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天空护腕:潮汕灿烂多彩的文物古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2:01:03
潮汕灿烂多彩的文物古迹

分享到:

潮汕灿烂多彩的文物古迹

陈历明


    潮汕的历史,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文化,为存留在地面、地下各个角落的文物古迹所反映出来。人们可以从中回观这文明乡土的往昔和前进的轨迹。
    分布在各县的文物古迹,告诉人们这样的讯息,早在四千年以前,潮汕滨海之乡已有居民在生产繁殖、开发渔猎及原始农牧。在潮州市南面的池湖乡贝丘遗址,出土磨制石斧、石凿、骨针和刮削器,还有夹沙陶片和火烧土,告诉我们远在四千年以前,潮州市区附近及其他一些纵深地带,已呈现着文明的起点。
    七十年代中期,饶平县浮滨桥头塔仔金山,发现十六处土坑墓,出土了大批随葬物,有的一穴四十多件,有的只有一、二件,其中有各式陶器和有孔石器,有高近一米的大口蹲,有带把流壶,有直径三十厘米、施上深褐色薄釉的陶豆,更有有孔的石戈和石环,甚至有一把青铜戈和铜欠镞。象这类文物,在饶平联饶、揭阳地都油甘山、潮州铁铺里高山等处,均有所发现。这些文物,反映了商周时期的潮汕工农业已有所发展。西周以至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在潮油各处都有所发现,潮阳、惠来曾出土青铜甬钟,汕头市郊区举丁村发现过青铜鼎和铜觚。惠来、普宁又出土了春秋时期陶窑址,有陶片和青铜剑,可见潮汕地区陶瓷的烧制艺术,在春秋时已很发达。青铜器在多锡矿的潮州地区,当时已广泛铸造,揭阳县中夏大队发现的战国墓,就曾出土丁铜剑及米字纹陶罐。
    秦汉时潮汕开始置县,汉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置揭阳县,区域包括现在的整个潮汕以至兴梅及闽南一带。澄海莲下区的龟山、潮州归湖的金舟乡,都是秦汉时期的居住遗址,饰有方格纹或简单弦纹的硬陶器陶片遍布山野,可见当时居民生活的兴盛。惠来县神泉海滨,捞起了直径七十多厘米的铜鼓,鼓面有蹲蛙、撬牛、羽人、鹭鸟的堆饰,惠来城郊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五铢钱,潮州笔架山出现的青釉陶等等,更是汉代潮汕开始繁荣的标志。
    动荡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分揭阳为海阳、潮阳两县及海宁县,建立义安郡。从揭阳仙桥狗屎堆山、潮州归湖黄蜂采花山、潮阳铜盂区等处发掘的东晋墓和南朝墓共六处,都是在当时县城的附近,从中发现金戒指、银手镯、铁剪刀、陶砚台以及鸡首壶等物,既说明当时潮汕经济已经相当繁荣,文化比较发达,也说明这里社会生活比北方安定,并由于中原移民的迁入,文化也己与中原融和。
    封建社会繁荣发达的隋唐、五代,这里正式称为潮州,文物古迹,更为丰富多彩。唐代的潮州瓷制造技艺已相当成熟,有北关、南关等有名瓷窑。现在还在北关保存着一节拱桥似的唐窑废址。有一件青釉瓣口碗,青翠浓艳,冰冽闪光,胎质厚重,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唐代遗留下来的古迹,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除了潮州开元寺闻名海内外之外,还有由大颠和尚主持兴建于唐代贞元七年(公元门1年)的潮阳县"灵山护国禅寺",以及潮阳东山的大石室.这里相传是大颠和尚与韩愈初晤的地方。
    宋代的潮州,经济繁荣,文明昌盛。潮州西湖的摩崖石刻,记下了不少宋代潮州建设事业的规模。韩文公庙在这时兴建,济川桥(湘子桥)也是这时修成,还开辟笔架山百条瓷窑的工业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在潮汕各地,还有不少引人入胜的地方。潮州归湖的大型宋墓,是南宋海阳县人礼部尚书王大宝的坟茔。墓前树立着石笋,石羊、石马、石虎及文武官佐的石雕的立像,这是难得的宋代石刻。南宋末年,赵家朝廷被元兵追击南下,于公元 i277年到达南澳。现在云澳的澳前海滨太子楼遗址,还遗留当年用物青磁碎片,又有两口石砌的方形宋井,井水甘甜,在风沙飞滚的海滨,井洞时没时现,十分神奇。说起宋井,潮州城里和潮阳缄里也保留着各式宋井多达十余口,水质优良。潮州城的"东门街井"和太平路的"义井",都刻满宋代以来历代修溶的题记。还有潮阳海门莲花峰等等。
    经济的发达使宋代留下很多钱币。潮汕各地发现窖藏的宋钱很多,最突出的是在澄海县前埔乡的院埔地下二米深处,出土了一千八百斤宋钱,是成串窖藏的,全部铭铸两宋年号。埋藏地址是在一处毁废了的佛寺。和宋钱一起出土的还有精美的石刻建筑构件和宋代青瓷双鱼洗、褐釉灯盏等文物。从人们对寺庙的慷慨施舍与支持,反映出经济丰裕的情况。
    中国历史上最野蛮落后的元朝,也在潮汕留下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在潮州桑浦山巷底窝发掘出一件元朝至元十七年 (公元1280年)中书省颁发的钢印,印文刻的是八思巴文篆书"漳州路军民都总管印"。还有一个圆形铜质练盒和七颗铜珠。这应当是抗元义军掳官夺印的战利品。揭西县金华区出土一件"至元通行宝钞"灰黑色钞版,面额二贯。钞版重五斤五两。这是当年在各地随便印行纸币的钞版,反映出当时人民受通货膨胀盘剥的灾难。落后的元代,也有个别较高的建树。在饶平柘林风吹岭径,保存着一座高约十米的石塔,塔高七层,八面结构,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塔廊装上石栏干。附近石上刻有"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字样。这是在潮州保留最完整、最古老的石塔。元朝至元年间的潮州路总管王翰,也有点文化建设,一是刻制了苏轼撰写的《潮州韩文公庙碑》,现在还存残碎部份。再是在潮阳东岩摩崖题写有关韩愈晤大颠的史事,还在潮州金山题写"三阳兵乱"先后邀友游览的石刻。这"三阳兵乱"指的是陈遂在潮汕抗元称王、坚持战斗的史事。在潮安归湖、揭阳黄歧山,澄海临江寨,饶平石壁岭等地,存下十多处"陈吊王(陈遂)寨",这些文物古迹显示整个元代潮州民军抗元的历程。
    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潮汕的文物古迹就更多了,仅是古塔一项,就有潮州的凤凰塔、三元塔(都建于万历年间),潮阳的文光塔(重建)、峡山塔、涵元塔,揭阳的黄歧山塔,饶平的文明塔等。它们大小不同,造型各异,建筑艺术令人惊叹。这也是此一年代经济富裕及技艺创造高妙的反映。艺术的发展,也表现在潮州瓷业水平的提高。饶平县九村存在着明代一批瓷窑遗址,在那里生产过很多肯花日用瓷器。这类瓷窑在潮汕各地都有发现,揭阳和潮州出土的肯花瓷蕉叶图并题"一叶春风"的火碗,便是明代潮州青花瓷的典型产品。还可以使您感到惊奇的是明宣德潮州锡器。在那经济文化发达的年代,潮州锡制的温洒瓶,把可加木炭的小炉都连在一起;还有可以折叠的豆油灯、盒装的小砚台,都十分轻巧,别具特色。
        潮州明朝的占迹,仍右不少保留在各处城乡之间。饶平东界海滨保存着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的大埋所城方形石砌城垣,周围六百四十三丈,高二丈七尺,厚一丈六尺。东城垣特别完整,面临人海,十分壮观。四面城门,各有高、大,宽八尺的门洞。这是明代二百多年间抗击倭寇、海匪的重要阵地。现在城内西门,还屹立着几面碑记,写下保卫海疆的事迹和功绩。联系大埕所城抗倭的斗争,还可从别的地方看到存下的明代遗迹。潮州市的龙湖区,保存着嘉靖年问的《塘湖刘公御倭碑记》,记述当年民众抗击倭寇入侵汕头沿海的情况,而南澳县金山和雄镇关,则是消灭勾结倭寇的海匪吴平之后,于万历四十八年 (公元1620年)由副总兵何斌臣筑造的古关卡,保存着"威镇南天"的石刻。南澳深澳古城里的关帝庙,也是抗倭之后建造的三进巨大庙宇,前面有古老的戏台,有碑石记载了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在潮汕歼倭的功绩。此外,南澳的猎屿,有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建的"猎屿铳城"及其碑记。铳城的围墙及炮台基座、营房等都保持完整。
        说起古代建筑物,在揭阳县城保存着明代建筑的城隍朝,大堂上的斗拱纵横连结,细致精巧,后堂的走廊石栏,古朴周密,小院子里还活着二棵数百年久的丝柳树,十分珍贵。城东北角,又有明代建成的关帝朝,门厅上面藻井的金木雕,饰有通花金球,大有宫延风格,门对面复保存着完好的古戏台。
    明代潮州名人辈出,在京师及各省任职的人士很多,他们在家乡留下不少故迹。潮州金石镇的中离山,留下明嘉靖人行司薛侃兴办的宗山书院牌坊以及他倡导开凿的巾离溪,保存他撰写的《中离溪记》的碑刻及碑亭,记述池开溪是为了"利灌、利贩、利运、利舟楫"的心意。碑亭不远,又有进士林熙春于万历年间写的《重修中离溪记》及碑亭。东山湖有明代嘉靖状元林大钦的墓茔。宽广三百多平方米的甘露寺,足明代进士陈一松著作《玉筒山堂集》的地方。桑浦山南,在蓬州附近,有另一石窟,是明嘉靖兵部尚书翁万达读书处,叫龙泉岩,山上多石刻。在地都附近,有这位兵部尚书的父亲翁工的墓地,墓道前面树着由宰相严嵩撰稿,山潮州进士盛端明书丹的碑记及碑亭,使人明隙明代后期社情的一斑。在揭阳城里,人们还能见封崇祯进士、后随南明永历皇帝抗清,任大学士而牺牲在桂林的郭之奇的故第及祖柯。在这里的大厅柱上,留着当年郑成功及农民起义军九军兵进揭阳战斗中留下的兵刀劈缝,反映明清之际潮州斗争剧烈的状况。
    清朝统治者刚进入潮汕,郑成功就在 1647年从福建到南澳招兵抗清, 十多年间,使潮汕处于"不清不明",斗争反复的状态中。在南澳的深澳街上,现在还存留着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记功石坊,南澎岛上也有郑成功部队挖凿的"国姓井",他驻达潦时,留下遗物"淌血槽",郑军围功潮州时烧过的湘子桥还很完好,他在揭阳被歼五千余人的钓赘桥,遗迹依然,
    1669年,他田功鸥汀寨,屠杀了六万余人,在遗骨落葬的地点建起的"腾辉塔"仍在.这些都是清初历史事件的证记。
    清代潮州人才荟萃,乾隆年间的进士郑大进,官至直隶总督,为振兴实业,发展经济做过较大的贡献。他的坟墓就在普宁大坝,墓前石人、石马、石翁仲,雕刻精美,保留着清代中期的艺术成就。经济繁荣还表现在海运发达。澄海县东里溪出土过两只古船,有一只船的船板刻着"广东省潮州府领,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字样,可见乾嘉年间交通货运的进展.
    资本主义国家入侵开始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为了抗击外国的入侵,潮汕沿海加强武装,在南澳县还有当时卫国的八千斤、六千斤大炮。上面铸有铭文,写明是1840年闽浙总督邓廷桢督造的。南澳县还保存着手捉五管火铳、火药手枪及洋兵的指挥刀。1850年,反帝主帅林则徐从福建赴广西途过潮州,在昔宁洪阳病逝,地点在洪阳分司衙署后楼楼下的友侧房间,故址现尚完整保存。
    1885年。汕头辟为商埠,乌侨下岭的天后庙,是当年香火旺盛的旧址。咸丰年间,妈屿开始设海关,关址界石,还保存着。
    光绪年间,水师提督方耀,在汕头建圆形的石炮台,炮台巷道采用西洋的石结构建筑技艺,十分坚实。那年代,潮汕有个主要名人丁日昌,任过江苏巡抚,是个进步爱国的大史。他家居揭阳城,藏书极丰,是国内知名藏书家之一,现在还存留着他的读书楼,幽雅朴素。他的花园也很完好。至于他的府第巨构,远近闻名。门口树二块高近一米的鲨龟脊骨,独特无双。他的一部份来往信札,也成为珍贵的文物史料。
    与此同时,台湾爱国名将丘逢甲,也归居汕头,建同文学堂(在现外马路九十号)培养爱国学生,成为辛亥革命时的一处活动中心。
    潮汕的文物古迹,世代流传,自史前至清代,像一部实物的地方通史,让人们在饱览之中,为促进社会前进而开襟怀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