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r 是什么意思:成品油涨价窗口又至 新成品油有定价机制仍无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46:00

成品油涨价窗口又至 新成品油有定价机制仍无期

2012-01-30 11:02:14 生意社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21字号:T|T

与国际接轨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饱受“涨多跌少”的非议,而造成这种非议的原因除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够合理之外,还在于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的涨跌并不以中国的国情为依据。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的加权均价变化率已经超过4%,为4.1%,达成上调油价条件,国内油价上调窗口期再度开启。这对于尚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中的国人而言,绝非锦上添花。

国内成品油价格最近一次调整是在2011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成品油零售价格,该次调价为发改委之前16个月以来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格。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实施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十六次调整,其中十升六降,价格总水平上升。因此,对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的非议绝不是无理取闹,而主张修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声音也早已不绝于耳。

分析认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缺乏透明度,目前成品油的定价原则是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但具体和哪个国际油价接轨,权重如何,国内平均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又是什么样的大概数字,都从未公开。

二是每次调价并未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向,与国际市场接轨,现行的22个工作日和4%的波动幅度并不是唯一的参考依据。每次油价上调,总强调考虑通胀及历史原因而没有上调到位,每次油价下调,总强调炼油亏损,因而使得每次调价都难获得民意支持。这说明,考虑的因素太多,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和与国际接轨的大方向并没有坚持。

三是22个工作日的调整周期过长,其实为国内的石油巨头提供了囤油或左右价格的空间。

针对上述成品油定价机制弊端的分析,虽然曾得到过国家发改委的部分认同,但对于何时修改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始终未曾给过准确的时间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曾表示,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仍需对成品油价格进行必要监管,为不断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秩序,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靠挂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共成共识后,再择机推出。

目前,春节已经结束,且去年12月CPI同比增速是2010年7月触及6.5%的三年高点后连续第五个月回落,通胀持续放缓,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整预留了更多空间。部分市场人士也预计2012年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望改变,其中变化之一是改变原来三地原油变化率选取的标准,从原来的迪拜、辛塔和布伦特改为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并调整每次调价的4%红线标准。著名能源经济学家董秀成也认为,2012年出台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机会很大。

然而,不管有多少预期也只能是预期。国内成品油价格能否改变“涨多跌少”的困局,还有待发改委给出修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准确时间表才能将预期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