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县怎么样:教育者之美在于气韵宛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4:09
 1、知识的副作用

   知识,很有可能成为智慧的敌人。 

   读万卷书是必要的,不然行万里路就变成了脚夫了。但,不要乱读书,这个世界上值得读的书不是很多,特别现代人写的书,值得读的更少,因此,要少读,读透,慢慢咀嚼,然后吞下去,化到自己的血肉、骨骼里。

    

    2、有知识未必有文化

    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未必需要学历。近日读倪萍的《姥姥语录》,感受良多,甚至常常让我热泪盈眶。大字不识半个的姥姥,分明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其中流露的超凡智慧与思想力量。

    

  3、认真是一种能力,而非态度

     认真是灵魂获取回报的惟一形式。

 

    4、配套是一种大智慧

    越是聪明的人越需要下笨功夫。比如,找到一枚钉子,但无法打进墙去……聪明人,总是去找一个锤子或者石头,然后把钉子打进墙去,尽管,找锤子和石头是需要花功夫的。可惜的是,如今,愿意花时间找锤子和石头的人很少,不懂得“配套”的人,看起来很聪明,实际上是笨人。

 

5、教育者之美在于气韵宛转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能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平静而生动的气韵是涵养孩子美德的大格局。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涵养孩子的平静心情。

对于教育者来说,更需要静心、收心,需要控制情绪,否则,再好的教育内容在人的坏情绪的作用下,都会变成令人生厌,教育者之美,也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平夷”的美好心情。

《关尹子》中说:“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情感、情绪就像水流动时的波浪。人的意愿和愿望,就像水的流动,形成了一定的趋向,有一定的态势(动能和势能)。而“性”就是人的本能、需要,像水一样。教育者的美丽当如静水流深。

 

    6、如何修炼自己的气场?

在浮躁与麻木之间,人的“现实”不是错,但“太现实”,就很容易迷失自我了。

因此,在我看来,人生需要有方向、需要有格局,然后不断提升自己,全面造就自我,修炼自己的气场。

饶宗颐先生讲到全面造就自我之道在于:忍耐+精进。

我的体会是:忍耐是感觉上很难受的事情,忍耐才能坚持到底,进而豁然开朗,忍耐确实是人最伟大的地方。而精进是人内心超越必然之路,每天进步一点点,有一天必然会实现飞跃、甚至飞翔,人的内在是螺旋式上升的。

1)关于忍耐。

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另一半还是耐心。

忍耐应当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在佛教中,忍是属于自在的第一境界(戒)向第二境界(定)迈进的基本方法,也是实现第三境界(慧)的前提。日本有一种传说中的奇门遁术——忍学,应该是忍耐学的一个实践版本吧。

学会忍耐了,心胸才会宽广,心胸宽广了,才能装下知识和财富。有人说,人的心胸是冤枉撑大的,不无道理。

就我们常人而言,忍耐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我们坚决地和自己的欲望、快感做斗争,更需要一种异乎常人的远见卓识与坚定意志。特别是在确定了一件事情,并坚持到一定程度将要突破之前,会出现一种难以忍受的难过,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出现分化,忍耐到位的人,巨大的快感会不速而来,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种从未意料到的欢喜,欢喜在拐角的地方!没有忍耐到位,就将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冯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很形象很准确。

2)关于精进。

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能忍受超过半小时以上的孤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精进是分阶梯的,阶梯是人内在精神生长的基本过程,也是基本规律,就像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阶,第一阶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第三阶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精进之道,在于修炼自身的气息与气场以及状态,不断的精进,将不断提高自身内心世界丰富程度,在我看来,精进的途径无非是,内省与感悟,内省是扩胸运动,使人有智慧,而感悟是益智运动,感悟后的东西才能算是自己的东西。