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棒: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十个不等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38:59

                   1、满堂问答≠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一改过去讲得多为问得多,将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都是老师事先一步步设计好了的,学生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水到渠成,并没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实际上师生、生生并没有真正动起来。学生的这种参与只是行为参与而非思维参与,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因而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因此,老师要设法激活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但很多是表面上活跃,而学生并没有独立思考。原因是混淆了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的区别,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解决的办法:①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中心发言人。②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小组成员之间积极配合,承担各自的责任,对任务进行加工。小组成员要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主持,学会作总结性发言。③老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袖手旁观,隔岸观火,老师也必须适时参与其中,亲历讨论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掌握组际间的差异,调节汇报顺序,洞察合作过程,做好个别点拨,及时引导,及时调控局面。

   3、开展活动≠探究学习。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内容主要在学科中,是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而进行探究,达到彻底理解掌握有关内容进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开展是为课堂上的探究学习服务的,是更大范围的探究学习,侧重于课外,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二者并不等同。

   4、重视能力培养≠淡化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忽视双基,培养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忽视双基,一味地高喊能力培养就背离了新课改的本意。新课改不是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的,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基本功为代价的。

   5、课堂活跃≠教学设计科学合理。为避免课堂死气沉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穿插一些小活动,如辩论、讨论等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如果不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意安排活动,为活动而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却扰乱了教学秩序,冲淡了教学内容,形成大呼隆局面,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会降低课堂效率。

   6、提倡教学民主≠不要教学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创新思维,尊重个性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信口开河,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教给学生说话的技巧,培养学生运用课堂语言、学科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给学生安全感却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7、提倡鼓励≠表扬越多越好。表扬无疑对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但并不是表扬越多越好。表扬要建立在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表扬的力度和层次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要赏识有度、赞扬有度。表扬很重要,批评不可无。

   8、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堂堂都用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无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直观化,带来良好的视听效果,减少如大量板书、画图的劳动量,提高课堂容量,但多媒体毕竟是教学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等科学合理地使用,科学整合。否则,花里胡哨,热热闹闹,反而降低教学效果。

   9、教学评价≠评价老师的教。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效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一堂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的水平,但不尽然。教学评价还应着眼于看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看教师能否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学行为,能否促进学生的学,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10、用教材教≠只教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只教教材无异于照本宣科,实际的教学应努力钻研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挖掘,适时进行补充、完善,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智慧,切不可让教材束缚住手脚,死教教材,教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