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液压刹车怎样调:史海:“第三次国共合作”流产的台前幕后(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3:49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图为孙中山、宋庆龄、与蒋介石、廖仲恺在检阅台上(图片来源:羊城晚报)【资料图】

    宋宜山到大陆与李维汉磋商“第三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

    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呼吁,蒋介石虽再三宣称“中共的和谈呼吁不过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是“统战诡计”和“宣传诡计”,并疯狂叫嚣“台湾绝不会妥协,坚决反共到底”,要“反攻复国”、“扫除共产主义”,但私下里,他又不能不面对现实有所考虑。

    蒋介石看不到反攻大陆的希望,而中美在华沙的谈判又令他大为恼火。美国人究竟要干什么?为什么中共会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呢?蒋介石越想心里越不安,于是决定探探中共的底细。

    1957年初的一天,蒋介石突然把许孝炎从香港召回台北问话。

    “你对中共最近这段时间的和谈宣传有什么看法?”蒋介石开门见山。

    许孝炎小心翼翼地回答:“我以为这正如总统所说,是中共的统战诡计和宣传诡计,我们已经在报上给予了揭

    露和批驳,提醒国人勿为中共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这只是一方面。”蒋介石似乎并不满意,打断了许孝炎的话,然后微微一笑,“我打算派人去北京走一趟。”

    许孝炎大吃一惊,不知“老头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哪敢再发表意见。

    还是蒋介石打破了沉默:“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中共的真正意图何在,我们就难以针锋相对地制定出对策。与其在此猜测推断,不如派人去北京实际了解一下。当然,这并不意味我们反共的国策有所改变,而是我们与中共斗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许孝炎依然一头雾水,想不通蒋介石何以把自己召来商议此事。

    “我考虑去大陆的人选,不拟自台湾派出,如此即使泄漏出来,也不会授人以柄。所以,这个人要在海外选择。这个人不能在政府里挂有职务,但又必须是忠于国家的,而且能为中共所接纳。你对海外的人士比较熟悉,看看派谁去合适?”蒋介石又向许孝炎发问了。

    直到这时,许孝炎才恍然大悟,弄明白蒋介石的意图。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提出了三个人选:曾任立法院长的童冠贤、曾任立法院秘书长的陈克文和立法委员宋宜山。

    蒋介石沉吟片刻,说:“好,你立即与他们联系,最后把确定的具体人选报来。事情要秘密进行。”

    许孝炎回到香港,立即着手进行联系:童冠贤拒绝这一使命,而陈克文和宋宜山均表示愿意接受。最后,蒋介石拍板选中了宋宜山。

    宋宜山,湖南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党校,是蒋介石的学生。后被国民政府派往英国留学,归国后一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他曾出任中央组织部人事处长,到台湾后任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立法委员等职。

    蒋介石之所以选中宋宜山去执行这一特殊使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宜山对党国特别是对蒋介石忠贞不贰;其次,宋宜山身份比较灵活,官职较轻。另外,宋宜山的胞弟、号称“鹰犬将军”的宋希濂,被解放军俘虏后关在战犯管理所改造,宋宜山到北京万一被外界发现,可说是去探亲;最后,宋宜山与毛泽东、刘少奇、李维汉、章士钊等同为湖南人,对话比较方便。

    这年4月,宋宜山从香港经广州乘火车秘密抵达北京。

    宋宜山的到来,无疑给和平解放台湾带来希望。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周恩来亲自在北京有名的饭店东兴楼宴请了他。随后,统战部长李维汉作为中共代表,与宋宜山就第三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

    会谈中,李维汉提出: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台湾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台湾地区的政务仍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并表示,国共两党可先在香港进行谈判,如能实现,他将率团前往。对此,宋宜山表示回台湾后,要为促成两党谈判而努力。

    在京期间,中共中央除安排宋宜山参观石景山钢铁厂、四季青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游览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外,还特意安排他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探望了宋希濂。

    当时,大陆正广泛宣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右斗争也尚未展开,整个政治气氛、社会面貌都显得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两个星期后,宋宜山悄然返回香港。

    根据此次大陆之行的印象,宋宜山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交由许孝炎转呈蒋介石。在这份长达1.5万余字的报告中,宋宜山除详细叙述了与周恩来、李维汉见面商谈的情况以及中共提议外,还着意描写了沿途及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包括农村丰收在望、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和市场供应无缺的大好景象。

    最后,宋宜山大胆陈词:中共意图尚属诚恳,应当响应。大陆从工厂到农村,所到之处,但见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民众安居乐业,与中共鱼水相依,以前提的“反攻复国”,似已无望。

    报告送上去后,蒋介石越看越生气。不等看完,他就猛地往桌子上一摔,大骂:“娘希匹!他把共产党说得那么好,半个月就被赤化了。”

    蒋介石当即吩咐人告诉宋宜山不必回台湾留在香港算了,以后“立法委员”的薪水会按时寄去。

    此时,另一个人物出现了。他便是愿意在两岸主动搭桥的“和事佬”--曹聚仁。

    曹聚仁,1900年生于浙江兰溪,字挺岫,号听涛,著名作家、记者和文史学家。他一生结交了许多大人物,据说“中国当代的有名人物,只要榜上有名的,几乎都认识”。

    1956年7月1日,旅居香港的曹聚仁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秘密返回大陆。16日,周恩来在颐和园听鹏馆宴请曹聚仁,陈毅、邵力子、张治中等作陪。

    席间,曹聚仁询问周恩来:“你许诺的台湾‘和平解放’的票面里能有多少实际价值?能否兑现?”

    周恩来立即回道:“当然能兑现。和平解放的实际价值和票面完全相符,中国共产党说话是算数的。”

    就目前形势,曹聚仁认为:中共政权已经稳固,大局已定,蒋介石反攻大陆只不过是痴人说梦。因此要解决台湾问题,诉之于战争,不如诉之于和平。接着,他打了个不恰当的比喻:“国共这一对政治冤家,既曾结婚同居,也曾婚变反目,但夫妻总是夫妻。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回到桌边去谈?”

    陈毅戏谑道:“此公爱做怪异之论, 但不‘ 非常’ , 也还‘可喜’。”

    10月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单独约见曹聚仁。

    据曹聚仁回忆, “ 毛氏代表着东方民族的坚强有志气的性格, 是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人物”。

    至于谈论的内容,至今仍属国家机密,无法知晓,只知双方谈得非常融洽、友好。会谈结束后,毛泽东步出居仁堂亲自送他上车。

    正当曹聚仁忙得热火朝天之时,东欧相继爆发了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之间产生公开分歧,共产主义阵营出现动荡。

    不甘寂寞的蒋介石又想借机浑水摸鱼,大肆叫嚣“反攻复国”的时机到了,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应异常冷淡,曹聚仁的主张自然也就被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