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桓宇女朋友:中国地理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19:53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中国各省概况

  



  

中国各省人口数量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1―――――河南省——9613万人

  

2—————山东省——9082万人

  

3—————四川省——8673万人

  

4—————广东省——7859万人

  

5—————江苏省——7381万人

  

6—————河北省——6735万人

  

7—————湖南省——6629万人

  

8—————安徽省——6338万人

  

9—————湖北省——5988万人

  

10—广西壮族自治区——4822万人

  

11—————浙江省——4647万人

  

12—————云南省——4333万人

  

13—————江西省——4222万人

  

14—————辽宁省——4203万人

  

15—————贵州省——3837万人

  

16————黑龙江省——3813万人

  

17—————陕西省——3674万人

  

18—————福建省——3466万人

  

19—————山西省——3294万人

  

20—————重庆市——3107万人

  

21—————吉林省——2699万人

  

22—————甘肃省——2593万人

  

23——内蒙古自治区——2379万人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05万人

  

25—————上海市——1625万

  

26—————北京市——1423万人

  

27—————天津市——1007万人

  

28—————海南省——803万人

  

29—宁夏回族自治区——572万人

  

30—————青海省——529万人

  

31———西藏自治区——267万人

  

(人口数为2002年度公安部的统计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华北】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中南】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 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 陕西省 甘肃省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一、北京市

  

简表 行政区划网制表·XZQH·ORG

  

行政区 面积(k㎡) 人口(万人) 代码 邮编 驻地 街道(个) 镇(个) 乡(个)

  

东城区 25.34 61.2 110101 100010 钱粮胡同3号 10 - -

  

西城区 31.62 75.7 110102 100032 二龙路27号 7 - -

  

崇文区 16.52 35.8 110103 100061 幸福大街32号 7 - -

  

宣武区 18.91 53.0 110104 100054 广安门南街68号 8 - -

  

朝阳区 455.08 171.1 110105 100020 日坛北街33号 22 - 20(1)

  

丰台区 305.80 97.4 110106 100071 丰台街道文体路2号 14 2 5

  

石景山区 84.32 35.0 110107 100043 石景山路18号 9 - -

  

海淀区 430.73 191.8 110108 100080 长春桥路17号 22 5 2

  

门头沟区 1450.70 23.8 110109 102300 大峪街道 4 9 -

  

房山区 1989.54 75.4 110111 102488 良乡镇 8 14 6

  

通州区 906.28 62.9 110112 101149 新华街道 4 10 1(1)

  

顺义区 1019.89 55.9 110113 101300 仁和街道 6 19 -

  

昌平区 1343.54 48.2 110114 102200 城北街道 2 15 -

  

大兴区 1036.32 56.6 110115 102600 黄村镇兴政街 3 14 -

  

怀柔区 2122.62 27.3 110116 101400 怀柔镇府前街15号 2 12 2(2)

  

平谷区 950.13 39.5 110117 101200 平谷镇府前大街 2 14 -

  

密云县 2229.45 42.5 110228 101500 密云镇 2 17 1(1)

  

延庆县 1993.75 27.6 110229 102100 延庆镇 - 11 4

  

合计 16410.54 1180.7 110000 100001 东城区正义路2号 132 142 41(5)

  

说明

  

1.面积数据: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公布资料(部分数据与其他资料不一致)

  

2.人口数据:北京市公安局公布的2005年末户籍人口

  

3.行政区划合计数据:本站(www.xzqh.org)整理;“乡”一栏统计包含民族乡,括号()里为民族乡统计数

  

4.本表更新于2007年12月10日

  

(Běijīnɡ Shì,Beijing Shi,BEIJING CITY)区号:010

  

行政区划网·XZQH·ORG

  

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之一。

  

【位置面积】

  

北京市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东面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总面积16807.8平方千米(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新公布数据为16410.54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万人,全市户籍人口1162.9万人。

  

【地形气候】

  

山地10417.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8%。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3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7度,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5.2度,年平均降雨量507.7毫米。无霜期189天。

  

二、天津市

  

简表

  

行政区划网制表·XZQH·ORG

  

行政区 面积(k㎡) 人口(万人) 代码 邮编 驻地 街道(个) 镇(个) 乡(个)

  

和平区 10 47 120101 300041 花园路 6

  

河东区 39 68 120102 300171 十一经路 13

  

河西区 37 74 120103 300202 绍兴路 13

  

南开区 39 79 120104 300100 黄河道 12

  

河北区 27 62 120105 300143 狮子林大街 10

  

红桥区 21 56 120106 300131 勤俭道 10

  

塘沽区 688 48 120107 300450 新村街道 11 1

  

汉沽区 350 17 120108 300480 汉沽街道 5 4

  

大港区 940 35 120109 300270 5 3

  

东丽区 460 32 120110 300300 张贵庄街道 5 3 1

  

西青区 545 33 120111 300380 杨柳青镇 2 7

  

津南区 401 38 120112 300350 咸水沽镇 8

  

北辰区 478 32 120113 300400 3 9

  

武清区 1570 84 120114 301700 6 19 5

  

宝坻区 1523 65 120115 301800 城关镇 19 3

  

宁河县 1414 36 120221 301500 芦台镇 11 3

  

静海县 1476 52 120223 301600 静海镇 16 2

  

蓟县 1593 81 120225 301900 1 20 6(1)

  

合计 1.2万 938 120000 300040 和平区大沽路167号 102 120 20(1)

  

说明

  

1.面积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

  

2.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为2004年底户籍人口

  

3.行政区划合计数据:本站(www.xzqh.org)整理;“乡”一栏统计包含民族乡,括号()里为民族乡统计数

  

4.本表更新于2007年12月10日

  

天津概况(Tiānjīn Shì,Tianjin Shi,TIANJIN CITY)区号:022

  

行政区划网·XZQH·ORG

  

天津市简称津。天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明朝永乐初年,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位置面积】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位于北纬38°33′-40°15′,东经116°42′-118°03′之间。北与首都北京毗邻,东、西、南分别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沧州地区接壤。总面积11305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天津市总人口 9,848,731人,其中市辖区 7,499,181人,市辖县 2,349,550人;(按当年行政区划)

  

和平区 310,368人,河东区 720,247人,河西区 779,131人,南开区 860,104人,河北区 633,603人,红桥区

  

527,013人,塘沽区 552,610人,汉沽区 173,723人,大港区 389,664人,东丽区 442,224人,西青区 433,697人,津南区

  

417,254人,北辰区 444,791人,武清区 814,752人,宁河县 359,247人,静海县 542,593人,宝坻县 646,947人,蓟县

  

800,763人。

  

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023.67万人,户籍人口为932.5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76.37万人,非农业人口556.18万人。共有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2万人。

  

【地形气候】

  

海岸线长约133千米。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面对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多偏南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2.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

  

三、河北省

  

简称冀,省会石家庄市。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6744万(2000年)。拼音:Héběi Shěng。

  

四、山西省概况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邻。全省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268万(2003年)。2004年末总人口3335.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1.65万人。简称晋,省会太原市。

  

山西省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春秋时省内大部分地方属晋国而简称晋。

  

五、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人口2376万(2000年)。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2384.35万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417.08万人,汉族1872.9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94.33万人。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1352.31万人,其中,农村1177.62万人,牧区174.69万人。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自治区政府驻: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63号,邮政编码:010055。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六、辽宁省概况

  

简称辽,省会沈阳市。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4238万(2000年)。2004年年末全省总人口42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61.5万人。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七、吉林省概况

  

简称吉,省会长春市。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728万(2000年)。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东西最长约750千米,南北最宽约600千米,总面积187400平方千米。吉林省东界俄罗斯(界线长232.7千米),东南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界线长1206千米),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2003年,全省总户数为8 046 886户,总人口为26 586 5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1 954

  

191人。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70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16.5万人。

  

八、黑龙江省概况

  

黑龙江省,系由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简称“黑”,省会哈尔滨市。

  

【位置面积】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介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中国总面积的4.7%。

  

【人口民族】人口3689万(2000年)。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381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14.5万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共有53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4.3%;各少数民族人口200万人,占5.7%。53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全省惟一的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上市县有51个,民族乡(镇)69个,民族村680个。人口较多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和达斡尔族;人口较少的民族有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克尔克孜族等。

  



  

【地形气候】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5摄氏度。

  

【驻地邮编】省人民政府驻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02号。邮编:150001。行政区划代码:230000九、上海市

  

(Shànɡhǎi Shì,Shanghai Shi,SHANGHAI CITY)区号:021

  

行政区划网·XZQH·ORG

  

上海别称沪、申。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千米,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千米。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难族、普米族、京族。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日照充分,雨量充沛。2004年,上海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

  

十、江苏省

  

江苏省,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o18'-121o57',北纬30o45'-35o20'之间,位居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连安徽,北接山东。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其中与安徽接壤线最长,达1673公里。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列全国第24位。总人口7438万人,居全国第5位,人口密度为725人/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之首。现设13个省辖市。

  

全省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6个县(市、区),其中27个县级市,25个县,54个市辖区。共有1243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117个,行政村19896个。

  

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对省辖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1996年,扬泰分设,撤县级泰州市,设地级泰州市;淮宿分设,撤县级宿迁市,设地级宿迁市。2001年以来,全省调整了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10个省辖市的行政区划,共撤并14个县(市、区),新设立12个区,基本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

  

近年来,全省对布局不合理和规模偏小的乡镇、村进行了撤并。从1999年至2003年底,共撤并乡镇731个,撤并村15362个,撤并率分别达到37%和43.6%。目前全省乡镇平均面积由49.14平方公里增加到78.04平方公里,平均人口规模由3.13万人增加到4.97万人。“十五”期末,全省计划将乡镇总数调减到1000个左右,镇域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规模在5万人以上。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海岸线954公里,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条。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2250平方公里,居第三,洪泽湖2069平方公里,居第四,此外还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比例之高居全国首位。低山丘陵面积占14%,集中分布在西南和北部。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是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6oC,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全省耕地面积7353万亩,占全国的3.97%,人均占有耕地0.99亩。沿海滩涂890多万亩,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水资源

  

江苏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本省地处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上游,长江横穿本省南部,江水系本省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有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骆马湖、微山湖等大中型湖泊,以及大运河、淮沭河、串场河、盐河、通榆运河、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等各支河,河渠纵横,水网稠密。本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全省地下水总量对农灌具有开采意义的是徐淮浅层水约29.57亿立方米/年,供垦区及海涂开发,人畜饮用的沿海深层地下水5.85亿立方米/年。

  

矿产资源

  

本省地跨华北地和扬子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有色金属类、粘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是江苏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品种有133种,已探明储量的65种,其中建材、粘土等34种单矿储量列全国前十位,铌钽矿、方解石、泥灰石、凹凸棒石粘土、二氧化碳气等8种矿产保有储量列全国第一位。

  

生物资源

  

本省野生动物资源为数较少,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5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600多种。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等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内陆水面有2600多万亩,养殖面积1200万亩。有淡水鱼类140余种,是全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太湖三白”的白鱼、银鱼、白虾,都是水中珍品。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碧螺春”等。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

  

江苏历史上名人辈出,灿若繁星。政治家、军事家有孙武、伍子胥、刘邦、项羽、韩信等,科学家有祖冲之、沈括、徐光启、徐霞客等,文学家有刘勰、李煜(南唐后主)、范仲淹、秦观、范成大、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吴敬梓、冯梦龙、刘鄂等,艺术家、书画家有顾恺之、张旭、米芾、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和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还有思想家顾炎武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古典名著均出自江苏籍作者之手或与江苏有关。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刘国钧等著名实业家,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创始人。近代和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有华罗庚、周培源、茅以升、钱伟长等,文化名人有柳亚子、朱自清、叶圣陶等,著名书画家有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钱松嵒、林散之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有梅兰芳、周信芳、赵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张太雷、恽代英、瞿秋白等都是江苏籍。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汉代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隋开皇年间设苏州、扬州、徐州。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淮北属金。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17个(1928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全省总人口7438万人,居全国第5位,全省人口密度725人/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之首。200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40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63.7万人,增加164.4万人;乡村人口3942.1万人,减少139.6万人。男女人口比为50.62:49.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1‰。

  

江苏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省的99.64%。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多,共有26万人,但55个少数民族齐全,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2%,其它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

  

截止2003年底,全省共有就业人口4468.7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单位就业人员603万人,比上年减少12.7万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674.2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

  



  

十一、浙江省概况

  

简称浙,省会杭州市。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人口4677万(2000年)。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十二、安徽省概况

  

简称皖,省会合肥市。省人民政府地址驻合肥市长江路221号,邮政编码230001。行政区划代码340000。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西宽约450千米,总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

  

人口5986万(2000年)。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461万人;常住人口62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86万人。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长江和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淮河以北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十三、福建省概况

  

简称闽,省会福州市。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0'-28°22',东经115°50'-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

  

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的80%,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千米。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千米,其中大陆线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位。大小岛屿1546个。

  

人口3471万(2000年)。2004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11万人。53个少数民族人口为58.38万人,占1.7%。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达35万人左右,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万人以上。全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其次为福州市,再次为泉州市,其中上万人口的县市区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罗源、晋江、惠安、连江等。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省政府驻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76号屏山大院内。

  

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04年平均气温15.3-21.9度,平均降雨量930-1843毫米。交通2004年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为5620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43千米。内河航道3955千米。全省铁路里程数1565千米

  

十四、江西省概况

  

别称赣,省会南昌市。省人民政府驻南昌市北京西路69号。邮编:330046。行政区划代码:360000。

  

位置面积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周边分别与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六省相邻。全省总面积166947平方千米,其中南昌市7402平方千米;景德镇市5248平方千米;萍乡市3827平方千米;九江市18823平方千米;新余市3164平方千米;鹰潭市3554平方千米;赣州市39380平方千米;吉安市25271平方千米;宜春市18670平方千米;抚州市18817平方千米;上饶市22791平方千米。(本站注:此处面积数据根据江西省民政厅网站,与民政部编区划简册上数据不完全一致。)

  

人口民族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83.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24.09万人。有汉、回、畲、苗、瑶、满、蒙古、侗、朝鲜、土家、布依等民族。

  

行政区划全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

  

地名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又因为省内最大河流赣江而得别称“赣”。

  

地形气候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绕有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十五、山东省概况

  

简称鲁,省会济南市。省政府驻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邮政编码:250011。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千米,东西最宽约700多千米,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河流湖泊占1.1%。

  

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9180.0万人。山东省有汉、回、满、壮、朝鲜、苗、藏、彝、瑶、白等56个民族。山东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017万人,占9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3.9万人,占0.7%。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省中部山地隆起,地势最高,主峰泰山海拔1545米,为全省最高点。鲁东丘陵除少数山峰海拔在700米以上,其他海拔多在200~300米之间,鲁北、鲁西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尤其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陆地最低处。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海岸线长3121千米,沿海岸线天然港口20余处,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326个,总面积136平方千米。毗邻海域近15万平方千米,与区内陆域面积相当。20以内浅海2.9万平方千米,滩涂3224平方千米,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

  

山东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至15度,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850毫米之间

  

十六、河南省概况

  

简称豫,省会郑州市。面积1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9256万(2000年)。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9万人。省人民政府驻:郑州市金水区纬二路10号,邮编:450003。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总人口91236854人; 郑州市 6656759 开封市 4586533 洛阳市 6227665 平顶山市

  

4804924 安阳市 5161106 鹤壁市 1401872 新乡市 5407433 焦作市 3915294 濮阳市 3458332 许昌市 4124086

  

漯河市 2262404 三门峡市 2177428 南阳市 9577771 商丘市 7753844 信阳市 6527368 周口市 9741283 驻马店市

  

7452752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十七、湖北省

  

湖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因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之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16’47”,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湖北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

  

中南部是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

  

平坦,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长江由西而东,穿过三峡,

  

汹涌澎湃,出南津关进入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流进湖北境内1601公里。汉江由西北流向东南,在武汉汇入长江。

  

湖北有大小河流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公里。在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江汉湖群”,是全国著名的淡水湖泊密集分布地区之一,故湖北又以“千湖之首”

  

著称,其中洪湖为我省最大湖泊。星罗棋布的湖泊展示出水乡泽国独有的自然景观。再蓄洪、灌溉、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将雨充沛,雨热同期,全省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最冷月

  

(1月)平均气温为2—4℃,最热月(7月)为27—29℃,武汉地 区绝对气温高达40℃左右,有“火炉”之称。全省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

  

湖北省现有12个直辖市、1个自治州,35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湖北直接调查登记人口为5949.82万人,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552.77万人,增长10.24%,平均年增加53.5万人,年平均增长9.5‰,比80年代平均下降5.8个千分点。平均每十万人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898人,高中文化程度为12595人,初中文化程度为34311人,小学文化程度由35856人下降为35416人。人口文盲率下降了8.81个百分点。

  



  

湖北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聚居地区。

  

全省居住着汉、土家、苗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7.9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4%。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有土家、苗、

  

回、侗等民族。土家族200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其次是苗族,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0.3%。

  

湖北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全省土地总面积28111万亩,土地利用状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全省可利用的荒山、荒地约有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鄂西山地),可供养殖而未利用的水面300万亩,土地资源开发的潜力较大。

  



  

湖北生物品种丰富。全省动物资源达700多种,约占全国动物种类的1/4。其中属国家规定的珍稀保护动物有白鳍豚、金丝猴、江豚(江猪)、大鲵、小灵猫、大灵猫等50多种。金丝猴为我国所特有,是仅次于大熊猫的“第二国宝”,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濒危动物。全省种子植物3700多种,其中属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的科、属分别占69.1%和55.4%。这是南北过度性在植物区系上的反映森林覆盖率为25.7%,木蓄积量1.24亿立方米。神农架为我国中部最大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华中林海”、“天然动植物园”。世界观赏名木金钱松、中国特有的“鸽子树”(珙桐)、名贵绿化树白皮松、活化石水杉等珍稀树种就生长在这里。

  



  

矿产资源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88种矿产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40种、非金属矿产39种、水气矿产2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中,磷、金红石、硅灰石、柘榴子石、累托石粘土等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金属矿产中,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锰、铬、钒、钛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主要有铜、铝、锌、铅、镍、钻、钨、钼、汞、金、银等,其中以铜矿资源为主。省内金属矿产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除铜以外,其他矿种以中、贫矿为主;二是共生、伴生矿多。

  

水能是湖北能源资源的突出优势。省内众多河流源出边缘山地,成向心状长江、汉江流,水流急,落差大,可开发的水能装机容量3308万千瓦以上,居全国第四位。除长江汉江干流外,全省可供近期开发的小水电藏量即达400万千瓦以上,尤以鄂西最为丰富。本省煤炭探明储量不足全国的1%,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占全国0.8%。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将为华中、华东和川东等广大地区提供大量廉价电能,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十八、湖南省概况

  

简称湘,省会长沙市。面积21万多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69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77.68万人。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湖南省总人口632741733人; 长沙市 6138719 株洲市 3581820 湘潭市 26720691 衡阳市

  

6784891 邵阳市 6963619 岳阳市 5011416 常德市 5740875 武陵区 509940 张家界市 1493115 益阳市 4309143

  

郴州市 4324812 永州市 5367106 怀化市 4639738 娄底市 3783233 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 24636171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十九、广东省概况

  

简称粤,省会广州市。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海岛面积1600平方千米。2004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03.7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以壮、瑶、畲、回、满等为主。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其中,山地占全省面积33.7%,丘陵占24.9%,台地占14.2%,平原占21.7%。全省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3℃,年日照时数174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80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80毫米,属湿润地区。

  

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简称桂,首府南宁市。面积23万多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48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50万人。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二十一、海南省概况

  

【位置与疆域】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90千米,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千米,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大岛。环岛海岸线长1528千米

  

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在海南岛东南面约300多千米的南海海面上。中沙群岛大部分淹没于水下,仅黄岩岛露出水面。西沙群岛有岛屿22座,陆地面积8平方千米,其中永兴岛最大(1.8平方千米)。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是分布最广,暗礁、暗沙、暗滩最多的一组群岛,陆地面积仅2平方千米,其中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的领土。

  

【地形与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的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一般在海拔4至5米之间,西沙群岛的石岛最高,海拔约14米

  

【山脉】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属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猕岭、雅加大岭、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岭山脉:位于岛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

  

【河流水系】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千米,3条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南峰山,斜贯岛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琼山至海口入海,全长311千米,流域面积7176.5平方千米。昌化江:发源于琼中空示岭,横贯岛西部,流经琼中、保亭、乐东、东方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千米,流域面积5070平方千米。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经琼中、万宁、屯昌至琼海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千米,总集水面积3693平方千米。

  



  

【人口】据人口抽样调查,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17.83万人。当年人口出生率14.77‰,死亡率5.79‰,自然增长率8.98‰。2004年全省户籍人口805.88万人。其中,男性422.7万人,女性383.18万人;非农业人口304.53万人,农业人口501.15万人。

  

【民族】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通什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根据2004年户籍人口数,汉族占总人口的82.7%,少数民族占17.3%。

  

【方言】主要有有10种方言。1.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海南话,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2.黎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市、通什市。3.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50万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长流、荣山、新海、秀英等地区。4.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4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5.军话:属汉藏语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10万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和三亚市的部分地区。6.苗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区各市县以及少数在其他县的约5万苗族居民中通用。7.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约6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东方市、昌江县昌化江下游两岸。8.回辉话:世居的回族居民约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市回辉、回新2个村,白沙县、万宁市少数居民使用。9.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目前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10.蛋家话:属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此外,还有三亚市、陵水县等沿海渔民使用船上话,港口、铁路、矿山、国有农场职工使用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等。

  

二十二、重庆市

  

(Chónɡqìnɡ Shì,Chongqin Shi,CHONGQING CITY)区号:023

  

行政区划网·XZQH·ORG

  

重庆别称“渝”。面积8.23万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144.23万人,比上年增加14.13万人。常住人口2770.98万人,比上年减少6.49万人,下降0.2%,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205.70万人,比上年增加41.9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5%,比上年末提高了个1.6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5‰,比上年下降0.4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85‰,下降0.15个千分点。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8.24万平方千米土地,3002万人。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举行。

  

二十三、四川省

  

简称川、蜀,省会成都市。四川位于中国内陆西部腹地,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湿润。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8329万(2000年)。2004年末总人口8724.6万人。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白族、布依族、傣族、苗族、土家族等。四川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藏族居住在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等高原地区;羌族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

  

省政府驻成都市督院街30号。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二十四、贵州省

  

简称贵,别称黔,省会贵阳市。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525万(2000年)。2004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达到390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6.28万人。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二十五、云南省概况

  

简称滇、云,省会昆明市。省人民政府驻昆明市五华区华山南路135号。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千米。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

  

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41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40万人,乡村人口3175.2万人。云南省共有52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8%,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

  

二十六、西藏自治区概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疆,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6°50′-36°29′,东经78°25′-99°06′之间。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千米,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全区南北最宽900多千米,东西最长达2000多千米,总面积120.22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首府拉萨市。

  

【地名】西藏古称“蕃”,简称“藏”。西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

  

【沿革】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在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管理藏区事务的宣政院,建立了西藏萨迦地方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明朝中央政府承袭元制,先后敕封过三大法王和各级僧官,设立乌斯藏、朵甘两个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西藏军政事务,并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到清朝,西藏与中央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1652年、1713年清政府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正式确定其封号。1721年,清政府废除第巴制度,制定噶伦制度。1727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对西藏进行全面管理。1790年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政府),1791年清政府派军进驻西藏,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共同掌管西藏事务。1792年至1793年清政府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财政、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加强了中央的管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摘自“西藏自治区政府网站”)

  

【人口】200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77万人。

  

【自然环境】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可分为四个地带:一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长约2,400千米,宽约700千米,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3,为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处长年积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宽一般7至8千米,长70至100千米,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顶平缓,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势较陡峻,山顶与谷底落差可达2,500米;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

  

二十七、陕西省概况

  

简称陕、秦,省会西安市。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0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21.97万人。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二十八、甘肃省概况

  

简称甘、陇,省会兰州市。省人民政府驻兰州市中央广场1号。

  

位于中国中部偏西北,黄河上游。地理坐标: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东临陕西,东北与宁夏连接,西南与青海、四川接壤,西与新疆、北与内蒙古相连,西北部分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45.5万平方千米

  

人口2562万(2000年)。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618.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9.23万人。1990年,汉族人口205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1.7℅,少数民族185.6万,占8.3℅。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全省大部海拔1000-3000米

  

二十九、青海省概况

  

【位置面积】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部,青藏高原东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接,西南部毗连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四川省,西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地理坐标东经89°20′-103°05′,北纬31°40′-39°15′。东西跨1200千米,南北纵贯800千米,总面积72.2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面积的7.5%,居全国第四位。

  

【人口民族】2000年全省总人口人口518万人。2004末全省总人口538.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7.51万人。全省共有55个民族成份。在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国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2002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共2405130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5.5%;少数民族人口及其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分别是:藏族1157105人、21.89%;回族839945人、15.89%;土族203511人、3.85%;撒拉族97791人、1.85%;蒙古族90391人、1.71%;其它少数民族16915人、0.32%。

  

【地形气候】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为6860米,最低点为1650米。在总面积中,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全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驻地邮编】省人民政府驻:西宁市城中区。邮编:810000。代码:630000。

  

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市。面积6.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62万(2000年)。

  

【地理位置】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南北相距约456千米(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千米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千米(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千米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千米处)。

  

【人口民族】

  

1997年末,宁夏人口为528.9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79.72万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人。其中:宁夏 5486393 银川市 1177613 石嘴山市 675378 吴忠市 1906041 固原地区

  

1727361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3年末,宁夏总人口为580.19万人。全区共有34个少数民族,人口206.08万人,占总人口的35.51%,其中回族人口202.47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4.90%。

  

【地形气候】

  

引黄灌区占全区总面积的占41%,南部山区占59%。地势北低南高(一般海拔为1090—2000米,最高海拔为3556米)。主要山脉有贺兰山、罗山、牛首山、香山、六盘山等。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

  

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驻地邮编】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银川市解放西街217号。邮编:750001。代码:640000。拼音:Ningxia Huizu Zizhiqu。

  

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乌鲁木齐市中山路2号,邮编:830041。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陆地边境线5600多千米,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

  

2004年末,总人口196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0.1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各民族中,维吾尔族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780.25万人,占39.75%;哈萨克族138.16万人,占7.04%;回族87.63万人,占4.46%;柯尔克孜族17.12万人,占0.87%;蒙古族16.96万人,占0.86%;塔吉克族4.35万人,锡伯族4.08万人,满族2.41万人,乌孜别克族1.42万人,俄罗斯族1.13万人,达斡尔族0.67万人,塔塔尔族0.4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10.79万人。

  

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88个县(市)(20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11个市辖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

  

新疆以“故土新归”得名。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光绪十年(1884年)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十二、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18个区,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18个区只设立非政权性地区组织:中西区、东区、九龙城区、观塘区、南区、深水埗区、黄大仙区、湾仔区、油尖旺区、离岛区、葵青区、北区、西贡区、沙田区、屯门区、大埔区、荃湾区、元朗区。

  

香港位于中国东南端,总面积1104平方千米,由香港岛、一海之隔的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262个离岛)组成。总人口约690万人(2006年)。

  

香港名称的由来(摘自人民网)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人式砍伤后,由木质分泌而出,经多年沉积而成,有特别香气,故名“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数先运到香埗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役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埗头;运莞香出口的石排湾,就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1860-1870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叫香港村,即今黄竹坑邨。原石排湾亦有几户人家,1965年在此开发兴建渔光邨。总之,“香港”原指石排湾、香港仔一带,后推而广之,扩大为香港全岛乃至九龙、新界之总称,而香港仔则独留其原有之名。

  

【资料】二零零一年各區面積及人口:

  

面 積 人 口

  

全 港 2754.07 平方千米 6,708,389

  

香 港 島 78.33 平方千米 1,335,469

  

九 龍 46.83 平方千米 2,023,979

  

新 界 746.45 平方千米 3,256,379

  

大 嶼 山 144.23 平方千米 86,667

  

所有島嶼 82.24 平方千米

  

陸 地 1098.08 平方千米 6,702,494

  

海 域 1655.99 平方千米 5,895

  

各 區 資 料

  

離 島 174.84 平方千米 86,667

  

大 埔 148.05 平方千米 310,879

  

元 朗 138.59 平方千米 449,070

  

北 區 136.74 平方千米 298,657

  

西 貢 136.03 平方千米 327,689

  

屯 門 84.27 平方千米 488,831

  

沙 田 69.21 平方千米 628,634

  

荃 灣 61.01 平方千米 275,527

  

南 區 39.39 平方千米 290,240

  

葵 青 22.11 平方千米 477,092

  

東 區 18.70 平方千米 616,199

  

中 西 區 12.39 平方千米 261,884

  

觀 塘 11.26 平方千米 562,427

  

九 龍 城 10.02 平方千米 381,352

  

灣 仔 9.92 平方千米 167,146

  

深 水 埗 9.35 平方千米 353,550

  

黃 大 仙 9.30 平方千米 444,630

  

油 尖 旺 6.90 平方千米 282,020

  

三十三、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邻广东省,距广州市145千米,距香港60千米。澳门居住人口约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8196人。

  

三十四、台湾省

  

称台。总面积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人口22,790,250人(2006年)。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地处东经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至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千米。台湾是中国一个由岛屿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35989.7573平方千米。其中,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千米,东西最宽处144千米,绕岛一周的海岸线长1139千米,面积35788.0908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97%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

  

行政区划

  

台湾本岛和澎湖共设7市、16县,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为“院辖市”,直属“行政院”,其余属台湾省;市下设区,县下设市(县辖市)、镇、乡,合称区市镇乡。

  

公元230年,吴国大将渡海到达“夷洲”(台湾)。隋唐称台湾为“流求”。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民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从此,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明朝末期,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荷兰先后于1602年和1622年两次侵占澎湖。1642年,荷兰人占领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二年,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从1760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除山地族原住民以外,人口已超过了200万。1885年,建台湾为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时期。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附:金门、“连江”

  

金门、马祖各设一县,属福建省,马祖因原来即是大陆的连江县的一部分,因此仍叫连江县。(注:马祖原属连江、长乐、罗源三县,1956年整并于连江县;乌坵原属莆田县,1956年并入金门县。)

  

金门县:面积153.1平方千米,人口5.6万。县治金沙镇。辖3镇3乡(金沙镇、金湖镇、金城镇、金宁乡、烈屿乡、乌坵乡)。

  

连江县: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1.8万。县治南竿乡,辖4乡(南竿乡、北竿乡、莒光乡、东引乡),23村/里,136邻。
  

土地和矿产
  

形容中国的土地和矿产时,人们常常要用到许多庞大的数字。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滩涂等在中国都有大面积分布。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草原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森林大都集中在东北和西南边远地区。

  

中国现有耕地13004万公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耕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亚麻和甜菜。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土层深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和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主要的水稻、淡水鱼产区,素称“鱼米之乡”,并且盛产茶叶和桑蚕。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多为紫色土壤,气候暖湿,农作物可四季生长,盛产水稻、油菜和甘蔗。珠江三角洲盛产水稻,每年可收获二至三次。

  

中国的森林面积较小,约为17500万公顷。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遍布望不到边的红松、落叶松、黄花松等针叶林及白桦、柞树、水曲柳、杨树、榆树等阔叶林。其次为西南天然林区,该区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云南松,还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楠、红木等;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是中国少有的热带阔叶林区,森林植物多达5000余种,有“植物王国”之称。

  

中国的草原面积约40000万公顷。在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的草原带上,分布着多个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为中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出产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和蒙古绵羊。新疆天山南北也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场和牲畜良种基地,出产著名的伊犁马和新疆细毛羊。

  

中国耕地、森林、草原面积的绝对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相对数量却很少。尤其是耕地,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8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基础储量为3342亿吨,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尤以新疆、山西、内蒙古最为丰富;铁矿石的基础储量为212.4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磷、硫等矿产也很丰富。石油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浅海大陆架。稀土金属的储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总量还多。
  

疆域国土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海岸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且大部分为终年不冻港。中国大陆的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为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位于台湾岛东北海面上的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最东的岛屿。散布在南海上的岛屿、礁、滩总称南海诸岛,为中国最南的岛屿群,依照位置不同称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地形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海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海拔500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动物和植物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有6266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2404种,鱼类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类的10%。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褐马鸡、丹顶鹤、朱、白鳍豚、扬子鳄等百余种中国特产的珍稀野生动物,闻名于世。毛色黑白相间的大型哺乳动物——大熊猫,体重可达135公斤,靠吃嫩竹和竹笋为生,目前只剩下1500余只,由于极其珍贵,已成为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的标志。丹顶鹤,体长可达1.2米以上,身上覆盖着白色羽毛,头顶上长着一小块丹红色的裸露皮肤,在东亚地区被视为“长寿”的象征。白鳍豚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淡水鲸类之一,1980年首次在长江捕获一头雄性白鳍豚,引起世界豚类研究界的极大兴趣。
  

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万余种。北半球寒、温、热各带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看到。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余种,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水杉是一种高大乔木,被列为世界古稀名贵植物。金钱松产于长江流域山地,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状如铜钱,春夏苍绿,秋天变黄,是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之一。中国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南和贵州的三七等,均属名贵药材。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 牡丹,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4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气候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还不到2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