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手游一代枭姬:物理课新课引入方式的初步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5:23:51
物理课新课引入方式的初步总结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余志权#TRS_AUTOADD_1239346331783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9346331783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9346331783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9346331783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9346331783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引入上比较呆板,机械化。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若长期这样引入课堂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精彩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对引课的总结:

 

  一、以旧换新的引入

 

  “以旧换新”是把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借用新鲜的物理背景来承载。给学生一中新鲜感,从而刺激学生来收入学习;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物理规律应用的广泛性,物理规律来自生活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新”现象。如:笔者在以往讲解折射定律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筷子在水中的偏折现象如图1,初中已经接触过,高中在利用此图说明问题,学生感觉不到这幅图给自己带来的新鲜信息(初中学生学过),所以学生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在所难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换成以射水鱼为背景的折射现象,学生眼珠子立即瞪得溜圆,全神贯注地观察图,分析问题,引入效果非常好(课后和学生交流,学生对此非常满意)。首先介绍射水鱼好吃同时出示图2,随即话题转到射水鱼是如何捕获食物的出示图3,接着出示图4和图5,分析射水鱼看到树叶上的昆虫比实际位置高还是低?是图4还是图5?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环境,深深地思考中。

 

  

 

  二、与原有知识相抵触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笔者的引入过程如下:首先出示小灯泡及参数“3.8V,0.3A”。让学生计算小灯泡的电阻,由欧姆定律小灯炮的电阻R =3.8V/0.3A≈12.7欧姆。接下来用欧姆表粗测,通过视频展台展示出来大约为7欧姆(并且在变化)。话锋一转,那么小灯泡的电阻是12.7欧姆还是7欧姆?刚才实验中小灯泡的电阻为什么变化?过渡到温度升高小灯泡的电阻变大,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小灯泡的电阻变化特点。

 

  三、现象到问题引入

 

  在讲解《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时,首先展示极地极光图片。让学生欣赏自然现象,给学生展示绚丽多姿的美的享受。过渡到极光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出现在这些地方。

 

 

  接下来用计算机采集一张学生照片(或用数码相机当时拍当时输入),让学生在到讲台上选一个棒(两个棒外包装完全相同),另一个棒老师手持。师生分别持棒靠近计算机显示器,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因?整个过程深深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自然科学中,同时体会到自然科学的规律利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四、在网络环境下引入新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而计算机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很愿意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而网络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学生乐于在此环境下学习。《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通过实验探究,再总结规律。如果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介绍,则易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不如让学生主动从网络中去查寻获取知识。另外,对本课中的实验和对实验的理解是教学重点。对这两个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由教师一步一步带着去分析,往往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以传统的方式展开讨论,虽然比前一种方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见解,跟教师及同学直接交流的人数有限。可见,这两种常用的传统课堂模式都不能达到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展示的空间的效果。而这个,网络可以做到!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这节课决定采用网络课件的形式。实际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和同行们给予高度评价。

 

 

  五、在讲故事中引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再讲以下故事:据报载: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的伊利特市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十七人丧生。小小的飞禽何以能让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遭受如此惨重的下场?学完这节课后,你对机毁鸟亡的结果就不感到稀奇了。且以后可借此故事教育学生联想悬于我们头上的那些垃圾──人类发射的火箭散失在太空的碎片和零部件、卫星由于爆炸或故障而抛洒与太空的碎片以及寿命以尽的卫星残害等等。这些人类文明的碎片,哪怕是一颗微粒,如果与处于宇宙之外的宇航员相撞,其危害也是极大的。虽然至今为止,还未发生大的灾难,但已发现,美国航天飞机的玻璃窗和外壳有被细小的金属颗粒和卫星涂料的碎片擦破的痕迹。1919年9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距前苏联火箭的残害特别接近时,为避免灾难性的相撞,不得不改变运行轨道。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尽早找出治理宇宙空间垃圾的方法”。

 

 

  六、在玩游戏中引入新课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动手去试一试。对于游戏亦是如此。其次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当听到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交流玩游戏的体会时,他们就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又落后在同学后面了,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所以游戏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十分强悍。那么针对某些课题本人实施利用游戏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后续的学习轻松愉悦。如在平抛课中让学生打猴子:用玩具手枪,布制小猴子,起始同一高度,当扣动玩具手枪的同时小猴子下落控制器在同一点,不管猴子水平距离枪有多远,总能射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生动有趣的游戏。

 

 

  七、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在日常的教学中本人深有体会,当拿着几个小玩意(演示仪器)走进教室时,教室里立刻会安静下来,学生的眼神盯着仪器,之后窃窃私语。这说明学生对演示实验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说演示实验在课堂引入的作用不可小觑。而且好的演示实验不但很好地引入课题烘托课堂气氛,还要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快乐物理。如在绪论中演示实验:取一只小型气源,准备两只乒乓球,其中一只用注射器往球中注入少量水,并用胶带封孔,一只塑料可乐瓶。打开小型气源的电源开关,使气流竖直向上喷出,在气束上方放置一只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稳稳地悬挂在气流中。将喷气管左右缓慢摆动,乒乓球也跟着左右移动。将管口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乒乓球仍能稳定地悬于空中。将管口调整至竖直向上,在原乒乓球下方再放置另一只较重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两只球悬于空中,将管口倾斜,上球将旋转起来,如图1。再如:取一只圆底烧瓶(500ml),内装少量水,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至水沸腾,移开酒精灯,将一只橡皮气球套在瓶口上,待瓶冷却后,可见气球在瓶内呈球状。然后再用酒精灯对瓶底加热,还可以看到瓶内的气球逐渐变小,又再一次翻到瓶外,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大;再撤去酒精灯,气球最终又回到了瓶中。这一变化的物理过程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如图2。

 

    

 

  总之,运用生动的演示实验能够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要以趣导学,不能为趣而趣。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极力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一堂精彩的课,一定有个精彩的开头。在一线教学的每个老师都会琢磨每个课的引入,搞好新课的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好的新课的引入,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