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有多少版本:解读弟子规(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28:21
解读弟子规(24)作者:张建云2011-12-26     天津网-数字报刊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如果在众人面前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有失君子之风,如同做了坏事一般,毫无顾忌、谴责的太过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彼此欣赏优点,真心地指出不足并相互劝告,改正过失,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了错误,包庇纵容,不能互相规劝,那么品德和事业都会受到损伤。

  古人言:“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喜欢听到别人的过失,不如喜欢听到自己的过失,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便于改正错误从而得到进步。然而,现在很多人一听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就闷闷不乐,甚至还想寻机报复对方。既然你不愿别人说你的过失,那又为何爱说别人的过失呢?要知道,语言的伤害力相当大,如果说话不善巧、方式不得当,即使表达的是同一件事,也会引发不同的结果。

  《朱元璋传》中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穷孩子放牛砍柴。后来做了皇帝,从前的一些穷朋友都想跟他沾点光,弄个一官半职,于是有两个人结伴去京城找他。见到朱元璋后,一个人先开口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偷了些蚕豆,放到瓦罐里煮。没等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里,却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咙,卡得你直翻白眼……”他还在那儿喋喋不休讲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把他杀了。然后,朱元璋又问另一个人:“你有什么要说的?”那人连忙答道:“想当年,微臣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然逃走了‘汤元帅’,但却逮住了‘豆将军’,遇着‘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听了,顿时心花怒放,封他做了将军。

  可见,同样一件事情,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不但不会得罪对方,还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说话方式不当,就算是让人欢喜的事,也可能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一个常常看到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没有时间检讨自己。如果讨厌一个人,但却还能挖掘他的优点,这样做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处事的原则中有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无论到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切记: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口下留情!

  这里重点提到的是“扬人恶”,“扬”的含义是显示、夸耀,在众人面前称颂和传播之意。也就是说,把恶行当做好事情说出来,那就是自己的恶行了。要勇敢地指出朋友的错误,劝其改正。如发现后不加以规劝,还帮助其把错误和谎言完成,那么双方都将受到伤害。敢于说“不”的朋友越来越少,真心提意见的也凤毛麟角。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赞美别人,投其所好,甚至不惜送礼、行贿。很少有人对朋友劝善规过,“朋友”这个概念范畴似乎太松散、太宽泛了,被用到了泛滥的地步。人们动辄以朋友相称,而不知对方姓氏或者何方人士者也不在少数。

  反思:荀子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说:批评我而且批评得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扬我而且赞扬得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敌人和贼子。话锋犀利,立场鲜明,告诉我们该怎样辨别善恶,谁是谁非、谁敌谁友,你能分清了吗?

  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