着底层重块石的券廊——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构图。屋顶是坡顶,有老虎窗。广场两侧的正中和四角檐口上作山花,标出广场的横轴线,轴线交点上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旺道姆广场是被交通从当中穿过的纪念性广场,不适于交通繁忙的时代但在当时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有利于商业。
6)洛可可风格(18c20年代产生于法国)
①在建筑中的表现:注重功能,讲求舒适;喜欢圆角空间;外观简洁朴素
②在室内装饰中的表现:拆除建筑主题;装饰表现平面化;喜欢自然形态的装饰题材;喜欢娇艳的颜色和闪烁的光泽;排斥直线,喜欢复杂多变的曲线
③装饰特点:反映贵族无聊生活,较弱敏感心情,排斥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巴罗克的喧嚣放肆,要求柔美、温柔、细碎、纤巧
④洛可可风格的广场特点:手法丰富,不再封闭、简单
第一章 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国家
主要式样
实例
主要建筑师及作品
备注
法国
罗马复兴
巴黎万神庙
雄狮纪念碑
马德莱娜教堂
部雷
伟人博物馆
牛顿纪念碑
法国负电复兴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吸取东方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帝国式”风格
列杜
农村公安队宿舍
英国
希腊复兴
不列颠博物馆
爱丁堡中学
德国
希腊复兴
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辛克尔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百货商店
美国
罗马复兴
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阶段
时间
风格
实例
先浪漫主义时期
18c60年代~19c30年代
模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
追求非凡的区位和异国情调
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威尔特郡的风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哥特复兴
19c30年代~70年代
以哥特风格为主
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国家
时期
代表建筑
法国
19c中叶
巴黎歌剧院
巴洛克+洛可可
巴黎的圣心教堂
拜占庭+罗马风
美国
19c末与20c处
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采用欧洲折衷主义形式,并特别热衷于古典柱式的表现
2)新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1)“第一”
l         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第一座生铁桥
l         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是1833年出现的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l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保险公司大楼
l         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l         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是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建造的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在这里铁结构、石结构、玻璃材料得到有机配合。
l         1876年建造的巴黎廉价市场是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自然采光的百货大楼。
(2)世界博览会的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
l         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Crystal Palace)——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设计人:帕克斯顿
外形: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形,并有一与之垂直的拱顶,各面只现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整座建筑只应用了铁、木、玻璃
l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机械馆(当时世界跨度最大:115m)
3)对城市的影响与新的城市模式的探索
巴黎改建(奥斯曼)1853年起
新和协村(欧文)19c初
花园城市(霍华德)19c末
工业城市(戛涅/加尼埃)19c末
带形城市(苏里亚·伊·马泰)19c末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纽约)19c初
第二章19c下半叶~20c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1)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K·F·辛克尔[德国]:做了大胆的尝试,柱式形式简化及窗户加大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拉布鲁斯特[法国]:巴黎圣日纳维夫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19c50年代英国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
起源时间:19c50年代
起源地点:英国
代表人物:拉金斯,莫里斯
主要观点: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是文化的敌人,热衷于手工业的效果和自然材
料的美。在建筑上助长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莫里斯住宅(“红屋”),设计人:魏布
特点:平面据功能需要不知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自然采光,并用当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大胆摒弃传统的贴面方式,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启发。
局限性:把机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只主张用手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但成本昂贵,不能推广
3)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起源时间:19c80年代
起源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
代表人物:凡·德·费尔德
主要观点:主张创造一种不同以往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图样,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的草木形状的线条并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的铁构件,目的是想解决建筑与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脱掉这种主义外衣。
限制性: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设计人:比利时的霍尔塔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设计人:费尔德
在其他国家的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  主要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别列去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运动无渊源上的联系,但同样是探求一种语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4)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
维也纳学派:
起源时间:19c末
起源地点:奥地利的维也纳
代表人物:瓦格纳
主要观点: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代表作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
特点: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分离派:
代表人物:奥别列去和霍夫曼
主要观点:宣称要和过去传统决裂,主张造型简洁,装饰集中,并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立方体。
代表作品:分离派展览馆——奥别列去
斯坦纳住宅(特点:强调建筑物比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要求成为立方体的组合)——路斯(主张建筑以使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装饰就是罪恶”)
5)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
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贝尔拉格(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要寻找一种真实的能表达时代的建筑。最先将赖特的作品从美国介绍到欧洲)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老沙里宁
6)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高层建筑的形态、结构、空间相适应
起源时间:19c70年代
起源地点:美国
代表人物:詹尼(创始人),沙里文(首先突出了建筑功能并提出“形式随从功能”口号)
代表作品: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立面利用了点性的由“芝加哥式窗”组成的网格形构图,只在重点部位装饰)——沙里文
沙里文关于高层办公楼建筑典型形式的说明:
①     地下室要包括各项机械设备
②     底层主要是用于商店、银行或其他服务性设施,内部空间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并有方便的出入口
③     2层楼要有直通的楼梯和底层联系,功能可以使底层的继续,楼上空间分隔自由,在外部有大片玻璃窗
④     2层以上是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
⑤     最顶上一层空间作为设备层
⑥     高层建筑外形的三段处理:底层和二层是一个段落,因为功能相似;上面各层是办公室,外部处理是一个个窗子;顶层设备层可以有不同的外貌,窗户较小,并按传统习惯,还加有一条压檐
芝加哥学派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①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②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与形式之间密切的关系,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采用了宽阔的“芝加哥式”横长方形窗。
7)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贝瑞[法]——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特点: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件填以褐色墙板,组成朴素大方的外表,去掉一切装饰但不单调)
庞泰路车库
埃斯德尔服装工厂
8)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全国性组织,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与英国抗衡)
起源时间:20c初(1907年)
起源地点:德国
代表人物:贝伦斯
主要观点:建筑应当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以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代表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梅耶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
9)一战初期建筑流派:
①表现主义派(Expressionism)
产生时间:20c初
产生地点:德国、奥地利
建筑界代表人物:门德尔松[德]
主要观点: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震动或激情,建筑上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德国爱因斯坦天文台——门德尔松
局限性:表现派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手法去替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战后初期兴过一阵就消退了。
②未来主义派(Futurism)
产生时间:20c初
产生地点:意大利
代表人物:马力内蒂
主要观点:赞赏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反对传统,否定文化和规律,宣称要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③风格派:(De Stijl)/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国际构成主义
产生时间:1917年
产生地点:荷兰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里特维德
主要观点: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代表作品:荷兰乌德勒支住宅——里特维德
④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俄罗斯构成主义
产生时间:一战前
产生地点:俄国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
建筑观点: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雕刻的内容
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
影响:风格派和构成派在造型和构图的视觉效果方面的探索有价值,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10)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Modern Architecture)
这一时期建筑是的设计思想虽不完全一致,但有些共同特点,即着眼于社会上的中、下层阶级与工薪阶层,在设计方法上:
①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在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②     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③     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④     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⑤     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并应在立体构图中考虑观察过程中的时间空间因素,产生“空间+时间”理论
⑥     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
实例:芬兰维堡市立图书馆——阿尔瓦·阿尔托
芬兰帕米欧肺病疗养院——阿尔瓦·阿尔托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四位大师
1、格罗皮乌斯[德]与“包豪斯”学派
(1)代表作: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
特点:①非对称的构图
②简洁整齐的墙面
③设有挑檐的平屋顶
④大面积的玻璃窗
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
(这些手法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征,也适合实用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美)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包豪斯校舍
(2)主要观点: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
(3)包豪斯学派建筑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4)包豪斯校舍:
按功能性质,分为三个部分:
①教学用房(主要是工艺车间,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②生活用房(6层,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③职业学校(4层,用过街楼与教学楼相连)
设计特点:①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5)创立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倡导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
2、勒·柯布西耶[法]
主要观点:(1)《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c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①     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
②     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
(2)住宅中的“建筑新五点”
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主要使用部分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架空,留出独立支柱)  ②屋顶花园   ③自由的平面  ④横向长窗  ⑤自由的立面
(3)机器美学: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外部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
(4)模数理论(Modular):使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尺寸与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的比例关系相符合。
代表作品:1)早期:
(1)萨伏伊别墅——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柱承重体系
体现了:①建筑新五点
②柯布的美学观念:把别墅当作一立体雕塑,各体形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为了增添变化,采用了些曲线形墙体。房屋总的体形简单,但内部空间按复杂——机器美学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2层以上——钢结构和轻质材料的墙体)
特点:①创造了标准层不规则,单层裙房的空间在组织形式,为其后现代建筑师广泛采用;②发挥天然与人工两种材料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效果,使立面轮廓有变化,增加体形生动性
对比手法:①玻璃墙面和石墙面的对比 ②上部大块体同下面较小的柱墩的对比 ③多层建筑和相邻的低层建筑的对比 ④方整规则的空间同带曲线的不规则空间的对比⑤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
(3)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2)晚期:二战后,建筑风格有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佳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称为“粗野主义”
(1)朗香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
象征性手法:①卷曲的南墙东端挺拔上升,有如指向上天;②房屋沉重而封闭,暗示它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③东面长廊开敞,意味着对广大朝圣者的欢迎;④墙体的倾斜,窗户的大小不一,室内光源的神秘感与光线的暗淡,墙面的弯曲与棚顶的下坠等,都容易使人失去衡量大小、方向、水平与垂直的判断
(2)马赛公寓
特点: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时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位
粗野主义手法:拆除现浇混凝土模板后对表面不加处理,显露不修边幅的粗野效果,粗犷原始,朴实敦厚的雕塑效果
(3)印度昌迪加尔法院
特点:①为了降温,法院前面布置大片水池,建筑方位考虑夏季主导风向,使大部分房间有穿堂风 ②考虑空间尺度与人的关系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单位,使建筑物间的距离过大,无法形成亲切的环境,在热带阳光下增加广场枯燥寂寞之感。
3、密斯·范·德·罗[德]
风格特点:通过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理论:(1)“少就是多”—— 一方面,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建,产生没有或极少屏障,而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另一方面,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成为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直角组成的盒子
代表作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
巴塞罗那德国馆——流动空间(Flowing Space,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墙的位置灵活且偶然,纵横交错,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界限,由此形成既分隔又连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
特点: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的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外相互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范思沃斯住宅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   通用空间(Total Space,取消建筑内墙和柱,用一个大而无阻挡的空间来容纳多种不同活动)
特点:完全是一个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开敞,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附加的地步,是他“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
西格拉姆大厦——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密斯&约翰逊)
①     大楼前宽敞的广场
②     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
③     顶层是设备层,除此之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图根哈特住宅
西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
芝加哥滨湖公寓
4、赖特[美]
(1)草原住宅(Prairie House)
设计特点:建筑平坦草地上,周围是树林。平面呈十字形,增加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外墙做连续成排的门窗,打破旧式住宅的封闭性,建筑外观高低错落,坡屋顶悬挑很远,在墙上投下大片暗影。形成以横线为主的构图,舒展安定,既有美国民间建筑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实例:威利茨住宅
罗伯茨住宅
罗比住宅
(2)拉金公司大楼:
特点:外形摒弃传统样式,除极少装饰外,都是朴素清水砖墙;入口不设在立面中央,而是放到一侧凹进处,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做法。
(3)东京帝国饭店:
特点:是一座层数不高的豪华饭店,用砖墙加大量白石雕饰,抗震性能极佳
(4)流水别墅:
特点:最成功之处在于建筑与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挑能力使阳台远远悬出来,形成与大自然犬牙交错,相互渗透的格局。
(5)约翰逊公司总部:
特点:用钢丝网水泥作蘑菇状圆柱,创造形象奇特,仿佛未来世界的建筑,吸引许多参观者
(6)西塔里埃森:
特点:主张半工半读的学园和工作集体。
坐落在沙漠之中,炎热少雨。建筑不拘形式,充满野趣,与自然景色很匹配,仿佛从那块地上长出来的。
(7)古根海姆博物馆:
特点:方案象童话中的建筑,但在高楼林立的闹市区,局促不自然,与街道无法协调。螺旋形上下盘旋的展廊别出心裁,但给美术作品欣赏造成麻烦:坡道与墙有偏斜,挂画也有矛盾,参观者完全在斜坡上走动、观画也不方便。
对赖特的评价:所涉及的建筑领域很窄,主要是有钱人的小住宅和别墅,以及带有特殊性的宗教和文化建筑。绝大多数在郊区,地皮宽阔,造价优裕,允许他表现他的构思和意图。但在建筑艺术范围内,确有它到的一面,他更早的冲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部空间的交融流通,又有幽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市他最大的特色,莱特的建筑使人感到亲切和有深度。
芬兰
1、阿尔瓦·阿尔托
(1)建筑观:①地方化和人情化
②人性、自然和自由造型
③在人道主义和威武主义之间(为人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创造中的自然主义表现)
(2)作品:①白色时期(1924-1944)——现代主义时期
外形简洁,功能合理,白色基调,偶然有大胆色彩利用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
维堡图书馆(光、声的室内设计,处处为使用者考虑)
玛丽亚别墅(与芬兰地方相结合的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白色基础上加直条木材饰面、空间更加灵活;
用地面色彩、材质来进行内部空间的限定、平面限定;
金属材料通过藤蔓植物进行柔化以适应人的心理)
②红色时期(塞尚)
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对比,空间复杂,地形利用,自由变化的造型,红砖砌筑
MIT(麻省理工)贝克大楼(争取好的朝向;红砖砌筑)
珊娜特塞罗镇中心
赫尔辛基爱乐音乐厅
③第二白色时期
空间变化非常多,流动感,波形面
卡雷住宅
沃克塞涅斯卡教堂
德国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
(3)评价:多才多艺,有民族气节的建筑师、规划师,温和的修正了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创作思路,民族化、人情化大师
2、小沙里宁:(主张个性与象征)
耶鲁大学冰球馆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
通用汽车技术中心
圣路易斯的杰弗逊公园的国土扩展纪念碑
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实验剧院
美国驻伦敦大使馆
3、老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
《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
德国
1、 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2、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自宅
德意志制造联盟克隆展览会办公楼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957年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高层公寓楼
何塞·昆西社区学校
3、 李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
4、 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
5、  梅耶:耶那市立剧场(与格罗皮乌斯合作)
法古斯工厂(与格罗皮乌斯合作)
6、 密斯·范·德·罗: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
克朗楼(伊利诺工学院)
范斯沃斯住宅
芝加哥湖滨公寓
李伯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
柏林国家美术馆新官
西格拉姆大厦
图根德哈特住宅
7、 夏隆:(表现主义倾向,德国有机建筑,讲求功能、技术、经济、形式自由)
柏林爱乐音乐厅
罗米欧与朱丽叶公寓
8、 辛克尔: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9、  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10、              奥托:(钢结构或悬索式蓬蔽结构,网索结构,张力结构)
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馆
11、             贝尔拉格: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12、              R. 库哈斯:达尔哈瓦住宅
CCTV大楼
海牙国力舞剧院
13、              范·艾克:埃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日本
1、 丹下健三:(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功能创造出新语汇)
广岛和平中心
东京都新厅舍
山梨文化会馆
东京代代木国力室内综合竞技场
香川县厅舍
仓敷市厅舍
神奈川户冢高尔夫会所
九州宫崎高尔夫俱乐部
2、 安藤忠雄:(纯粹性、复杂的象征性、普遍性和永恒性)
住吉的长屋
光之教堂
风之教堂
水之教堂
3、 矶崎新:(早期:雕塑感外形,简明构成,粗犷的混凝土表面,夸张的构架表现日本传统结构的风貌)
日本筑波中心广场
空间城市方案
筑波城市政中心大厦
4、  前川国男:(粗野主义)
晴海公寓
京都文化会馆
东京文化纪念会馆
5、 桢文彦:(新陈代谢派,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待建筑创作,重视城市空间,提出了“建造形”和“场的形成”理论)
东京螺旋体大厦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东京体育馆
6、 黑川纪章:(新陈代谢派,舱体建筑,共生理论,灰空间,灰文化)
东京中银仓体大楼
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
瑞士
1、博塔:(新理性主义,用符号较多,不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
戈塔尔多银行
圣·维塔莱河旁的住宅
2、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多米那斯酿酒厂
慕尼黑、戈兹美术馆
鲁丁住宅
沃尔夫信号楼
伦敦塔特现代美术馆
“鸟巢”
3、祖母托:布列根兹美术馆
瓦尔斯镇的温泉浴场
意大利
1、伦佐·皮亚诺:
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罗杰斯)
芝柏文化中心
马洛卡岛工业园新技术中心
日本关西国际航空港候机楼
2、理查德·罗杰斯:[英国籍意大利裔](高技派)
英国4频道电视台总部
欧洲人权法庭
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伦敦劳埃德大厦
3、 A·罗西:(主张新古典主义及类型学、城市形态学,属于新理性主义者)
博尼芳丹博物馆
威尼斯世界剧场
格拉拉公寓
圣·卡塔多公墓
水上剧场
《城市建筑》
4、 内尔维:(建筑形式与结构完美结合,没有虚假装饰,用结构作为装饰的表现,钢筋混凝土技术纯熟)
罗马小体育宫
米兰皮瑞利大厦(&旁蒂)
旧金山的圣玛丽主教堂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会议厅
5、 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
《走向有机建筑》
法国
1、  部雷:大都市博物馆方案
牛顿纪念碑方案
2、  拉布鲁斯特:巴黎国立图书馆
圣日内维夫图书馆
3、 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
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尼迈耶)
朗香教堂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萨伏伊别墅
300万人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巴黎市中心区改建规划
巴西利亚新城规划
《走向新建筑》
《新精神》
4、  列杜:巴黎勒·桑戴关卡
巴黎维莱特关卡
农村公安队宿舍
5、 让·努维尔: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巴黎无止境大厦方案
6、  贝瑞: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
庞泰路车库
埃斯德尔服装厂
7、 屈米:(解构主义)
拉维莱特公园
西班牙
1、  卡拉特拉瓦:埃拉米诺大桥
萨特拉斯车站
2、 高迪:米拉公寓
圣家族大教堂
3、  塞尔特:加泰罗尼亚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皮博迪公寓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
丹麦
伍重:(象征主义+乡土风格)
悉尼歌剧院
比利时
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印度
柯里亚:(将艺术性和人性融入到建筑中,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几何形体+地方材料)
甘地纪念馆
斋普尔市博物馆
干城章嘉公寓
低收入家庭试点住宅
国家工艺美术馆
奥地利
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2、路斯:斯坦纳住宅
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
分离派展览馆
1、  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
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2、  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
汉堡天际线大楼
美国
1、 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
哥伦布会议中心
福斯特住宅
住宅I,II,VII
2、 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布拉格尼德兰大厦
巴黎美国中心
航空宇宙博物馆
在圣·莫尼卡的自宅
东京的鱼餐馆
维斯曼艺术博物馆
3、 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
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
波特兰市市政厅
休曼那大厦
4、 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
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
5、  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
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6、 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
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
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
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
7、 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
理查德医学研究楼
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8、 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
盖蒂中心
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
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
史密斯住宅
9、 查尔斯·莫尔: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
10、             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香山饭店
巴黎卢浮宫扩建
香港中国银行
11、             西萨·佩里:
吉隆坡的双塔大厦
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12、              鲁道夫:
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
13、             斯通:(雅典主义)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
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14、             沙里文:
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
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
15、             文丘里:(后现代主义)
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
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老年公寓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16、             赖特:
古根海姆美术馆
东京帝国饭店
罗伯茨住宅
约翰逊公司总部
流水别墅
拉金公司大楼
罗比住宅
西塔里埃森
威利茨住宅
《不可救药的城市》
17、             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
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
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英国
1、福斯特:(高技派)
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香港汇丰银行大楼
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
柏林国会大厦改建
信托控股公司
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
巴塞罗那通讯塔
伦敦斯坦斯梯德机场
2、哈迪德:
东京札幌餐厅
维特拉消防站
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
3、帕克斯顿:“水晶宫”展览馆
4、史密斯夫妇:亨斯特顿学校
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
3、 斯特林:(重视应用遗产,右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
兰根姆住宅(&戈文)
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
莱斯特大学工程管(&戈文)
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扩建工程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
4、 魏布:红屋
巴西
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
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
另外,
SOM建筑事务所:(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
布鲁塞尔的兰伯特银行大楼
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院的教堂
芝加哥汉考克大厦
利华大厦——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
西尔斯大厦
上海金茂大厦
高层建筑的发展
1、  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
①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不得不向高度发展
②     战地面积小而建筑面积多,有利绿化
③     城市用地紧凑,道路、管网集中,省投资
④     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建筑内便于联系,群体布置高低相间,丰富城市面貌
⑤     广告效果,垄断资本家竞建高楼,显示实力
⑥     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科技提供条件
2、  高层建筑的发展
1)19c20s——20c20s
①“芝加哥学派”30~50层,钢结构、办公楼、复古外形(模仿哥特教堂的设计手)②1913年,沃尔沃斯大厦(纽约)——C·吉尔勃特(哥特复兴)
2)20c30s——40s
①美国高层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钢框架结构,办公楼;钢结构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外形为简化哥特式
②帝国大厦(纽约)1931年,102层,380M,S.L.H事务所
③克莱斯勒大厦
④洛克菲勒中心 1930~1939年,R.胡德等
3)20c50s~70s 第二个黄金时期
高度增加,结构方式多样,现代主义外形,空间开始走向丰富
①     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大厦  哈里森  钢结构,板式
②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1973年,110层,435M;雅马萨奇;外柱承重,核心为电梯位置,哥特式尖券语汇,雅典主义
③     西尔斯大厦 110层,443M;SOM;束筒结构,建筑整体外形逐渐上收,既在造型上有变化,又有利于减小风力影响
④     利华大厦 世界上第一个全玻璃幕墙高层;SOM
⑤     芝加哥汉考克大厦 架结构,SOM
⑥     西格拉姆大厦 密斯
⑦     Boston汉考克大厦 贝聿铭
⑧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 V.勒维尔&J.帕尔金
⑨     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1926年,目前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高楼
4)20c80s——90s 建筑形式多元化,综合体建筑,内部装饰华丽
①AT&T大楼 1983年 P.约翰逊
②休斯顿共和银行
5)20c90s~
①智能化  具有自觉的调节型和适应性
②生态化
第一座生态化建筑,法兰克福银行,福斯特
IBM办公楼 杨经文(马来)
梅纳拉商厦 杨经文
③形式多样化
i.新折衷主义:对历史题材借鉴上不是模仿,探索现代材料与传统之间的融合
费城自由塔,特莱斯克大厦
ii.新现代主义:具有现代感的国际主义
纽约花旗银行,香港中国银行
iii.新地方主义
东京都新厅舍 丹下健三 西方哥特式+日本江户式
上海金茂大厦 SOM+上海设计院 “密檐塔”
④高技术
香港汇丰银行
劳埃德大厦 罗杰斯
SONY大厦(日本) 黑川纪章
⑤高度增加
吉隆坡双塔 452M 西萨·佩里
上海金茂大厦 420M
西方当代建筑趋势
当代西方建筑呈现出分裂状态的多元化趋势,他们之间没有一个共性的基础,他们观点可能相近,也可能相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裂的状态呢?这是由于他们对基本的社会文明形态发生了质疑。20c60s以后,西方国家进入了经济高度增长的时期,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社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过于信赖工业化时代的技术力量及其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使西方开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环境破坏问题和能源问题等。这使得他们开始对工业文明引起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质疑。他们开始多方探索,各有追寻,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与一统天下的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相背离。不过由于相互关系错综复杂,界线也未必泾渭分明,特别是在生态建筑、可持续观念,地域性建筑这些方面是受到大家普遍关注的。一般在学术界将他们称作后现代建筑或现代主义之后现代建筑。
1、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发端:罗西[意]《城市建筑》
格拉西《建筑的逻辑结构》
主张:新建筑,真正的建筑应当是理性和逻辑的紧密结合,并且建筑是文化的产物,它们关注建筑历史与传统,具有强烈的历史、传统意识,他们抗拒功能主义、技术至上、现代工业化城市及建筑,返回城市历史文脉中,建立类型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建筑形式原则,保持延续性
代表人物:罗西;克里尔兄弟
途径:类型分析学
2、  新地域主义(New Regionalism)
主张:建筑总是联系着一个地区文化与地域特征,应该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关注建筑所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现状,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和归属感。
时代背景:现代建筑的国际化,带来了建筑文化单一化和地方精神失落,扼杀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代表人物:西扎;柯里亚;杨经文;多西;皮亚诺
3、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主张:这是一种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思潮,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其后出现的历史主义、通俗主义予以批判,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它倾向于从感性出发去把握时代精神,认为今日世界是一个暂时性的,呈碎片状的,永在不断变化中的一片混乱,建筑师就应该用建筑语言对这种生存状态敏感的价已表达,但这也依赖时代技术成就。
代表作品特点:散乱、突变、奇绝、反常、残缺、动势
代表人物:埃森曼;盖里;屈米;李伯斯金;哈迪德
4、  新现代(指那些相信现代建筑依然有生命力,并力图继承,发展现代派建筑师设计语言与方法的建筑创作倾向)主义(New Modern)
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埃森曼(成为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前参与过“新现代”的发端);贝聿铭;前川国男;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桢文彦
5、  高技派(High-Tech)——晚期现代主义
特征:一方面,表现为积极开创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建筑以致城市问题。
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筑形式上,新技术带来的新美学语言的热情表达
80s后,“高技派”转变的表现:更冷静看待技术对建筑影响作用,更客观的审视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涌现的、强调新技术影响下建造与建筑审美观转变的种种经验的探索。
代表人物:罗杰斯(伦敦洛伊德保险公司大楼:①走向对技术自身美感表现的趋势②设备集中布置在主体建筑之外六个塔楼中,既美观又效率高);福斯特;让·努维尔;卡拉特拉瓦
6、极少主义(Minimalism)
主张: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去感知和创造,去除一切多余、无用元素,客观的、理性的反应事物本质。
作品特点:①对建造形式、元素和方式的简化
②追求建筑整体性表达,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关联
③重视材料的表达,对材料的关注替代了建筑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
④对细部的研究从形体转折变化上仔细推敲,转向重视表皮构造
代表人物: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祖姆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