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与舰C难度贴吧讨论:口述历史:郭毓华中阿关系亲历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7:57
 口述历史:郭毓华中阿关系亲历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个还有一句就是人民的阿尔巴尼亚成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这几个名言,我当时就把它的中文,阿文,包括俄文,我就把它记得非常牢固”。        主持人: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我们是真正的朋友》,相信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很多人都会对它的歌词和旋律耳熟能详,这也是唯一一首由外国人谱曲的“毛主席语录歌”。歌词出自毛泽东给阿尔巴尼亚党代会的贺电,由阿尔巴尼亚音乐家谱曲,在中阿两国广为传唱。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一段特殊友谊。可到了七十年代末,两国关系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是什么维系着两国情同手足的战斗友谊,又是什么使两国关系逐渐疏离?今天的讲述者郭毓华,作为当年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工作的主要翻译,亲历了中阿关系从亲如兄弟到走向破裂的历程。        郭毓华:“援助阿尔巴尼亚,所以当时我们参加这个,这些事情的都知道,叫八年抗战,真的是八年时间。”        郭毓华:(在国内)买了个手表很不像样戴着以后到阿尔巴尼亚,到商店去就去买个手表,买个手表戴回去看就是上海牌,自行车,手表一些什么日用品都是中国的,收音机都是中国的,一百多万吨这个钢材,还有一百多万吨我忘是,180万吨的粮食,还有一百多万吨的这个饲料,七万多吨的食用油,一万多台的拖拉机,在军事援助方面,那就是飞机,导弹,各种战车,就是这个啊坦克,这个火炮,枪支弹药,援助这些个东西,可以装备阿尔巴尼亚40万军队,和30万民兵使用。        主持人:在中阿两国关系的盛夏时节,阿尔巴尼亚在政治上充分肯定和支持中国,谢胡曾表示“北京成为革命中心,这个中心再也不会转移了”,阿方也曾给予中国“三个支持”:支持中国反对霸权主义,支持中国文化大革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而在中国,“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几乎成为阿尔巴尼亚的代名词,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也是有求必应。可毕竟这些援助是在中国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郭毓华在翻译工作中发现,阿方向中国提出的援助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让人为难。        郭毓华:“为什么霍查不吸他们的烟,霍查吸的是咱们的大中华,咱们这个大中华给霍查做的香烟就是特制的,带过滤嘴的,里面不含尼古丁的,他认识这个天安门,他就叫天安门香烟这就是中国的大中华香烟”。        郭毓华:你说这个中国援助他这个钢管,质量很高的钢管,钢管他拿去做这个电线杆,援助他的锰钢钢板他在厂房做地板,援助他高标号的水泥,他拿去修这个纪念碑,这个阿尔巴尼亚全国各地大概修这个纪念碑修了一万来个,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修了一万多个纪念碑,像这个东西,那些精密设备,机器,放在露天地里,那个时间长就生锈了,有些就锈坏了,所以中国专家里面有一些专家,就心疼流眼泪,你知道吧,流眼泪,有些专家就恨的咬牙切齿,就说这个东西,有些东西不需要的,可是他就是说,在这种指导下,要的越多,他也不嫌多,不需要我也要要,所以有一次啊,霍查跟中国驻地拉那的大使讲,说你们有的我们也得有,中国有的东西多了对不对,你们有的我们也得有,我们向你们要援助,就是像弟弟向哥哥要援助一样,那谢胡也讲,跟一个大使讲,说我们不跟你们要向谁要啊。        主持人:在整个六七十年代,持续担负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对中国而言并不轻松。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的援助越来越多,却越来越难满足阿方的要求。只是,那首《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还一直在中阿两国传唱。进入1970年代,“中阿两国之间牢固的战斗的友谊”真的要经历“急风暴雨的考验”了。是什么使酷热盛夏般的中阿关系急转到冰冷严寒?        郭毓华:“中国这样一个党这样一个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的)事情也是一个事情接着一个事情的发生,给你援助那么多东西,真诚的援助,无私的援助,你竟然骂他,骂得不亦乐乎,你要跟这个国家闹翻,为什么?”        主持人: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在地理上相隔数万里,却曾经有过一段亲密战友加兄弟般的国家关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上的彼此支持缩短了两国的距离,中国的经济援助更加固了两国间的战斗友谊。可是,进入1970年代,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接连发生。那首《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依然在两国之间广为传唱,却无法化解兄弟之间的分歧,终于在1970年代末,中阿关系走向破裂。今天的讲述者郭毓华先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中国援阿项目的主要翻译,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中的大事件和小细节。
       郭毓华:“一个反霸,第二个支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第三,支持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三大支持当时对中国也是有名的三大支持,这个文化大革命到最后哪个国家承认你,哪个政府承认你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表扬你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没有的,就是唯一一个阿尔巴尼亚,一开始就支持。”        郭毓华“这个(谢胡)去(武汉)访问是有要求的,访问了以后,主要是座谈,座谈当时就是说,这个代表团,要向这些红卫兵组织,向这些群众组织,(要求)就有一条,就是你们要听毛主席的话,要大联合,要抓革命促生产,你们的厂停了我们看到心疼,就讲这个话,讲到中国跟阿尔巴尼亚的友谊怎么深厚,你们的损失就是我们的损失,你们的成就就是我们的成就,等等,就是要做这些工作的。像武钢,那派别多了,你亏待冶金联合企业,不然那个企业停下,炼铁炉炼钢炉停下,毁了,怎么办,所以毛主席邀请(谢胡)到武汉访问是有考虑的”。         郭毓华:各个革命群众组织,一听是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周总理陪同的,那高兴得不得了啊,那也是热烈地欢迎啊,表示啊,小范围的谈,谈了以后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没有问题,咱们齐心协力,接待好这个代表团,按照安排,计划挺好,群众场面就在外宾接待室门前一个小场地,这个我这个扩音器,广播欢迎词的,就在外宾接待室下边,我这准备好了,都商量好了,看到外宾的这个车队,离着有100来米的时候就开始广播,还没有广播3分钟,2分钟都不到,哗一下就把我这个台子一下挤倒,扩音器也断了,没法广播了,我们外宾接待人员就指挥这个车队,直接到厂里去参观了,到厂里参观以后,那个地方,群众组织不能都到欢迎场面来啊,对不对,我这个接待室门前一窝蜂啊,这扩音器也没法广播了,桌子也挤倒了,到那以后,这个代表团的团长阿利雅,代表团成员,这些群众组织,就是拉着这些外宾,拉住这些代表团的成员,戴自己的红袖章,往他身上别毛主席像章,你们不知道毛主席像章当时那种样式有多少,从材料质量上,从大小上,大有这么大,心的样子,毛主席像章戴到胸脯前面,小的有那么小,各个派争着往外宾身上戴毛主席像章,戴自己的红袖章,外宾还抢着照相,有新华社的记者,有武汉的记者,有武钢的记者,记者很多,等我去的时候这袖章两个袖子都戴满了,这西服两边,毛主席像章已经戴了很多了。        主持人:郭毓华回忆说,那个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赠送毛主席像章的热潮,这股热潮也波及到了外事工作。在陪同阿尔巴尼亚各种代表团,尤其是陪同1968年阿中友协代表团访华的时候,郭毓华就收集到了数量可观的毛主席像章。在接待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的工作当中,他还时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郭毓华:一个司局长发烧打针,那青霉素打针上午一针下午一针,这不能断了,我们在北京饭店这个谈判,我做翻译啊,我就车都安排好,司机也交代好了,他去打针,在哪个地方,你早点排队,那里很多外国人排队,打了针拉回来就完了,他早晨到了以后,进去没多长时间就回来了,砰往那一坐,我一想不可能,打针排队,这怎么一下就回来了,我就问他,我说你怎么打针今天怎么这么快啊,他说排队我没有看到我前面站了一个修整主义分子,他就认为当时朝鲜人是自高自大,他说我前面站了这样一个修整主义分子,我才不让他排在我的前面呢,我就回来了,没打,我一听着急了青霉素一不打过一次就不行了,对不对,我是知道这种情况,那回来我向在场主持会议的人说,我说咱们休会吧,我陪着他去,到那打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回来了,陪着他到医院打。        郭毓华:因此呢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这么一个国家,我退过去说,一想到阿尔巴尼亚上层,这些人的考虑,他的思维方式,他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我觉得他是很少考虑后果,很少考虑影响的,他完全不考虑后果,要好就好,要坏就坏,就这样一个思维方式,要坏彻底坏,要好就(彻底)好,就这样一个思维方式,没有调和的余地。        郭毓华:就是说这个关系的破裂,它不是一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东西不是那么,就是友好,就是打得非常火热的时候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情就好起来了是不是?        主持人:郭毓华说,在整个六十年代,中阿两国不断发展和巩固已有的亲密战友关系,但在双方领导之间,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斗争策略已经存在分歧,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出现新的分歧。比如说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中国调整对苏政策的时候,阿方就提出不满和反对。而进入70年代,因为中美关系的松动,中阿两国关系又发生了始料不及的变化。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中阿之间出现了重大的政治分歧。        郭毓华:这个周总理就为了怕这些友好国家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就赶快找他们打招呼,说,那首先就跟阿尔巴尼亚这个大使,这个(罗博),那时候跟这个大使打招呼,当然人家回去就汇报,其实这时候阿尔巴尼亚政府已经得到这个消息,不通过他的大使,他的外电已经得到消息,得到消息就是尼克松要跟中国建交了,这个时候,在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像咱们的《人民日报》,党报,在庆祝别的国家的共产党开代表大会,他发贺电,或者发社论,这个里边就有影射了。        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坚决反对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勾结一个帝国主义去反对另外一个帝国主义他这个党报上就这样说了,这一看就知道是谁啊,指的是你联合美国反对苏联,这经常报纸上有这一类的话,来影射你,这个影射谁不知道啊,这影射就是指中国,因此咱们要跟美国建交了,(阿方)更反对了,那又一大堆话,说你们在北京接待尼克松访华,这是一种错误的决定,我们不赞成,我们不欢迎,我们不支持,不管是在原则上,策略上,都是错误的,这就公开了,几乎是公开了,这公开以后这个关系慢慢慢慢降温了。        郭毓华:到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是查尔查尼,就是他的部长会议副主席,带了一个代表团来落实项目,他来落实的时候,就提出来一个规模,叫做50个亿的援助,50个亿的援助,包括有成套设备项目,有一些其他的非成套设备的一些项目,后来我看到,可能这个冶金联合企业还要上板轧(车间),轧板子的,原来没有轧板材的,他要上板材,还要上海上石油开采,等等吧,订这个协议就是10亿,10亿以后这个谈判人员就最后告别演说就说了,感到很遗憾,感到很不理解,中国为什么突然就降低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很不理解,很遗憾,讲了这些话就回去,到了地拉那机场,以前那些谈判回到地拉那机场,(中国)使馆的外交官都得去接他们,欢迎他们谈判归来,到了机场以后,那就要首先就大谈而谈在北京谈判多么友好,又给了国际主义援助,感谢兄弟的党兄弟的中国人民,那就讲在北京谈得怎么痛快,怎么援助,要感谢一番,要讲一番友好话啊,这一次回到地拉那机场以后,中国使馆恶外交官接他们的时候,他们只字不提,只提北京现在天气怎么样,是冷啊是不冷啊,谈这个,根本不提援助这件事,不提在北京谈判的这件事情过了,我印象过去也就是一个多星期吧,在山坡上,就有红的颜色刷出大标语,“阿尔巴尼亚人民绝对不会在外来经济的压力下低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绝对不会在外来经济的压力下放下自己的旗帜”,这我看得清清楚楚,我在爱尔巴桑,去到山坡上,我上下班都看得见我第一个发现这个大标语,我就跟我们专家就讲了,完了,这指谁啊,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个时候(中阿关系)就大大降温。        主持人:1975年6月的北京谈判过后,中阿之间各方面的往来都降了温,阿尔巴尼亚在当年就降低了出席中国国庆还有“八一”建军节招待会的规格。而这一年11月,霍查和谢胡以阿尔巴尼亚党中央的名义写信给中国,要求提供军事装备和军需品,向中国提交了一份长长的清单,经过艰难的谈判,中方最终和阿方签订了无偿提供军事装备器材的议定书,总价值大约3亿元人民币。阿方在对“这次极其有限的援助”表示感谢的同时,也表示他们“感到很不满意和无比痛心”。中国没有能够满足阿尔巴尼亚对经援和军援的庞大要求,成了后来中阿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毓华:毛主席也是说有一句话,说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关系破裂以后,绝对不要互相(攻击),至少说中国不要公开的批判阿尔巴尼亚,因为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小党,中国是大党,他是个小国小党,中国是大国,他骂得再狠不能还口,一降温以后,再加上地拉那这些报刊杂志这些攻击性的文章,就点明了,很快这个文章成堆,一个接着一个接着一个,有30多篇文章,就是点名攻击,三个世界的划分啊,你中国所采取的政策,粉碎四人帮以后,他认为四人帮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内采取这些政策是反对的,是不支持的,他认为四人帮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那就,那就二三十篇文章,连着发表,那这就完全公开了,这些文章里面,骂你这个中国人,从骂你中央领导,一直骂到参赞,骂到大使,骂到一般的外交官,就(被)骂了。        咱们援助阿尔巴尼亚一个电台,赠送一个电台,在一个山上,那个电台过去是像加油站一样,中国的中央文章,有关阿尔巴尼亚有关中国的方针政策,往那个方向播的时候到那地方要加温,不然播的远了听不到的,那个电台起这个作用,等到中阿关系破裂以后,那个电台专门变成一个骂中国的电台,老百姓谁知道啊,不知道啊,中国也没有还口啊,不像中苏关系破裂以后有九评一直把赫鲁晓夫评下去,那九评是中国老百姓都知道的,然后的话就是,在冶金联合企业当中都发生这种事情,在高空上面往下丢石头砸中国专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专家已经没办法进行工作了,安全就没有什么保证了,所以在这个时候,那个就公开了,行动都有了,不光是言论,有行动了,我在爱尔巴桑那个地方,当时给好几百中国专家盖了好几栋楼是四合院,院墙圈起来,下班以后阿尔巴尼亚到达中国这个宿舍来串门啊,一起打乒乓球,一起干什么,聊天,到这个时候,(阿)人民军就在那门口站岗了,对不对,你这个中国专家,就不是那么像过去那样自由了,你到哪去,到哪去可能就有人盯着你了。        主持人:1979年开始,中阿两国仅仅保留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这种冬眠状态一直持续到1983年。此后两个国家之间逐步建立起了正常的双边往来。而2001年,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分别互访,加强了各个领域的经贸合作。到2006年,新任的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马忠·佩卡上任不久,就邀请了曾经赴阿工作的部分中国人,在阿驻华使馆举行了一个见面会,郭毓华也接受邀请参加了这个会,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郭毓华也接受邀请参加了这个宴会,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阿尔巴尼亚大使在讲话中终于承认了中国曾经给与阿尔巴尼亚巨大援助这个事实。        郭毓华:我说这个大使是他上任以后就请了四十个中国人,那不是国庆招待会,就是见见面,大家认识认识,讲了很多,其中讲了一段话,主要是讲中国人民对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援助,说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不说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我们的援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