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字草书:职场生涯的九大黄金攻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8:23
职场生涯的九大黄金攻略(一)
在人的一生中,职场生涯至少要经历三十几年的时间,多者可能会占去大半个人生,而且这一段都是人生中最宝贵最有作为的黄金时间。因而,怎样度过自己职场生涯这个课题,不仅是职场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课题。
职场生涯需要有目标、有成就、有业绩;需要支付时间,需有才华、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投入;也更需要有原则的坚守、智慧的运用、科学的方法艺术的使用。在这里,我们姑且把这些有关职场方法讨论范畴的东西统称为攻略。下面分九个方面来讲述。
一、职业选择的“绿色攻略”——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职业选择是个体生活人生经历中三大基本问题之一。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的生活都要面临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受到三个方面的约束: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种种限制下“找到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第二个是如何与同类相联系,通过合作与分享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三个是爱情与婚姻,这是人类延续所必须依赖的。而且阿德勒博士还强调,对于职业的选择“我们必须努力寻求答案,不能靠运气或猜测行事,而必须用尽全身解数坚定不移地从事此事”。并说即使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地找到“绝对完全的答案”,也“必须用尽所有才能去找到相似答案”,而且还要不懈地为找到完美的答案而努力奋斗。(略)
二、职场经验的“梳子攻略”——提高自己职场“预适应能力”的路径
在残酷的“丛林法则”下能成功生存到如今的所有生命种群,都有一种对于生存环境的“预适应能力”,越是低等越是弱小的生命体的预适应能力便越强,否则它们根本就没有存在的资格。比如一些草食性动物生下来就会逃跑,而且这种能力的强大,在一定的距离内足可以与它们的父母相同。这是它们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靠祖代的基因遗传赋予。但人在职场上的预适应能力却无法靠遗传获得,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习得性积累才能养成,路径却只有靠自己的经历和学习借鉴。而学习与借鉴的路径要远比亲历更为广阔适用。或者说学习与借鉴是提高人的职场预适应能力的唯一路径。因为亲历的东西常常是“事后诸葛亮”,所有的直接经验只对未来有效,而对于你所面对的现实无效。
“经验是一把梳子,秃顶后才会得到”
对于初涉职场的人而言,最短缺的便是职业经验。所以国外有一句谚语就是“经验是一把梳子,秃顶后才会得到”。这是一种相当深刻、辛酸和无奈的职场难堪之真实写照。人为什么总是在以往中留下遗憾?为什么总会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感无非是经历了才知道酸甜,尝过了才知道苦辣。但是,知道了又怎样?一切都已时过境迁,就是合天下之铜也难铸此一错。所以,任何人的一生都无以臻达完美的境界。因为我们总是缺少经验,而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要有许多“第一次”;每一个人都是以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个人经历、有限的生命去面对无限、无涯、无际、无穷的外部世界和新事物。我们根本没有可能一切都通过亲历去获得经验,而且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具有一次性的、不可再现、不可逆性的特点,既不可弥补也无法挽回。而造物最大的弄人之处却是:一方面绝不给你两次进同一条河流的机会,一方面又常常把你推入两次犯同一个错误的泥潭。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但愈发显现出“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取决于我们对“经验”的认知和态度。所谓“智者不贰过”无非是说聪明人善于总结、借鉴经验教训。
那么,是不是经验只有亲历后才能获得呢?不是,这种认知只是一种自我的局限。亲历的是直接经验,除此外我们不知面对多少间接的经验。是的,间接的经验有时远没有亲历的深刻,但有许多事许多领域是你终生无法亲历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多借几把梳子,来管理好自己的头脑。历史的经验、他人的经验、万事万物的存在、发生,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只要我们肯去拿来,便都有“梳子”的功能,都有“镜子”的作用,至少会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而所谓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也无非是“借鉴”二字。借是拿来,鉴是当成镜子来观照矫正自己。而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早已有无数的梳子镜子放在那里,而我们却只是视而不见,见而不取而已。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在谈到那些正在到处寻求真理、诚实、美和爱的青年们所说的那样:“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天哪,这些都已经存在了。你们正在寻找的未来就在这里。你们应该做的只是向它走去。”但我们必须加上一句:生活的本身永远高于真理,更强大于经验。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对“梳子”与“镜子”的借助。而对于初入职场者至少要借得以下五把“梳子”、五面“镜子”。
阅人读史,明得鉴失
太仓之粟怕陈陈相因,但人镜史鉴却是常用常新。这就是历史永远有价值的根本所在。而我之所以乐讲“他人即价值”,因为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际间的互助合作与分享,很难有所成就外,还有一点就是古今中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两把免费使用的梳子和镜子。所以说阅人、读史是我们的职场必修课。因为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培根则说读史使人明智。因为人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鉴往知来、见微知著的悟性和由此及彼的推演联想能力。
亲师取友、问道求学
向师友问道求学、质疑问惑,他们可以讲真话,而且有不同的经历、学历、阅历、视角,可收他山之石、旁观者清之功效。所以,人不但应该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更应该善于和他人交流、要虚怀若谷,上级要不耻下问、下级也要不耻上问,更要学会与自己的师友之间切磋琢磨道理,而不只是吃喝玩乐打麻将,无端地浪费生命。
广读博览,去愚益智
什么是愚?不知为愚。什么是智?知者为智。这也正是古人为什么知与智二字通假置换的道理所在。所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被称为18世纪精神之王的狄尔泰则进一步说道:“必须奠定一门人类科学的经验科学。必须去认识那些支配着社会现象、理智现象、道理现象的法则。对这种法则的知识是人的一切力量的源泉。”那么,我们怎样去获得这些知识和法则呢?只有广读博览。人不能按照书本去生活,但书本上的所有知识都是人类经历、经验、教训的结晶与思考的成果。有现成的果子我们为什么不去吃,非要自己去种呢?所以说读书的人是最聪明的人,写书的人是最傻的人。因为轻松进食就餐的是读者,而三更灯火五更鸡,绞尽脑汁去下厨的却是作者。培根就说过:“狡诈者轻视学问,愚笨者向往学问,聪明者利用学问。”
人们常说吃什么补什么。其实,吃什么决定一种生物的生存等级。肉食者永远高踞于生命世界的顶端,而草食者永远只能成为牺牲品。而杂食者终于成为生物界的统治集团,因为他通吃,这就是人的能量来源。爱默生就说过,你拥有多少知识就能开拓多少人生的领土。我们讲人吃什么补什么自有它的道理。新闻记者学习也同样,你读什么书就增长什么见识;接触什么人就会养成什么习性,得到什么损益,这是定理。所以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而知识的特点就跟河流中的物体一样:泡沫、杂物、垃圾都浮在上面,而有分量的东西都沉入河底,宝石、金砂都被河床掩埋起来,因为它们自身的分量大于水的比重,水无法漂动它,所以你要得到,不但要经历千淘万漉的辛苦,还要有开掘钩沉之功。所以,读书要有“淘金精神”——第一付出勤苦;第二要寻求最高价值。你宁可去读错误的东西,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肤浅无用上。因为读书支付的最大成本是时间,也就是生命,所以,你不可以去读那些垃圾与肤浅的文化。越读肤浅的东西人便越肤浅,越读肤浅的东西人便越无用。尽管越肤浅的越流行,越深刻的越无人读。然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凡有人群的地方,一定要分为上、中、下,一定会有优、劣、差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而那些只图表面热闹的人,注定一生无所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已成为浮在河水上面的泡沫杂物,人人都首先看到他,但却人人对他不屑一顾。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这个世界永远是多数统治世界,而少数永远统治多数的原因所在。
师法万物、借鉴人生
西方人讲石头都有灵魂。尽管万物未必都有生命,却各有生生之理。它只要是一种存在,就自有其存在的道理。而且这些道理都与人生息息相关,因为世间万物没有不互相联系的。所以古人讲天地人生四位一体。哪怕是花草树木、风雨烈变、山川河流、沙石泥土,无不为人生昭示出可资鉴照的各自的生存道理。
比如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至少告诉了我们竞争的法则与成长的方向;植物群落的抗逆性至少告诉了我们集体主义的优势;沙漠中先锋植物的存在,至少告诉我们如何适应环境;动物界的“用进废退法则”至少告诉了我们勤奋的好处;“生长补偿律”至少教会我们怎样对待生活中的遗憾与不公正;蚂蚁的“公共胃”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合作与分享是生存的必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及其纳污而不染,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胸怀与自洁能力的伟大;天地无私于万物而只收获死亡,至少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博大,知道了弃往除旧、摧枯拉朽乃是增加新生力量的策略;砖瓦木石以其担当与负重之力尚可登大雅之堂,至少让我们领略了有用性即价值的魔力;而入炉之柴草的热能提供至少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卑微者的奉献……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辨、去体悟,一切都会为我们探索出深奥的人生真理,这才是人类所需要的“万物为我所用”,而不是暴殄天物。
勇于实践深入生活
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正如歌德从矿物学——对矿物这个“自然是最古老、最坚硬、最深层、最不活动的部分”进行研究时,从这个“达到地球最深层的原理”,发现了“我们生存的第一位的、最坚实的开端”一样,我们一定要学会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这个古老、坚硬的最深层中去发现职场的法则、职场的规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职场的探索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职场生活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初入职场的人而言,只要能不断地借助于以上的“梳子”和“境子”,自会弥补我们经验不足的缺憾;会如鱼得水、渐入佳境,会不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出现。最可悲的则是我们既没有经验,又不肯学习,又没有实践的勇气,或以无知为无畏的我行我素去对待一切,那只能成为职场上的失败者。没有人不希望成功,但成功的长兄乃是先要不失败。古人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我们所有的学习、借鉴都是不失败的“预适应”保证。本文摘自《启迪与智慧》(上半月?成人版)2011年第6期
办公室六大黄金定律
http://www.39.net     时间:2005年01月18日
现在,你已从办公室小盹中苏醒过来,该是回去工作的时候了,是吗?才怪,你最好挑选几个能够以最少的力气,陪伴你度过剩下的工作时间以及这之后的所有日子,并让你在办公室里“游弋有余”的妙方。
黄金定律一:永远排在倒数第二位置上
知道在自己之后,还有一个排在最末位置上的同事,而且要为所有在他面前出现的错误、疏忽负责任,实在是一件令人安慰的事;只要那个人不是你。不是现在时兴末位淘汰吗?你只要保住你倒数第二的位置就够了。假如你身处最末一位的层级,赶紧实施紧急救助,逃将出来。如果你已经在外面,请谨慎不要再踏进去。
黄金定律二:该闭嘴时就闭嘴
有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身处颇为微妙的境界。当两个或更多的彼此看不顺眼的人几乎就要起言语冲突时,你刚好就在“现场”。对未经训练的耳朵来说,他们似乎是在争论有关工作上的小事。但是,你知道这只是表面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个人根本就彼此讨厌对方。你一定要克服你想插嘴的渴望,紧紧地闭上你的唇。基本上,无论你说什么都将是错的,不是因为你缺乏解决方案或是社交技巧,而是因为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喜欢裁判员。事实上,当裁判员挡“路”时,还会被凑呢。在这个多变的人际关系“化学世界”中,请等到酸碱完全中和,而酸碱值也回到正常时,再有所“动作”。
黄金定律三:避免完成别人的句子
我们了解这样的冲动,你想要向别人展示你是如何的与他们的思路契合。但是,假如你真的与他们的思路相契合,那么你就该知道,他们多喜欢听自己说话。从在沐浴时唱歌,到在你的答录机上留下一长串的讯息,再到在一个会议中,把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讲5遍,人们似乎永远都不会厌倦自己。假如你够聪明,你就该让他们一偿“夙愿”。假如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仍然醒着,只要不时简单地发出“嗯”或“对”就可以了。你将会被称赞是个不只会听人说话,而且还了解别人的人,就算你压根儿就不是。避开麻烦、困难而不必要的工作,以及窘境,别像个喜好挑战的参赛者一样来过活。
黄金定律四:发明一个容易解决的难题
你天生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但是,唉,你就是懒惰。因此,你最好的赌注是去发明一个容易解决的难题,并且把它给解决,而不是在那寒冷残酷的世界中,寻找一个真正而且难以驾驭的难题。什么事是你恰巧碰上,或是无意间已经尝试过了的?也许就是在你已经准备好的一份电脑文件上,再做点小变动;或者只是为特定市场找到现成的普查资料。先请求你的老板提供协助,但是要在他有机会回应之前,就把问题给“解决”了。以这种方式,你将会在投入最小努力的同时,也建立起善于应变、自觉、自发的名声。在巧妙地填上你所建立的“空格”后,你将被视为一个上进的特别人物。在人生这家连锁商店的经营中,你将会被视为成功的连锁商店业者。
黄金定律五:别兴风作浪
除非你正在海滨,或是在一场球赛当中,否则,你千万要把“兴风作浪”给忘了。在海滨时,你可以冲浪;在球赛中,你可以加入啦啦队的行列;但是在办公室,你将会被淹没在其中。虽然总是会有意外,但是并不需要冒着被呛水的危险去“游泳”。
黄金定律六:让别人认为有别的工作在等你
在上司与同事的眼中,不会有比自愿离职更有身价的表现了。那就为什么是你必须要总是看起来像要离职,或者是至少正在考虑的样子。你成为前任雇员的可能性,将提供给你更多的加薪、晋升以及受尊重的机会,这是再怎么努力工作也永远比不上的。自在的在上班的对谈当中,洒下你正在寻找工作的暗示:“John,你知道吗,直到几天前,我才了解我的价值。”当某个同事经过你的桌子时,至少要有一次,突然“砰”地把电话给挂掉。身为某个似乎要往更大更好事物移动的人(可以是任何事物),你将会受到同事们前所未有的崇拜。
当你的这类努力刚巧在会议上达到最高境界时,如果更高阶主管忽然愿意提供你同样高境界的工作机会,我想,你不必感到特别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