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干草傀儡:温室蔬菜栽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01:55

温室蔬菜栽培  

温室蔬菜栽培,怎样才能提高光合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生产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是增大温室采光面的透光率,改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温室内光照的强弱,和见光时间长短是决定光合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既是植物提高光合产量的主要条件,又是温室在寒冷天气条件下的热量来源。室内光照强度,除决定于季节变化之外,还受温室透光面的形状、角度,塑料薄膜种类与状况、温室支架与群体结构等因子的影响。
  透光面角度,据山东农业大学邢禹贤教授的研究得知,随着坡面与地面夹角的变化,其太阳透光率和入射能量明显发生变化。从12月到翌年2月的3个月中,采光面在10度时,正午太阳光入射量为6467千焦耳/㎡·℃小时;采光面在2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7557千焦耳/㎡·℃小时,比10度时增加16.9%;采光面在3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8699.7千焦耳/㎡·℃小时,比20度时增加15.1%;而40度时,增加的更多。
  因此,我们建造温室时,在不影响防风保温性能的前提下,只要条件允许,透光面角度越大,越有利于透光。
此外,如前面所述采光面形状、薄膜种类与状况、采光面与后坡面的投影比例、张挂反光幕等,都能显著影响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2、延长光照时间。冬季日照时间短,在不明显影响保温的条件下,清晨应尽早拉揭草帘,下午晚放草帘,阴天也应适时揭放草帘,以便充分利用阳光,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产量。
  3、提高作物自身的光合效率。选用耐弱光、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要用600倍“天达—2116”药液、或康凯、芸苔素内酯、光合微肥等药液连续多次细致喷洒植株,启动作物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
  4、维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适宜温度。植物的光合强度与温度关系密切,每种植物只能在适意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蔬菜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是0--2℃,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温度为25-30℃,高于35℃光合作用明显下降,40-45℃时光合作用停止。因此,栽培蔬菜时,为提高其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应把室内温度调整到最适宜或基本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5、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提高光合效能。
  6、科学合理地供水施肥: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植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营养所必需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科学地适量、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肥,适时、适量灌水,保证肥水供应,源源不断地满足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需求,提高植物的生命活力,也是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7、调整群体结构,尽量增大和维持大而有效的光合面积。植物体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绿色工厂,叶片就是车间,叶绿体和叶绿素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生产有机物质的能量转换器,因此叶面积与叶绿素是影响光合产量的又一主要因子。
  ①、叶面积指(系)数:叶面积大小用叶面积指数表示。一般在露地条件下,植物叶面积指数小于3时,则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减少而下降,若叶面积指数大于5以后,因叶片相互遮荫,光照条件恶化,光合产量反而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下降。比较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为3--5。所以与产量成正相关的只是有效叶面积。在生产实践中,千万不能盲目扩大叶面积,以免造成浪费,消耗肥水,恶化光照条件,引起产量下降,反而得不偿失。
  鉴于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低于露地条件的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有效叶面积,首先在定植时要做到前密后稀,前矮后高,并在管理中维持总体高度不超过温室高度的2/3;应实行合理密植,或变化性密植,实行南北行向,减少行间遮荫;要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尽快促进前期叶面积的扩大,控制后期的叶面积指(系)数,使之维持在2—2.5(经验数据)之间;要及时剪除过密的枝叶与衰老叶、病残叶,适时落秧,避免相互遮荫,维持大而有效的叶面积,增加光合产量。
  ②、叶龄与叶动态:作物的幼叶光合能力很弱,待完全长成壮叶时,光合能力最强,叶片衰老后,光合能力又迅速下降。因此在温室管理上,前期应尽量满足其光、温、肥水条件,促其早发叶、快长叶,尽快扩大叶面积,以增加产量。但是,随着作物的生长,叶面积指数扩大,互相遮荫现象逐渐加重。因此当叶面积指数达2.5时,又应控制其继续增长,及时抹除嫩芽,嫩梢,摘除基部衰老叶片,增加壮龄叶片比例,减少消耗,改善光照条件,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
8、增加叶绿素含量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密切相关。叶色深绿、叶绿素含量高的叶片,其光合强度明显高于叶色浅、叶绿素含量低的叶片,有时相差达2-3倍。叶绿素和植物体内其他有机物一样,经常不断地更新,例如菠菜的叶绿素,72小时后可以更新95%以上。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温度、水分及矿质营养供应状况密切相关。
  光照: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作物叶片只有依靠光才能生成叶绿素,转变为绿色。
  温度:叶绿素生成要求一定的温度,一般其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40-48℃,最适宜温度为26-30℃。
  水分:叶片缺水,不仅叶绿素形成受到阻碍,而且还加速叶绿素的分解,所以当作物遇干旱后,叶绿素受到破坏,是导致叶片变黄的主要原因。
  矿质元素:氮、镁、硫、铁、等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是形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条件。如:缺氮则叶片黄绿,氮充足时,叶色深绿;缺镁,叶绿素难以形成或遭破坏而表现叶脉间失绿变黄。
综上所述,为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生产率,同样也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保持适宜温度,改善水分及各种矿质元素的供应状况。
  9、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在同等的条件下,它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温室蔬菜栽培,应根据温室的特点,选择那些既耐弱光、耐低温,又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生长势强、优质、丰产的中晚熟品种,以获取高额产量和高效益。
  10、整地时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栽植后及时用1000倍“旱涝收” 或600倍壮根壮秧型“天达—2116”药液灌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活土层厚度,促使深层土壤疏松通透,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发达,从而达到根深叶茂,光合生产率高之目的。
  11、协调、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壮的长势,又要让其不断地分化花芽与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周期,增加产量。
  12、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维持作物健壮的生长势,获取优质高额产量。

温室内栽培蔬菜,为什么会经常发生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  设施栽培中的缺素症,长期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土壤缺素引起。然而,在设施栽培中发生缺素症,并非是土壤缺素引起,而是因为地温低,土壤板结,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严重缺氧,发根量少,根系老化,活性低,生理功能失调,吸收肥水能力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实际情况是:设施栽培的施肥量,不论是有机肥,还是氮、磷、钾、微肥等速效化肥,其使用量都远远多于大田的施肥量,一般是大田施肥量的3—4倍;而设施栽培的浇水量,反而仅有大田降雨量 浇水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大田栽培在施肥量少、浇水量大,肥料流失重的情况下,并没发生、或很少发生缺素症!难道施肥量多、浇水量少、肥料流失轻的设施栽培的土壤,反而缺少肥料元素吗?恰恰相反,通过土壤化验得知,绝大多数设施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都明显偏多,土壤溶液浓度偏高。那么为什么设施作物还会频繁发生缺素症呢?
  咎其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设施管理者,他们忽略了设施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已经不同于大田了。
  首先,设施栽培一般白天5厘米深处的土壤温度可比室内空气温度低5--7℃(大田土壤温度等于或高于空气温度),深层土壤温度更低。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管理者们却在按大田要求,采取低温管理,调控室内温度在25--28℃范围内。结果其土壤温度变化范围在13—23℃之间。一昼夜当中约有20多小时的时间,土温低于20℃,比瓜类、果菜类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温度28--34℃低15℃左右。较低的土壤温度,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生根量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这不但会引起各种缺素症的发生,还会引起多种其他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甚至于烂根、死根,导致作物死亡。
  而大田栽培和设施栽培相反,进入夏季后,土壤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高1--3℃,土温多维持在25--35℃之间。较高的土壤温度,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加生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因此极少发生缺素症,也很少发生其它生理性病害。
  第二、在设施栽培中,多数管理者仍然按照大田的管理方式,用速效化学肥料结合灌溉进行追肥,对土壤不进行中耕松土、或很少中耕,土壤板结、溶液浓度高、缺氧。如此恶劣的土壤条件,抑制了根系的呼吸作用和生理活性,根系老化,不发或很少发生新根,根系活性低,吸收能力差,这就必然诱发各种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温室蔬菜栽培应该怎样预防和防治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  在设施栽培中,维持较高土壤温度,创造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耐低温性能和抗冻性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性,是防治缺素症与生理性病害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土壤温度是依靠阳光辐射和空气的热量传导来提高温度的,在一般情况下,阳光的辐射强度是相对稳定的,要提高土壤温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高设施内的空气温度来加热土温,才能较为显著地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根系发育所必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才能减少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所以说:通过提高设施内的空气温度,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是设施蔬菜栽培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也是预防各种生理性病害的最有效措施。
  (1)实行高垄畦栽培,要全面覆盖地膜,尽力提高土壤温度。
  (2)实行高温管理,提高白天室内温度。特别是进入严冬季节以后,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于作物适宜温度的上限3℃,白天就要严禁通风,室内温度高于作物适宜温度上限3--4℃时,要开小口通风,使温度维持并稳定在作物适宜温度上限3--4℃范围内,用高气温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减少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3)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健身栽培。作物自身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寒、抗冻等抗逆性能,对于在温室栽培中,抵御冷害、冻害、减少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提高作物自身抗逆能力的方法有:
  第一 选用耐低温、抗逆能力强的品种。
  第二 种子催芽时进行低温锻炼,用-2--0℃的温度处理刚发芽的种子6—8小时,提高植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第三 用“天达-2116”灌根、涂茎、喷洒植株,提高作物自身的抗冷冻、耐低温和对其他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能。
  (4)要结合追施有机肥料经常地进行中耕松土,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呼吸,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新鲜空气(氧气),促进根系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