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炉小电流不工作: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省(区市)农业厅(局)长访谈(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51:10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省(区市)农业厅(局)长访谈(上)

日期:2010-12-22 10:30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TRS_AUTOADD P {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6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 TD {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6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 DIV {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6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 LI {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6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TRS_AUTOADD {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6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12px; FONT-SIZE: 10.5pt}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保供增收 创新发展

  2010年,江苏农业捷报频传:粮食总产“七连增”、蔬菜总产“四连增”,农民纯收入增幅超市民。与此同时,全省现代高效农业蓬勃发展,高效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66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33%;高效渔业面积累计达到568万亩,超过总养殖面积的50%。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实现连续6年平均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深有感触地说:“重视农业,首先看投入。”他说,江苏高度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近年来农业投入不断加大,2010年,省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达113.8亿元,粮食“四项”补贴资金合计达63.44亿元;2009年,江苏省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资金达7亿元,2010年增加到10亿元,60%以上用于扶持蔬菜生产,大力促进了“菜园子”建设和农民增收。

  “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是江苏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吴沛良介绍说,自2003年以来,江苏育成并通过审定稻麦新品种152个,有11个水稻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全省稻麦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江苏的种质育培还将再创新高。近年来,江苏广泛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抛秧、旱育稀植等技术。江苏省的“菜篮子”工程是作为高效设施农业来抓的,不仅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又保证了城市市民的消费。江苏的蔬菜自给率很高,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供应上海等长三角大市场。

  “江苏还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减少流通成本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种菜积极性。”吴沛良介绍说。江苏在加快农业增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品牌创建。近年来,江苏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量也位列全国第一。 (陈兵)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强化“六项工作”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告诉记者,2010年山东农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粮食实现了“八连增”,总产达86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11月实现农产品出口1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预计全年可达120亿美元以上。

  战树毅说,明年山东农业将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局有一个新发展。将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总抓手,努力实现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和农民收入两位数增长,突出“稳粮保供给、提质转方式、增效促增收、创新增活力”。

  战树毅强调,在落实措施上将重点强化“六项工作”: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山东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时机,以改善水利、提高地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二是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以实施蔬菜、果品、畜牧、水产、苗木花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和高效生态农业,大幅度提升高效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增强“菜篮子”产品的市场保障能力,推动农业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再上新层次。四是以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市场流通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执法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公益性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五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在农业经营机制、农业建设项目推进机制、农业部门的各种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部门自身的工作活力。六是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惠农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于洪光)

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实现农民增收突破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在领导空前重视、政策强力助推、市场行情向好、天气总体照应、措施办法对路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呈现出近年少有的好形势。”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告诉记者,预计重庆全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特别是“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开局喜人,预计全年“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据夏祖相介绍,今年重庆全市大宗产品喜获丰产丰收。预计全年粮食产量1158万吨,油料总产44.4万吨,连续五年增产增收。蔬菜预计产量1300万吨,同比增12%。同时,草食牲畜迅猛发展,预计出栏牛50万头,羊190万只,家禽2.17亿只。柑橘产业量价同增。产量160万吨,晚熟柑橘最高卖到50元/斤。

  夏祖相表示,2011年,重庆将继续做好稳定粮油、保障供给工作,使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奋力攻坚,助农增收。加大投入力度,壮大产业支撑,强化龙头带动,完善市场体系。确保明年“两翼”地区9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在产业发展方面,重庆的思路是进一步培育特色,提高效益。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除优质粮油外,每年安排蔬菜发展资金2亿元,整合水利、扶贫、农综、国土整治等资金2亿元,集中建设蔬菜生产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力推进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重点抓好晚熟柑橘,争创中国柑橘第一品牌。投入资金2~3亿元,加快发展生态渔业,推进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水产品产量达到32万吨,淡水产品自给率60%以上。大力发展林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 (邓俐)

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坚定不移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的主体力量,是技术转化应用、实现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农业部门职责和作用的必要环节,是农业生产管当前、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不可替代。必须坚定不移地通过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张华建介绍说,安徽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农业部的相关部署,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一是理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二是因地制宜设置了县、乡(镇)两级农技服务机构。全省各县(市、区)基本进行了县乡一体化同步改革。三是落实了财政基本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农技推广无钱“打仗”的情况有了初步改善。四是乡镇站基础条件建设正在展开。五是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构建了人员进出、竞聘上岗、岗位责任、工作考评、工作规章等制度,完善了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农技服务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

  张华建介绍了安徽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了由分管省长担任总召集人,省农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省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省农委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协调督促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形成合力,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经费保障、创新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长期困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经费保障等突出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夏树)

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四措并举 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湖北围绕“稳粮、提质、增效”,狠抓惠农政策落实,立足科技抗灾生产,着力开展优质高产创建,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农业如何发展?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表示,要力争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以优质高产创建为抓手,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不断扩大优质高产创建覆盖面,促进大面积粮棉油平衡增产。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高山蔬菜和水生蔬菜,确保800万亩菜地保有量面积落实。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水产良种体系,加大精养渔池改造力度,提高名特优比重,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以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一产业和三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以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确保不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点,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是加强规范引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仲裁和土地流转交易等机制,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二是办好试点示范。采取示范、引导、协商、利益调节等办法,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经营权集中到集体经济组织。 (何红卫)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2010年,浙江农业在遭受多次灾害性天气的不利条件下实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菜篮子”产品稳步增长,农产品出口全面回升,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6.5亿元,同比增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2元,同比增长12.7%。

  浙江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告诉记者,浙江将紧紧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围绕保供给,着力促进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大力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力争粮食总产有所增长。

  围绕抓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完善农资经营信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因地制宜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增活力,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农民合作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经营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继续扶持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型、外向型龙头企业。

  围绕强基础,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深入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 (蒋文龙 胡立刚)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推动粮食生产和蔬菜产业实现跨越

  “河北省农业大发展,应当从多方面着力。”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赵国岭向记者介绍了河北发展农业的一系列举措: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三化同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到2015年,全省建成3个吨粮市和50个吨粮县,核心区内2000万亩以上的耕地粮食夏秋两季单产达到1000公斤,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00亿斤以上。三是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以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为抓手,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建网络、创品牌、进京津、上超市,全面提升档次、提高效益,强力打造蔬菜强省。到2015年,全省蔬菜面积达到2500万亩,在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其中高档蔬菜达到30%以上。四是做大做强现代养殖业。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加快优势畜禽产品主产区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五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提升带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整体推进项目、园区、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5000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5%。六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建立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化“四大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力提升科技支撑、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发展、依法行政“四大能力”,发挥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资、引智、引才,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刘伟建 李杰)

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为“世界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持

  北京是一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而相比于日益增多的巨大人口而言,北京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这就注定了北京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走与众不同的道路。12月21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孝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五”以来,北京市顺应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的增收为落脚点,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深度挖掘农业的综合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全面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使农业的形态、内涵和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王孝东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在良种培育、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据测算,目前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5%左右。目前全市已有设施农业28万亩,而且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启动实施,每年还将增加4万亩,为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应急保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北京不是农产品生产大市,但正在成为农产品加工大市。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产业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2家,产值达到600亿元。目前全市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超千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20亿元。

  王孝东表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不同,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大大拓展了。今天,它已不单是物质生产,还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文化体验,它除了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胃的需要外,还能提供生态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满足人们眼的需要、肺的需要和心的需要。目前北京的GDP已经达到1万亿元,而整个郊区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也已超过了1万亿。农业以其独有的功能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李海涛)

天津市农委主任张国庆——明年加快构筑现代农业高地

  天津市农委主任张国庆说,过去的五年,天津市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天津农村工作在示范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区县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国庆说,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天津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天津市“三个层面”联动和农村“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思路,围绕“十二五”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基地”规划目标,强载体、调结构、促转变、上水平,实现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起步。

  谈到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张国庆说,天津市将继续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构筑现代农业高地。首先,将圆满完成天津市设施农业“4412”目标任务。明年作为这项任务的最后一年,将新建种植业设施10万亩,即实现4年新建种植业设施面积40万亩,12个有农业区县各建有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启动实施种植业设施提升工程,重点是抓好三个提升:技术装备提升,重点是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产品结构提升,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引领,积极引进设施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质量安全提升,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完成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和复查换证50万亩,认证产品50个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40个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任务。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出台《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条例》,重点扶持10个合作社联盟和10个示范社发展,扩大农超对接。 (金慧英)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科技进步带动农业发展

  在谈到上海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时,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全市耕地面积“十一五”期间累计减少52.5万亩的情况下,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33.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83.2亿元,也就是说,耕地和农业总产值的一减一增,背后靠的什么?靠的是科技的支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动植物育种、农业装备、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领域,上海获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有效推进。重点示范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基本达到100%。郊区奶牛、生猪良种率达到100%,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奶牛年均产奶量达到7500公斤/头,水稻年均亩产量达到550公斤。

  据孙雷介绍,“十一五”以来,上海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增收渠道更加多样化,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最近六年分别跃上7000、8000、9000、10000、11000和12000元六个台阶。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3680元,同比增长11%左右。

  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孙雷表示,上海农业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六个着力”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确保市场有效供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农村发展机制体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在沪郊大地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十二五”规划绘就的蓝图,谱写上海“三农”工作新篇章。 (徐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